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本熊年收74億元,它是如何打造IP人設和營銷的?

不知表情包斗圖時,你是否派出過這樣的一頭熊?
如果沒有,那你肯定也在聊天中看到過。

圓滾滾的外形,傻兮兮的表情,搭配標志的紅腮紅,這頭活躍在社交網(wǎng)絡上的熊成了日本最賺錢的角色之一。
熊的官方名叫做“くまモン”,英文名KUMAMONN,因為誕生于日本·熊本縣,所以常常被稱作“熊本熊”。
據(jù)日本經(jīng)濟新聞報道,2016年,熊本熊相關的市場營收1280億日元,約和人民幣74億元,同比增長27%。其中,番茄、肉類等農(nóng)副產(chǎn)品占比50%以上。然后是腌菜、糖果等加工類食品。再然后是小徽章、文具等雜貨類小商品。海外出口方面,收入17億日元,約9860萬元。
而這一切,還是構筑在IP角色不收授權費的基礎上。是的,在IP經(jīng)濟當?shù)赖默F(xiàn)如今,不收授權費的熊本熊每年能帶來超1000億日元(約58億元)的營收。
2018年1月8日,為了擴大世界影響力,“熊本熊”開放海外權限,收取授權費。

新規(guī)中,海外企業(yè)有權獨立申請IP授權申請。申請成功后,支出5%~7%的版權費即可使用。
大張的嘴巴宛若貔貅一般能吸金,熊本熊究竟有哪些秘技呢?

“意外”誕生的角色
熊本縣位于日本西部、九州島的中心位置。三面環(huán)山,63%的土地由森林覆蓋,是日本數(shù)一數(shù)二的農(nóng)業(yè)縣?,F(xiàn)代社會,農(nóng)業(yè)大省多半伴隨著經(jīng)濟發(fā)展的困擾,以及平窮落后的社會印象,熊本縣也不例外。

左圖:紅色區(qū)域為熊本,遠離政治經(jīng)濟中心
右圖;熊本熊出現(xiàn)之前,熊本縣的社會印象大多是田地農(nóng)村
要致富先修路,2011年3月,日本政府計劃開通貫通整個九州的新干線。聽到消息的熊本縣政府興奮了起來,如果把握住了通車后的流動消費,脫貧致富不是夢。
2010年3月,卡著通車的時間點,熊本縣的PR角色“熊本熊”誕生了。而有趣的是,“熊本熊”一開始只是作為“熊本振興計劃”的LOGO,順手被設計出來的。設計師水野學以為,“反正計劃書都做了,再做個角色形象吧,宣傳起來方便一些”。

當時提交“熊本振興計劃”時,附贈的熊本熊LOGO
自此,熊本熊成為了熊本縣的宣傳大使。不僅給熊本縣帶來了大量的關注度,也帶來每年超1000億日元(約58億元)的營收。
2018年1月4日,熊本縣知事蒲島郁夫公布了“熊本熊”將開放海外IP授權、以及動畫制作的企劃。

“熊本有三寶,熊本城、阿蘇、熊本熊”——蒲島郁夫
根據(jù)日方的現(xiàn)場報道來看,比起縣長,攝像師選擇了給熊本熊鏡頭
熊本熊如何打造超級人氣
設計篇
雖然熊本熊的誕生頗像個段子,但是,值得一提的是,日本在做宣傳營銷時,“角色IP”這一觀念的深入人心。
為什么要費事做個角色?因為一旦可視化、實體化,模糊的概念就可以通過與現(xiàn)實世界的接觸,同消費者產(chǎn)生情緒上的共鳴。
“振興熊本經(jīng)濟”這個命題太大了。但是如果具體到“熊本熊”這個實體,向消費者說明,“購買400日元(約23元)的熊本熊毛巾能拉動熊本縣的GDP”,那么很容易就能被接受。
而且,在設計手法上而言,“熊本熊”的形象確立也絲毫看不出“意外”的成分。從一開始,“熊本熊”就是奔著大眾消費市場去的。

