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情侣中文字幕电影,在线麻豆精品传媒,在线网站高清黄,久久黄色视频

歡迎光臨散文網(wǎng) 會員登陸 & 注冊

《權(quán)力意志》-尼采[11.1887年11月至 1888年3月]①

2023-08-10 23:52 作者:夢林Cyan  | 我要投稿

[11.1887年11月至 1888年3月] [1]

1887年11月24日于尼斯 [2]

11[1] [3]

(301)

凡人們得不到的東西,人們不應(yīng)苛求自己。人們得問一問自己:是

想走在前面呢?還是想為自己而行進?在前一種情形下,人們充其量只

能成為一位牧人,這是庸眾的迫切要求。在后一種情形下,人們必須能

夠另一番作為——能夠自發(fā)地為自己而行進,必須能夠另辟蹊徑。在這

兩種情形中,人們都必須做到與眾不同;而人們能夠做到其中一件事,

就不該想望另一件了。

11[2] [4]

(302)

對人遷就湊合,熱情好客:此乃大度的行為,但并不高貴。在許多

遮掩的窗戶和鎖閉的店鋪上,人們卻能夠認識一些高貴好客的心靈:因

為他們起碼空出了最佳的房間,他們期待著來客,不必遷就湊合的來

客……

11[3]

(303)

人們成為藝術(shù)家是有代價的:人們把所有非藝術(shù)家所謂的“形式”感

受為“內(nèi)容”、“事物本身”。這樣一來,這些人當(dāng)然就歸入一個顛倒了的

世界:因為現(xiàn)在,在這些人看來,內(nèi)容成了某種純粹形式的東西,——

包括我們的生活。

11[4]

有一封書信讓我想起德國青年,那些頭上長角的西格弗里德 [5] 和

其他瓦格納信徒。佩服啊,德國人的知足常樂!在北德有一些謙遜的知

識分子,甚至《十字架報》(Kreuzzeitung)的才智也讓他們心滿意得

了。一位局外人或許有時也會起疑心:這個年輕帝國充滿對殖民地和擁

有土地的豐富非洲的渴望,是不是在不知不覺中也已經(jīng)吞并了那兩個著

名的棕黑色島嶼,合恩島 [6] 和婆羅洲 [7] ……

11[5]

如果人們是那種哲學(xué)家,與過去的哲學(xué)家毫無二致,那么人們就不

能正確地洞察過去和將來之物:——人們只看到存在者。但是,因為并

沒有什么存在者,所以,留給這位哲學(xué)家的就只有想象了,以之作為他

的“世界”。

11[6] [8]

如果人們總是尋根究底,人們就會毀滅。

11[7]

兩個春天之間的一條毛蟲,已然長了小小的翅膀:—瑹—瑹—

11[8]

“一種追求更佳的動力”——乃“下臺”的公式。

11[9] [9]

(304)

圣伯夫:毫無男人味;充滿一種對一切男子氣的虛假仇恨:他到處

閑蕩、膽怯、好奇、無聊、造謠中傷,——壓根兒就是一婦人,具有女

人的報復(fù)欲和女人的感性(——后者把他扣留在寺院和神秘主義的其他

溫床附近,有時甚至接近于圣西門 [10] 主義者了)。此外他還是一個真

正的誹謗天才,手段極其豐富多樣,舉例說,能夠以致命的方式吹捧某

人;不無一種優(yōu)雅的演奏高手的熱心腸,總是想在某個合適的地方,也

就是在有所畏懼的形形色色的聽眾面前,把他的技藝好好炫耀一番。當(dāng)

然啰,他也會在背后報復(fù)他的聽眾,偷偷地、狹隘地、骯臟地;一切注

定高貴的人們一定會在特殊情況下為此而懺悔,因為他們具有對自身的

敬畏,——而他卻決沒有這種敬畏感!光是男子氣、高傲、整體性、自

信之類的東西,就已經(jīng)激怒了他,使他顫抖而躁動不安?!F(xiàn)在,按

照法蘭西精神的尺度和需要來看,他就是一位體面的(comme il faut)

心理學(xué)家了;而法蘭西精神是那么遲邁、病態(tài)、好奇,與他一樣喜歡探

聽、貪得無厭;和他一樣到處打聽秘密;本能地力求從私底下結(jié)識他

人,與狗類相互間的做法沒有多少差別(的確,狗也以自己的方式成為

心理學(xué)家)。他在根本上說是粗俗的,與盧梭的本能相類,因此是浪漫

主義者——因為在一切浪漫主義中,群盲們都是嘟囔著要求“高貴”的;

他是革命性的,但由于畏懼而一直勉強抑制著自己。在一切強大的事物

面前(輿論、學(xué)院、宮廷,甚至波爾—羅雅爾修道院),他沒有了自

由。他徹頭徹尾地厭倦了自己,有時甚至不相信自己有活著的權(quán)利;一

個從青年時代起就揮霍自己的家伙,他自己也感到揮霍了自己,變得越

來越瘦弱和衰老。只是出于怯懦,這個人終于還活下來,日復(fù)一日地茍

延著;這個人對人和物的一切偉大之處都心生怨恨,痛恨一切相信自己

者,因為遺憾的是,對詩人和半雌雄來說,這就已經(jīng)足以把偉大感受為

權(quán)力了;這個人就像那條著名的蠕蟲一樣不斷地蜷縮起來,因為他感到

自己總是受到了某個偉大的東西的踐踏。作為沒有標(biāo)準(zhǔn)、沒有脊梁和支

柱的批評家,他對于各色各樣的事物總有一番世界主義的放蕩者

(libertin)的鼓噪,但本身又沒有勇氣去承認自己放蕩(libertinage),

因而屈從于某種不確定的古典主義。作為沒有哲學(xué)和目光之強力的歷史

學(xué)家,他本能地拒絕在一切大事情上下判斷的任務(wù),并且端出一副客觀

性的面具(——與此一體的是最后一個法蘭西帝國擁有過的最糟糕模

式);而在那些細小瑣事上——這是多么蹩腳啊——,他卻有著一種精

致而充分發(fā)揮的鑒賞力,而且真的有直面自身的勇氣、對于自身的興趣

(——在這方面,他與巴那斯派(Parnassiens) [11] 詩人們相接近,他

們與他一樣都表現(xiàn)出一種現(xiàn)代的自我蔑視、自我拋棄的最精致和最純粹

的形式)?!笆ゲ蛴幸淮我姷搅祟^一個皇帝。那是在布勞涅森林里:

他正在撒尿。是不是可以說,他一直就是以這個姿勢來觀察和判斷偉人

們的呢?”(《龔古爾日志》,第2卷,第239頁) [12] ——他的惡毒敵人

龔古爾兄弟 [13] 如是說。

11[10]

頹廢類型。

浪漫主義者

“自由精神”圣伯夫

演員。

虛無主義者。

藝術(shù)家。

野蠻者

敏感者。

11[11]

在愛情中,唯一的勝利就是逃跑。 [14] ——拿破侖

11[12]

canis reversus ad vomitum suum[狗會轉(zhuǎn)過身去吃自己的嘔吐物]

[15]

11[13] [16]

哲學(xué)家們不是為了相互愛戴而生的。群鷹不在田野中飛翔。得把這

地方留給松雞、留給椋鳥……在高空翱翔,長著利爪,這就是偉大天才

的命運。 [17] ——加利亞尼

11[14]

偶然性乃命運之父,也常常是德性之繼父。——加利亞尼 [18]

11[15] [19]

(既無愛情又無諸神;正是這雙重的惡把我們殺戮。敘利·普呂多

姆 [20] 。) [21]

11[16] [22]

在喬治·愛略特這位鄉(xiāng)村小女子的所有道德說教背后,我總是聽到

一切文壇女新手那種激動的聲音:“我審視自己、我閱讀自己,我對自

己心醉神迷,并且說:我有這等才氣,可能嗎?……” [23]

11[17]

報紙的vomitus matutinus[早晨嘔吐物]

11[18]

si hortum cum bibliotheca habes,nihil deerit[若有一座花園和一室

藏書,我就別無所求矣]。 [24] 西塞羅。

11[19] [25]

notum quid foemina furens[知道一個狂怒的女人]。 [26] 維吉爾 [27]

《伊尼特》,第6行

11[20] [28]

“一個快樂的怪物也勝于〈一個令人厭煩的感傷者〉” [29]

11[21]

人類如何使自己成為不朽(《地獄篇》,第15歌,第85行) [30]

11[22] [31]

“我自己造就了自己”, [32] 我就像洛卜·德·維加 [33] 戲劇里那個老頭

一樣微笑著說。因為我實在再也不知道自己現(xiàn)在多大年紀(jì),還將活多

久……

11[23] [34]

——即使這樣,人們也還有充分的理由感到滿足和感恩,哪怕只是

以那個年老的調(diào)情者的方式,那個tamquam re bene gesta[猶如大功告成

后]與戀人幽會后回家的老調(diào)情者。他以一個圣徒的溫良對自己說:Ut

desint vires,tamen est laudanda voluptas[即便力有不逮,也要贊美快

樂]。

11[24] [35]

(305)

喬治·桑。我讀了《旅行者書信》的第一封:與盧梭所著的一切一

樣,根本上都是錯誤的,都是道德主義的欺騙,就如同她本身一樣,這

位“女藝術(shù)家”。我受不了這種花哨的裱糊布風(fēng)格,同樣受不了粗俗之人

對“高貴的”激情、英雄氣概和英雄思想的這樣一種激動野心。在寫這些

書信時想必她是多么的冷酷,就如同維克多·雨果、巴爾扎克,如同一

切真正的浪漫主義者。而她是多么沾沾自喜地在那里,這位多產(chǎn)的胖母

牛,與盧梭本人一樣,帶有某種德國味,不過只是在一切法蘭西趣味和

精神結(jié)束后才可能有一點德國味……然后,埃納斯特·勒南卻對她愛慕

有加……

11[25]

(306)

那些成就命運的人們,那些通過承擔(dān)自身而承荷命運的人們,所有

那些英雄般的負重者:他們多么愿意讓自己休息一下??!他們多么渴望

具有強壯的心臟和頸背,以便至少一時半刻能解脫壓逼他們的重負!而

他們的渴望是多么徒勞!他們期待著;他們看著一切與他們交臂而過。

沒有人投合他們,哪怕僅僅以千分之一的痛苦和激情, [36] 沒有人猜得

出他們何以要等待……最后,他們終于學(xué)會了第一條生活智慧:不再等

待;然后很快也學(xué)會了第二條:要隨和、要謙遜,從現(xiàn)在起容忍所有

人、所有事物——質(zhì)言之,要承擔(dān)更多,比他們以往承擔(dān)的更多一

點……

11[26] [37]

(307)

——而且誰如果能毫無偏見地來推算人類在大地上以無論何種方式

達到一種完滿性的各種條件,他就會注意到,此類條件包含著多少奇異

而令人痛苦的東西??雌饋?,似乎每一種偉大的增長都急需某種糞便和

肥料。讓我們舉一個荒謬的例子,著眼于現(xiàn)代女性的完滿化,一位在這

個棘手的問題上也許不可低估的權(quán)威人士,德莫爾尼 [38] ,法國近來最

富經(jīng)驗而且“最有體會的”婦女問題專家,曾有如下主張:女性為了達到

完滿,可能要由一種惡習(xí)相助,那就是同性戀,“使女人變得精致、完

美,得以實現(xiàn)”。 [39] ——

1887年11月25日于尼斯

11[27]

