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少時的游戲

六一兒童節(jié)又要到了,每年這時候,總會回想起小時候,那個時候天總是那么藍,無憂無慮的梅梅一天到晚都在琢磨怎么玩。時間仿佛禁止不動,總也長不大,卻渴望長大,盼望過年以及過生日?,F(xiàn)如今,早已被生活折磨的麻木的自己,夢卻總停留在童年。
一、玩具
不知道大家小時候是否有看一眼就拔不出來,非要纏著父母要買的玩具呢?是否也曾胡攪蠻纏的向父母討要呢?梅梅先來說幾個。
【機器人玩具】
變形金剛玩具
據(jù)說變形金剛動畫片是孩子寶免費送給國內(nèi)電視臺播放的。之所以免費,就是看中了國內(nèi)潛力巨大的玩具市場,以動畫片作為廣告宣傳,售賣自己的玩具。

那個年代,哪個男孩子不喜歡變形金剛,家里沒有幾個汽車人、霸天虎的玩具呢?

但讓孩之寶沒想到的是,國內(nèi)收入實在是太低,很難消費正版變形金剛玩具。同時,國內(nèi)小模具廠模仿能力太強,海量制作粗糙的山寨玩具充斥市場。針對這些造型奇丑的仿制品,小孩子們有的玩就很高興,并不在乎其品質(zhì)。
特種部隊

其實在做變形金剛之前,孩之寶的主要產(chǎn)品是美國大兵玩具。為了賣玩具,他們制作了動畫片《特種部隊》。此片國內(nèi)也引進過,同樣的美式套路,孩之寶又來一次。

梅梅很早就有一個特種部隊玩具,當(dāng)時還沒看過動畫片,是一個普通的眼鏡蛇士兵??催^動畫過之后,才發(fā)現(xiàn)這是特種部隊的玩具人偶。
另外,在《玩具總動員》上出過鏡的簡易小兵人模型,梅梅當(dāng)初可有不少。但無法組成陣營,都是作為擺設(shè)放在床頭桌上。

【YOYO球】——來個休閑玩具
在某個夏日,初見"你"的身影。燥熱的傍晚,因為你的"光彩"而變得異常。從看到"你"的那一眼起,就"你"的模樣就揮之不去。纏著父母,一定要將"你"取進家門。

第一次撫摸"你"的肌膚,光滑細膩。只是當(dāng)初對"你"的脾氣并不清楚,每當(dāng)撒手放任,"你"就一去不回。只能找到我與"你"之間那絲細線,慢慢將"你"勸回,緊緊纏繞。再試著輕輕的用手指去感受,放飛、回歸,有去有回,體會這微妙的平衡。最終駕馭這一切,將"你"玩弄于鼓掌之間。
【四驅(qū)車】
國內(nèi)電視臺先播放了動畫《四驅(qū)小子》,后引進了《四驅(qū)兄弟》,這兩部動畫在國內(nèi)掀起了四驅(qū)車熱潮。小朋友們紛紛購買四驅(qū)車一較高低,部分高級玩家還會自己改裝。很多地區(qū)還舉辦四驅(qū)車軌道賽,儼然一副兒童版汽車拉力賽的感覺。?

動畫《四驅(qū)小子》中四驅(qū)郎他們總是拿著曲棍兒追著四驅(qū)車跑,利用曲棍兒控制賽車。這個動畫片中的鏡頭,誤導(dǎo)了多少小朋友。四驅(qū)車真跑起來,小朋友根本追不上呀。
【手工模型】
說起拼裝、改裝的玩法,小時候有很多需要自己動手制作的玩具。
飛機模型
小時候少年宮有飛機模型比賽,真的可以飛起來的呦。高級的用小型電動馬達,簡易版的則是用猴皮筋帶動螺旋槳。

