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裕戰(zhàn)場受傷卻無麻藥,咬牙擠污血割死肉,保住一臂
作者:九魚亭
他在戰(zhàn)場上六次負重傷,次次命懸一線,頭部殘留3片彈片;他戎馬一生,立下赫赫戰(zhàn)功;他曾三次辭帥,彰顯崇高的人格魅力。他就是我軍最優(yōu)秀的將領之一,我國十位大將之首——粟裕。
正所謂瓦罐不離井上破,將軍難免陣前亡,戰(zhàn)場之上,子彈是不會分士兵和將軍的,所以對常年在戰(zhàn)場的戰(zhàn)將來說,受傷是難免的事。1933年,時任紅十一軍參謀長的粟裕,被一顆子彈擊中左臂,不僅打中了動脈,還差點被截肢,粟裕為了保住他的手臂,用句俗語說,那是“遭老罪了”!
東漢末年,有這樣一段故事。關羽曾經被流矢射中,之后雖說傷口基本痊愈,但一到陰雨天氣,手臂就疼痛不已。醫(yī)生對關羽說:“當初射中您的那一箭,箭頭上有毒,只有開刀,刮去臂骨上的毒素,才能徹底去掉病患?!?/span>
史料記載“時羽適請諸將飲食相對,臂血流離,盈於盤器,而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
關羽滿不在乎,立刻同意,伸出胳膊就讓醫(yī)生給他開刀。當時關羽正在宴請諸位將領,宴會上有說有笑。關羽的一只手臂,正在開刀動手術,鮮血流滿了一盤子,另一只手則繼續(xù)喝酒吃肉,和大家談笑風生。
這一場景,不僅震驚了醫(yī)生,也讓在座的諸將對關羽肅然起敬,關羽的意志力與膽魄,由此可見一斑。
1933年,粟裕同樣手臂受傷,不同于關羽的是,粟裕是被子彈擊傷,而相同的是,他們都要在沒有麻藥的情況下做手術。
1933年1月,紅一方面軍編制調整,紅四軍番號被取消,不久之后,紅一軍團教導師解散,粟裕則被調任紅十一軍參謀長。
是時,第四次反圍剿剛剛結束,部隊疲憊不堪,但博古仍發(fā)布最高指令,不允許紅軍休整,要求繼續(xù)發(fā)起進攻。1933年5月,粟裕和政委蕭勁光率領紅十一軍進攻硝石(位于贛東地區(qū))。
粟裕的對手,就是湖南軍閥許克祥。他的一個師駐扎在這里,戰(zhàn)斗力也不可小覷。二十八師發(fā)起第一波進攻,由于敵人火力較猛,一時間難以攻破敵人防線,粟裕見狀,馬上親自上了前線,組織部隊繼續(xù)進攻。
紅二十八師在粟裕、蕭勁光在鼓舞下,一舉拿下了陣地,而許克祥也不是那么好對付,他趁二十八師稍有放松之時,再次派出第二梯隊,發(fā)起反攻。
戰(zhàn)事愈發(fā)激烈,為了克制敵人,粟裕只能帶著身邊的警衛(wèi)員,也加入了戰(zhàn)團。突然間,一顆子彈不偏不倚擊中了粟裕的左臂,動脈被擊中,鮮血一下就噴濺出來,坦率地講,粟裕的傷勢很重,他當時就昏了過去,警衛(wèi)員馬上用綁腿給粟裕止血。
到了這般田地,粟裕當然無法繼續(xù)指揮戰(zhàn)斗了,只能被抬上擔架,送往救護所,山路崎嶇,又下起了大雨,幾個小時后,粟裕才被抬進救護所。
當時紅軍的醫(yī)療條件是相當簡陋的,粟裕被抬進來,醫(yī)生就發(fā)現,粟裕的傷口已經感染,手臂骨頭受傷,神經被打斷,如果放任不管,很可能會要了粟裕的命。
于是,醫(yī)生決定,要給粟裕截肢,如果當時粟裕仍然昏迷,那他這支手臂就真保不住了。就在這個節(jié)骨眼,粟裕竟然蘇醒了過來。醫(yī)生馬上告知粟裕需要截肢,如果不這樣做,會有生命危險。
當時粟裕還很年輕,在他看來,如果沒了手臂,在部隊很可能“吃閑飯”,也可能提早結束軍旅,這和自己的革命理想、人生志向是完全不相符的。經過短暫思考,粟裕決定,寧愿死,也不同意截肢!
粟裕是紅十一軍參謀長,是相當一級的將領,這樣事關其自身的決定,身邊人員和醫(yī)生都得服從和尊重,只能按照粟裕的要求做。既然不讓截肢,那就只能想方設法去掉死肉、污血,避免進一步感染。
當時,救護所沒有麻藥,粟裕這個手術,只能在他清醒的狀態(tài)下進行,醫(yī)生為了救粟裕的命,讓人把粟裕的手臂綁在凳子上,再找了好幾個人按住粟裕的身體,以防止他亂動。
粟裕年輕時,身體素質很好,如果他真要亂動,還真不太好辦。
擠血、割肉的手術開始了,粟裕被疼得滿頭大汗,牙齒咬得吱吱響,即便如此,粟裕也沒有喊叫一聲。倘若關羽泉下有知,知道有粟裕這樣的人物,想必也會英雄相惜吧。
關羽治療病患,只有那么一次,而粟裕后續(xù)的治療還遠沒有結束。沒有消毒用品,粟裕的傷口就會面臨再次感染的風險。
為了避免再次感染,醫(yī)生只能再次“就地取材”,用蚊帳做成布條子,再浸泡鹽水,在粟裕的傷患處捅來捅去。一塊布條子用完了,就再換一條,這不是一個簡單的過程,而是在很長時間內皆是如此。
捅來捅去,已經讓粟裕幾近崩潰,最讓粟裕郁悶的還不止如此。為了防止感染,醫(yī)生還準備了一個小耙子,這個小耙子就用來處理那些“不配合”的肉芽,要在傷口里耙來耙去。
就這樣,粟裕都忍下來了,女護士見粟裕如此堅強,在旁邊都流了淚,而粟裕卻仍然一聲不吭,可見意志力之強。
這種治療方式持續(xù)了五個月,效果固然是有的,但其中的痛苦卻是常人難以忍受的。最終,粟裕終于得到了解脫,他被送到了紅一方面軍司令部手術室,用上了珍貴的藥品,這才病愈出院。
雖說粟裕保住了手臂,但遠達不到受傷之前的狀態(tài),但這可以讓他繼續(xù)指揮戰(zhàn)斗,完成那一個又一個經典戰(zhàn)役。
粟裕經歷大變革的同時,也因戰(zhàn)爭在身上留下了終生的記號。在此,向粟裕將軍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