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汽-大眾|新能源時代先鋒,GTE獨當一面
從1886年第一輛四輪汽車誕生,到1908年福特T型車掀開世界汽車革命的序幕,再到汽車產(chǎn)品逐漸成為正常生活中基本的出行工具。在漫長的歷史演變中,可以看到的是人們對于汽車技術的追求永無止境,就目前來看,已從最初對汽車速度、性能的追求,開始朝著低碳背景下的節(jié)能環(huán)保不斷轉變。
那么,如何在確保高性能的前提下,又能保證汽車產(chǎn)品的節(jié)能與環(huán)保?一汽-大眾用其獨有的插電混動技術GTE給出了不同的答案。

【獨當一面】
作為大眾集團旗下高性能新能源技術品牌,GTE插電混動技術寓意制造標準堪比賽車的高級電動化汽車——不僅能夠保持“GT(Gran Turismo/高性能跑車)”車型的標志屬性,還能夠兼顧低能耗、高環(huán)保的特點,滿足多場景的用車需求。
也恰是基于GT理念,以及誕生于該理念下的“GTI”和“GTD”技術儲備,早在2007年,大眾集團便開始著手插電混動技術GTE的正向研發(fā),后者于2015年正式亮相,同時也讓“高效”、“成熟”、“可靠”成為了插電混動科技的代名詞。
時間來到2019年,GTE通過了超100萬公里的研發(fā)路試和條件極其苛刻的耐久試驗證明。次年,一汽-大眾即將該技術以極其成熟的姿態(tài)引入到國內(nèi)市場,并陸續(xù)推出了多款GTE車型,持續(xù)推動國內(nèi)新能源汽車產(chǎn)業(yè)的技術發(fā)展。

具體到技術層面,基于成熟穩(wěn)定的P2架構插電式混合動力系統(tǒng),一汽-大眾GTE家族車型將TSI渦輪增壓發(fā)動機與強勁的電機完美融合,不僅實現(xiàn)了性能與節(jié)能之間的平衡,而且相較純油版車型,其性能也更加出眾。
在E-Mode純電模式、Hybrid auto混合動力模式、GTE運動模式、Battery charge蓄電池充電模式、Battery hold蓄電池維持模式5種駕駛模式組合與自由切換下,用戶的旅程則會變得更加愜意。

其中,純電行駛模式適用于擁堵路況或城市通勤等短途出行需求,體驗極致的靜謐;混動模式相對高效省油,續(xù)航里程更長,適合在長途旅程中使用;至于GTE運動模式,這代表著產(chǎn)品最強勁的動力輸出,能夠帶來相當愉悅的駕控快感。
值得關注的是,除了擁有長續(xù)航、低油耗等用車成本優(yōu)勢外,GTE車型還能夠享受地方不限行、不限購與免繳購置稅的新能源政策,這進一步降低了消費者從購車到用車整個流程中的支出,并因此贏得了市場的青睞。
【物美價廉】
作為第一批向插電混動產(chǎn)品拋出橄欖枝的合資車企,時至今日,一汽-大眾旗下插電混動產(chǎn)品序列已包含邁騰GTE和探岳GTE兩款,覆蓋轎車與SUV兩大市場。而隨著插電混動市場的熱度攀升,邁騰GTE與探岳GTE也不斷面對著后來者(比如全新雅閣e:PHEV,榮放RAV4雙擎E+)的挑戰(zhàn)。

——外觀內(nèi)飾各有千秋,GTE更加內(nèi)斂豪華
憑借著進氣格柵上顯眼的“GTE標識”,一汽-大眾GTE家族車型有著相當獨特的辨識度。
其中邁騰GTE整體風格偏向于商務沉穩(wěn),尤其是當與全新雅閣e:PHEV年輕且運動的風格對比,兩者明顯有著不同的人群區(qū)分。不過考慮到年輕化用戶群體正處于當下主流位置,邁騰GTE同樣突破了原有設計,增加了更多運動化、個性化的元素來迎合年輕用戶的審美,例如其在GTE標識下方采用了C字形的日間行車燈搭配黑色飾條,并以時尚大方的頭燈給予搭配。
探岳GTE則年輕了許多,其前臉設計線條簡單干練,搭配天弓貫穿式格柵氛圍燈及星耀發(fā)光徽標,不僅能夠提供個性化氛圍體驗,也進一步強化了新能源屬性與科技感。與其相比,榮放RAV4雙擎E+無處不彰顯著硬派SUV車型的氣質,疊加大量的黑色設計元素,整體風格更加硬朗,科技感則稍顯不足。

相比于外觀的差異,四款車型在內(nèi)飾方面的對比則更加強烈。邁騰GTE在內(nèi)飾設計上整體風格則比較簡潔、大氣,中控布局規(guī)整沒有太多繁復的線條,操作起來也更容易上手,值得一提的是中控位配備了一塊石英鐘,進一步拉高了邁騰GTE的豪華感與商務氛圍。作為對比,全新雅閣e:PHEV內(nèi)飾設計同樣簡潔,但更顯年輕化、科技化,其配備了四屏聯(lián)動的數(shù)控座艙,除了儀表盤、中控屏之外,還有HUD抬頭顯示以及座艙環(huán)境控制旋鈕,將內(nèi)飾的科技氛圍拉滿。
探岳GTE的內(nèi)飾布局中控臺微微向駕駛員一側傾斜,整體線條多變,鋼琴黑的面板搭配適量的銀色飾板顯得車內(nèi)豪華感更強。RAV4雙擎E+的內(nèi)飾線條更加平直,層次感分明,對稱式的中控臺布局比較傳統(tǒng),整體的設計風格稍顯內(nèi)斂。
——車型尺寸相當,GTE軸距優(yōu)勢明顯
整車尺寸上,邁騰GTE長寬高為4865mm×1832mm×1469mm,全新雅閣e:PHEV長寬高為4980mm×1862mm×1449mm,更長的車身尺寸反映在外觀上,全新雅閣e:PHEV車身比例顯得更加修長、運動。
探岳GTE?長寬高為4595mm×1860mm×1664mm,作為對比,榮放RAV4雙擎E+長寬高為4600mm×1855mm×1685mm,尺寸差距不大。

