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化平臺2025年才推出,寶馬iX仍是油改電?

引言:都2021年了,寶馬最新款的電動車依舊還是在現有的燃油車框架下,“涂涂抹抹”,毫無新意、誠意和競爭力。這樣的“三無”產品,如何支撐得起B(yǎng)MW和齊普策們的電動化野心?
常言道,被什么保護,就會被什么束縛。
燃油車時代獲利無數、不可一世的BBA傳統(tǒng)豪華汽車制造商們,在電動化變革浪潮席卷全球的當下,內心的無比焦慮,促使他們紛紛患上“精神病”與“紅眼病”。
尤其在電動化轉型上“起個大早、趕個晚集”的BMW寶馬,自打“狠角色”雷瑟夫榮退之后,從科魯格到齊普策,在應對電動化轉型這件事情上,無不瞻前顧后、處于一種“進退兩難”的尷尬境地。
一方面要著眼未來積極為電動化轉型“燒錢”布局,一方面又不得不顧及現有基盤、尤其大股東們的眼下利益,身為職業(yè)經理人的齊普策們,想不當“夾心餅干”都難!
貶低特斯拉,并不能拔高寶馬
你看,稍不留神沒有平衡好各方利益,任期未滿就被急著“趕”下臺的科魯格,就是最好的前車之鑒。
也難怪齊普策們一面動輒各種陰陽怪氣“貶低”特斯拉。

什么“特斯拉質量不行,品質沒法跟BMW比”、“算不上高端品牌,經??拷祪r提升銷量”,但與此同時又不斷強調和試圖“開足馬力”加速電動化轉型……
“我們認為堅持可持續(xù)發(fā)展,才堪稱豪華定位。目前,寶馬正在全面加速電動化進程,來減少汽車在使用過程當中的碳排放?!?/p>
針對寶馬電動化轉型事宜,一段時間以來,寶馬集團大中華區(qū)企業(yè)事務副總裁孫瑋,習慣性地以如此“形而上”的方式予以闡述和介紹。
據樂逗汽車觀察,作為業(yè)界知名的公關“大姐大”式人物代表,孫瑋堪稱BMW在華事務的“新聞發(fā)言人”,而她的上述這些新觀點與說辭,很大程度上與齊普策們在接受媒體采訪時的表述,也保持高度一致。
在孫瑋看來,電動化時代豪華品牌除了拼動力、性能、配置等常規(guī)指標外,更為重要的一個“新標準”在于,誰更“環(huán)?!薄?/strong>
比如令BMW引以為傲的,他們的最新旗艦電動車——iX,據說從車外到車內,從頭到腳,很多的零部件材料都是“可回收的”。

譬如,織物和微纖維內飾采用了50%的再生聚酯纖維材料,地毯地墊更是采用了100%再生尼龍材料。
“寶馬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戰(zhàn)略,是貫穿一輛汽車的整個生命周期,目標是打造‘最綠色’的電動車?!?孫瑋如此表示。
無環(huán)保不豪華,孫瑋齊普策們自欺欺人
坦率地講,不知孫瑋和齊普策們每每向媒體如此侃侃而談作介紹的時候,是否真心源于對于雇主BMW這種、“大無畏”環(huán)保精神和造車理念的深深折服與認同,反正作為一名看客和聽眾,我是覺得“挺尷尬”和搞笑的。
要論談“環(huán)?!?、“可回收”等標簽和概念,人北歐豪華品牌代表沃爾沃,尚且都沒這么直接和赤裸裸,啥時候輪到你BMW寶馬了……

真要那么“綠色環(huán)?!?、“愛護地球”的話,BMW大可多在現有的主力產品燃油車上,下足功夫和用點心,以iX為代表的新能源系列,一年到頭滿打滿算能賣出去幾輛?!
此外不得不提的是,BMW在電動車上真要如此看重“綠色環(huán)保”這個形而上的指標的話,當年相關理念領先業(yè)界尤其豪華車市場數年的i3,何至于向現實和市場低頭、放棄換代產品的研發(fā)與生產?
說到底,繼當年的i3、i8起個大早趕個晚集之后,今天的BMW,在電動化浪潮徹底席卷全球的時候,錯失先發(fā)優(yōu)勢、已經沒有任何優(yōu)勢可言。
在日漸成為主流的新能源汽車領域,寶馬的整體研發(fā)布局和新品投放速度,不僅明顯滯后于特斯拉、蔚來等一眾新造車勢力,甚至被大眾、奔馳、奧迪們反超。
遙想當年,2013年以i3、i8為代表的的i系列從騰空出世,一度刷新了業(yè)界對于BMW牌電動車的認知。
無論是品牌還是產品本身,當年的i系列絕對算得上出類拔萃,處于業(yè)界領先水平。

