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情侣中文字幕电影,在线麻豆精品传媒,在线网站高清黄,久久黄色视频

歡迎光臨散文網(wǎng) 會員登陸 & 注冊

圣人教你如何培養(yǎng)好孩子

2021-03-06 15:27 作者:彭華勇家庭教育  | 我要投稿

一個人,成為父母不難,難的是做父母,即承擔起培養(yǎng)好孩子的重大責任。教養(yǎng)孩子的關(guān)鍵在于兒童時期的啟蒙教育,就對人生的影響來說,于此而差,則無往而不差;于此而錯,則無往而不錯,可謂差之毫厘,繆以千里。而王陽明的《訓蒙大意》在如何培養(yǎng)孩子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能給我們很多有益的啟示。

王陽明(1472-1529)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軍事家、教育家,被稱為“有明第一流人物,立德、立功、立言皆居絕頂”的三不朽圣人。他一生非常重視教育,其《訓蒙大意》又稱《訓蒙大意示教讀劉伯頌等》,是一篇專門論述兒童啟蒙教育的專著,當時是作為曉諭江西諸縣興立“社學”而頒布的文告。明代的“社學”即地方小學,以教化農(nóng)村幼童為主要任務?!敖套x”指社學的教師,劉伯頌是社學里的一位教師,其人物事跡不詳。

王陽明認為,道德修養(yǎng)是兒童教育工作的中心,“明人倫”是道德教育的目的。

“古之教者,教以人倫。后世記誦詞章之習起,而先王之教亡?!惫糯膯⒚山逃痰木褪侨藗惥V常。當今的小學教育興起了只注重記誦詞章而不注重培養(yǎng)禮儀德行的風氣,這完全背離先王的教育本義。以“記誦詞章”為務,是兒童啟蒙教育的一種錯誤傾向和不正之風。王陽明堅守儒家教育傳統(tǒng),提出“今教童子,惟當以孝、弟、忠、信、禮、義、廉、恥為專務”,即兒童教育應把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作為唯一的功課。

“夫三代之學,皆所以明人倫?!彼^人倫,即“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五者而已。兒童教育的目的就是“明人倫”,“教者惟以此為教,而學者惟以此為學”。王陽明總結(jié)夏、商、周三代之學,皆所以“明人倫”。

“明明德”“明人倫”都是指成就個人的德行。他認為,明人倫之外無學,“外此而學者,謂之異端;非此而論者,謂之邪說;假此而行者,謂之伯術(shù);飾此而言者,謂之文辭;背此而馳者,謂之功利之徒,亂世之政?!彼抉R光在《資治通鑒》里寫道:“自古昔以來,國之亂臣,家之敗子,才有余而德不足,以至于顛覆者多矣……”正是有鑒于此,他猛烈抨擊當時在科舉制度影響下的學校教育以“記誦辭章”為務的風氣,“師之所教,弟子所學者,遂不復知有明倫之意矣”。

他認為當時的老師之所教,學生之所學,都已完全失去了明人倫的立學本意。教學馳騖于記誦辭章,形成重功利而輕修養(yǎng)的風氣,從此“王道熄而霸術(shù)焻;…日求所以富強之說,傾詐之謀,攻伐之計,一切欺天罔人,茍一時之得,以獵取聲利之術(shù)…既其久也,斗爭劫奪,不勝其禍,斯人淪于禽獸夷狄,…圣人之學日遠日晦,而功利之習愈趨愈下。”忽略道德修養(yǎng)教育,是導致許多重大社會問題的主要原因。他以教育家和哲學家的敏銳目光發(fā)現(xiàn)了教育的弊端:“近世所謂道德,功名而已;所謂功名,富貴而已”,堪稱振聾發(fā)聵的警世之言。

因此,王陽明提倡把培養(yǎng)兒童的德行放在啟蒙教育的首位,這對當時盛行重功利、輕修養(yǎng)的教育風氣,無疑具有補偏救弊之功和一定的歷史進步意義。

兒童教育必須順應兒童的性情,這是王陽明對于啟蒙教育的另一條極有價值的建議。

“大抵童子之情,樂嬉游而憚拘檢,如草木之始萌芽,舒暢之則條達,摧撓之則衰痿。今教童子必使其趨向鼓舞,中心喜悅,則其進自不能已。譬之時雨春風,沾被卉木,莫不萌動發(fā)越,自然日長月化;若冰霜剝落,則生意蕭索,日就枯槁矣?!?