需要指出的是,盡管全新雅閣e:PHEV車身更長,但兩款GTE車型均有著相對領先的軸距表現(xiàn)。其中邁騰GTE為2871mm;全新雅閣e:PHEV為2830mm;探岳GTE為2731mm;榮放RAV4雙擎E+為2690mm;在近乎相當?shù)能嚿沓叽缦拢S距更長也意味著車內(nèi)乘坐空間更寬敞,舒適度也相對更高。
——饋電油耗表現(xiàn)平均,GTE動力更加強勁
動力部分,邁騰GTE和探岳GTE車型均采用了P2架構插電式混合動力系統(tǒng),并搭載的1.4T發(fā)動機配合85kW永磁同步電動機,加上六擋濕式雙離合變速箱,綜合最大功率達155kW、綜合峰值扭矩400N·m。差異在于,邁騰GTE百公里加速7.7秒,NEDC純電續(xù)航里程為63km。全新探岳GTE百公里加速8.2秒,NEDC純電續(xù)航里程為58km。

作為對比,全新雅閣e:PHEV搭載第四代i-MMD雙電機混動系統(tǒng),2.0L發(fā)動機+135kW電動機的動力組合綜合功率152kW,峰值扭矩335N·m,百公里加速8.7s,NEDC純電續(xù)航106km。
RAV4榮放雙擎E+兩驅版車型則搭載的豐田新一代智能電混雙擎系統(tǒng),2.5L發(fā)動機和電動機組成的插電式混動系統(tǒng)能帶來最大功率194kw,百公里加速為9.1秒,NEDC純電續(xù)航為95km。
在能耗表現(xiàn)方面,在WLTC(L/100km)工況下,探岳GTE油耗為2.65,RAV4榮放雙擎E+為1.46;邁騰GTE為2.29,全新雅閣e:PHEV為1.54。事實上在家庭用車中,插電混動車型經(jīng)常以饋電狀態(tài)進行行駛,相比滿電狀態(tài)下,饋電狀態(tài)更能衡量插混車型油耗表現(xiàn)。在最低荷電狀態(tài)(L/100km)下,探岳GTE為6.13,RAV4榮放雙擎E+為5.26;邁騰GTE為4.8,全新雅閣e:PHEV為4.88。
綜合來看,在能耗方面兩款GTE車型與全新雅閣e:PHEV、RAV4榮放雙擎E+不分伯仲,差異在于兩款GTE車型無論是邁騰GTE還是探岳GTE動力表現(xiàn)都顯得更加強勁,在純電續(xù)航能力上則略顯不足。
——探岳GTE具備主流智駕能力,邁騰GTE滿足日常所需
智能化配置方面,GTE家族全系配備車聯(lián)網(wǎng)系統(tǒng),可以用手機APP隨時隨地查看車輛狀態(tài)、遠程解鎖車輛,實現(xiàn)智聯(lián)控車,而且擁有遠程預約、開啟空調系統(tǒng)等功能。不僅如此,探岳GTE及邁騰GTE還全系增配9.2英寸中控屏,并內(nèi)置CNS3.0智能車載導航信息娛樂系統(tǒng),為用戶帶來更豐富的交互體驗,讓出行更加便捷輕松。

此外探岳GTE搭載了獨有的IQ.科技,這主要包含了IQ.智慧車聯(lián)、IQ.Drive智駕管家以及IQ.Light靈眸矩陣等一系列智能化技術,大眾品牌的技術背書為產(chǎn)品營造出獨樹一幟的競爭力。作為對比,榮放RAV4雙擎E+同樣搭載了來自于豐田旗下的Toyota Connect智能互聯(lián)系統(tǒng)。
但需要指出的是,與全新雅閣e:PHEV搭載了Honda CONNECT 4.0?智導互聯(lián)等技術相比,邁騰GTE當前兩個版本車型僅包含車聯(lián)網(wǎng)-智聯(lián)控車、智慧導航、智能語音、智享娛樂等配置,盡管智能化水平稍顯不足,但在Carplay/Carlife支持下,邁騰GTE也足以滿足大多數(shù)消費者對車載智能的需求。
總結:
毫無疑問,電動化賦予了整車更科技的體驗,插電混合也帶來了長續(xù)航、低油耗的使用優(yōu)勢,但同時因為增加了一套電驅系統(tǒng)進而導致成本及售價拉高,引發(fā)許多消費者陷入選擇困境。
究竟是要選擇購車省,還是選擇用車省?這都不是問題。一汽-大眾精準洞察了用戶群體的消費痛點,為減少用戶購車時的選擇焦慮,自2023年8月起,邁騰、探岳插電混動車型限時超值搶購,讓消費者以低于燃油車的價格,就能獲得插電混動車型的低油耗、高性能,在部分城市甚至可以達到18+的落地水平。
憑借領先同級的產(chǎn)品實力與品質,一汽-大眾旗下GTE技術品牌車型正用“更優(yōu)惠的購車價”、“更經(jīng)濟的用車成本”與“更強勁的性能實力”,向消費者詮釋何謂“高性價比”的低碳出行,而這也將是其能夠持續(xù)引領國內(nèi)混動市場的有力憑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