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評無極525R,從隨大溜到找回自我,此戰(zhàn)能否贏回一局
上一篇重點介紹過無極525R的外觀、核心動力進化、減震調(diào)校,以及消音器和聲浪變化。
傳送門:
測評無極525R,山路靈活高速穩(wěn)定,肌肉大叔變身剛猛型男
本篇再陪大家繼續(xù)看看,除此之外無極525R還有其他哪些優(yōu)化改進。
525R在整車震動上做了優(yōu)化,例如方向把的配重(鋁合金車把換成了鐵的)、主座墊的連接方式變化、主擱腳膠的結構調(diào)整等等,都是為了優(yōu)化震動。共振帶在7000轉左右開始出現(xiàn),震動主要來自于腳踏,以及油箱與前座連接部位,車把沒有震感。由于車架并未做大的結構調(diào)整,震動點和以前比沒有多大變化,但振幅明顯減小、能量降低,震動抑制比以前要好一些。

為了照顧到短小用戶,座高從之前的790mm降低至785mm;前后均為防滑皮,確實有防滑作用;座墊前部做了收窄和弧形優(yōu)化,落腿自然不頂大腿;前后座墊落差適當縮小,實際體感上座高似乎又相應降低了一點點。


以我身高164公分體重55公斤舉例,坐上以后雙前腳掌可同時落地,能立得穩(wěn)、撐得住,那么可以說這臺車只要是身高160公分的摩友全都能上。還是那句話——不要光看數(shù)據(jù),親自試過才算數(shù)。

后座扶手改為低于座墊的隱藏式,一方面降低高度,有效解決了上下車經(jīng)??耐鹊睦_,另一方面也一改丑態(tài),在整體造型上更為美觀協(xié)調(diào)。

有人說這個后座離帶人的功能也越來越遠,其實不然,試坐發(fā)現(xiàn)空間還是挺寬裕的,還有一拳的空余長度(大體型另說)。不過后座擋泥板想抓穩(wěn)扶手變得比較困難,因為后扶手和后座墊以及下方塑料板之間的空隙不足,能抓,但雙手想完全扣緊比較困難,抓不牢,最多只能做到半抓狀態(tài)。

后座扶手的四顆螺絲底座可以作為加裝后尾箱的預留螺孔,不過不能過分負重,建議含尾箱在內(nèi)總重量不要超過5~6kg,真的不能再多了。
人機方面也為迎合更多初級用戶向舒適方向靠攏,上身騎姿比較直立,腿能合理夾住油箱,休閑騎的時候非常舒服,長時間騎行一天也不累。
車把還是那個變徑車把(材質(zhì)有變化),但弧度提高并向油箱方向拉近了。這是一個很大的改變,令駕駛姿態(tài)不累、不夠得慌,也就不再像500R那么戰(zhàn)斗,在連續(xù)的翻身彎上區(qū)別很明顯,犧牲了少數(shù)人偏愛的激進駕駛樂趣,換來多數(shù)人更可接受的正襟危坐和舒適感。

以我個人感受來說,改變后的車把確實比500R那種低平直的車把安逸很多,但是每次只要騎上就會忍不住想趴低往前夠,兩個臂肘也會情不自禁地打開,總想要找回500R的俯沖姿態(tài)。所以這個車把改得到底對是不對?只能說因人而異吧,總之我個人稍感遺憾,還是更懷念500R那根人車合一的靈魂車把。

雙手脫把時車把毫不跑偏,高速行駛時后視鏡不抖不顫,時速100km+后鏡視中的車輛和路況仍然十分清晰。
因為更換了TFT儀表,手把開關按鍵相應有變化。右手啟動/熄火開關和點火開關各自獨立,避免誤操作;左手超車燈和遠光長明燈簡化使用同一個按鍵;左手增加了兩個儀表功能鍵,使用上相對方便、手感清晰。



剎車還是NISSIN品牌,為了車身傾倒時加大油位的深度,防止油路里進空氣,上泵改為透明油壺。


制動手感和效果好,即使對這臺車還不太熟悉,只要雙指開始加力,就能獲得線性且精準的制動反饋,說人話就是捏多少有多少、又穩(wěn)又準,特別是在入彎前減速的時機把握上信心加強。
前后標配的ABS在直線重剎時表現(xiàn)就是一個字——穩(wěn),網(wǎng)上常說的撞墻感沒機會體驗到,我只知道給自己設定的是剎停在面前那道黃線,它沖到黃線就能筆直地穩(wěn)停,不滑不扭不偏。

