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專業(yè)書籍分享(附部分個人評價)

?2023.3.22更新:
B站這邊很少更新了,文章一般都發(fā)在知乎,看到的觀眾朋友們可以轉(zhuǎn)戰(zhàn)知乎,ID同名:

???本人喜歡收集整理各門課程的教材與參考書(電子版),現(xiàn)在整理并分享出來。
????參考書,顧名思義就是參考,大學學習不同于高中,一門課可能有許多參考資料。老師第一節(jié)課一般會列出一些(一堆)參考書,老師的講義或(和)ppt往往就是參考(縫合)這些資料(也有可能他參考了更多但沒有列出來)。
????這么多書,大部分人是不可能全都看完的,一般以一兩本書為主要教材,其他書作為參考,比如教材中缺少某些東西,就可以去其他書上找,比如教材對某一知識點的講解無法理解,就可以去其他書上找對應的知識點,看看能否看懂(對于不懂的知識點,問老師是最快的,其次是問同學,再其次是到網(wǎng)上搜索(如知乎,維基百科),查閱參考書可能會比較慢,但也不失為一種好方法)。
????這份閱讀學習指導,首先會給出一些總的綱領(lǐng)性的觀點,之后會對每門課的參考資料進行說明和推薦。(下面這些點可能邏輯上不是很清晰,因為是我在不同時間想到不同東西寫下來的,煩請見諒)
1.本文很多地方都是個人想法,人是有局限性的,我的主觀想法不一定正確,也不一定和其他人的觀點相同。比如我覺得某本書易懂,你覺得不易懂;我覺得某本書有趣,你不這么認為等等,所以我的個人主觀想法僅供參考,實際上鞋子合不合適只有腳知道,不要在一本書上吊死。
2.如第2段所說,大部分老師上課會用ppt或(和)講義,我認為學習中首先參考的應該是ppt /講義,其次是書,但鑒于可能出現(xiàn)的版權(quán)問題,我校的ppt /講義恕不外傳,至于資料中出現(xiàn)的ppt /講義,都是網(wǎng)上搞到的,分享出來應該也沒啥問題(應該,但是不排除網(wǎng)盤把我的壓縮包給ban了,如果網(wǎng)盤分享失效可以在平臺上私聊我)。
3.如果老師有指定教材的話那本教材還是要看一看(功利一點說,沒準會拿課后題出考試題),其他書作為參考,當然如果老師推薦的書實在讀不下去那就果斷換其他的,不要在一本書上吊死。
4.很多書我也沒看過,所以不好點評什么,我看過的也不一定點評到位。(我個人深深地感覺到我看書實在太少,跟身邊的很多同學比起來真是相形見絀,但仍能通過考試,說明考試的要求真不算高,至少在我看來是這樣的)
5.文中提到的書可以優(yōu)先看,因為只要有亮點的書我都會提一下。
6.雖然我這里的書確實不少,但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而且在5中我也說有些書我這里沒有??梢缘街跎纤严嚓P(guān)話題,比如“電子書”、“pdf”等,我常用的網(wǎng)站是libgens(http://libgen.gs)(需要科學上網(wǎng))和zlibrary(https://book4you.org)(游客每天最多下載5本書,注冊用戶限10本,捐點錢可以解鎖999上限,我是注冊了兩個賬號,每天下載20本,才攢了這么多書)。
7.有的教材網(wǎng)上評價很好,但我沒有搜集到,感興趣的讀者朋友可以自行查找,或者購買紙質(zhì)版。
8.一般情況下,教材的質(zhì)量是:英文原版>中文翻譯版>國內(nèi)中文書。很多情況下外國書都比國產(chǎn)書厚(這個問題知乎上有討論),一般厚書比薄書好讀,所以看到厚書不要害怕,應該慶幸找到了好書。
????很多書的翻譯都被吐槽,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所以翻譯版不如原版。所以有能力的優(yōu)先推薦讀原版書,覺得自己沒能力的先別走,英文教材的閱讀其實是比較簡單的,教材上的英語和英語考試的英語是不一樣的,不要太害怕,教材的語言一般比較簡單,讀起來比較容易,只要把專業(yè)詞匯掌握好,讀下來應該不成問題。