(308)

科西瑪·瓦格納女士 [40] 是我認識的唯一一位偉大女性;但按照我的

看法,她也毀掉了瓦格納。何以至此呢?瓦格納“得不到”這樣一位女

性,他出于感恩而迷戀于她。——瓦〈格納〉的歌劇《帕西法爾》自始

就是瓦格納審美趣味的下降,變成了他的女人(即李斯特的女兒)的天

主教本能;那是一種感恩和謙卑,一位軟弱、復(fù)雜和病態(tài)的家伙對一位

懂得保護和激勵他的女人的感恩和謙卑,也就是對一位更強大、心胸更

狹隘的女人的感恩和謙卑——說到底就是那種男人對“永恒女性”永遠的

怯懦行為?!遣皇且酝兴囆g(shù)家都被他們愛慕的女人毀掉了呢?

如果這些極其虛榮和好色的花花公子(因為幾乎統(tǒng)統(tǒng)是這種貨色)第一

次最切身地經(jīng)歷那種偶像崇拜,也就是女人在此類情形下懂得以其全部

最高尚的和最低級的欲望來推動的偶像崇拜,那么,他們很快就會完

蛋:殘留的最后一點批判意識、自我蔑視、謙遜和在偉大事物面前的羞

怯之心,都會消失殆盡——從此以后,他們會干出任何墮落的勾當(dāng)。

——這些藝術(shù)家在他們最艱難和最強大的發(fā)展時期完全有理由蔑視他們

的追隨者;這些變得沉默寡言的藝術(shù)家必然地成了每一種有才智的初戀

的犧牲品(——或者毋寧說,成了那些女性的犧牲品,這些女性具有足

夠的才智,在藝術(shù)家的最個人性的東西方面表現(xiàn)得十分聰明,“懂得”他

的苦難,“愛著”他們……)

11[28] [41]

男人迷戀于他得不到的女人。

女人天生是偶像崇拜者,卻會毀壞她的偶像——她的丈夫。

11[29]

對于事物發(fā)展的根本原因,人們不能又通過對發(fā)展的探究來尋找;

人們不能把它理解為“生成著的”,也不能把它理解為已經(jīng)生成的……

“權(quán)力意志”不可能是已經(jīng)生成好的

11[30]

(309)

當(dāng)人們理解了,萬物如何如其應(yīng)當(dāng)發(fā)展那樣真正地發(fā)展,每一

種“不完滿性”以及對“不完滿性”的苦惱屬于至高的愿望,這時候,人們

就贏得了考察的高度,得以鳥瞰一切……

11[31]

(310)

未來歐洲人的總面貌:絕頂聰明的奴隸,極其勤勞,根子上十分謙

和,過度好奇,多重性格,嬌生慣養(yǎng),意志薄弱——那是一種世界主義

的情緒混亂和心智混亂。從這種人身上怎么可能突現(xiàn)出一個更強大的種

類呢?這樣一個具有古典主義趣味的種類?古典主義趣味:那就是力求

簡化、強化的意志,力求幸??梢娦缘囊庵?,力求恐怖的意志,敢于袒

裸心理的勇氣(——簡化乃是力求強化的意志的結(jié)果;使幸福成為可見

的和心理的袒裸,乃是力求恐怖的意志的結(jié)果……)。為了掙脫那種混

亂狀態(tài)而達到這樣一種形態(tài)構(gòu)成——為此就需要一種強制:人們必須作

出選擇,要么走向毀滅,要么獲得成功。一個絢麗的種族只可能從可怕

而強大的開端中產(chǎn)生。問題在于:二十世紀(jì)的野蠻人在哪里呢?顯然,

他們只有在巨大的社會主義危機之后才會形成和鞏固起來,——他們將

是能夠做到對自己極其嚴(yán)酷,并且能夠保障最長久的意志的分子。

11[32]

(311)

論“牧人”的心理學(xué)。偉大的庸人。

人們不是不能夠?qū)ψ约弘[瞞以下事實:為了留下深遠而廣大的大眾

效應(yīng),必須有一種平庸的精神和趣味,而且舉例說來,當(dāng)特呂布勒教士

[42] 極有道理地把伏爾泰稱為“完美的庸人” [43] 時,這還不能被理解為對

伏爾泰的恥辱?(——倘若伏爾泰并不是這種庸人,倘若他是一個例

外,就像那個那不勒斯的加利亞尼是一個例外,那個樂觀的世紀(jì)所產(chǎn)生

的最深沉和最深思的小丑,那么,他的力量是從何而來發(fā)揮作用的呢?

他對他的時代的優(yōu)勢從何而來?)此外,著眼于一個更為大眾化的例

子,人們或許還可以作出同樣的斷言:基督教的創(chuàng)始者也必定是某

個“完美的庸人” [44] 。且讓我們把著名的《馬太福音》中耶穌在山上對

門徒的教訓(xùn)的基本原理具體化為一個人格:——我們從此再也不會懷

疑,何以恰恰是這樣一位牧人和山上傳道士對形形色色的群蓄產(chǎn)生了誘

惑力。

11[33] [45]

(312)

——“我心中有一種近乎本能的信念,那就是:一切權(quán)貴說話時都

在撒謊,寫作時更是如此”?!緶_

11[34] [46]

(313)

