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情侣中文字幕电影,在线麻豆精品传媒,在线网站高清黄,久久黄色视频

歡迎光臨散文網(wǎng) 會員登陸 & 注冊

加拿大搶先試駕豐田Venza(Harrier)——隨著新一代漢蘭達回歸

2020-11-02 12:16 作者:咖加車評Carplus  | 我要投稿

作者 —— 咖加用戶:Very-Toxic

還記得大約在四個月前為大家分享的新一代漢蘭達嗎?當時我給出的評價是這是我所開過的豐田TNGA構架下完成度數(shù)一數(shù)二高的車,主要打動我的原因是空間沒縮水,同時整車各方面的質(zhì)感都很上乘,起碼沒有像這一代的凱美瑞和RAV4那樣嚴重跑偏。時隔四個月后,我又體驗了一臺在豐田TNGA構架下的另一臺車,那就是在北美上市不久的豐田Venza,這臺車也是今天的主題。這回我直接開門見山算了,之所以我在開頭就提到新一代漢蘭達是因為當我開完豐田Venza后,我覺得Venza開著像一臺車身跟隨性更好的新一代漢蘭達,意思是我在Venza上找到了很多與新一代漢蘭達相似的優(yōu)秀基因,同時這臺車開著比新一代漢蘭達更靈活。后文我也會時不時將新一代漢蘭達穿插進來,我們來看看他們二者帶著哪些優(yōu)秀基因進一步讓TNGA構架為豐田應有的價值正名。

在開始分析豐田Venza之前我要解釋一下這臺車的車名。在北美以外的市場,這臺車叫Harrier。Venza這個名字曾經(jīng)用在一臺跨界車上,這臺車三年前正式在北美停產(chǎn)。我猜測豐田這么做只是想在北美市場重新使用Venza這個已經(jīng)有知名度的名字,這樣能讓北美群眾更快地認識頭一次引入北美的Harrier。這臺車已經(jīng)有了引入國內(nèi)的計劃,據(jù)說一汽豐田和廣汽豐田都會投產(chǎn),至于到時候怎么命名我也不清楚,我聽到最多的說法是一汽會使用Harrier這個名字,中文名可能是海利亞,廣汽使用豐田在國內(nèi)新注冊的名字——Frontlander(峰蘭達)。所以目前在不知道如何命名的情況下,我打算下文全部用Venza這個名字。

【外觀】

外觀我不喜歡聊,因為這個話題開放性強,無論我說好看還是不好看都不算話。不過我覺得Venza的外形設計是一大亮點,我想分享一下我對這臺車外觀的看法。

大燈和格柵下細長的鍍鉻條讓前臉看著非常連貫,大燈設計看似一筆簡潔的勾勒,其實并不失層次感,主要貢獻來源于白色燈帶以及圓滑的曲面燈罩;從中間到兩邊,大燈由細變粗,在強烈的層次感基礎上也增添了一絲鋒利的視覺。

我們將目光轉(zhuǎn)到側(cè)前方,在這個角度下,大燈的設計進一步為整臺車的設計感加分,兩條白色燈帶像是行駛中的氣流運動軌跡,增添視覺層面的動感。大家還可以注意一個細節(jié),那就是中網(wǎng)上一排排的指向側(cè)后方的線條與引擎蓋的線條也是極其一致,讓視覺體驗非常的流暢。

來到側(cè)方,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相比大多數(shù)的SUV,Venza的車長看起來更占上風,也就是說這臺車看著很修長,然而他并沒有像有的SUV那樣運用溜背設計為整車營造修長的視覺,我覺得有以下幾個設計讓Venza達到了修長的效果,一個是后部三角窗的下部線條靠上揚的設計,同時后方第三窗的角非常尖,這樣就讓側(cè)面連起來的所有窗戶看起來比較扁平;一個是后門的弧度比較大,不像很多SUV那樣后門的后延從頂部一條直線伸展到底部,這樣的設計更多出現(xiàn)在轎車上;一個是與水平方向呈30~45度之間夾角的尾窗與車頂?shù)幕【€連貫銜接,使得尾部與頂部的流線一氣呵成;再一個是修長的后尾燈往側(cè)面延伸了不少,同時尾燈下往內(nèi)凹的車身凸顯了貫穿整個側(cè)部車身的線條。

