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懷先烈到紅安 探訪第一將軍縣

? ? ? ?中國國際新聞傳媒網河南電??? 四月的豫鄂大地,草木蔥蘢,春意盎然。7日上午,中國紅色文化研究會紅色傳承專業(yè)委員會調研組郭運敏、王留彥、鄭啟立、李建設、楊洪一行,懷著十分崇敬的心情,驅車來到湖北紅安,受到紅安縣紅色文化研究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高虹、常務副秘書長崔啟榮、烈士紀念園主任鐘鳴的熱情接待。

? ? ? ?在紅安同志的陪同下,調研組拜謁了黃麻起義和鄂豫皖蘇區(qū)革命烈士紀念園。紀念園坐北向南,依山而建,莊嚴肅穆,宏偉氣魄。園區(qū)內主要紀念建筑物有“一碑兩場兩園五館”:黃麻起義和鄂豫皖蘇區(qū)革命烈士紀念碑、紀念碑廣場、英烈廣場、將軍墓園、紅軍墓園、董必武紀念館、李先念紀念館、黃麻起義和鄂豫皖蘇區(qū)革命歷史紀念館、黃麻起義和鄂豫皖蘇區(qū)革命烈士紀念館、紅安將軍館、紅安革命烈士紀念墻等,是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qū)、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全國重點烈士紀念建筑物保護單位、全國關心下一代黨史國史教育基地等,是湖北省最重要的革命傳統(tǒng)教育基地。建園以來,成功接待了50多位黨和國家領導人參觀視察,與500多所大專院校、企事業(yè)單位建立了基地共建關系。每年約有近百萬人次來此參觀游覽,接受教育。

? ? ? ?紅安縣原名是黃安縣,1952年,中央人民政府批準將黃安改名紅安。紅安是一塊神奇的土地。她是"黃麻起義"的策源地,是紅四方面軍的誕生地,是鄂豫皖蘇區(qū)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中心。在這塊土地上,誕生了董必武、李先念兩任國家主席,走出了韓先楚、秦基偉、陳錫聯(lián)等223名將軍,是全國將軍人數(shù)最多的縣,被人們稱為第一"將軍縣"。


? ? ? ?調研組的同志首先參觀了董必武紀念館。董必武紀念館位于黃麻起義和鄂豫皖蘇區(qū)革命烈士陵園內的東北處稞子山上,建筑風格為中國庭院式結構。他們向董老和夫人合葬墓敬獻了鮮花并參觀了展覽。展覽內容以董必武的生平和業(yè)績?yōu)橐罁?jù),通過700多件珍貴文物、照片、字畫、硅膠像等,生動形象地再現(xiàn)了董老光輝戰(zhàn)斗的一生,從建黨元老到開國元勛以及他為中國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事業(yè)作出的重大貢獻。

? ? ? ?隨后,調研組一行參觀了李先念紀念館。紀念館主要介紹了李先念在66年的革命歲月中,從一個普通的木匠成長為舉世矚目的將軍,從農民的兒子成長為國家主席的光輝歷程。

? ? ? ?參觀了兩個展館后,已時近中午,調研組向紅安縣紅色文化研究會和烈士陵園贈送了調研組成員鄭啟立創(chuàng)作的“黨?!弊髌贰?/p>
? ? ? ?當日下午,調研組參觀了黃麻起義和鄂豫皖蘇區(qū)革命歷史紀念館?!靶⌒↑S安,人人好漢;銅鑼一響,四十八萬;男將打仗,女將送飯?!边@首有名的《黃安謠》,就是對當年黃安人民奮起革命的高度概括,也是對大別山地區(qū)人民浴血奮戰(zhàn)的真實寫照。20世紀二三十年代,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這里爆發(fā)了黃麻起義和商南、六霍等武裝起義,成為中國人民革命武裝斗爭的重要發(fā)祥地,在這里建立了紅四方面軍、紅二十五軍和紅二十八軍,成為中國工農紅軍的重要誕生地。這里創(chuàng)建了四萬平方公里的鄂豫皖蘇區(qū),與中央蘇區(qū)南北呼應,成為土地革命戰(zhàn)爭時期的重要根據(jù)地。

? ? ? ?從黃麻起義到三年游擊戰(zhàn)爭,歷時十年。十年浴血奮斗,鄂豫皖蘇區(qū)孕育了不知多少個感天動地的英烈,造就了多少橫刀立馬的將軍,成為我黨培養(yǎng)治黨治國治軍杰出人才的重要基地,譜寫了驚天地、泣鬼神的英雄詩篇。僅紅安縣就獻出了14萬名英烈,登記在冊的紅安烈士就有22552位。開國大將徐海東一家66人為革命壯烈犧牲??粗@些觸目驚心的數(shù)字,聽著這些感人肺腑的故事,讓每一個參觀者無不為之動容,在心靈深處產生了強烈的震撼,由衷地產生了對先烈們的敬仰之情。


? ? ? ?離開烈士陵園,調研組來到了位于紅安縣七里坪鎮(zhèn)的長勝街。長勝街始建于明末清初,距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因風起云涌的革命浪潮而聞名于世。大革命時期,長勝街成為鄂豫皖蘇區(qū)根據(jù)地的中心,現(xiàn)在還存有紅四方面軍指揮部等18處重要革命遺址,其中8處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行走在長勝街上,如同穿越鄂豫皖蘇區(qū)的歷史長廊,黃麻起義遺址、紅四方面軍誕生地、鄂豫皖蘇區(qū)政府舊址等一大批革命遺跡,讓人目不暇接,又令人駐足觀看。

? ? ? ?為有犧牲多壯志,敢叫日月?lián)Q新天。調研組的同志不僅了解紅安人民在革命戰(zhàn)爭年代艱苦卓絕的英勇斗爭,也看到今天紅安經濟建設和社會發(fā)展的喜人局面。他們還參觀了幾家以紅色文化引領高質量發(fā)展的民營企業(yè),如利用高新技術對紅安苕、花生等農副產品系列加工的“將鄉(xiāng)紅集團”,今年產值就可達到5億多元。城鄉(xiāng)面貌的巨大變化也讓調研組的同志們深切地感受到英雄的紅安人民正在發(fā)揚“萬眾一心,緊跟黨走。樸誠勇毅,不勝不休。”的紅安精神,在黨的二十大精神鼓舞下,用勤勞和智慧譜寫新時代的嶄新篇章。
? ? ? ?(作者:郭運敏系河南省工信廳原一級巡視員、中國紅色文化研究會紅色傳承專業(yè)委員會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