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特號的電磁彈射器,為何安裝過程長達5年!

福特級的首艦福特號是2013年11月就正式下水,而到接近4后的 2017年7月份才宣布服役,實際上第一次進行艦上彈射器的綜合性測試,也就是在航母舾裝狀態(tài)下,往海里第一次彈射配重小車而不是實際的艦載機,已經(jīng)是2018年下半年的事情。等于說福特號航母上的電磁彈射器實際首次測試性使用,是在下水之后5年之久的事情了。第一次到海上正式彈射艦載機,則是2019年才開始,至于最終交付實際戰(zhàn)備值班,則完全沒有固定日期。如果電磁彈射系統(tǒng)作為人類劃時代的新技術(shù),工程稍微慢一點也算上正?,F(xiàn)象,如果在外界完全沒有對比的情況下,5年才基本搞好,也算是可以理解的事情。但是偏偏這種系統(tǒng)是有對比的。大于在2018年前后,當福特號航母上的電磁彈射器還沒有開始彈射配重小車的時候。

有另外一家,就在陸地上同步施工完成了一對125到130米長的陸地彈射系統(tǒng),后來才知道屬于蒸汽彈射系統(tǒng)和電磁彈射系統(tǒng)的對比試驗平臺。這個試驗裝置第一次真正彈射艦載機,極有可能比福特號第一次真正彈射艦載機的時間還早幾個月!因此全球第一條實際彈射艦載機的電磁彈射器是那一條?這個問題其實是有爭議的??峙滦枰潞笈对敿毜臅r間才能真正對比出這個全球第一是誰。有人說了,一個是在船上實際彈射,另外一個是在陸地上模擬彈射。兩者真的有可比性嗎?其實還真有可比性,這個問題今后可以慢慢的聊。其中首先一點上,另外一家陸地上的對比彈射試驗線,不論蒸汽還是電磁類型的,全部施工工期一共也不到12個月。僅僅這一點,就比福特級上的電磁彈射線前前后后安裝了5年多的情況;

快了5倍還多!既然有人能夠在不到12個月內(nèi)就可以徹底搞好一條前所未有的電磁彈射線,那么就足夠接近說明,福特號上安裝了5年之久的電磁彈射器的施工效率顯然有問題的。那么到底有什么問題呢?可以對目前已經(jīng)對外披露的一些信息,進行一番簡單總結(jié)就可以了解一個大概。福特號相關(guān)系統(tǒng)施工緩慢的原因,既有工程組織的原因,更有核心技術(shù)上的原因。首先第一點,作為一種與過去的蒸汽彈射器完全不同的新概念發(fā)射裝置,起碼應(yīng)該提前進行對比試驗。不論在艦上還是地面上,都應(yīng)該實際做過對比試驗才有說服力。人家另外一家從一開始就是在陸地上老老實實的進行了這種對比試驗。當然在PPT階段,大部分明白內(nèi)情的人都知道蒸汽彈射器最終肯定PK不過電磁彈射器,但是人類的歷史經(jīng)驗證明,

技術(shù)規(guī)劃是一回事,工程實踐往往上另外一回事。其實超級大國也不是不知道這個道理,他們也曾經(jīng)準備在尼米茲級中的最后一艘,也就是布什號上同時安裝兩臺電磁彈射器和兩臺蒸汽彈射器,結(jié)果卻很快被否決了。如果實際上艦安裝覺得效率不高,那么在陸地上進行對比試驗總算是說得過去吧。結(jié)果陸地對比試驗也沒有做。再退一步,陸地對比試驗也不想做,那么在實際上艦安裝之前的幾年,提前先在陸地上試驗完成電磁彈射線,發(fā)現(xiàn)主要問題再解決問題之后,然后再把成熟系統(tǒng)上艦安裝總可以吧。結(jié)果這個最后的方案也相當拖沓。也就是當福特號在2013年11月份已經(jīng)下水之時,陸地的模擬電磁彈射線居然還沒有施工完成,更不用說提前做完所有重要科目的電磁彈射試驗了。陸地上的基本試驗還沒有開展,那么福特號的電磁彈射器的實際安裝就不可能快得了。到了大約2015年左右,

陸地上的模擬電磁彈射線終于可以彈射配重小車了。于是福特級上的實際安裝也終于可以正常進行。結(jié)果第一次上艦安裝完成后的一條實際彈射線,第一次無配重測試,就當即把彈射梭卡在了半途。為何在陸地上測試后沒有問題的系統(tǒng),到了航母上就出了問題?后來才知道陸地系統(tǒng)的穩(wěn)定幅度,是艦船在漂浮不定的狀態(tài)完全無法對比的,導(dǎo)致陸地上的彈射動子可以同時固定上下兩部分,但是在艦船上只能固定上部卻不能讓下端也同步固定。明白了這個基本道理,只能把已經(jīng)安裝好的船上系統(tǒng)全拆掉,進行第二次返工,這么一折騰已經(jīng)到2017年了。在一場裝模作樣的假服役儀式后,才發(fā)現(xiàn)除了電磁彈射器不好用,同樣是純電磁的彈藥升降機和電磁攔阻系統(tǒng)更不好用,這又折騰了2年的時間仍然沒搞好。也許當另外一家的上艦系統(tǒng),全部快速安裝到位進行重型機順利收放之后,福特級們才明白什么叫做“貨比貨都該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