然后正所謂“兵無常勢、水無常態(tài)”。在電動化大潮浩浩蕩蕩來襲的過程中,一切變化來的是那么急那么快。
恰恰是在BMW集團內外角力、最高領導層變動無常的那幾年,寶馬眼睜睜地看著競爭對手們相繼電力全開、彎道超車,而BMW卻基本上處于“原地踏步”的狀態(tài)。
時至今日,寶馬的i系列電動車,產品本身各維度已然都有沒有特殊新意和亮點,沒啥可說的了,就開始拿車身各種用材用料的“環(huán)?!?/strong>屬性來說事兒了。
無環(huán)保、不豪華,已然成為了BMW電動車落后的“遮羞布”。
iX毫無新意,寶馬電動化已然落后
以象征著BMW電動化轉型進入2.0時代的旗艦——寶馬iX為例。
拋開并不便宜的85w的價格不談,單就其產品力本身,無論是新能源車時代最為核心的電動化、智能化哪個維度,橫向縱向來比,都算不上“能打”。

首先600多公里的續(xù)航、4.6秒的零百加速等指標,別說放到85萬的價位了,即便放到四五十萬的價位,難言搶眼;
再看智能化體驗,別看新車也“破紀錄”地給安上了一塊尺寸不小的連體屏,無論是車機系統(tǒng)還是智能輔助駕駛,那水平跟特斯拉、蔚小理們,差了不止一個段位。
舉個簡單的例子,明明知道智能化時代“體驗為王”的道理,但寶馬在車機交互系統(tǒng)的設置上,依舊“很傳統(tǒng)”地給你保留了其過去引以為傲的iDrive控制旋鈕。
為了凸顯尊貴,還特意給你搞了個水晶設計,并配了木紋質感的觸板。
老實說,寶馬的這一騷操作,如同大屏智能手機時代,給你的手機上再額外設計一排“傳統(tǒng)按鍵”;
亦或是在全面屏流行的當下,仍舊刻意給你保留一個碩大的物理按鍵,并將這個按鍵鍍上一層99k金色。

在樂逗汽車看來,寶馬的意圖不難理解,你看大屏我也象征性的有了,但與此同時我貌似看起來要更加的“豪華”。
只是它在這么設計之前,更多的只是蜜汁自信和想當然,并沒有考慮消費者、尤其時下年輕消費者的感受。
智能化體驗最核心的是方便、快捷,貼心好用,寶馬的相關做法純屬“畫蛇添足”。
智能電動車的車機交互體驗,除了空調、音量等被認為是有必要的“實體按鍵”外,基本上其它交互功能“能動口最好無需動手”。

寶馬的這套iDrive車機控制系統(tǒng),以當下的標準來看,中看不中用、著實“雞肋”的很!
樂逗觀察:
手機從功能機向智能機轉型過程中,為何曾經不可一世的百年“老字號”諾基亞、主打“高端”定位的黑莓們紛紛隕落?
我想,很重要的一點即在于,產品本身沒能跟上時代和用戶的需求。
一旦產品力本身沒了競爭力,企業(yè)再大過去的品牌力再牛,面對時代變革大勢都將不堪一擊。
齊普策們不可能不知道,別說BMW了,面對百年未有之產業(yè)大變革,即便汽車的發(fā)明者奔馳,不緊跟時代變革推出足有有市場競爭力的產品,同樣會慘遭市場和消費者拋棄!

在此前《寶馬電動化起個大早,BMW iX卻仍在拿傳統(tǒng)豪華感說事兒》一文中我們提到:
都2021年了,寶馬造的最新款的電動車依舊還是繼續(xù)在現有的燃油車框架下,“涂涂抹抹”,毫無新意、誠意和競爭力。
這樣的“三無”產品,如何支撐得起B(yǎng)MW和齊普策們的電動化野心?
照此下去,在與特斯拉、及以蔚小理為代表的一眾新造車勢力的較量中,售價不菲、繼續(xù)靠傳統(tǒng)豪華感與車標支撐的iX,將很難占到便宜、市場銷量上的慘敗是大概率事件。
真是應了那句,時代淘汰你與你無關,BMW又如何。

還85萬的定價,還當是燃油車時代“買標送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