尾燈也是一條細長連貫的紅線,加上剛剛提到的尾燈下部車身采用的內(nèi)凹設計,以及往水平方向傾斜的尾窗,使得這條細長的紅色尾燈非常的突出,打破了常規(guī)SUV的設計,甚至帶來了跑車的視覺沖擊力。(說實話,如果從遠方往正尾部方向靠近,這個視覺效果非常像加高的捷豹F Type以及雷克薩斯LFA)

【動力總成】

北美市場的Venza全系搭載的是代號為A25A-FXS的2.5混合動力發(fā)動機,并且?guī)в兴尿?qū)系統(tǒng),綜合馬力219匹。大家應該不會感到陌生了吧?四個月前試駕的漢蘭達Hybrid搭載的同樣是這套動力總成,然而Venza并沒有像漢蘭達Hybrid那樣以三臺電機實現(xiàn)四驅(qū),所以最終的綜合馬力也沒達到漢蘭達Hybrid的243匹。這就意味著動力總成的主觀感受必然與漢蘭達Hybrid不一樣,我想大家一定會對二者之間的差異產(chǎn)生以下疑問,我將把我認為比較高頻的疑問羅列出來,通過解答以下疑問來分析Venza動力總成的表現(xiàn):

·?: Venza的動力輸出是否與漢蘭達Hybrid一樣強勁?

·?答:即便重量更輕,小了24匹馬力的Venza也無法達到漢蘭達Hybrid強勁的動力水平,主要體現(xiàn)在Venza加速的過程中沒有漢蘭達Hybrid那股迅猛的推背感。但是這也不是一件壞事,首先必須得申明的是Venza的動力也是不弱的,雖然動力介入的時候取向較為柔和,但絕對不是有些車給油后只叫不走的感受,這樣的調(diào)教說不定讓乘客有更穩(wěn)的乘坐體驗,非常符合一臺中型SUV該有的性格。

·?:Venza的動力響應是否與漢蘭達Hybrid一樣積極?

·?答:如果是中低速的城區(qū)路段,二者之間的動力響應相當。只是在高速上進行大動力請求的時候,漢蘭達Hybrid可以在踩下油門的瞬間立刻釋放出動力;Venza也能做到踩下油門后立刻有動力響應,只是不像漢蘭達Hybrid那樣一次性釋放出絕大部分動力,在油門發(fā)出指令的時候,Venza會釋放出較小的動力,隨著之后短暫的幾秒鐘,更強的動力也會均勻的釋放出來。這也許是另一個為何Venza沒有漢蘭達Hybrid那么推的原因。

·?問:Venza在收油的時候是否也會像漢蘭達Hybrid一樣出現(xiàn)反向加速度?

·?答:在我寫新一代漢蘭達的時候,我提到過這車的Hybrid版本在收油的時候會出現(xiàn)很明顯的反向加速度,這點會讓乘員有些不適。但是Venza在這個問題上就不怎么明顯,無論是加速還是收油介入的過程都很緩和,乘客也不會因此在水平平面上晃動,這點是Venza明顯做得更好的地方。

·?問:Venza的發(fā)動機噪音及運轉(zhuǎn)品質(zhì)是否比漢蘭達Hybrid更好?

·?答:我提到過,在漢蘭達Hybrid的動力總成上第二個缺點就是發(fā)動機的噪音較大,音質(zhì)也不好聽,尤其是加速的過程中散發(fā)出的噪音更加嘈雜。Venza在這一點又比漢蘭達Hybrid明顯更好,一方面是發(fā)動機的音質(zhì)更加細膩,另一方面是絕對的噪音也比漢蘭達Hybrid小。另一個值得一提的是Venza反而在跑高速的時候發(fā)動機更安靜,在這種工況下,我感覺到發(fā)動機的聲音從包裹著海綿的盒子里面發(fā)出來一樣,沉悶中帶著一絲有磁性的音色,震動也被隔離得一干二凈。

所以同樣在Venza上搭載的動力總成與漢蘭達Hybrid取向不一樣,前者柔順后者迅猛。這里我不想分高下,畢竟這篇文章不是Venza與漢蘭達Hybrid的對比文,我的目的是通過回憶漢蘭達Hybrid,讓讀者更貼合實際地去感知到Venza大概的表現(xiàn)。我覺得搭載在Venza上的混動系統(tǒng)調(diào)教得還是挺稱職的,動力輸出表現(xiàn)出了這類車型該有的不急不緩的柔和感;動力水平對于這臺車而言可謂是恰到好處,既沒欠缺也沒過剩;噪音的抑制也達到了令人滿意的水準。