????實在不想讀原版,或者覺得看英文太費時間,那就去看翻譯版吧(不過有的書沒有翻譯版)。
????外國書好要排除蘇聯(lián)俄羅斯的書,因為中國的教材大多數(shù)都是向蘇聯(lián)學習的,學生的書都很難懂了,老師的豈不是更難懂。當然說蘇聯(lián)的書不好是指不好懂,質(zhì)量還是可以的,只是一般比較薄,惜字如金,微言大義。
9.有些書上可能會有一些個人的(奇怪的)批注,請不要太在意。
10.評價一本書質(zhì)量如何、好不好是建立在看懂的基礎上的,發(fā)表評論的人一般都是看懂的人(即使不能全懂,至少也是大部分都懂了),而看不懂的人就被自然篩選出去了。我的觀點是書的質(zhì)量和好不好懂是兩個方面。最簡單的例子,朗道十卷是公認的好書,也是公認的難懂;而費曼物理學講義是公認的好懂,但也是好書(不過學普物的時候讀和學完四大力學后讀肯定是有不一樣的體會的)。
零、費曼朗道及其他合集
這個文件夾里包括朗道十卷、費恩曼物理學講義在內(nèi)的許多成套的教材(講義),可以瀏覽一下,看看有沒有需要的。
一、五小力學+數(shù)學+計算物理(計算機)
1.高等數(shù)學:我們院用的是蘭大版高數(shù),比同濟版難一些(也難懂一些),參考書可以看看普林斯頓微積分讀本或者托馬斯微積分(這應該是剛上大學的萌新們第一次體會到中外教材的差別(當然可能有人在上大學以前就學過微積分了))。
2.線性代數(shù):我們用的是線性代數(shù)及其應用(Linear Algebra and Its Applications),講的還可以,自學差不多也能看懂,其他的可以看看線性代數(shù)應該這樣學(Linear Algebra Done Right),還有一本類似的(標題蹭熱度)叫Linear Algebra Done Wrong,有人說寫的比前面那本還好。
3.概率論與數(shù)理統(tǒng)計:我們用的是浙大版概率論與數(shù)理統(tǒng)計,其他的可以看看陳希孺的概率論與數(shù)理統(tǒng)計,英文的可以看看Probability for Physicists。
4.力學:我們的參考書是新概念力學,參考書可以看看舒幼生的力學,趙亞溥的力學講義(包含力學和理論力學的內(nèi)容),英文書可以看看Taylor的Classical Mechanics。
5.熱學:我們用的是李椿的熱學,參考書可以看看Zemansky的熱學和熱力學,牛津的熱物理概念 -熱力學與統(tǒng)計物理學(包含熱學和熱統(tǒng)的知識),都是翻譯版。英文書可以看看Principles of Thermodynamics。
6.電磁學:我們用的是新概念電磁學,參考書可以看看梁燦彬的電磁學和電磁學拓展篇,鐘錫華的電磁學通論也不錯,格里菲斯的電動力學導論寫的比較易懂,學電磁學和電動力學的時候都可以參考。
7.光學:我們用的是鐘錫華的現(xiàn)代光學基礎,這門書網(wǎng)上評價都還不錯,不過我個人有一點不同意見。首先書確實好,這點我承認,但問題是評價一本書質(zhì)量如何、好不好是建立在看懂的基礎上的,發(fā)表評論的人一般都是看懂的人(即使不能全懂,至少也是大部分都懂了),而看不懂的人就被自然篩選出去了。我的觀點是書的質(zhì)量和好不好懂是兩個方面,最簡單的例子,朗道十卷是公認的好書,也是公認的難懂。所以我的觀點是這本書不易懂,可能不適合初學(但很適合復習)。
????其他的書都大同小異,隨意選擇即可,新概念光學風評不錯。波恩的光學原理是本好書,不過有些難度,網(wǎng)上的評價是學過四大力學仍對光學感興趣的可以看看。Eugene Hecht的Optics也可以看看。
二、四大力學+數(shù)理方法
1.數(shù)學物理方法:
首先推薦的是Sadri Hassani的《Mathematical Physics》(數(shù)學物理),這本書評價很不錯,也很全面,與國內(nèi)教材不太一樣的是它包括了線性代數(shù)和群論的內(nèi)容,挺適合當工具書的,不過國內(nèi)一般對這兩部分單獨開課,數(shù)學物理方法主要是復變函數(shù)和數(shù)學物理方程(楊孔慶的書還包括了線性空間及線性算子,這部分內(nèi)容在電動力學中經(jīng)常用到,上電動力學課的時候也會講,不過一般沒有楊書這么詳細了)。
楊孔慶的書是我們的教材,上面也說到了它的獨特之處。楊老師給我們班上群論,講了個故事:當初他從國外回來,聽說數(shù)學物理方法這門課沒人愿意帶,誰帶誰挨罵(大概是因為老師講的不太好,學生聽不懂吧),于是他就自己寫了本教材,就是這本。
雖然教材很重要,但我覺得更重要的是老師(除非自學,不存在老師的問題,全靠教材和個人的理解了。不過話說回來,自學也可以去網(wǎng)上找網(wǎng)課看,推薦B站,有嗶哩嗶哩大學之美稱)。
楊孔慶先生拿著他自己寫的教材,講的當然很好(我認為即使沒有教材甚至沒有講義的時候應該也講的很好,正是因為講課講得好所以教材寫的不錯),后來他的學生黃亮教授拿著他老師的書講的也很好,全程仔細板書,推導詳細,且有他自己的理解(黃亮對楊老師這本書也是有貢獻的)。換了其他老師,拿著同樣的教材甚至更好的教材,也不一定能講的很好。有的老師是念ppt,有的老師是雖然板書,但實為抄書,甚至抄都能抄錯了。
接下來復制一段知乎網(wǎng)友的話“初學者建議用顧樵的數(shù)理方法加上梁昆淼的數(shù)理方法結(jié)合,吳崇試的作為補充,因為有些地方吳書講的更細致。”推薦一下顧樵的書,雖然是中文書,但有外國書的感覺,因為作者長期在外求學科研和教學。評價可以去知乎上看,風評很好。
關(guān)于希爾伯特,再次復制知乎網(wǎng)友的話:“希爾伯特的雖然是經(jīng)典,但太過艱澀難懂;顧樵的,本人認為讀來比希爾伯特更流暢些。不過選擇什么樣的書因人而異,若你真有高超的數(shù)學和物理水平,選擇希爾伯特版更好。若論細致全面,我認為顧樵版的更好”。
2.理論力學:
我們的教材是陳世民的《理論力學簡明教程》,內(nèi)容只講一部分,一個班的老師作業(yè)就是這本書上的,講課用PPT,另一個班的老師自己寫講義,自己編習題。這本書其實我也沒怎么看,不過就我看到的情況來說還行,書名中的“簡明”二字直觀體現(xiàn)在書的厚度上,也算是個優(yōu)點吧,很好查閱,查到了之后也能看懂。
強烈推薦的還是比較好懂的英文書,《Classical Mechanics》,John R. Taylor的和Herbert Goldstein都不錯,前者是大一時我們的時任院長羅洪剛上普通物理力學時推薦的,同時推薦了一本中文書,趙亞溥的《力學講義》,算是國內(nèi)教材的一股清流,這兩本書都是能從普物力學用到理論力學的。后者就更不用說了,公認的經(jīng)典。
還有毛子的書也比較好,比較經(jīng)典,就是比較難。朗道《力學》比上面提及的簡明教程還要簡明,初學者建議搭配鞠國興的《朗道<力學>解讀》。阿諾爾德的《經(jīng)典力學的數(shù)學方法》,聽名字就很數(shù)學。
劉川的《理論力學》也不錯,據(jù)說參照了Goldstein。另外還有一本《理論力學講義》(估計出版的《理論力學》就是基于講義?)
?
3.電動力學:
我們的教材是郭碩鴻的《電動力學》,也是很多學校在用的教材。老師還給我們傳了我校汪映海教授所著的《電動力學》作為參考。
英文書方面,Jackson的《Classical Electrodynamics》和格里菲斯的《電動力學導論》都很經(jīng)典,只不過前者難一些,后者易懂一些。
文件里還有幾位老師的講義。
?
-2022.9.23-
這里根據(jù)一位學長的建議(圖0),增補為:我認為入門首選格里菲斯的《電動力學導論》,很好看懂,比郭碩鴻的還好懂(好懂很多?),但是只看格里菲斯和/或郭碩鴻肯定是不夠的,Jackson的可以,但還要有別的書輔助(比如朗道的《場論》,場論這個東西即使你四大力學的時候不接觸,到量子場論的時候也必然會接觸,還不如提前學習一下)。