簡易版的模型飛機梅梅小時候就玩過,但自己手笨,大部分是父親代做的,做好后與小朋友們一起去空地上放飛。
拼裝玩具
當(dāng)梅梅大一點的時候,開始流行玩飛機、軍艦的拼裝模型。從攤販手里購買了套裝之后,將模板上每一個零件摳下來,按照組裝圖紙,用膠將其粘貼成型。
梅梅就有一架表哥送的F15戰(zhàn)斗機模型,拼接處還能看到有膠溢出。

比起飛機,軍艦的更復(fù)雜,包也更大。土豪級的手工大佬才玩得起。

提到模型,不得不說男人的另一大浪漫——汽車。小時候有過各種汽車模型,可惜梅梅至今對汽車都不太懂,大部分車看標志都認不出來。

對這些仿真微縮模型車不了解,但還有另一種模型車玩具:向后倒拉車可以蓄力(估計是發(fā)條或皮筋之類的),蓄到一定程度,手一放,它自動往前沖。這種玩具,可比仿真車有意思多了,特別是不懂汽車的我。

長大一點,家里托人從深圳買了輛小遙控車:F1方程式模樣,配一個遙控手柄,可以使其前進或后退,但車與手柄都需要電池。

發(fā)條玩具
可以自己前進的車類玩具,更早一些的就是發(fā)條玩具了。

昔日發(fā)條玩具很流行,出現(xiàn)了各式各樣的發(fā)條玩具,比如敲鑼的,打鼓的等。

顧名思義,要向讓其動,就需要上緊發(fā)條。梅梅可是這種玩具的殺手,玩壞過許多。
【槍炮玩具】——男孩子的最愛
打火藥響炮的銅左輪,除了槍身外還會有彈藥,一個塑料圈里嵌有火藥包。將塑料圈裝進左輪中,與對應(yīng)點契合??蹌影鈾C,撞針撞到火藥。"嘭"的一聲,冒起一股兒青煙。
因為具有危險性,所以大小孩子才能玩。

有這么一把會冒煙的槍,加上一把塑料手銬。那你可在小伙伴面前可就風(fēng)光起來。

后來流行的拇指銬,就沒那么有意思了。

還有銅管炮,也是打火藥的。因其離手距離更近,更讓人害怕火藥炸到手。

與其相似的是甩炮,兩個小土塊中間是一片火藥包,然后用紙將其固定。甩到地上,兩個土塊擠壓將火藥包觸發(fā),"嘭"的一聲。小時候小伙伴用甩炮做武器,向?qū)Ψ侥_下發(fā)起進攻。

除了火藥槍外,更多的是仿真玩具槍,大都是可以裝填鋼球火塑料球的,一旦鋼球打沒了,用小石子也可以發(fā)射。

那時候手槍模樣的玩具槍與真槍差別很大。與后來流行的仿真槍(又叫BB槍),可不一樣。后者不僅模樣仿真,射出的子彈也具有一定的殺傷力。曾經(jīng)用其自帶的塑料彈,打碎過路燈。
其實小時候玩到最多的都是極其不想的"槍",小朋友們能玩盡興,全靠腦補與嘴炮。
紙疊的盒子槍

皮筋槍

火柴槍
這個還是比較危險的,發(fā)射出去的點著的火柴,如果不注意容易點燃別的東西。

鐵絲彎成的手槍,利用皮筋做成彈弓,射出的是用硬紙板疊的"子彈"。

更簡易的就是不用工具,只用皮筋與手指做彈弓狀。

但說到正式的彈弓,樹杈彈弓更常見。一根樹杈、一根膠皮管,一塊修車時的補胎膠皮,就可以做一把彈弓。這種彈弓是射小石子的。

膠皮管可是好東西,不僅可以做彈弓的皮筋,還可以自制水槍。

醫(yī)用膠皮管,一邊用線狠狠的系牢。然后做水槍頭,用針頂出圓珠筆尖上的滾珠,用氣密芯包裹上筆芯頭,然后牢牢地固定在橡皮管的另一頭上。拔下圓珠筆頭,對著水管裝水,然后裝上筆頭,水從筆芯孔射出。