因為會出現(xiàn)在宣傳現(xiàn)場,那么角色必須立體、同時便于移動。所以熊本熊的身體沒有過多的凹凸棱角,線條圓潤,然后重心下移。
因為要有親和性,所以圓圓的“娃娃臉”是個不錯的選擇。同時中性的面部表情,傻兮兮的,給人好相處的感覺。
因為要凸顯地域特色,所以底色選擇了代表熊本城的“黑色”。然后考慮到熊本生產(chǎn)的農(nóng)副產(chǎn)品多為“紅色”的西瓜、草莓、牛肉,又添上“紅腮紅”。當然,顏色作為角色最直觀的表現(xiàn),不能單純的考慮地域特色。就好比,“紅腮紅”是萌系角色的首選(例如皮卡丘);而一旦實體化,黑色的外皮會很耐臟。
確定好二維形象之后,就是角色的三維實體化。這個方面,熊本熊經(jīng)歷了三個階段。第一代外形和人類差距還不是很大,但是隨著IP的市場化推進,身體越來越圓潤,越來越接近真正的熊。因為經(jīng)常要參加真人互動,手腳設計更加靈活,表情也更蠢萌。

第一代堪稱“黑歷史”。但是根官方說法,這確實是最初最初的模型。大概只出場過1、2次,連官方也沒有留下當時的實物照片。現(xiàn)在的圖是根據(jù)記憶重制的。

科學的關節(jié)設計,增加了角色的可塑造性。比如熊本熊能靈活運用筷子,并翹起大拇指
運營篇
完成度極高的“擬人”塑造
圖畫本身并無生命。在角色IP泛濫的日本,“熊本熊”的獨特之處在于高超的“人格”塑造能力。高度的擬人化,使得熊本熊脫離了“角色形象”這一范疇,成為一個有血有肉的“人”。
人總是根據(jù)自己的只是和體驗去認識世界,或者說,客觀世界總是通過人的心理的折射而被認識。而人通過將非人的事物比擬作人,并賦予它們包括心理特點在內(nèi)的人類的特征,以達到某種意義上的“共情”,實現(xiàn)精神上的滿足。
具體到熊本熊身上,它的人格化體現(xiàn)在運營時的每一個細節(jié)。
明明是一成不變的臉,可是通過表演,通過細微的肢體動作,比如捂嘴,暗中觀察,呈現(xiàn)出豐富的情緒變化。又比如上述所言的、三個階段的人偶外套,明明是順應市場變化做出的調(diào)整,到了熊本熊這里,卻成為:“因為熊本有太多好吃的東西,管不住嘴巴的熊本熊長胖了”。
參加競賽活動時摔倒、美滋滋的吃火鍋、偷摸漂亮小姐姐、追著柴犬滿公園轉(zhuǎn)圈,通過這些貼近生活又逗趣的行為,熊本熊向所有人傳達出了一個信號:我是活的,我是有脾氣的,我不是舞臺上擺弄的玩具。
名為《熊本熊 泡溫泉》的短視頻,在YouTube上有著70萬的點擊率。通過熊本熊的演示,向外國游客介紹如何正確洗溫泉的片子。
伴著輕松活潑的曲子,片中既有熊本熊疊手帕的細節(jié)鏡頭,也有試探水溫、被燙到無聲的片段。然最后的入水坐定才是真的搶眼。誰又能想到,一個玩偶,它真的就像“人”一樣,美滋滋的泡溫泉去了。
脫離玩偶的范疇,通過無法預料的舉動,熊本熊傳遞出了豐富的信息。而這種人格化的展示,不斷刷新著人們對它的興趣,激發(fā)出更多的現(xiàn)實互動。
人生如戲,全靠演技,熊本熊活出了“人樣”。
“部長”與“失蹤事件”與“消失的腮紅”
完成度極高的“人格”塑造,首先需要的是運營方自己的“入戲”。只有先說服自己,才有機會說服他人。在這一點上,熊本縣政府完美的演示了什么才是“一個演員的自我修養(yǎng)”。
首先,作為角色人格塑造的動一步,縣政府通過任命公務員身份的方式,確立了“熊本熊”的社會身份。沒錯,一個玩偶,出任日本公務員,還是有編制的那種,還是一名部長。
頗為胡鬧的做法,在社交網(wǎng)絡上帶來了不錯的話題熱度。伴隨著話題,默默無聞的熊本縣和迷之長相的熊,成了兩個捆綁在一起的概念,第一次被普通大眾所認識。

