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皋筆記》 清 楊風輝 (六)
石室記 灌縣的西南方有一大面山,此山巍峨森嚴,高峻連云,有百余里長,此山里面萬壑爭流,千巖競秀,每當月圓的夜晚,半山便會發(fā)出絲竹、鐘鼓所演奏的聲音,因為以前羅真人在此山隱居,故當?shù)厝朔Q此山為仙山。 隋朝嘉州太守趙昱與他大哥趙冕也來此山隱居,所以這座山也名趙公山。鄉(xiāng)人都在傳說有人在山上遇到神仙,可這些傳說杳不可測。但也確實發(fā)生過一靈異事來: 在辛亥年秋天,四川發(fā)生保路運動。有一位溆浦人叫鄭汝愚,當時他來灌縣,聽到發(fā)生保路運動,急忙跑往山中避難。鄭汝愚躲入山中的一石室內(nèi),在石室中見到一鐵匣子,此匣子紋理精致,光彩奪目,看著象似數(shù)千年前的東西。 打開鐵匣子,匣子里面放著兩本書,二書是用蝌蚪文書寫,鄭汝愚一個字也不認識,心中想著把這二本書帶走,到時候便可以請教博學的君子。 俄而,洞外陰云四合,下起暴雨;鄭汝愚看見有一只黑虎朝石室狂奔而來,此黑虎忽然哮吼一聲,此聲震得山岳搖動,天地似乎為之崩裂。鄭汝愚很害怕,急忙跪下,將二書放入鐵匣子,蓋上蓋子。頓時云霧消散,風雨漸漸停止,黑虎也不見蹤影。 走出石室,仍不甘心回頭看那鐵匣子,這一回頭發(fā)現(xiàn)自己處于一畢立千仞的懸崖上,這懸崖絕對不是自己能爬上的。 南皋居士說“既然不認識仙書里的字,就說明自己得不到仙書,怎么能想著要帶出去讓他人見到呢?此事說明鄭汝愚雖不信道,但仍有仙緣。” 出蛟記 灌縣的西北方都是山,西北的最偏處有一座玉屏山,沿著山脊有一城市,人們在山麓處建造一文廟,文廟學宮旁邊有一大水池。 清朝光緒年間,某天半夜,玉屏山的半山間涌出泉水,由檽星門旁注入學宮,學宮的墻壁被大水沖毀,水勢四處蔓延,泛濫四溢,居民的房子被水淹了一半,水繼續(xù)流出城市,一出城便四處橫流,波濤洶涌,淹沒了數(shù)百畝以上的田地。水流向東流往河內(nèi)才停止。 發(fā)生水災的同時天放大閃電,有人在電光中,看見有一長數(shù)丈的東西,此物身粗如柱,兩眼如燈,夭矯如游龍,順著水勢而行;有學問的人說這是條云蛟。 現(xiàn)在玉屏山間,水池尚在。近代有位姓陳的縫紉師,居住在學宮旁,某天他發(fā)現(xiàn)水池漲水,急忙先背起自己的母親,往后房高處的樓房間躲水,而后回來背自己孩子老婆。當大水沖來時,前房的的大門、墻壁被淹沒,后房一點水都沒有,人們以為是陳某的大孝所感,避免了災禍。 南皋居士說“大孝可以格天。陳某的一念大孝,能即刻讓神仙感應到,要不然如何這么有靈驗呢。人如果能在水火刀兵中不死,其人必定是個孝子。” 武博士 青城山腳下住著一位武博士,此人好打獵。每回出門打獵,手臂上站著一他養(yǎng)的蒼鷹,黃犬緊跟,馳騁山野間,逐狼殺兔;武博士經(jīng)常在人前自夸,說自己有古時候獵人的風采;后來武博士遇到一件讓他后悔的事,之后發(fā)誓再不打獵。 某天,青城山上出現(xiàn)一條大蛇,此蛇盤旋在山嶺上,昂首向天,噓氣成云,似乎要變化了。鄉(xiāng)里人要是見到此蛇,便躲得遠遠的,沒人敢去招惹。后來,武博士遇到了這條大蛇,很興奮,持槍沖上前,刺中蛇尾,大蛇受傷而走,忽然不見蹤跡。 