在山路上ABS有機會經(jīng)常捏出來,個人入彎習慣只用前剎,右手下到5分力的時候ABS作用力開始介入,頻繁測試中ABS的反饋都很及時隨心。
側支架更換為鋁合金材質(zhì),后腳踏造型也有小改,具有一定偷輕作用。


側支雖然只是細節(jié)但卻是個很棒的加分項,不僅僅是更換材質(zhì)起到降低車重的作用,而且設計上非常簡約干練、科學合理。實際使用中,推車和起步、停車時腳剛好能很自然地挑到末端伸出的小尖嘴。就是這么一個細節(jié)足見用心,不像很多車就在這里給你窩個U型鉤子那么LOW,這肯定是以用戶角度反復測試、改進才能得出這么帥而且方便合理的方案。
后牙盤為了防脫鏈配有導鏈槽,當鏈條太松掉下來時不會卡死鏈條,有過斷鏈條經(jīng)歷的摩友才知道那種痛,因為鏈條太松導致脫落的話,如果沒有這個導鏈槽,鏈條和牙盤會瞬間卡住崩斷,嚴重的還會卡死后輪意外摔車。所以此處嚴重好評。

LCD儀表升級為流行的TFT儀表,界面分為普通模式和運動模式,能感應環(huán)境光線,根據(jù)情況自動切換白屏或黑屏背景色;

除了常規(guī)的時速、轉速、油量、里程、水溫顯示外,還多了個氣溫顯示;功能上首先是在首屏界面增加了實用的胎壓監(jiān)測,在二層界面增加了電壓、油耗、胎溫和下次保養(yǎng)里程數(shù)顯示;其次是跟手機連接后還能實現(xiàn)投屏、導航、來電顯示/接聽/掛斷等功能。

我個人對TFT沒有什么特殊偏好,還是更喜歡之前那個簡單儀表,因為這東西夠用就行,而且傳統(tǒng)儀表上的轉速跟實際轉速之間沒有延遲。可是當下TFT已經(jīng)成為各個廠家拼刺刀的工具,要是不給車頭架這么塊兒屏都不好意思跟人說自己是玩樂車型一樣。
儀表信息確實豐富了許多,但對我來說真正實用的也還就是那么幾個跟車本身運行狀態(tài)相關的信息,其他娛樂功能不是我的菜。
實測中胎壓顯示很有用,而且精準,騎一陣胎溫上來了,胎壓數(shù)據(jù)也隨之變化。


但是氣溫顯示有誤。在冷車狀態(tài)時氣溫正確,只要一騎起來氣溫顯示就會出現(xiàn)誤差,停車后也和實際氣溫不符,推測是溫度感應器靠近熱源。這個誤差對騎車的影響度幾乎為零,只對我這樣的強迫癥患者有妨礙,所以把溫度感應器改個位置就能解決。
鋁合金輪轂的配色是個大亮點,理工男一般的無極終于開竅了,給輪轂大膽上了色。在這300多公里的初步試車過程中,我總共被吃瓜群眾圍觀過4次,輪轂配色的吸睛作用約可占到60%以上。



后視鏡改為比較圓潤的水滴造型,并為高速行駛穩(wěn)定性做了空氣動力下壓槽。

此外再看看其他基礎功能上的優(yōu)缺點。
側支熄火開關和防側傾開關也非常實用,起步忘挑起側支時,一松離合它會自動熄火,停車落側支則繼續(xù)保持滯速不熄火,既考慮到安全性又兼顧了實際使用的方便。
離合和剎車拉桿都設置了4或5級可調(diào),方便不同大小手。


前大燈還是那張餅子臉,像生下來就被人踩了一腳似的,無極似乎也沒打算改;尾燈挺亮,轉向燈不如500AC的馬蹄燈好看。



全車LED燈光,只要打開鑰匙門,燈帶和近光燈亮起長明,近光鋪路寬度夠用,實測遠光照射距離能達到200米以上,而且聚光效果好,夜間和陰天穿透力強。
前泥瓦太小,造型挺酷實用不足,雨天泥水不會濺到前座腿腳,但會濺到水箱護網(wǎng)上。