福樓拜既受不了梅里美,也受不了司湯達;要是有人當(dāng)面向他提

起“貝爾先生” [47] ,人們就可能使他大為光火。個中差別在于:貝爾傳

自伏爾泰,而福樓拜則是維克多·雨果的嫡傳。

“1830年的男人們”(——男人們?……)帶著摯愛發(fā)動了一場荒唐

的崇拜,對阿爾弗雷德·德·繆塞 [48] 、理查德·瓦格納;也帶著放蕩和惡

習(xí)……

“我生于1830年!我是從《厄爾那尼》 [49] 中學(xué)會閱讀的,我還想成

為拉臘呢!我厭惡當(dāng)代的一切卑劣,厭惡生存的平庸和俗常幸福的可

恥”。 [50] 福樓拜。

11[35]

(314)

性欲、統(tǒng)治欲、對假象和欺騙的興趣、對生命及其典型狀態(tài)的大歡

欣和大感恩——這在異教文化那里是本質(zhì)性的,而且就它這方面來說是

問心無愧的?!亲匀唬ㄔ缭谙ED古代)作為道德、辯證法,構(gòu)成與

異教的斗爭。

1887年12月15日于尼斯

11[36]

你的權(quán)力量決定你的等級;剩下的就是怯懦了。

11[37]

誰的本能追求等級秩序,誰就憎恨中間事物和中問人物:一切中等

之物都是他的敵人。

11[38]

(315)

出于豐富充盈之壓力,出于我們心中那些不斷生長的、尚不知道如

何發(fā)泄的力量造成的張力,產(chǎn)生出一種山雨欲來的狀態(tài):我們的天性變

得陰沉了。這也是悲觀主義……這是一種學(xué)說,一種結(jié)束了這樣一個狀

態(tài)的學(xué)說,因為它對無論什么東西都發(fā)布命令,一種對價值的重估,借

以為積聚起來的力量指明一條道路、一個方向,使之得以爆發(fā)出來,成

為閃電和行動——它完全用不著成為幸福學(xué)說:它引發(fā)了那種已經(jīng)壓縮

和積聚為痛苦的力量,從而帶來了幸福。

11[39] [51]

——對這些人我少有同情。我把他們當(dāng)作螃蟹。因為首先,如果有

人碰一碰它們,它們就躲起來;然后——它們就后退了。

11[40] [52]

——剛擠出的牛奶一樣的熱心腸

11[41] [53]

一位疲憊的漫游者,受到狂吠的狗的接待。

11[42] [54]

——一個長期蹲在監(jiān)獄里的逃犯害怕看守:現(xiàn)在他正惶恐地逃跑,

一根棍棒的影子就使他直哆嗦。

11[43] [55]

——文藝復(fù)興式的德性,virtù,毫不虛偽的德性

11[44]

(316)

人們把自己的生命、健康和榮譽孤注一擲,這乃是高傲姿態(tài)和一種

充溢泛濫的揮霍性意志的結(jié)果:并非出于博愛,而是因為每一種大危險

都挑動著我們的好奇心,即關(guān)于我們的力量、勇氣的大小的好奇心。

11[45] [56]

(317)

愛默生 [57] ,一個非常開明、多重性格、詭計多端的幸運兒。這個

人本能地以美食佳肴為生,而擯棄不易消化的食物??ㄈR爾 [58] 雖然十

分喜歡愛默生,但卻說:“他不足以使我們啃一啃?!北M管卡萊爾的話有

道理,但絕沒有毀損愛默生。

卡萊爾,一個能言善辯、舉止怪異的人,一個起于困苦的雄辯家,

不斷地渴望擁有一種強大的信仰,而又感覺無能于此(——正因為這

樣,他是一個典型的浪漫主義者——)。對一種強大信仰的渴望并不是

對一種強大信仰的證明,而倒是相反地,如果人們擁有了強大的信仰,

那就恰好表明:人們可以讓自己享有懷疑和輕率的無信仰,——而人在

這方面恰恰是足夠富有的。對具有強大信仰的人,卡萊爾極表尊重,而

對所有失去純真的人.他極表憤怒。他以此來麻醉自己。這種為了道德

說教而對自己的持續(xù)不斷的狂熱的不誠實使我對卡萊爾深感厭惡。英國

人偏偏欣賞卡萊爾的誠實,此乃典型的英國風(fēng)格;鑒于英國人是完全偽

善的民族,這就不僅可以理解,而且是合理的了。根本上,卡萊爾是一

個無神論者,雖然他本人并不情愿?!?/p>

11[46] [59]

在這些好戰(zhàn)的論著中,我繼續(xù)進行了我的戰(zhàn)役,反對以往價值判斷

中最嚴(yán)重者,反對我們對道德的高估——

我以這些戰(zhàn)斗性的論著開始了我的戰(zhàn)役,反對我們的一種最嚴(yán)重的

道德判斷,反對我們以往的估價和對道德的高估??梢?,“和平”這樣一

個詞放在這些論著的結(jié)尾是多么的蹩腳。

11[47]

——潮濕的理想與其他帶著露水的清風(fēng)

11[48] [60]

(318)

立志成就大業(yè),而且也尋求成就大業(yè)的手段的人物,勢必是懷疑論

者:這并不是說,他一定要裝出懷疑論者的樣子。他的強大之處包括在

任何信念面前保持自由,有自由觀察的能力。他的存在的偉大激情、基

礎(chǔ)和強力,比他本人更為開明、也更為專橫,——這種偉大激情使用

(不光是占有)了他的全部智力,使他變得毫不遲疑,賦予他追求非神

圣的手段(甚至神圣的手段)的勇氣。它賜予他信念,它需要信念,也

消耗信念,但并不屈服于信念。這就表明只有它知道自己是獨立自主

的。相反地,對信仰的需要,對某種無條件的肯定和否定的需要,乃是

弱者的需要;所有弱者都是意志上的弱者;所有意志上的弱者都是由于

沒有激情、沒有絕對命令去發(fā)號施令。擁有信仰的人,任何種類的“信

徒”,必然是一種依附性的人,也就是說,必然是一種不能把自己設(shè)為

目的,甚至根本就不能自發(fā)地設(shè)定目的的人,——他們必定作為手段而

被消耗掉……這種人本能地給予一種非自身化(Entselbstung)的道德以

最高的榮譽;他們的一切,聰明、經(jīng)驗、虛榮,都會說服他們接受這種

非自身化的道德。而且,甚至連信仰也還是一種非自身化形式?!?/p>

11[49] [61]