大家知道這件事后,稱贊武博士神勇,皆說即便是飛將軍再世,也不過如此。人們的贊美,讓武博士很受用,他對大伙說“我已經(jīng)很久沒開弓放箭了,以為再沒機會伸伸手腳,沒想到今天有機會向馮婦看齊。”從此他恢復打獵,比以前更頻繁,幾乎天天出門打獵。 甲午年,中東之戰(zhàn)的那個月的一天夜里,天下起大雷雨,山水暴漲,淹沒了武博士的屋子、花園、田地,博士一家無人幸免都被淹。第二天,鄉(xiāng)親前往武博士家探看,見武博士被淤泥覆蓋住,僅露出頭部。大家趕緊用鋤頭鋤去淤泥,救出博士。人見博士全身的筋脈松弛,已經(jīng)無法動彈,無法說話,撐了幾個月,武博士也死了。 據(jù)說在大雷雨那天,有人在閃電中見到一條大蟒蛇鼓著水淹沒武博士的家,聽到這事的人都以為大蟒蛇是武博士之前擊殺的大蛇,現(xiàn)在大蛇回來報復了。 南皋居士說“豪杰的鋒芒太過顯眼,是老天所忌諱的,也從來沒帶來什么好處;善于隱藏鋒芒的豪杰,不但能保全性命,還能揚名立萬。故有大智慧的人,表面看起來蠢;武功極高的人,表面看起來拙。武博士自我感覺良好,加上會些武功,每天牛逼轟轟的,已經(jīng)讓老天討厭了,而且老天也警告過他了,他也自知,也懂悔過。沒想到一次偶然,讓他忘了警告,又開始逞匹夫之勇,與山精野怪相斗,最終無法保住性命?!? 秦霽云 潮州人秦霽云在當?shù)氐奈膶W界有些名氣,他有回渡江,半途舟翻覆,人墮入江水中。秦霽云于江水中掙扎時,見有位留著紅胡須的人走來,此人于江中行走如走在大路;紅胡須救秦霽云出水,秦生發(fā)現(xiàn)自己被拉出江水瞬間,也能站在水面上了。 紅胡須帶著秦霽云來到一崇麗的宮殿,此宮殿樓閣玲瓏,魚骨為柱,鼉骨為檐,鰍骨為飾,門窗的簾是用蝦須所編織而成,宮殿用蚌珠照明。梲有藻,節(jié)有山,鏤金刻玉,極臻華靡。 宮殿最高處坐著一位像是國王的人,此人玄衣朱裳,戴九旒綴冕,旁邊并列站著數(shù)位侍女,群臣俯伏在他面前稟告事情,情形好像是在議論戰(zhàn)事。 紅胡須帶著秦霽云來見國王,秦霽云向國王行跪拜禮,國王也回禮。禮畢后,國王讓人引秦霽云到書房。不一會兒,有幾人來書房陪秦生,大家各自通報姓名,其中有一人叫歸玉靈,一人叫元長史,一人叫余仲鱗。 互相行見面禮,禮畢。歸玉靈拱手向秦霽云說“東海君蒼龍無道,濫用自己的威力,殘害生靈,主上準備率領(lǐng)大軍討伐它。我們一向慕您才華,今天特意邀請您來,請您幫我們寫一篇檄文,向天匯報討伐的理由?!鼻仂V云一直推辭,實在推辭不下,他要來紙筆,一揮而就,大略是這樣說“竊惟天地以生物為心,王者以愛人為念,東海蒼龍君,敢行暴虐,殺戮無辜,視種族如仇讎,以人命為兒戲,實神人之所同嫉,天地之所不容。朕心竊憤之,愿從諸侯王后,以討東海之肆吞噬,戮同種者。草畢(大意:我以為天地是以生物為心,作為一個國王心中應該想著愛護人民。東海君蒼龍,膽敢實行暴政危害人民,殺戮無辜百姓,將同種族視為仇敵,將他們的生命當成兒戲,實在是神人所共憤,天地所不容。朕心很憤怒東海君蒼龍的所作所為,愿緊隨諸侯王后,討伐東海君,阻止其殺戮同種,肆意侵略。草畢。)” 眾人見了檄文,都拍掌贊嘆,歸玉靈將此檄文轉(zhuǎn)呈上奏。國王讀后,大喜,當即賞賜一雙白壁,十斛明珠給秦霽云,并下令余仲鱗率領(lǐng)武士百人,恭送其回到原來落水的地方。 