當(dāng)初自制水槍時,沒少拔別人自行車的氣密芯。現(xiàn)在想想,好慚愧呀!
親手做的水槍可比買來的成品更有意思,雖然購買一把水槍也不貴。

【手工折紙】
說到自制各種玩具,那時候?qū)W生們有一門"手工課",里面要求大家做各種各樣的手工。教具有模板,大家剪下來,折疊,粘合。小時候梅梅最愛最手工,但成品都是歪七扭八的,手太笨。不過最常做的還是折紙。
紙青蛙

烏篷船

紙軍艦

小狗狗

【巧手家居】
貧窮開發(fā)了人們的想象力與動手能力,大家各種手工DIY,自己動手豐衣足食。
手工編門簾,早先用掛歷紙圍繞曲別針編成小段,然后各小段通過曲別針之間勾連起來。一份門簾就成型了。手工門簾,可是一種家居時尚,是家里有巧手的證明。

后來流行各色塑料管+小飾物編織成門簾。編織進入塑料時代。各色塑料管編織的大頭不是門簾,而是各種小飾品,比如手環(huán),鑰匙環(huán)等。此類編織一般小孩子是做不了的,都是手巧的大人們。各種手工藝品數(shù)不勝數(shù)。

不僅如此,后來又流行繩編。

之所以能有那么多巧手完成各種編織,因為那個年代,織毛衣、繡花是每個家庭婦女的基本手藝,從根上訓(xùn)練了一雙巧手。

小時候就曾經(jīng)看到大人們一針一針的繡花,做成枕頭皮,布包袱等。

后期流行"十字繡"壁掛時,她們更是大顯身手。

女士們一雙巧手,男士們也不甘人后。一些手巧的男士用舊的,市面上不再流通的一分、二分紙幣編織各種工藝品。但男人們更多是自己打造各種家具,比如沙發(fā)、桌椅、蜂窩煤爐子等。

梅梅小時候家里人打造了一把沒開刃的不銹鋼刀。在其他小孩子都是玩唱戲用的木劍木刀時,梅梅有了自己的鋼刀,可威風(fēng)了。

后來街頭小販可以用易拉罐打造鋁劍。很多小伙伴收集易拉罐,但那個時代易拉罐飲料還是挺貴的,大部分小朋友收集不到一半兒,就放棄了。

回想起來,那個時代真是什么東西都可以自己打造呀。人們之所以有那么強的創(chuàng)造力,就是因為貧窮,只能依靠自己。家里水管、電燈等壞了自己修。水電線路改造都是自己買料自己做。
二、游戲
童年不僅有玩具,更多的是小朋友們一起做戶外游戲。與小伙們一起,才是最開心的事情。
古早的滾鐵環(huán)與抽陀螺,梅梅雖然見過,也上手過。但其實并不常玩,也不太會玩。

小時候可沒有這么好的陀螺,都是極其普通的木疙瘩

抖空竹,電視上看的多,但也見過有小朋友玩,有點想悠悠球。

丟沙包
兩個人在兩頭丟,兩個人在中間躲,被沙包砸中則退出,如果中間沒人躲了,則互換位置。如果中間人接住沙包,則多一條"命"可用。
如果人多還有"搭子",成為"搭子"必須是躲沙包與接沙包的高手。不是吹,小時候梅梅常做這種角色。

抓石子
小石子高高拋起一個,然后從地上抓一個后,再去接拋起的那枚。如此,直到拋一個,抓四個后,五個全接到手里。早先都是用石子玩的,后來改用小沙包。

彈玻璃球
小時候男孩子都有一兜子五顏六色的玻璃球,一群人趴在地上彈玻璃球。
玻璃球有不少玩法:有相互追殺的,也有中間畫個圈放一堆玻璃球,然后一個個撞出來。

竹蜻蜓
雖然不能像大雄與小叮當(dāng)一樣帶到頭頂然后飛起來,但是我們依舊喜歡玩竹蜻蜓。

跳猴皮筋
一般男生、女生兩種跳法。男生的動作比較簡單,難度主要在繩變高時的跳入跳出。女生跳皮筋比較復(fù)雜:編編編花籃,花籃里面有小孩...
梅梅從前可是會兩到三套男生跳法,也學(xué)過半套女生跳法。不過一旦皮筋高到小朋友的頸部以上時,就只能用女生跳法了。