(319)

有一個巨大的藝術(shù)領(lǐng)域,它現(xiàn)在是反德意志的,而且還將是反德意

志的,德國青年,頭上長角的西格弗里德和其他瓦格納信徒,都被永遠

地排斥在該領(lǐng)域之外了。從這個藝術(shù)領(lǐng)域而來:——比才的絕招,后者

促使一種全新的——也是多么古老的啊——敏感性獲得了聲望,迄今為

止,這種敏感性在歐洲有教養(yǎng)的音樂中一直沒有找到自己的語言。那是

一種更南方的、更黝黑的、更焦灼的敏感性,它誠然不能為北方潮濕的

理想主義所理解。非洲式的幸福,宿命般的喜悅,帶著一雙誘惑地、深

沉而驚恐地撲閃的眼睛;摩爾人舞蹈的淫蕩的抑郁感;閃爍著激情,猶

如一把匕首般鋒利而迅猛;還有,從午后蒼茫大海上飄來的氣息,令人

們的心臟窒息,就仿佛令人回想起被遺忘的島嶼,人們曾在那里逗留,

人們本該在那里永遠地逗留……

反德意志的:歌劇丑角。摩爾人的舞蹈

審美〈的〉享受方面的其他反德意志的珍品

11[50]

“真實的世界”,不論人們迄今為止如何構(gòu)想之,——它始終不外乎

是虛假的世界。

11[51]

為了允許自己做一件壞事,人們必須具有勇氣:對此,大多數(shù)人過

于膽怯。

11[52]

“海盜中間的凱撒”

11[53] [62]

而且在這些詩人中,人們找到了以一種童真的方式嘶鳴的牡馬

11[54] [63]

(320)

論道德的統(tǒng)治。

人們?nèi)绾未偈沟赖芦@得統(tǒng)治地位。

一篇政治論文。

弗里德里?!つ岵芍?。

前 言

這篇政治論文并不是人人都愿意聽的:它論述的是道德之政治,論

述道德政治的手段以及它獲得權(quán)力的途徑。道德力求達到統(tǒng)治地位,誰

會禁止它這樣做呢?可是它是怎樣做的啊——!人們不相信這一點……

因此這篇政治論文就不是人人都愿意聽的。我們指定該文為那些人所

用,他們關(guān)心的并不是人們?nèi)绾巫兊糜械赖?,而是人們?nèi)绾问谷擞械?/p>

德,——人們?nèi)绾问沟赖芦@得統(tǒng)治地位。我甚至想證明兩者是不可兼得

的:人們想要道德的統(tǒng)治地位,原則上就休想成為有道德的人了;恰恰

因此,人們會放棄成為有道德的人。這種犧牲是巨大的,但為這樣一個

目標(biāo)犧牲也許是值得的。哪怕還有更大的犧牲!……而且偉大的道德家

中就有一些人為此冒了許多險。也就是說,他們已經(jīng)認識并且預(yù)言了我

在這篇論文中首次要傳授的真理,那就是:為了達到道德的統(tǒng)治地位,

人們絕對只能通過同一種手段,與人們一般地獲取統(tǒng)治地位的伎倆相同

的手段,而無論如何都不是通過道德……

如上所述,這篇論文討論道德中的政治:它為這種政治設(shè)定了一個

理想,它描寫出這種政治必然的完美樣子,如果這世上可能有什么完美

的東西的話。現(xiàn)在,沒有一個哲學(xué)家會懷疑政治中的完美性是何種類型

的完美性;此即馬基雅弗里主義??墒?,馬基雅弗里主義,純粹、無雜

質(zhì)、生澀、新鮮,包含其全部的力量,全部的尖利 [64] (pur,sans

mélange,cru,vert,dans toute sa force,dans toue son apreté),乃是超

人的、神性的、超驗的,它是人無法企及的,人充其量只能有所觸及而

已……即便在這樣一種更加狹隘的政治種類中,在德性政治中,看來理

想也從未實現(xiàn)過。連柏拉圖也只不過附帶觸及了這種理想。假如人們具

有洞察隱蔽事物的明眼,那么,即便在最無成見和最自覺的道德主義者

那里(——而且這其實是表示這些道德政治家、表示任何種類的新道德

暴力的奠基者的名稱),人們也能發(fā)現(xiàn)一些蛛絲馬跡,看到就連他們也

對人類的軟弱表示了贊許。他們所有人,至少在他們困乏時,也都要為

了自己去謀求德性:一個道德主義者的第一個重大錯誤,——行為的非

道德論者必須成為這種道德主義者。至于他恰恰不能表現(xiàn)出這一點,那

是另一回事了?;蛘呶銓幷f,這并不是另一回事:這樣一種基本的自我

否定(用道德的講法:偽裝)也一同歸屬于道德主義者及其最獨特義務(wù)

學(xué)說的規(guī)范:要是沒有這種自我否定,道德主義者就決不會達到自己的

完美性種類。擺脫道德,也擺脫真理,為了那個抵償任何犧牲的目標(biāo):