2018年日本新年后第一個工作日,熊本熊作為營業(yè)部·幸福部的部長,參加了熊本縣政府的集會
確立了基本的角色屬性之后,就是社會影響力的拓展了。熊本縣選擇了大阪為宣傳起點。地理位置上,大阪是距離熊本縣最近的大都市。繁華,人流量大,游客多,世界影響力強,這都決定了熊本熊的首秀選擇。
長達半年的時間里,熊本熊在大阪神出鬼沒,或搞笑或賣萌,通過發(fā)名片的方式做著路演推銷。同時,熊本熊的SNS也開始同步更新。熊生如戲,熊本熊和縣政府一起努力經(jīng)營著。

當時分發(fā)的名片上寫著,“生于熊本,長于大阪”。措辭很討巧,既描述事實,也是一種攻略大阪市民的賣乖?!澳憧矗乙菜闶谴筅嫒四?,咱們可是老鄉(xiāng)呀”
新鮮事物推廣上,抓住大眾的眼球是很難的一件事情。熊本熊如何引導話題流量成了關鍵。
在長達半年的市場鋪墊之后,熊本縣政府“戲精”上身,先后策劃了“熊本熊失蹤事件”和“熊本熊消失的腮紅”,兩件營銷事件。
先來看看“熊本熊失蹤事件”。
2010年10月,熊本縣知事蒲島郁夫召開緊急新聞發(fā)布會。宣稱外派大阪的公務員“熊本熊”失蹤一周了,請知情人士在推特上聯(lián)系官方,并打上“#kumamonn”的標簽。
為了一頭玩具熊,一方政府居然召開新聞發(fā)布會?對于這種強行加戲的“戲精”行為,社交網(wǎng)絡上的吃瓜群眾紛紛表示,“太有趣了!”

蒲島郁夫:公務員“熊本熊”出差大阪失蹤了
記者:為什么出差大阪呢?

蒲島郁夫:為了邂逅大阪的市民

記者:如果有目擊情報該如何聯(lián)系呢?
蒲島郁夫:請在推特圈“#kumamonn”
網(wǎng)絡上各種照片不停更新著熊本熊的目擊情況,地鐵站大幅的海報,縣政府也自問自答的在各平臺水著關于熊本熊的情況。終于將已經(jīng)在大阪小有名氣的熊本熊推向了全國。
2010年,熊本熊出現(xiàn)的當年,PR帶來了6億4000萬日元的營收。按照當時的匯率,約和人民幣5085萬日元。2011年,熊本熊相關營業(yè)額激增為25億日元,約和2億元。
2013年6月,根據(jù)當時的角色印象調(diào)查顯示,熊本熊的社會認知度達到90%,好感度60%。

2013年10月,消停了一段時間的縣政府,推出了經(jīng)典PR“熊本熊消失的腮紅”案例。和之前一樣,這次也是網(wǎng)絡號召大家找熊本熊的腮紅。
“想必大家都有所耳聞,熊本熊的紅腮紅不見了。請問有人知道紅腮紅嗎?”

這次PR在于推廣熊本縣的農(nóng)作物。畢竟設計之初,熊本熊的“紅腮紅”就是考慮到當?shù)厥a(chǎn)的紅色農(nóng)副產(chǎn)品才選定的。尋找腮紅這件事,不僅順理成章,而且話題足夠新鮮勁爆。
今非昔比,這次縣長的發(fā)布會不再是一場簡單的自導自演了。23個電視節(jié)目轉(zhuǎn)播,30家媒體報道,400多個網(wǎng)絡同步報道,成功的拉升了熊本縣10%的農(nóng)副產(chǎn)品銷量。極好的宣傳了一次熊本縣的特色。

熊本熊的PR事例是日本業(yè)界繞不過的經(jīng)典。而從縣政府的一次次行動中可以發(fā)現(xiàn),他們是真的“活在戲里”。
政府團隊一切以“熊本熊是活的”為前提,通過SNS按時上下班打卡,更新朋友圈,吃喝玩樂曬生活,選秀出書講人生,來充實這個角色“人性”的一面。
開放熊本熊的海外授權
熊本縣為了擴大宣傳,對于“熊本熊”在日本境內(nèi)的一切商業(yè)授權,均采取免費政策。只要獲得縣政府的許可,就可以免費獲得熊本熊的商用權限。
隨著世界范圍內(nèi),熊本熊人氣的提高,市場需求激增,縣政府決定開放海外授權。增加收入的同時,也擴大熊本品牌的世界影響力。
2018年1月8日,熊本熊版權新規(guī)正式實施。新規(guī)中,海外企業(yè)有權獨立參與“熊本熊”的IP授權申請。申請成功后,支出5%~7%的版權費即可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