《Harmony》— 你能承受這令人窒息的和諧嗎?

昨天說了伊藤計劃三部曲中的第一部:《虐殺器官》,今天我們接著來說說第二部——《Harmony》(直譯《和諧》)。

《Harmony》是三部里面我最喜歡的一部,但是必須說這部的美術卻又是三部里面表現(xiàn)的最一般的一部。不像《虐殺器官》那樣充斥著血淋淋的打殺,也不像《尸者的帝國》那樣有著后工業(yè)革命的蒸汽朋克風格,而是在近未來的世界里,單調(diào)的白紅參雜,以及3渲2所帶來的些微不協(xié)調(diào)感。當然不得不說這個3渲2表現(xiàn)的已經(jīng)非常不錯,不會出現(xiàn)過多的尷尬,而作品的制作也算得上合格,整體的表現(xiàn)雖然不算驚艷,卻也足夠滿足作品想要呈現(xiàn)的東西了。甚至在看完之后的現(xiàn)在,在反思作品的時候,恰恰認為如此空白的美術,更好的襯托出故事里那抽象的、讓人顫栗的價值觀。換言之,這樣的美術或許無法提升我們的觀影體驗,但是搞不好這是制作組在設計故事的時候,認為最能夠突出價值觀的一種設計風格了吧。
而說到最關鍵的故事,我認為本作的故事是真的講的不錯,這也是為什么我會最喜歡這部的理由了。故事最成功的一處,在于作品對于角色的刻畫與情緒的描寫,都放了更多心思,讓觀眾能夠更加的聚焦在故事本身。也得益于故事對于角色的重視,故事也變得有了更多的情感,不像前一作的《虐殺器官》一般冰冷,我們也能夠更容易的帶入到角色之中,進而感受那烏托邦的荒誕,感受那悲劇發(fā)生時的悲涼。而作品的主題,也蘊含在角色的情緒與行動之中,讓這個故事的內(nèi)涵更有渲染力,更能夠穿透到觀眾的心中,進而得到升華。當然或許因此這部所涵蓋哲理層面不如《虐殺器官》那么的廣且深,但是我始終信仰著這套法則:只有一個好的故事,才有深究主題的價值,如果故事沒有講好,一般上主題都比較難被帶出來,又或者說更難被觀眾感受到,而這樣空洞的主題我認為意義還不如一個優(yōu)秀的故事來得重要。

當然啦,本作作為伊藤計劃的作品之一,也作為日本SF大賞和星云賞的得獎作品,本作的主題又怎么可能會淺顯空洞呢?不存在的!故事想要探討的內(nèi)容,雖然涵蓋的層面也多,但是最核心的,我認為是與昨天所說的《殺戮器官》相反的一個概念:過度和諧的社會到底會有多么可怕?
《殺戮器官》里的殺戮,《Harmony》里的和諧,代表著兩個極端,但是其實兩邊都同時代表著極致的自由,也同時代表著極致的束縛。殺戮的狀態(tài),脫離了道德,得到了能夠為所欲為的自由,但卻失去了道德的連系,導致終身只能夠漂泊,這種無止境的飄蕩反倒成為了一個新的束縛。和諧的狀態(tài),獲得了能夠完全放心生活的自由,卻也被無數(shù)繁瑣的規(guī)則給束縛著。正如作品里彌婭哈所說的那樣,之前的世界(充滿殺戮和侵犯的世界)是地獄,但是現(xiàn)在的這個世界(和諧的世界)卻和那邊一樣;那里,會被搶殺死,這里,會被愛殺死。