道德的統(tǒng)治地位——那個規(guī)范聽起來就是如此。道德主義者必需有德性

的態(tài)度,也必須有真理的態(tài)度;唯當(dāng)他們屈從于德性,唯當(dāng)他們喪失對

德性的掌控,唯當(dāng)他們本身成為道德的、成為真實的,他們的錯誤才開

始了。此外,一個大道德主義者必然也是一個大戲子;他的危險在于,

他的偽裝不知不覺地成了自然天性,就像他的理想是要以一種神性的方

式把他的esse[存在]與他的operari[活動、行動]區(qū)分開來;對于他

所做的一切,他必須sub specie boni[從善者的角度]來做,——他那崇

高的、遙遠的、高品位的理想!那是一種神性的理想!……而且實際

上,據(jù)說道德主義者因此并不仿效比上帝本身更為渺小的榜樣:上帝,

世上最大的行為非道德論者,但盡管如此,上帝卻善于保持自己的本色

所是,那善的上帝……

11[55] [65]

(321)

人們決不該原諒基督教,它毀滅了帕斯卡爾這樣的人。人們決不該

停止與基督教的斗爭,因為它有意要摧毀的正是最強大和最高貴的心

靈。只要這一點還沒有徹底地消滅掉,即基督教發(fā)明的人的理想還沒有

徹底地消滅掉,人們就決不該講和。 [66] 基督教謊言、概念蛛網(wǎng)和神學(xué)

的整個荒唐殘余物,與我們毫不相干;它可能要荒唐千百倍,而我們或

許不會對它動一根指頭。然而,我們要與那種理想作斗爭,它以其病態(tài)

的美色和女性誘惑力、以其隱秘的誹謗者辭令來說服厭倦于所有怯懦和

虛榮的心靈——最強大者也有厭倦的時候——,仿佛在此類狀態(tài)下顯得

最有用和最可想望的一切東西,信任、善意、簡樸、忍耐、對同類的

愛、忠誠、獻身于上帝,一種對其整個自我的擯棄和解除,甚至本身就

是最有用和最可想望的東西;仿佛渺小微薄的心靈怪胎,規(guī)規(guī)矩矩的庸

人和隨大流的群盲,不僅優(yōu)越于更強大的、更兇惡的、更貪婪的、更頑

強的、更揮霍的,恰恰因此備受殘害的人的種類,而且簡直是為一般人

類確立了理想、目標(biāo)、尺度、最高愿望。迄今為止,這種理想的樹立乃

是人所遭受到的最陰森可怕的誘惑:因為隨著這種理想,人類中發(fā)育得

更強大的特立獨行者和幸運兒就面臨沒落之險,而人這整個類型的求權(quán)

力和求增長的意志,正是在這些特例身上獲得進步的;以這種理想的價

值,那些更豐富之人的增長就會被連根葬送掉,這些人因為他們更高的

要求和使命的緣故而情愿忍受一種甚至更為危險的生活(用經(jīng)濟學(xué)的講

法:企業(yè)成本的提高就等于不可能成功獲利)。我們反對基督教什么?

那就是:基督教想要摧毀強者,它想要使強者喪失勇氣,想要充分利用

強者的不幸和困乏,想要把強者自豪的可靠性顛倒為不安和內(nèi)心矛盾;

基督教善于毒化高貴的本能,使之變得病態(tài),直到他們的力量、他們的

權(quán)力意志轉(zhuǎn)向后退,去反對自身,——直到強者毀滅于自我鄙視和自我

虐待的過度放縱:那種駭人聽聞的毀滅,其最著名的例子就是帕斯卡

爾。

11[56]

(322)

左拉:——有某種與泰納 [67] 的競爭,學(xué)會了后者的手段,借以把

一種懷疑的環(huán)境變成一種獨裁。其中也包括對原則的蓄意粗糙化,以使

那些原則作為命令而起作用。

11[57]

把握——這是一種贊同嗎?——

11[58]

(323)

不去認識自身:此乃理想主義者的聰明之處。理想主義者:一種有

理由不知道自己的人,而且他足夠聰明,也能對這種理由一味保持模糊

不清。

11[59] [68]

(324)

這個文學(xué)女人 [69] ,內(nèi)心失落、激動、空虛,帶有每個時代痛苦的

好奇心,偷偷聆聽從時代組織深層中發(fā)出來的絕對命令,后者可以表述

為她的aut liberi aut libri[要么子女,要么書籍]:這個文學(xué)女人,教養(yǎng)

十足,足以領(lǐng)會自然的聲音,即便自然講的是拉丁語;另一方面,她又

是虛榮十足的,暗地里也還與自己講一講法語:“我審視自己,我閱讀

自己,我對自己心醉神迷,并且說:我有這等才氣,可能嗎?” [70] ……

這個完美的女人努力做文學(xué)試驗,猶如犯著一樁小罪,倏忽而過,

東張西望著,看看是否有人在注意她,以及人們是怎樣注意她的:她知

道,一小塊瑕疵和暗斑對于一個完美女人來說是多么相配,——她尤其

知道,一切文學(xué)制作是怎樣對女人發(fā)揮作用的,那是關(guān)于所有通常的女

性羞恥心(pudeurs)的問號……

11[60] [71]

(325)

現(xiàn)代的模糊。——

我看不出來,人們想拿歐洲工人做什么。歐洲工人的處境是太好

了,以至于他們現(xiàn)在不再逐步地提出要求,不會提出更過分的要求了:

他們終于獨立自主了。希望這里能形成一種謙遜自足的人,最輕緩意義

上的奴隸階層,簡言之,一個具有堅定不變性的階層——這樣一個希望

已經(jīng)完全破滅了。人們已經(jīng)使工人變得擅長武力。人們賦予工人投票

權(quán)、結(jié)社權(quán)。人們竭盡所能,敗壞了工人的中國特性得以建筑于其上的

本能,以至于今天的工人已經(jīng)把他們的生存感受為一種危難狀態(tài)(在道

德上被表達為一種不公正……),而且也可以讓人感受為這樣一種狀

態(tài)……但再問一次:人們想要什么呢?如果人們想要一個目標(biāo),就必須

要求手段。如果人們想要奴隸,——而且人們的確需要奴隸!——那就

一定不能把他們培養(yǎng)成主人。

11[61] [72]