一般說來,少年兒童的性情是喜歡嬉戲玩耍而討厭約束,就像春天的草木剛剛開始萌芽,讓它舒展暢快地生長,就能迅速發(fā)育,以至枝繁葉茂;如果摧殘它壓抑它,就只會衰弱枯萎。所以,兒童教育,一定要順其天性,順其興趣,多加鼓勵,使他們歡欣鼓舞,內(nèi)心愉悅,他們自然就能不斷成長進步。這就像春天的花草樹木受到和風細雨的滋潤,沒有不萌芽抽枝發(fā)育的,自然能一天天地茁壯生長。如果遇到冰霜的侵襲,它們稚嫩的生命就會生機蕭條,一天天地枯萎。所以,兒童教育必須順應兒童的身心特點,使他們“趨向鼓舞”,“中心喜悅”,這樣才能生意盎然。

王陽明在《訓蒙大意》中解釋了為什么兒童教育要以“歌詩”“習禮”和“讀書”為主要方式。

“故凡誘之歌詩者,非但發(fā)其志意而已,亦所以泄其跳號呼嘯于詠歌,宣其幽抑結(jié)滯于音節(jié)也。導之習禮者,非但肅其威儀而已,亦所以周旋揖讓而動蕩其血脈,拜起屈伸而固束其筋骸也。諷之讀書者,非但開其知覺而已,亦所以沉潛反復而存其心,抑揚諷誦以宣其志也。凡此皆所以順導其志意,調(diào)理其性情,潛消其鄙吝,默化其粗頑,日使之漸于禮義而不苦其難,入于中和而不知其故。是蓋先王立教之微意也?!?/p>

“誘之歌詩”即引導兒童吟唱詩歌,一方面可以激發(fā)他們的志趣,另外,也是為了使他們在吟唱詩歌時發(fā)泄其只能通過蹦跳呼喊才能發(fā)泄出的情緒,在抑揚頓挫的音律中宣泄出他們心中的郁結(jié)和不快。情感通過正當?shù)姆绞降靡孕?,有助于消除他們?nèi)心的憂悶和煩惱,使其精神宣暢,心氣平和。所以,鼓勵、引導兒童唱歌、吟詩、娛樂 ,都是為了讓孩子心志暢達,防止因情緒的壓抑而導致人格的扭曲,非常有益于孩子的身心健康。

“導之習禮”即引導他們學習禮儀,一方面是為了嚴肅他們的儀容,使兒童養(yǎng)成端莊的儀容和儀表,也是為了使他們在揖讓叩拜中活動血脈,在起跪屈伸中強健筋骨。這些周旋揖讓、拜起屈伸等禮儀動作,也有利于兒童鍛煉身體,增強體質(zhì)。

“諷之讀書”即教導他們讀書,不僅是為了開啟他們的智慧,開發(fā)他們的智力,增長他們的知識,也是為了使他們在反復的學習鉆研中修身養(yǎng)性,在抑揚頓挫的朗誦中弘揚堅定他們的志向。通過讀書以存其心,宣其志,培養(yǎng)兒童的道德觀念和人生理想。

誘之歌詩者,導之習禮者,諷之讀書者,所有這些教學活動,無一不是順應兒童的天性,在志向上因勢利導,性情上調(diào)理保養(yǎng),潛消默化他們粗俗愚頑的秉性,使其行為逐漸符合禮儀標準而不感到拘束難受,其性情在不知不覺中達到中正平和的賢圣境界。這是先王推行教育的深意,也是王陽明所提倡的教育目的。采用這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教學手段,源自王陽明作為教育家對兒童習性、天性的仔細觀察、充分了解與深入研究,有利于兒童在德育、智育、體育和美育諸方面都得到全面發(fā)展。

在《訓蒙大意》中,王陽明不僅批判了兒童教育中以“記誦辭章”為務而輕視道德教養(yǎng)的錯誤傾向,而且又明確指出了訓蒙兒童不顧其身心特點,一味嚴管苛責的弊端。

“若近世之訓蒙稚者,日惟督以句讀課仿,責其檢束,而不知導之以禮;求其聰明,而不知養(yǎng)之以善;鞭撻繩縛,若待拘囚。彼視學舍如囹獄而不肯入,視師長如寇仇而不欲見,窺避掩覆以遂其嬉游,設詐飾詭以肆其頑鄙。偷薄庸劣,日趨下流?!?/p>

