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幕影業(yè):特色鮮明的新地域電影,體現(xiàn)出更大的適應性和傳播性
最幕影業(yè):特色鮮明的新地域電影,體現(xiàn)出更大的適應性和傳播性
電影作為傳承中國地域文化的重要載體,當下中國的電影導演都在有意識地選擇具有獨特地域特色的區(qū)域來展開影片的敘事,前年年底的小爆款《愛情神話》已經立項拍攝第二部,作為一部地域特色濃郁的影片這是非常難得的。
和其類似,去年《還是覺得你最好》是一部純港式影片,它和正在上映的《毒舌律師》票房均破億,也被大家譽為“新香港電影之光”,還有《雄獅少年》《東北虎》《帶你去見我媽》等電影都帶著明顯的地域色彩。
而這些地域電影也都在一點點的突破過往類型片的票房天花板,本來只是一些地區(qū)作為城市一張明信片的影片,但已經走出地域的限制,體現(xiàn)出更大的適應性和傳播性。
1.展現(xiàn)城市的特殊味道傳遞溫暖人心的人文關懷
20世紀初,自電影落戶上海始,電影的發(fā)行放映遂逐漸分布于中國主要城市和地區(qū)。新中國成立后長春建立了中國第一家電影制片廠。此后,上海、北京、西安、廣州、湖南、四川等地先后建立了各自的電影制片廠,拉開了新中國電影事業(yè)的帷幕,也書寫了各地電影的發(fā)展歷史。
地域電影在不同地區(qū)的生產受到地域不同條件的制約和環(huán)境的影響,形成了各自獨特的印跡。這種地域的多樣性構建了中國電影的豐富維度。
例如在《雄獅少年》里的舞獅男孩阿娟和他的小伙伴們,就著白粥狼吞虎咽師娘夾給他們的咸魚干,那是廣東的味道?!稏|北虎》中章宇在冰天雪地里面無表情地幫朋友吆喝“原創(chuàng)詩集,25元一本”的時候,那是只有東北人才懂的詩意的味道。
以及被稱為“海派電影”的《愛情神話》則把上海的味道拍到極致:那是一種夾雜著紅酒、咖啡、紅燒肉和名牌香水的復雜味道,小資情調摻雜著市井氣息。在那個世界里,補鞋匠會說英文、聊哲學,退休大媽則跟都市名媛一道學油畫,朋友去世了就一起看費里尼的電影來悼念他。這并不是每個人都能懂的生活場景,但卻讓無數(shù)上海人擊節(jié)贊“靈”。
還有從內蒙古現(xiàn)象的《八月》《告別》《老獸》等佳作,到民族電影的發(fā)展《阿拉姜色》《塔洛》《清水里的刀子》《旺扎的雨靴》等作品,甚至于當下的貴州電影的蓬勃生長,從劇情片《地球最后的夜晚》在貴州度過,到紀錄片《四個春天》的親情感動,甚至荒誕喜劇《無名之輩》,都能夠給觀眾以設身處地的感染力。
這些作品都沒有一味的迎合或者追求電影市場的熱點,而是將鏡頭都對準了當下社會生活中的小人物,或是回憶、或是人性、或是親情,都能夠在電影中找到,從小入口切進大敘事,傳遞出溫暖人心的人文關懷。
2.地域色彩不斷多樣化拓展打破地域電影固有模式
近十余年,隨著新的電影人逐步崛起,東北喜劇打破了以往北京喜劇和港式喜劇的壟斷,作為一個比較地方性的影片,在一段時間內,東北電影人和題材的喜劇有相當強的市場號召力。
例如《東北戀哥2對你愛不完》,講述了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初,幽默風趣的東北小人物徐鐵在追求家境優(yōu)渥的芭蕾舞演員陳麗莎的過程中,因年少無知而犯錯,最終醒悟真愛在身邊的故事。除此之外,市場的多樣性在一步步的展開,和東北喜劇并行的還有西部喜劇,譬如《瘋狂的石頭》和《讓子彈飛》等等。
而對于這類電影的檔期上來說,雖然大部分普通影片已經沒有太大可能去競爭黃金檔期,像春節(jié)檔和國慶檔基本都被頭部影片、重工業(yè)加持影片和重點項目所霸占。
但是會有一些風格迥異的影片獲得不錯的機會,甚至像3月份這樣以往最冷檔期,今年也定檔了一部東北影片《保你平安》。
其實去年的《人生大事》原本定檔是清明節(jié)檔期,由于各種因素最終調整到暑期檔,只不過它的起片時間并不算特別的黃金,但這也是地域電影較少的擠進了中大檔期,在缺少絕對競爭對手的情況下,該片還是憑借優(yōu)秀的品質拿下去年暑期檔的票房冠軍。
今年的情況更為特殊,《長沙夜生活》作為一部標簽更顯著的地域電影已經直接擠進競爭異常激烈的五一檔,而已經取得成功的《愛情神話》,原本只是一部小品級別的影片,但立項的《愛情神話2》則肯定會去爭取位置更好的中大檔期。
綜上來看,地域性“題材電影創(chuàng)作隊伍正在日益壯大,形成一股強勁力量。內容上從小角度切入,敘述時代大變化,并且在秉持電影的時代性、藝術性與地域性的同時,充分挖掘其文化內涵和精神力量,不斷拓展電影表現(xiàn)內容、提升電影品質,呈現(xiàn)出了新的發(fā)展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