這么說或許你會覺得有些夸張,一個充斥著愛與和諧的世界,怎么可能會如同故事所說的那樣不堪,那樣糟糕呢?實際上是會的。人的所有情緒之中,不可能只存在著愛、喜歡、開心等等的正面能量,恨、討厭、難過、憤怒等等的負面能量,也是人類常見的情緒。可是如果真的有如同故事里所構想出來的那種和諧的社會,每個人規(guī)避了死亡與疾病的風險,有著非常明確的生活指導與生活評分指數(shù),我們會怎么生活?沒錯,這樣的世界,就是把整個人生當成一場大型考試一樣,你會為了加分而不斷努力,努力什么呢?努力的去付出更多的愛,努力的去隱藏自己的負面情緒,努力的不要讓社會的和諧狀態(tài)崩壞,努力的壓抑自己... 這一切的壓抑,會把人逼瘋,會把人拖入另一種地獄。也因此,在那個社會里,自殺的案件數(shù)不勝數(shù),畢竟這是唯一一個,能夠證明自我意識,能夠合理宣泄情緒卻又不傷害別人不破壞和諧的方法,這也是為什么會說“愛會殺死人”的理由了。
所以在故事之中,為了讓所有人解脫,為了讓所有人能夠再一次的重拾自己的所有情感,為了打破這個社會的虛假和諧,彌婭哈才會找到了這個系統(tǒng)中的漏洞,迫使全部人去墮入到殺戮的地獄之中,用一個極端去打破另一個極端,進而強迫管理者去做出剝奪全部人意識的這個舉動。當然我不能夠認可這種用極端打破極端的做法,但是很無奈的,要真正意義上的改變社會,要真正的有所突破,貌似.. 沒有什么比它更快更好的做法。

了解了這點我們再反過頭來回顧這個故事,它真正在講述的,其實就是這名少女如何為了自己的情感而追逐著什么的過程,而這點,恰恰和故事背景下那扭曲的和諧社會截然不同,給人一股非常諷刺的感覺。而更可笑的是,圖安追逐了彌婭哈一輩子,最后卻發(fā)現(xiàn)彌婭哈所追求的,其實不是那個每個人都擁有富有個人魅力的情感的世界,而是悲觀的想要剝奪所有人意識的未來。而這樣的結局,比圖安所預想的更加悲觀,更加凄慘;她本以為自己所追逐的是脫離這個壓抑情感的社會,自己所追逐的彌婭哈是在她記憶力那個有主見、有見識、有能力的女孩,但她沒想過連這樣的她,對這樣的世界,也都束手無策。所以,就算全世界必然都會邁向無意識,就算對于這個虛偽的烏托邦的唯一解只有這個,她也不能夠容忍自己最喜歡的那個女孩最后被剝奪了意識,所以最后她開了槍,在意識被剝奪之前,保留那個她認為最美麗的意識。
沒錯,這個作品所呈現(xiàn)出的,就是一個徹頭徹我的悲劇,未來沒有希望,過去混沌不堪,現(xiàn)狀虛偽窒息,無論是什么時候什么狀態(tài),都是讓人撕心裂肺的地獄。面對著這樣的悲劇,我們又能夠做出什么選擇呢?很遺憾的,如果我們的世界真的如同作品所描繪的那樣,我認為這真的是無解的。但是幸運的是,我們目前的社會還沒有那么絕望,我們既沒有陷入無限的殺戮之中,也沒有被窒息的和諧狀態(tài)給逼得喘不過氣來,更可以自由的擁有自我的意識和自己的審美。所以為了不走向任何一個極端,我們除了要避免走入我昨天提及的殺戮狀態(tài)以外,我們還需要努力的為自己的情感而活,不是因為別人因為社會,而是為了自己去努力,去學習如何有效的排解自己的負面情緒,不是為了表面那虛妄的和諧而一味的掩埋它,因為這根本沒有意義。

總的來說,《Harmony》是三部伊藤計劃的動畫作品里我最喜歡的一部,它有效的構建出一個和諧的烏托邦,并用幾個少女之間的小故事,去反襯出那和諧之中的荒誕感,告訴了我們極端的和諧其實猶如殺戮一般,也是能夠殺死人的。伊藤計劃的作品所帶來的反思,真的值得我們一同去思考,不要讓我們自己的世界墮入到任何一個悲慘的極端之中,愿我們的世界能夠更加美好!
簡單評分:8.7/10
ps:其實三部伊藤計劃的主題曲都是由Egoist演唱,而那之中我最喜歡的也是Harmony的這首主題曲「Ghost?of?a smile」了:

ps2:女主圖安由澤城美雪太太配音,那成熟的聲線真的是太棒啦!
ps3:日更專欄的最后第二天,希望大家仍然會喜歡我的專欄和觀后感,喜歡的話也請多多點贊、收藏、硬幣和分享來支持我哦!對于動畫或專欄的內(nèi)容有任何看法或建議都歡迎到留言區(qū)告訴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