王陽明指出,當前的兒童教育,每天只是督促他們讀書習字以增長知識,責備他們嚴格約束自己以修身,卻不知道用禮儀來引導他們;只想使他們變得更聰明,更有學問有知識,卻不知道培養(yǎng)他們的善良之心,這都是“記誦詞章之習起,而先王之教亡”的具體表現(xiàn)。老師體罰犯錯的孩子,用鞭打,用繩子捆,像對待囚犯一樣。于是,他們視學校如監(jiān)獄而不愿入,視老師如寇仇而不欲見。孩子必然會借故逃學去嬉戲玩耍,作假撒謊來放縱其頑劣鄙陋的本性。久之,兒童的心性必然會逐漸趨向輕薄下流。他們只會得過且過,庸俗鄙陋,日益墮落。

作為父母,教育孩子的主要問題是溺愛,希望子女出乎其類,拔乎其萃,愛之太殷,憂之太勤,比如種樹,這其實就是在干擾樹木的成長,是在毀壞它,是以樹為敵、置之于死地的做法。對于父母的過份溺愛,老師對學生則往往責之過苛,這是學校訓蒙教育的一個主要問題,這種情況,直到清代蒲松齡的俚曲小戲《逃學傳》中還有生動的描繪。這出小戲?qū)懸粋€名叫夏才的小頑童在私塾里上學,因為不會寫八股文,受到老師的嘲笑和責罵,因此下決心逃學的故事。夏才怨恨老爹娘把他送到私塾就等于斷送在牢獄里:

白:“誰想我今年小運不濟,覓了一個最不在行的師傅。他自上學以來,執(zhí)笏掌板,拿腔作勢,坐在一把椅子上動也不動,恰如泥塑的相似,釘子錠住一般。你說厭氣不厭氣!每日講述作文,全不放我游走游走,比坐牢的更甚一遭。真正好苦也!”

唱:他在耳邊不住的咶咶吵吵,絮絮叨叨,求疵吹毛;若有一些兒不好,半點兒錯了,叫俺當院里跪著,日頭兒曬著,磚頭兒頂著,制的俺渾身上一似火燒,滿腹里一似油澆!動不動箍釘兒頭上搗,戒尺兒手上敲,打得俺兩眼珠淚拋,滿口牙亂咬!欲去無處去,欲逃無處逃…

白:有了,我如今知道東西,曉的南北,若在學中囚監(jiān)死了,怎得世上風流為人?…我今但得不受師傅氣,就在溝壑做了餓莩,也是情愿的?!憧刺焐珜⒚鳎瑹o人知覺,拿定主意,走他娘的罷!

唱:撇下了冤家子曰,可惡詩云,唯有逍遙玩耍,省得敝勞精神。背著師傅走羊腸,消卻學堂帳,再不念文章,從今后逃出了天羅地網(wǎng)。

丑白:夏學生逃走了

蒲松齡以兒童的視角,描繪了私塾教育中過分嚴厲苛刻的一面。物極必反,過分的嚴苛與過分的放縱一樣,都不是育才而是毀才。孩子因過分壓抑而厭學、逃學,以求任情恣意,其害有不可勝言者矣!


王陽明反對用嚴苛粗暴的體罰等手段來對待兒童,認為這種做法背離兒童天性、摧殘兒童身心,他深刻地揭示道 :“是蓋驅(qū)之于惡而求其為善也,何可得乎?”認為這種做法是在驅(qū)使學生作惡,卻又要求他們因此而向善,這怎么可能呢?

王陽明作為位高權(quán)重的官員,希望扶持社學以振興贛南的地方教育,為國家培養(yǎng)更多的人才;作為一個杰出的教育家,他提出訓蒙教育要尊重兒童天性,順應兒童性情,才能使其在德、智、體、美諸方面都得到發(fā)展。早在15世紀,他能就提出這一先進的教育理念,體現(xiàn)著圣賢名哲深刻的智慧和遠見,對現(xiàn)在的兒童教育依然有著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和極高的借鑒價值。想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就不可忽視王陽明在兒童教育方面的這些真知灼見。


圣人教你如何培養(yǎng)好孩子的評論 (共 條)

分享到微博請遵守國家法律
图们市| 和田市| 江城| 桓仁| 安远县| 梁山县| 耒阳市| 肇庆市| 南丹县| 黄冈市| 萍乡市| 磴口县| 仪征市| 沽源县| 北京市| 芒康县| 独山县| 秭归县| 金湖县| 融水| 喜德县| 衡阳市| 英吉沙县| 海晏县| 四会市| 杭州市| 盐池县| 韶山市| 龙里县| 台中市| 林州市| 英超| 来凤县| 长春市| 剑川县| 岳西县| 晋宁县| 桦甸市| 方正县| 罗田县| 聊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