【剎車】

這是一個混動車繞不開的話題。眾所周知,一臺混動車的剎車是電制動和機械制動結(jié)合起來的,過去很多豐田混合動力車在剎車的時候電制動與機械制動配合的不夠默契,導致剎車的過程因二者不停切換產(chǎn)生頓挫。不過Venza在電制動與機械制動銜接這一塊兒的表現(xiàn)還是很自然的,制動力很均勻,一般情況下體會不到電制動與機械制動的銜接,唯一能察覺到電制動介入的是剎車時電機的聲音。除此之外,我想順便聊一下Venza的剎車制動力,現(xiàn)在的豐田已經(jīng)不像幾個時代前的豐田那樣剎車踏板那么輕了,并且制動力非常軟,給人一種剎不住的感覺。這臺Venza也如此,不過我覺得剎車這一塊還是有提升的空間,雖然這車制動力并不弱,但是剎車踏板稍微有點緊,這種緊的程度與駕駛員預期的制動力還是有差別的,從而顯得這車制動力不夠,我認為剎車踏板如果能更松一點就更好了。

【轉(zhuǎn)向】

轉(zhuǎn)向的調(diào)教簡直跟新一代漢蘭達一模一樣,當時我在寫漢蘭達的時候我就說過轉(zhuǎn)向手感的建立是漢蘭達駕駛層面最優(yōu)秀的部分,Venza也延續(xù)了新一代漢蘭達優(yōu)秀的轉(zhuǎn)向手感。低速的時候又輕盈又順滑,回正的動作非常自然,無需外力的支持。這種低速輕盈的調(diào)教讓挪車以及穿梭在小區(qū)的過程非常輕松。隨著速度變快,方向盤的阻尼感也會隨之而來,這種阻尼的增益與加速的節(jié)奏非常一致,不會到了某個速度點后阻尼突然增益,這種均勻的阻尼增益為駕駛員在快速工況行駛的時候增添了穩(wěn)重感。能為駕駛員提供穩(wěn)重感的不光是均勻的隨速增益特性,還有極好的方向盤中心感,意思就是轉(zhuǎn)向幾乎沒有虛位,哪怕角度很小都能控制得住車身的動作。在穩(wěn)態(tài)行駛的過程中,無論是保持車身直線行駛還是變道,稍微通過一個小角度的轉(zhuǎn)向就能精準地完成。唯一與漢蘭達不太一樣的是瞬態(tài)車身跟隨性比漢蘭達還要好,我覺得這也很好理解,畢竟Venza尺寸比漢蘭達小一圈。

【行駛品質(zhì)】

整體而言,底盤的性格很柔和,在柔和的基礎上鎖住了一份韌度。不過在不同的工況下,底盤的性格會在一些細節(jié)方面有些差別。

·?低速路況:底盤的狀態(tài)稍顯松散,主要表現(xiàn)在濾震的時候比較松弛,不像偏運動的車型會以很快的速度將震動過濾完畢,不過這并不代表這臺車避震不徹底,只是避震動作稍微慢一點,這種松弛的避震給車內(nèi)回饋的是舒適的柔軟感,就如踩在軟墊上一樣;車身的動作也沒因柔和的避震受影響,只要不是連續(xù)通過帶有震動的路面,車身都不會出現(xiàn)一絲掙扎;除此之外我還想補充一點,在低速行駛時,懸掛的前后橋表現(xiàn)有輕微差別,前橋表現(xiàn)稍好,不過這一點影響不是很大。

·?高速路況:底盤在低速路況表現(xiàn)的柔性以及穩(wěn)定性在高速行駛時得以保留,不過與低速工況不太相同的是高速底盤回饋感多了份硬朗,除了質(zhì)感更硬以外避震動作也更迅速了。這是我非常認可的調(diào)教,這樣能為駕駛員增添高速行駛時的信心,一方面是這份硬朗為駕駛員與路面形成了更直接的溝通,另一方面是更快的避震能提升高速行駛時的主觀穩(wěn)定性。