呼啦圈
梅梅當(dāng)年玩呼啦圈只會手臂上轉(zhuǎn),脖子上轉(zhuǎn),大粗腰怎么也轉(zhuǎn)不起來。

跳房子
首先要在地上畫出圖形,然后用小石子丟房間格子。小時候會兩三種跳房子,區(qū)別在于房子畫的不一樣,規(guī)則也略有改變。

踢毽子
小時候還不流行雞毛毽子,更多是這種平面的塑料絲帶毽子,后來才流行雞毛毽子。

丟手絹
丟,丟,丟手絹,悄悄的放在小朋友的后面,大家不要告訴他~~

說到丟手絹,就想到各種游戲玩法。
比如:警察抓小偷,冰糕化水,三個字兒、木頭人兒等。一般就是一個人抓,許多孩子躲,快要抓住時,喊出密語,然后不能動,一動就輸。需要等別人來救一下(碰一下算救)。還有個別耍賴玩法,自己喊另一個密語就可以動了。這樣就很難被抓到了。

還有老鷹抓小雞

捉迷藏

堆雪人,打雪仗

斗拐
小時候梅梅是個高手,斗拐的秘訣就是搶占上方,然后用身體壓垮對方。梅梅是個小胖墩,靠這招成為全班第一,學(xué)校里的高手。

斗草
小時候路邊都是野草,拽下一段就可以斗。后來流行用樹葉的梗。

挑棍
那個時候都是用冰糕棍來做挑棍游戲。

其實冰糕棍還有其他用處,可以制作小玩具

吹肥皂泡

跳大繩
除了個人跳繩以及花樣跳繩外,最喜歡玩的就是多人跳大繩。與個人跳繩不同,這個關(guān)鍵是配合,大家要步子一致。

手指翻繩
一般有單獨玩的,也有兩個人配合翻繩的。兩人配合玩起來,更有意思。

拍巴掌
你拍一,我拍一,一個小孩開飛機。
你拍二,我拍二,二個小孩掰手腕。。。

還有花樣拍,各種口訣。比如射雕劇火了之后就流行:傻小子郭靖娶黃蓉,丐幫來了洪七公,手對手,掌對掌,我會降龍十八掌。。。
跳山羊
梅梅小時候特別不喜歡這個游戲,有種胯下之辱的感覺。

騎馬打仗
兩人一組相互作戰(zhàn)。這個后來結(jié)合撕名牌出現(xiàn)了騎馬撕名牌,成為企業(yè)年會的一個節(jié)目。好吧,我能說我不喜歡玩,因為我總背著別人嗎?

踩高蹺
這個小時候小朋友們都愛玩,關(guān)鍵在于平衡。

推手
看誰將對方推出線。這個游戲關(guān)鍵是如何閃躲,以及用假動作讓對方失去平衡。

打手背
看誰反應(yīng)快,反應(yīng)慢的手背都被打紅了。

掰手腕
掰手腕的關(guān)鍵是兩人相握時,手掌與手臂都是平的,切忌一個人手腕彎曲壓向?qū)Ψ剑@樣對方根本沒有可能掰過來。因為力是斜向下壓的,根本不是橫著使勁。

玩沙子

除了堆沙子的樂趣外,還有一個類似現(xiàn)在桌游的玩法。將沙子堆成高塔后,每個人在基底下扣出一把沙子,誰最后將整個沙塔扣倒,誰輸了。
類似用火柴棍或積木搭建起來的塔,每個人取下一塊,看誰動時塌方。