秦霽云在落水處被漁民救起,他上岸后,摸了摸自己的口袋,發(fā)現(xiàn)口袋里還真有白壁明珠。 南皋居士說“秦霽云在文學界有些名氣,渡江時不小心墮入水中,有龍王命他寫檄文這件事,實在是很少見,也很怪異。但轉(zhuǎn)念一想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比如白玉樓建成后,天上下詔命長吉寫文章。西施下葬日,帝王令王炎作挽。文字可以通神,古時候已經(jīng)發(fā)生很多次了;大家為何會覺得奇怪呢?因為如今世上缺少如秦霽云這樣有才華的人?,F(xiàn)代人把街談巷議當真,嘵嘵眾口,豈能分辨明白?!? 蛇斗記 辛亥年四月,有兩條蛇在江原的郊野處相斗,二蛇糾纏在一起,斗了半天,圍觀的人越聚越多。 一蛇斗不贏另一蛇,負傷而逃;勝利的蛇爬上樹,望空長嘯,聲聞九霄,一副自鳴得意的模樣。忽然空中出現(xiàn)一只大鷹,此鷹從空而降,張喙奮爪,懸空與蛇怒目相對,蛇似乎也不怵大鷹。 蛇驀然挺身與大鷹相斗,從嘴里射出毒液,大鷹急忙騰空而起,圍著蛇盤旋。圍觀的人一看,議論紛紛私下都覺得大鷹畏懼此蛇,之中有人仰天大笑說“大鷹??!你還真拙。空長一雙能飛的翅膀,還不如這條蜿蜒爬行的東西?!? 蛇也以為大鷹不敢與它為敵,防守有些松懈;其實大鷹在空中圍著它盤旋就是在等它松懈。大鷹發(fā)覺時機已到,于是伸長雙翅,從空中俯沖下來,張喙咬住蛇頸,鼓動翅膀飛到空中;然后,張喙將蛇丟到地下,再次俯沖而下咬住蛇頸而上,如此三次;蛇已經(jīng)疲軟,被大鷹咬死。 二蛇相斗時,江原本地有位叫竹冠子的人,他見人們都在趕往郊野,紛紛議論有二蛇相斗,自己也覺得這事太怪異,于是決定前往觀看。半途他遇到一位婦人在道邊悲哀哭泣,竹冠子上前問“您為何在這哭泣,是不是發(fā)生了什么憂心的大事?”婦人回答“是。我有兩個兒子,一個住在山的南邊,一個住在山的北邊。今天二子相約打斗,我的小兒子會被大兒子打死,而后大兒子被一姓蒼的斗死;只剩我一老太婆活了下來,所以悲傷難過,我一定要去找那位姓蒼的報仇。” 竹冠子一聽,說“哎啊,您明知道自己的孩子這么頑惡,卻放任他們而不教育他們走正道,以至于現(xiàn)在兄弟二人自相殘殺,讓外人有可乘之機。你們每天只想著自己斗自己,而不去想除了你們之外,外部還有很多外人可以隨時來斗你們。你們這是自潰藩籬,兄弟二人無法相容而相斗,怎么能怪那位姓蒼的呢,他原本每天就都在思考怎么滅了你們,這是你們自己送機會給人家。您再去報仇,估計您也沒了。” 老太婆被說得無言,默默離去。 南皋居士說“兄弟相爭,終歸兩??;事物的道理就是如此,何況是人。按我所知道的,古時候有兄弟還作了煮豆燃豆箕的詩,以及縫布舂粟的歌謠。商丘主辰,大夏主參,皆是出于帝王之家,典故大家都知道但沒人去反省,倒是個個效仿,都在干那蛇斗之事?!? (補充:商丘主辰,大夏主參,皆是出于帝王之家的典故:《左傳·昭公元年》:“昔高辛氏有二子,伯曰閼伯,季曰實沈。居於曠林,不相能也。日尋干戈,以相征討。后帝不臧,遷閼伯于商丘,主辰, 商人是因,故辰為商星。遷實沉于大夏,主參, 唐人是因,以服事夏商 ?!?唐陳子昂《為義興公求拜掃表》:“兄弟無故,并為參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