這么看來,Venza的底盤與我評論的新一代漢蘭達也有相似之處,沒有通過高度融合柔性與韌性去營造極致的高檔感,不過從容的避震水平以及柔和的回饋感已經(jīng)能為乘客提供足夠的舒適性。對于普通品牌的家用車而言,應該在確保行駛穩(wěn)定的情況下再考慮質(zhì)感的營造,這也更是豐田應有的造車理念??偠灾?,在行駛品質(zhì)方面,我認為Venza的表現(xiàn)也可謂是極好。

【隔音】

首先要結(jié)合的是上文所說的發(fā)動機運轉(zhuǎn)品質(zhì),這點我已經(jīng)給了較好的評價了,下面要著重說的是風噪和路噪。在高速行駛時有一定的風噪,但是考慮到這是一臺SUV,我覺得高速上的風噪說得過去。我試駕的這臺Venza匹配的是普利司通的全季胎(具體型號我沒注意),總體路噪水平處于中游。除此之外這臺車針對外界環(huán)境的隔音還不錯。所以這臺車大部分的噪音來源于輪胎,還有一小部分是風噪,總體隔音水平還是比較令人滿意的。

【中控人機工程學】

先說說中控臺的設計吧!在開這臺車之前,在官圖上看到的內(nèi)飾是這樣的:

(豐田Venza內(nèi)飾官圖)

當時給我的感覺還是很漂亮的,屏幕下方的中控邊緣線條非??鋸垼笥覂蓚€空調(diào)出風口連接的線條讓內(nèi)飾多了份環(huán)抱感,黑色與咖色相間的配色看起來也非常有層次,藍色的車內(nèi)氛圍燈增添了一部分科技感。

(實拍內(nèi)飾)

然而,實際內(nèi)飾是這樣的,相比官圖,檔次感銳減。首先,我得承認的是我拍照水平確實不行,也許圖片質(zhì)量影響了內(nèi)飾檔次感。但是我還是想說:通過我親身體會,我依然認為這套內(nèi)飾沒有官圖看起來那么高檔。我開的這臺Venza的配置等級是XLE,相當于是中配車型,沒有運用官圖上黑色與咖色相間的搭配,這樣直接導致了內(nèi)飾層次感的缺失。

(檔把附近的材質(zhì)其實全是塑料)

車內(nèi)的用料其實沒有看上去那么上乘,比如說檔把附近的面板看似是皮質(zhì)包裹的,其實是塑料面板,包括中控臺邊緣的部分也是塑料材質(zhì)。

再來聊聊中控臺的人機工程學,先說優(yōu)點吧!優(yōu)點是空調(diào)面板設計的非常簡潔明了,而且羅列出來的鍵都是最常用的鍵,面板的位置也很合適,駕駛員伸手就能夠住。除此之外其他的都是缺點,雖然空調(diào)面板的邏輯非常好,但是一切都毀在了這個全觸摸的面板,尤其要批評的是連調(diào)溫度的按鍵都變成觸摸的了;這套觸摸板也沒有任何的回饋感,所以對于盲操而言簡直是噩夢。多媒體系統(tǒng)菜單邏輯、觸屏的分辨率以及響應速度都還尚可,但是要點名批評的依然是整個多媒體系統(tǒng)沒有一個物理按鍵,跟空調(diào)面板一樣,對于盲操不友好(順便說一下,按照近幾年國產(chǎn)豐田的慣例,我依然相信國產(chǎn)車型可能會配個更廉價的車機系統(tǒng))。一鍵啟動、駕駛模式以及電子手剎的按鈕全部藏在中控臺下的儲物盒里面,使用起來會感覺有些別扭。

(日版豐田Harrier的內(nèi)飾)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日版豐田Harrier的空調(diào)面板采用的是旋鈕+物理按鍵,多媒體屏幕旁邊也有物理按鍵。我希望未來的國產(chǎn)版本能與日版的Harrier同步,我相信這樣對于盲操而言友好不少。

儀表盤的字體還是很小,顯示器的分辨率也有待提高,這是大部分TNGA構架下的豐田一直遺留的問題,這也不是的第一次提到了。

【配置】

這臺車的配置水平不是我想總結(jié)的,畢竟不同的市場配置差別也比較大。不過有兩個比較有特點的配置可以提及一下:

·?無邊框后視鏡

這個配置在普通品牌上還是很罕見的,我似乎只在凱迪拉克上見過。

·?Star Gaze全景天窗

這個被官方稱為Star Gaze的全景天窗非??幔梢酝ㄟ^電致變色的原理將天窗從全透明變成氣霧狀,從而達到遮光的效果。這個原理與波音787的智能變色玻璃窗一樣。不過我開的版本并沒有天窗,所以實際體驗不知道如何。希望未來國產(chǎn)的時候能夠保留住這個吸引人的配置。

【座椅人機工程學及空間水平】

·?前排座椅

前排座椅我要給個差評。因為方向盤的位置前后調(diào)節(jié)范圍不大,所以座椅靠背角度不能調(diào)的太靠后,這樣就導致了靠背比較陡,長時間駕駛會比較勞累。

另一個問題表現(xiàn)在坐墊,非常的短,而且也沒什么包裹性。最終,無論是坐姿還是前排座椅本身表現(xiàn)得都乏善可陳,對前排乘坐舒適性有一定的影響。

·?后排座椅

后排表現(xiàn)與前排倒掛,可以給絕對的好評。整體乘坐體驗不算柔軟,但是接觸感比較柔軟,提供了良好的包裹感。座椅的靠背角度非常緩和,而且靠背角度還可以調(diào)節(jié);坐墊的長度足夠長,而且坐墊與地面之間的高度也正合適。除了座椅本身足夠舒適以外,后排的空間也表現(xiàn)得令人滿意,下面通過以下幾張圖片看看Venza的后排實際空間是個什么樣的水平(本人身高180cm):

(頭部空間十分充足,大概與頂部有個兩到三指的距離)


(可以看出我的腿能夠舒展地伸開,體現(xiàn)了非常寬裕的腿部空間)


(后排座椅的坐墊足夠長)

我覺得唯一比較遺憾的是后排地板還不算非常的平整(如下圖所示),如果能更平整,后排中間的乘坐體驗也會更佳。

·?后備箱

對于SUV而言,后備箱的表現(xiàn)只能說一般,一個是尾窗夾角的限制,導致后備箱的縱向空間被侵蝕了一部分,我想縱向的空間是SUV相比轎車的優(yōu)勢,這部分空間的侵蝕有些劃不來。另一個問題是后備箱的地臺較高,在放重物的時候會比較吃力。

【國內(nèi)5座中型SUV市場現(xiàn)狀及未來豐田Venza(Harrier)在國內(nèi)市場的展望】

我們可以看出豐田Venza在機械素質(zhì)以及視覺設計層面還是具有很強的競爭力的,即便在人機工程學上喜憂參半。我還能在這臺車上看到許多與新一代漢蘭達一致的優(yōu)秀屬性,我也從中體會到了豐田有明確的決心帶領著TNGA構架回歸至沉穩(wěn)路線。不過還是得啰嗦一句,未來引入國內(nèi)后調(diào)教上可能會有差別,所以以上對于豐田Venza的結(jié)論不能100%套用在未來國產(chǎn)車型上。關于產(chǎn)品力我就說這么多,因為比Venza更值得討論的是未來在國內(nèi)市場的展望。說到這里,我不得不分析一下Venza所對應的級別——5座中型SUV在中國市場的現(xiàn)狀。

其實5座中型SUV在國內(nèi)的車型并不多,甚至有的車進入國內(nèi)后被強上第三排,例如福特銳界、現(xiàn)代勝達、雪佛蘭開拓者,所以真正算是5座中型SUV的也就剩本田冠道、日產(chǎn)樓蘭以及大眾途昂X了,以上三臺車中,日產(chǎn)樓蘭已經(jīng)非常老了,而且從上市這么久一直到現(xiàn)在都是不溫不火的狀態(tài),咱們就不討論了;大眾途昂X的銷量長期維持在一個月3000臺左右,有的時候甚至2000多臺,所以市場熱度也不是很高,咱們也過了。目前這個級別還有點熱度的只有本田冠道了,要討論這個級別的SUV就必須得討論一下冠道。

大概兩年前,我回國的時候簡單開了一下1.5T頂配的冠道,這臺車給我的感覺是動力響應又快又線性,濾震極好并且富有高檔感,轉(zhuǎn)向也非常順滑,同時阻尼的分配也增加了一份穩(wěn)重感。除此之外,靜態(tài)的高檔感也沒缺失:隔音好得簡直不像大家認知中的本田,后排座椅又寬大又柔軟,而且空間大得簡直是夸張。也正是因為如此優(yōu)秀的產(chǎn)品力才讓冠道成為了這個級別的銷量冠軍。