(326)

“痛苦的總量超過了快樂的總量,因此世界的非存在勝于世界的存

在”:此類廢話在今天自稱是悲觀主義

“世界不會是理性的智者,因為它為感覺主體帶來的更多地是痛苦

而非快樂”。

快樂和痛苦是次要的事情,并不是原因; [73] 它們是等而次之的價

值判斷,只是從某種占統(tǒng)治地位的價值中派生出來的;那就是一種以感

受形式來講話的“有用”或“有害”的價值,因而絕對是短暫的和依賴性

的。因為對于每一種“有用”或“有害”,我們總是還得問許多個不同的問

題:對什么“有用”或“有害”?

我蔑視這種敏感的悲觀主義:它本身就是生命深度貧乏的一個標(biāo)

志。我絕不會允許像哈特曼 [74] 這樣一只瘦猴來談?wù)撍摹罢軐W(xué)悲觀主

義”。

11[62] [75]

(327)

塔爾瑪 [76] 說過:

是啊,我們必須敏感,我們必須體驗情感,但要通過研究和反思才

能更好地模仿,才能更準(zhǔn)確地抓住其特點。我們的藝術(shù)要求深度。在舞

臺上不可能有任何即興表演,否則就會失敗。一切都得經(jīng)過計算,一切

都要預(yù)見到,既包括好像突然迸發(fā)出來的情感,也包括顯得不由自主的

騷動?!砻嫔虾孟耢`機一動的音調(diào)、姿勢和眼神,其實都已經(jīng)排練

上百遍了。幻想詩人尋求美麗的詩句,音樂家尋求一支旋律,幾何學(xué)家

尋求一個證明:他們當(dāng)中沒有人比我們更熱衷于去發(fā)現(xiàn)那種姿勢和語

調(diào),后者可以使詩句中的一個停頓具有意義。所有熱愛藝術(shù)的演員處處

都會這樣不斷求索。——還需要對你們說什么嗎?看哪,當(dāng)我們熱愛自

己的藝術(shù)時,我們自己就成了觀察對象。我曾有許多次極其悲慘的失

敗;我常感到深深的憂傷;這么說吧,經(jīng)歷了由尖叫和眼淚表現(xiàn)出來的

痛苦的最初時刻之后,我覺得我情不自禁地回歸到自己的痛苦中了,而

且在我身上,不為我所知地,有個演員在研究著人類,認為自然高于人

的作為。我們必須以這種方式來體驗情感,為的是有朝一日能夠使它產(chǎn)

生出來;但并不是即興的,并不是在舞臺上當(dāng)所有的眼睛都盯著我們的

時候;再沒有任何東西能夠顯露我們的處境了。最近,我與一位出色的

女演員一起出演了《憤世與懊悔》 [77] ;她的表演是如此細膩,又如此

自然而真實,把我深深地吸引住了。她也覺察到了。那是何等的勝利

??!可她卻低聲對我說:“當(dāng)心呵,塔爾瑪,您激動了!”事實上正是這

種情感帶來了麻煩;聲音受了阻礙,記憶遺漏了,動作出錯了,效果全

毀了!??!我們不是自然,我們只是藝術(shù),藝術(shù)只能求助于模仿。

11[63] [78]

萊辛把莫里哀貶于德圖什 [79] 之下

《明娜·馮·巴爾赫姆》 [80] ——“一出推理的馬里佛體 [81] 喜劇”。

11[64] [82]

中國話:“因為我的愛人住在我心里,所以我要避免吃熱的——心

中的熱度不能使他難受”

“哪怕你看見你母親要餓死了,你也不能做有違道德的事”。

“要是你把五個感官都隱藏起來,宛若一只烏龜把頭和四肢都縮回

到殼中,這在你死后仍會讓你受益:你將得到天國的極樂”

11[65] [83]

“對于蒙田所作的論證中的許多遲疑和猶豫,人們感到驚訝。但既

然已經(jīng)被列在梵蒂岡的禁書目錄上,所有派別都早已對之表示懷疑,他

也許就自愿地在他危險的寬容、他受誹謗的無黨派性上加上了一種問題

的弱音器。認為人性就是進行懷疑的人性,這在他那個時代已經(jīng)了不起

了……”。

11[66] [84]

梅里美,像一個有缺陷的珠寶匠和畸形的銀匠一樣優(yōu)秀, [85] 他屬

于1830年的運動,并不是因為激情(這是他所沒有的),而是因為他老

謀深算的新穎手法(procédé),以及他對素材的大膽選擇。

11[67] [86]

我用瓦爾莫夫人 [87] 的莊重口吻來表達:“內(nèi)心的沐浴” [88]

11[68] [89]

“沒有什么東西比一個善的行為更能帶來不幸了”

11[69] [90]

(328)

圣伯夫:“年輕人太熱烈,養(yǎng)不成良好趣味。

要有良好趣味,光有品嘗精神中美好而溫柔事物的能力還是不夠

的,還必須有閑暇,一顆自由而閑適的心靈,重新變得像嬰兒一般純

真,不為激情所役,不汲汲于俗務(wù),不為苦澀的操心和實利的關(guān)懷所折

磨;一顆無所動心的心靈,甚至沒有寫作欲望的烈焰,不做自身名利心

的俘虜;需要休息,需要遺忘,需要沉默,需要有周遭空間。為了享受

精致的事物,精神中得具備何等的條件啊!”——

11[70] [91]