畫格子——天下太平
一方四個格子,然后猜拳,贏了就在格子內(nèi)寫一筆。先完成"天下太平"四個字的勝利。

插刀
畫個正方形,然后一分為二,兩個人各占一方。將水果刀甩進對方的土地格子中,插中不倒,就可以在插入位置畫橫線一分為二,縮減對方的地盤,擴大自己的。最終誰地盤沒了誰輸。
憋死牛
這種棋又叫區(qū)字棋,每人兩個旗子,只能在區(qū)字內(nèi)按連接線,移動,一旦將對方的旗子逼到圓圈處,兩個旗子都無法移動,他就不能動,活活被憋死,因此又叫憋死牛。

還有過三關(guān),又叫井字棋,每人三個子,橫豎斜三種方向只要能成一直線就算贏。

這種成線的玩法是不是與五子棋有些類似。但上學(xué)時玩五子棋,都是在紙上畫好格子,然后畫圈畫點代替旗子,哪有用棋盤玩這么奢侈的。
拍洋畫
當(dāng)時洋畫都是整版的動漫人物。開始的玩法跟撲克牌似的,大家出牌看誰的厲害。
但是很明顯,誰都不服誰,都說自己的厲害。
后來流行"拍"著玩。

梅梅當(dāng)年收集了一小箱子整版的洋畫作為收藏。散裝的用來玩。
長大后不玩了,家里人便收拾到存?zhèn)}室。后來被壞人撬開了,將幾個紙箱子的漫畫書與整版洋畫收藏全拿走,賣破爛了。

我就納悶了,那時候的賊怎么偷這些不值錢的東西呀。幾箱子廢舊報紙、書籍能賣幾個錢?難道只是為了賊不走空??
拍寶?
除了拍洋畫,還有更古老的拍紙寶。分為四角寶與六角寶,用一個從對方的寶下面劃過,然后將對方的翻過來,就算贏。

耍寶,可不一般,需要力氣與技巧合二為一。

砸酒瓶蓋
首先將酒瓶蓋的邊角砸成平面,越平越好。然后用別的瓶蓋去砸地上平鋪的蓋,砸翻轉(zhuǎn)過來就贏走。

這個玩法后來有了升級版。由小浣熊干脆面帶裝的卡牌來玩。新生代小朋友陷入了商家的圈套,再也不用落后、丑陋的酒瓶蓋了。

小浣熊干脆面后來又引進了漂亮的卡牌,讓小朋友通過購買方便面來收集。不同于之前又可以收集,又可以玩的洋畫卡牌。此類卡牌制作精良,主要用于收藏,并沒有對應(yīng)的玩法。
不僅限于方便面,各種商品都可以出卡牌。后來收藏各種卡牌成為了熱潮。但很難極其整套,像馬季先生的相聲《宇宙牌香煙》中說的,每套都少印幾張?;蛘吒静辉诟浇貐^(qū)發(fā)行,逼迫有收藏癖的人,不停的購買,拆包,失望,再購買。

要論收藏,卡牌并不是新創(chuàng),早在建國前就流行香煙紙牌或紙殼上畫水滸一百零八將,或杭州十景,讓人收藏。比如集郵熱,有些人甚至集了半輩子。
三、美味零食?
童年的回憶,除了玩具與游戲之外,各種小零食更是讓人難以忘懷。
大大泡泡糖
直到現(xiàn)在,梅梅都不會吹泡泡。只能當(dāng)成口香糖吃。

還記得大大超人嗎?這才是中國超人,漫威你學(xué)會了嗎?