Venza與冠道比如何呢?我覺得這二者不能直接比,因為1.5T的冠道是整個車系中的入門版,我也不排除以后Venza進入國內(nèi)后會將代號為M20A的2.0L發(fā)動機搭載在入門車型上,如果是這樣的話2.5L混動的Venza在國內(nèi)肯定不會是入門車型了,不過我可以簡單描述一下這兩臺車性格的差異。冠道更擅長營造豪華感,Venza體現(xiàn)出更多的是柔和感,如果你想理解成冠道更有質(zhì)感也行,只是Venza已經(jīng)做到恰到好處了,冠道在已經(jīng)很好的基礎上附加了一部分豪華感。如果要比空間的話,冠道也比Venza大,同時座椅也是冠道更柔軟,但是,我不覺得以上兩點是冠道的優(yōu)勢,反倒我覺得在對于這個級別至關重要的后排表現(xiàn)上,我更欣賞Venza,理由是Venza座椅雖然沒有冠道柔軟,但是支撐性比冠道好,座椅高度也比冠道合適,同時Venza在車身與軸距都比冠道明顯更短的情況下后排空間與冠道的差距并不大。除此之外,我認為Venza相比冠道還有兩個明顯的優(yōu)勢,一個是Venza的外形更協(xié)調(diào),不像冠道有個非常突兀的溜背,群眾可能更接受Venza的外形。另一個是Venza比冠道小,為何這是個優(yōu)點呢?這就是我想引申的下一個話題了。

中國雖然地大物博,但是人口密度也很大,再加上國內(nèi)汽車保有量越來越大,最終平均下來給每臺車的占地面積是很小的。另一位汽車博主 @名字長智商都很高 與我深入討論過一個話題,他提到的部分觀點我是高度認同的,比如說他認為SUV是用來干活和滿足家用屬性的產(chǎn)品,空間利用率、實用性以及日常駕駛的輕松程度是一臺SUV應該兼顧到的。既然想在用地緊張的國內(nèi)滿足以上SUV屬性,一臺SUV就應該在占地不大的情況下做到高度的空間利用,這樣也能滿足在國內(nèi)靈活的通行。這就是為何我認為Venza更小的尺寸是相比冠道更大的優(yōu)勢(Venza短了118mm),與此同時Venza的空間依然尚可,后排的表現(xiàn)尤為優(yōu)秀。也順便提一下,跟我反映冠道太大的人并不少,這里我想引出的是,這也是為何整個5座中型SUV在國內(nèi)市場較為尷尬的原因,目前這個級別銷量最好的本田冠道大概維持在每個月6000臺左右,雖然不差,但遠遠達不到火爆的地步。既然SUV應當作為實用且靈活的車,那購買5座的緊湊型SUV即可(比如本田CRV、豐田RAV4、大眾途觀),需要上7座的會直接考慮7座中型SUV(比如豐田漢蘭達)。5座中型SUV處于二者之間,相比緊湊型SUV多的只是一份質(zhì)感,要說空間水平可能緊湊型SUV已經(jīng)能飽和了,在乎質(zhì)感的人為何不專心地考慮一臺轎車呢?所以我認為,豐田Venza進入國內(nèi)后有能力瓜分本田冠道的市場,但是我不認為這臺車在銷量上能取得驚人的成績。


加拿大搶先試駕豐田Venza(Harrier)——隨著新一代漢蘭達回歸的評論 (共 條)

分享到微博請遵守國家法律
云阳县| 克山县| 东港市| 红桥区| 桦川县| 那坡县| 乌兰察布市| 海宁市| 保德县| 彭水| 乐业县| 巴彦淖尔市| 法库县| 河北区| 伊川县| 清丰县| 安乡县| 浏阳市| 岳阳县| 咸丰县| 新邵县| 永兴县| 揭东县| 广宁县| 湘潭市| 嵊州市| 洛南县| 岑溪市| 井冈山市| 井陉县| 神农架林区| 稻城县| 土默特左旗| 洛川县| 开原市| 蒙山县| 张家港市| 贵定县| 定兴县| 宁德市| 郁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