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世貞VS項元汴:有才還是不如有財?。?!

最近,臺北故宮放出一個消息,說他們要辦一個展覽:寫盡繁華——晚明文化人王世貞與他的志業(yè)。
-
這個王世貞,生于嘉靖五年(1526年),卒于萬歷十八年(1590年),是一代文壇領(lǐng)袖。
用《明史》上的話說,在李攀龍死后,王世貞“獨(dú)操柄二十年。才最高,地望最顯,聲華意氣籠蓋海內(nèi)。一時士大夫及山人、詞客、衲子、羽流,莫不奔走門下?!?/p>
關(guān)于王世貞,可聊的實在太多。既然臺北故宮要辦他的展覽,那今天就先聊聊作為收藏家的他。
? ? ??
就收藏家而言,我們不妨拿他和項元汴(不認(rèn)識的,戳蓋章狂魔)作個對比。項元汴生于嘉靖四年,比王世貞大一歲,卒年和王世貞一樣,也是萬歷十八年。這倆人都愛書畫收藏,項元汴活躍于嘉興,王世貞活躍于太倉。這倆地不算遠(yuǎn),所以他們有一些共同的朋友,如蘇州的文徵明、華亭的何良俊、休寧的詹景鳳。但蹊蹺的是,他們倆卻不是朋友。事實上,他們互相看不上。


萬歷四年(1576年),詹景鳳拜訪項元汴,項元汴對他說:今天下誰具雙眼者?王氏二美(王世貞、王世懋)則瞎?jié)h,顧氏二汝(顧從德、顧從義)眇視者爾,唯文徵仲具雙眼,則死已久。今天下誰具雙眼者?意在欲我以雙眼稱之。項元汴的意思是,王世貞兩兄弟眼力不行,兩只眼都瞎的,顧從德兄弟(也是當(dāng)時愛收藏的人)好點,只瞎了一只眼,只有文徵明兩只眼都是亮的,只是他死了很久了,所以活著的,識貨的,就只有我了啊。


項元汴這話很有些吹牛,因為就文化素養(yǎng)而言,他遠(yuǎn)不如王世貞。
這一點,我們看他們的收藏就能發(fā)現(xiàn),項元汴只會蓋章,王世貞還會留題跋,有時辨真?zhèn)?,有事溯源流,有時談感情。

而且,王世貞還記過一件事:按,此書亦不惡,而少勁密,無徐騎省古意。跋尾皆一筆俗書,以至御筆與璽皆偽作,蓋不特官稱之誤已也。吳中一子欲售余,不應(yīng),乃強(qiáng)余跋,讀畢怏怏而去。后聞售之嘉興項氏,得百金,蓋割去余跋,而后欺之也。諺云:“若無此輩,餓殺此輩?!比辉?。
曾有賣家向王世貞推銷一件篆書《千字文》,說是五代書法家徐鉉的作品。
一開始,王世貞也認(rèn)為是真跡,但他后來發(fā)現(xiàn)遞藏者魏杞的左仆射官職與宋代官制不符,所以又有點懷疑。
之后,王世貞越看越不對:雖然這作品的書法不差,但要說是徐鉉的作品,少了點“勁密”;而且這作品后面的題跋書法很次,宋徽宗的題款、印章也都是假的。
因為有疑慮,王世貞最后沒買,還在后面留了題跋。
本來,這題跋是賣家要求的,但看過內(nèi)容后,賣家把這題跋給割了。之后,賣家把這作品賣給了項元汴,售價百金,如果不是虛數(shù),那就是一百兩銀子。于是王世貞吐槽,正是因為有項元汴這樣不識貨的,所以才養(yǎng)活了那些造假賣假的。


這作品,今天還有殘卷存世,收藏在黑龍江省博物館。按現(xiàn)代鑒定大家徐邦達(dá)的意見,確實不是徐鉉的作品,該是南宋時期的書跡。

雖然王世貞眼力比項元汴好,但項元汴比王世貞有錢,所以他手上的好東西還是比王世貞多。
明末清初的姜紹初就說:項元汴……資力雄贍……購求法書名畫及鼎彝奇器,三吳珍秘,歸之如流。王弇州與之同時,主盟風(fēng)雅,蒐羅名品,不遺余力,然所藏不及墨林遠(yuǎn)甚。

有時,一件好東西被項元汴買去,王世貞會覺得無比痛心。

比如又有一次,有賣家給王世貞推銷黃庭堅的《經(jīng)伏波神祠詩卷》,王世貞覺得這作品確實不錯,但“囊澀不能應(yīng)”,最后只能看它被賣給項元汴。于是王世貞感慨?。?/p>
卷今為嘉興項氏以重價購得,佳人屬沙咤利矣??蓱z!可憐!
沙咤利,是個典故,按《太平廣記·柳氏傳》的說法,沙咤利是唐代蕃將,曾在安史之亂中強(qiáng)占詩人韓翃的小妾柳氏。翻譯一下,在王世貞看來,項元汴和《經(jīng)伏波神祠詩卷》在一起就是美女和野獸?。?/strong>以上就是王世貞和項元汴的一點小八卦,如果要在有才和有財之間選擇,你更愿意選哪個呢?
文字?|?有財咸魚癸
「? ? 大?? 凝???書? ?房?? ?」﹏期待下次與你的相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