4.熱力學與統(tǒng)計物理:
我們的教材是汪志誠先生的《熱力學與統(tǒng)計物理》,講課的老師是汪先生的學生(一個班),他講過汪先生的一個故事:有人說汪先生講課照本宣科,汪先生說這是因為他把所有內(nèi)容都寫在書上了。不過我個人認為這本書有點難懂,不太適合自學。
林宗涵的《熱力學與統(tǒng)計物理學》整體上和汪志誠的相似,可能會稍微詳細一點,所以汪書看不懂的時候可以參考一下林書。關(guān)于相似的原因,可能是因為他們都是王竹溪先生的學生吧。
國內(nèi)比較獨特的教材是梁希俠、班士良的《統(tǒng)計熱力學》,內(nèi)蒙古大學有錄制視頻課,是兩位作者講的,B站上可以搜到。
熱統(tǒng)有不少好的英文書,我個人首先推薦《熱物理概念》,中文版是鞠國興先生翻譯的(鞠先生還寫過《朗道力學解讀》)這本書是英國牛津大學的教材,和國內(nèi)大多數(shù)教材不同,是從系綜理論入門的,內(nèi)容涵蓋了熱學和熱統(tǒng),學兩門課時都可以參考這本書。
其他的英文書也都挺不錯的,如Pathria、Greiner、Callen(有中譯),我讀書少,沒看過,就不妄加點評了。
?
5.量子力學:
我們學院的課程改革是把原來的一門量子力學拆成兩門,分別講波動力學和矩陣力學,這種方式客觀上講有好有壞,我就不多評價了。
我們的教材,其實不固定,不同老師用的也不一樣。國內(nèi)的教材很多,如錢伯初、曾謹言、周世勛等,不過國外教材也很多很好,推薦優(yōu)先看國外的。
入門推薦格里菲斯的《量子力學概論》,公認的好書,理解難度低,還有配套的習題解答。
進階首先推薦櫻井純的《現(xiàn)代量子力學》,也是我們量子基礎Ⅱ(矩陣力學)的參考教材,我認真看過一半,確實覺得非常不錯。比較有趣的是,從網(wǎng)上下載下來的文件名常帶一個“研究生用“字樣,但實際上我們是本科生二年級就在用它上課,清華也用這本書,還有本講義。
科恩-塔諾季的書也不錯,無論是作為教材還是作為工具書。之所以被稱為工具書就是因為它厚度驚人,第一、二卷合計1600頁,第三卷暫無翻譯,英文版有788頁。雖然厚,但好讀。本書作者于1997年榮獲諾貝爾物理學獎,同年獲獎的還有美籍華裔物理學家朱棣文。
R.Shankar的《Principles of Quantum Mechanics》我個人比較推薦,看了1/3,感覺講得清晰好懂。
Dirac的《量子力學原理(The principles of quantum mechanics)》也比較經(jīng)典,畢竟也是矩陣力學的創(chuàng)始人之一。我看到的知乎評價有:注重經(jīng)典和量子的聯(lián)系,費曼的路徑積分理論據(jù)說是因為他看到這本書里提到的量子力學和拉格朗日力學的聯(lián)系。
《Sources of quantum mechanics》,看名字就知道這是本歷史書,我們老師上課時提到了,我在這里也提一下。
最后放張有趣的圖1鎮(zhèn)樓:

三、高階課程
這里的東西就比較多了,大概就是物理人學完四大力學的大三大四可以選修的課程(有些可能是研究生課程),很多課我也沒有上過,所以這里僅僅列舉一下,就不寫推薦了。
????報菜名開始:
群論、微分幾何、相對論與宇宙學、固體物理、凝聚態(tài)物理、等離子體物理、非線性動力學、非線性光學、傅里葉光學、量子光學、量子力學(高等量子力學、量子場論、量子電動力學、相對論量子力學、費曼路徑積分)、粒子物理(高能物理)等。
四、其他
顧名思義,這個文件夾里放的是其他東西,大概是不好放到前面三個文件夾里的,有科普書,也有不是太科普的書,可以瀏覽一下看看有沒有需要的或者感興趣的。
百度網(wǎng)盤分享鏈接及二維碼(掛了可以隨時在平臺上聯(lián)系我。
鏈接:https://pan.baidu.com/s/1XTD0JqtK2AwWNaBW_4VzEw?pwd=q35n?
提取碼:q35n

后記
這么多書,說大不大,說小也不小,至少在很多軟件看來它是不小的。如果不壓縮直接上傳的話,在百度網(wǎng)盤那邊是要開會員的,因為文件數(shù)超過500了(如圖3所示,也就不到2000,一點也不多嘛)。

????所以無論如何是要打成壓縮包的(不壓縮有些東西可能都過不了審,不多說了,畢竟網(wǎng)盤的審核有時候也很迷),不過仍然存在一些問題。首先就是百度網(wǎng)盤和QQ都有單個文件大小限制,好像都是4G,而如圖4所示,我的6個壓縮包大小超過了30G,平均每個的大小都超標了,除非把原來的每個文件夾再拆分成2個,但QQ還有每日容量限制,大概是8G,想要上傳更多就只能開會員。正好我有個朋友有百度網(wǎng)盤會員,我便借了他的賬號上傳壓縮包。

????另外這30多G的書壓縮起來也是挺費功夫的,而且電腦會變得很卡(如圖5)。

更新:

如圖6,修改文章有次數(shù)限制,所以如果分享鏈接掛太多次我就真不知道該咋辦了,不過問題也不大,大不了再開一篇新文章。
2022.4.19:
有熱心同學向我反映分享鏈接掛了,我一看,原來是第四個壓縮包有問題(如圖7)。

我猜問題應該出在一個污點科學家(前中科大副校長flz),其實把他那個小文件夾刪掉,或者給壓縮包加密碼都可以,但是問題又來了,因為我不是會員,所以不能上傳大于4G的壓縮包,沒辦法,只能忍痛割愛了(畢竟是主要是科普大多數(shù)和專業(yè)課關(guān)系不大)。
其實上傳加密或者改了后綴的壓縮包就可以,不過當初我沒想那么多(上圖中之所以改了后綴還是違規(guī),是因為我是上傳完才改的)
2022.7.10
又掛了,是那個很雜(但好像也不太重要)的文件的原因:

還是老辦法:移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