跳跳糖
這個不需要技巧,只要放進嘴里,它就霹靂吧啦的"爆炸"。
不過味道很怪,并不好吃,純屬為了享受它的"爆炸感"。
不知道這算不算,讓小孩子嗨的東西?!疚?/p>
口哨糖
味道像薄荷糖,不怎么好吃,但是可以吹響口哨。

棒棒糖
棒棒糖含在嘴里,有種酷酷的感覺,仿佛自己就是咬著牙簽的小馬哥。
小時候只有這種球形的棒棒糖。

這種扁平的螺旋棒棒糖,只能在電視上看著別人吃?!攫捒蕖?/p>
果丹皮
梅梅記得最清楚的就是果丹皮了。其實就是一種山楂糕而已。但是造型是卷裝的,含在嘴里,就像叼根香煙。當(dāng)時男孩子就當(dāng)做香煙一樣用兩根手指夾著,吸一口,咬一口。

江米棍與江米球
街邊售賣的江米棍與江米球,大人不讓吃,認為不衛(wèi)生。小朋友們可不管那些。特別是江米棍,當(dāng)做兵器相互打鬧。
話說那個時代小朋友們都是放學(xué)回家,路上拾起樹脂或竹棍就能當(dāng)做兵器,自認為大俠或是動漫人物,相互之間打打鬧鬧。

江米球其實就是爆米花,口感相似,只是外表裹了糖。

說道大人認為不衛(wèi)生的食物,那梅梅可就打開話匣子了。
熱豆腐
冒著熱氣的熱豆腐,切上一板,澆上辣椒醬,吸入口內(nèi),豆香可人。

熱豆腐一定要用木板喝呦,不然出不來那個味道。特別是常年被熱豆腐浸泡過的木板,最入味。家里大人都對著木板吸,不衛(wèi)生。但沒有了木板的熱豆腐,缺少了靈魂兒!
麥芽糖
粘牙的麥芽糖。記得小時候,街頭小商販,五角錢玩一下輪盤射靶,中了就有小玩具,不中一份麥芽糖作為安慰獎。
比起小玩具,小朋友們更喜歡麥芽糖。雖然家長不讓吃,說不衛(wèi)生,但小朋友們可不管那些,有時候明明中了玩具,也不要,非要麥芽糖。
特別是吃之前,兩個蘆葦棒要相互纏繞很久,還可以拉絲,每次都是玩膩了才吃掉。

值得一提的是各種麥芽糖工藝品
那時候手工藝人走街串巷,兜售自己的小玩意兒。
吹糖人
手藝人將麥芽糖灌進模具中,然后對著模具吹出的糖人來,這些糖人中間是空心的,冷卻之后定型。
買一個糖人,玩膩了就可以吃掉。家長說是:別人吹起吹出來的,很不衛(wèi)生。當(dāng)年對乙肝的傳播充滿了恐懼,據(jù)說當(dāng)年有一波乙肝潮。家里的人不讓用外面店家或小販的食盤與筷子,講究點的都是自己帶碗筷。可是小朋友就是愛用外面的,自己家的碗盤就吃不出來小吃的香味。

這種糖人可不是吹出來的,是在石板上畫出來的,熱糖遇到冷石板很快凝固,就成型了。這個也可以吃。

其實這種糖人的做法與冰糖葫蘆如出一轍。
現(xiàn)做的冰糖葫蘆就是將穿成串的山楂放進熱冰糖鍋里涮一下,然后放到石板上讓糖冷卻,所以冰糖葫蘆都有一面是成片冰糖條。
面人玩具
走街串巷的藝人使用五彩的面,捏出各種面人。這個可不能吃。當(dāng)年主要的造型就是西游記、水滸傳與三國演義。這其中西游記又最受小朋友們的歡迎。

說道面人工藝,讓我想起了曾經(jīng)風(fēng)靡一時的橡皮泥。小朋友們買來五顏六色的橡皮泥,自己捏。可惜梅梅手工不行,經(jīng)常將不同顏色的橡皮泥一旦弄成一坨,就再也分不開了。

洋洋灑灑就寫了八千多字,但依舊掛一漏萬,只能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童年的美妙其實并不在這些表面的事物。恰恰相反,是那段轉(zhuǎn)瞬即逝、無憂無慮的時光本身,賦予了這些外在內(nèi)容以朦朧的美感。
回憶昔日的美好,正式為了逃避不堪重負的現(xiàn)在。在那短暫的休憩后,再次直面現(xiàn)實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