雨水濕滑騎行中,后輪雖然甩泥水但濺不到前后座的人身上,泥水會順尾部牌照架流下。


原車自帶的工具袋,幾乎能搞定90%以上的小拆裝,除了后視鏡底座需要另找套管配合才能拆裝,其他肉眼可見的外觀件的螺絲幾乎全都能靠這袋工具滿足。


多給的一把備用鑰匙跟汽車鑰匙比較像,高級感十足。

本次趕上北方雨雪降溫,路面溫度低胎溫上不來,并且激烈駕駛方式導致油耗偏高與常規(guī)油耗偏差大,等待天氣好轉后再實測一下極速和綜合油耗。
總結:
525R的核心動力沒啥槽點,發(fā)動機精密加工部分能看出跟寶馬的這些年不是白混,在同級別中數(shù)據(jù)最強相當能打,而且網(wǎng)上已經(jīng)流出重新刷完ECU一起步就翹頭的實拍視頻,也是沒誰了。
從發(fā)動機到整車的質(zhì)感及做工都更加精細,焊工是無極自動化之后引以為傲的機器人水準,所有能看得到的焊接點都已經(jīng)跟大貿(mào)車不相上下;座椅下方ABS、電瓶、保險絲、防側傾等布局集中緊湊、排線工整合理;塑料覆蓋件從視覺到漆水質(zhì)感在純國產(chǎn)車中均處于優(yōu)秀水平,手把和側翼等塑料連接件、裝飾件的接縫細膩嚴密(除了一對牛角還是有點扎眼扎心的廉價感),各方面都很對得起它33980元的定價。




無極在650R到500R再到525R三代中排量街車上,經(jīng)歷了一個從極高端到平民化再到中上乘的過程,設計理念上也走出了一條從過于超前到隨大溜再到回歸正朔的路,這期間還從500AC上收獲不少經(jīng)驗,也在525R研發(fā)上帶來很大幫助。這跟國產(chǎn)廠家的發(fā)展歷程很像,從摸索、嘗試、跟風、懷疑,直至找回自我。
在這臺配備全新動力的車型的背后,隱藏著對用戶意見的收集和重視,很多變化調(diào)整都是按市場反饋有針對性地去改的,造車心態(tài)上也比之前從容一些,于是連改帶測帶完善,連新的發(fā)動機都出來了,才一起換了新(記性好的摩友應該還有印象,2020年9月摩博會上展出時搭載的還不是這臺525心臟)。
這就是國產(chǎn)大廠最讓我欣賞的地方——好飯不怕晚,不拿用戶當測試員。加上無極品牌發(fā)布后沒出現(xiàn)過什么大負面,不像南方某些網(wǎng)紅廠,不是拉皮就是套娃,新車跟下崽下餃子似的一股腦地出出出,推出一臺就來一個大型翻車現(xiàn)場。比較之下個人還是更喜歡無極這種穩(wěn)健作風,因此作為第三次沖擊中大排量街車高地的525R,我認為是應該贏回一局的。



最后以本次試車屢被圍觀的幾個場景來做結束,也能從旁觀者的角度印證這臺車上路的騷氣。
場景1、村口兩位遛狗大爺繞著圈兒打量車。
A大爺:“這車漂亮嘿,還不得跑到100?”
B大爺:“想啥呢?100?你看發(fā)動機,這車怎么不得上160?。俊?/p>
場景2、高速服務區(qū)保潔大姐好奇湊過來。
大姐:“這車是多大的?”
我:“500cc的?!?/p>
大姐:“多少錢?”
我豎起三個手指頭。
大姐怒目圓睜:“30萬?!”
我:“哪有,3萬多?!?/p>
場景3:山路觀景臺偶遇摩友,湊近打量半天。
摩友:“嗨,原來是無極新出的525呀,我還以為是790 DUKE呢!”
我:“一胖一瘦,怎么能看成790呢?”
摩友:“真的,剛才離得遠,看前臉和輪轂真挺像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