《克里斯蒂娜》(大仲馬 [92] 作)演出時:若阿利持有女王簽署的

護照。在他要使用的一剎那,他突然有了另一番考慮,合上了護照,并

且說:“我們事實上是為了更大的需要而克制自己。” [93]

11[71] [94]

(329)

痛苦和快樂是可以設(shè)想的最愚蠢的判斷表達方式。當(dāng)然這并不是

說,以此方式表現(xiàn)出來的判斷一定是愚蠢的。擯棄一切論證和邏輯性,

在向一種熱烈的占有欲或者排斥進行還原過程中的肯定或否定,一種命

令性的、具有明顯功利性的縮簡:此乃快樂和痛苦。它們的起源在于理

智的總領(lǐng)域;它們的前提乃是一種無限加速的感知、規(guī)整、概括、推算

和推論:快樂和痛苦始終都是結(jié)局現(xiàn)象,而非“原因”……

快樂和痛苦能激起什么呢?關(guān)于這一點的裁定取決于權(quán)力的程度:

就微弱量的權(quán)力來說,作為危險和要求迅速防御的強制力表現(xiàn)出來的同

一個東西,在一種對于權(quán)力豐富性的更大意識中,可能產(chǎn)生一種肉欲的

刺激,一種快感。

所有快感和不快感已然以一種根據(jù)總有益性、總有害性所作的衡量

為前提了:也就是一個領(lǐng)域,在其中發(fā)生了對一個目標(biāo)(狀態(tài))的意愿

以及對相關(guān)手段的選擇。快樂和痛苦決不是“原始的事實”

快感和不快感乃是意志的反應(yīng)(情緒),在其中,理智〈的〉中心

把某些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的變化的價值固定為總價值,同時也作為反作用的開

始。

11[72] [95]

(330)

倘若世界運動有一個目標(biāo)狀態(tài),那么它必定是已經(jīng)達到了的。但唯

一的基本事實卻是,世界運動根本沒有什么目標(biāo)狀態(tài):而且,任何主張

必然有這樣一個目標(biāo)狀態(tài)的哲學(xué)或者科學(xué)上的假設(shè)(比如機械論),都

已經(jīng)被這個基本事實所反駁了……我在尋求一個能正確對待這個事實的

世界方案:生成應(yīng)當(dāng)?shù)玫秸f明,而不能乞靈于此類最終意圖:生成必須

理由充足地顯現(xiàn)于每個瞬間(或者說不可貶值地:結(jié)果是一個);絕對

不可因為某個未來之物的緣故而為當(dāng)前之物辯護,或者因為當(dāng)前之物的

緣故而為過去之物辯護?!氨厝恍浴辈⒉灰砸环N統(tǒng)攝萬物、支配萬物的總

體權(quán)力為形態(tài),也不以一種第一推動力為形態(tài);更不是為了限定某種有

價值之物的必然性。為了不至于把發(fā)生事件置于一種同感、共知而又無

所意愿的存在物的觀點之下,就有必要否定一種關(guān)于生成的總意識、一

個“上帝”:如果“上帝”并不意愿什么,那它就是無用的,而另一方面,

由此也就設(shè)定了一種對快樂和非邏輯(Unlogik)的累積,后者或許會

貶低“生成”的總價值:幸虧恰好沒有出現(xiàn)這樣一種累積性的權(quán)力(——

一個受苦受難的和綜觀萬物的上帝,一種“總意識”和“普遍精神”——或

許是針對存在的最大異議)

更嚴(yán)格地:人們根本上就不能允許什么存在者,——因為要不然,

生成就會喪失其價值,并且徑直表現(xiàn)為無意義的和多余的。

因此我們要問:關(guān)于存在者的幻想是如何可能(必定)形成的?

同樣地:所有以有存在者這樣一個假設(shè)為依據(jù)的價值判斷是如何被

廢掉的。

但這樣一來,人們卻認識到,這個關(guān)于存在者的假設(shè)乃是一切謗世

說的源泉

“更善的世界、真實的世界、‘彼岸的’世界、自在之物”

1)生成沒有目標(biāo)狀態(tài),并不匯入一種“存在”中。

2)生成不是假象狀態(tài);也許存在世界才是一種假象。

3)生成在每個瞬間都是等值的:生成的價值總額保持相同:換言

之:生成根本就沒有價值,因為找不到某個東西,可以用來衡量生成的

價值,并且使“價值”一詞具〈有〉相關(guān)的意義。

世界的總價值是不可貶值的,因此哲學(xué)上的悲觀主義不逮于宇宙萬

11[73]

(331)

“價值”的觀點就是鑒于生成范圍內(nèi)生命之相對延續(xù)的復(fù)合構(gòu)成物的

保存—提高之條件的觀點:

——:沒有什么經(jīng)久不變的最終的統(tǒng)一體,沒有原子,沒有單子:

即使在這里,“存在者”也只是我們置入其中的,(出于實際的、功利的

透視主義原因)

——“支配性構(gòu)成物”:支配者的范圍持續(xù)地增大或者階段性地增

減;或者,在狀態(tài)(營養(yǎng))的有利和不利條件下

——“價值”本質(zhì)上是此類支配性中心的增擴或縮減的觀點(無論如

何,此類支配性中心都是“雜多”,而“統(tǒng)一體”在生成之自然中是根本不

存在的)

——一定量的權(quán)力,一種生成,只要其中絲毫沒有“存在”之特征;

只要

——語言的表達手段無法表達生成:不斷地設(shè)定一個比較粗糙的持

存〈者〉、“事物”等等的世界,這乃是我們不可替代的保存需要。相對

地,我們可以談?wù)撛雍蛦巫?;而確定無疑的是,最微小的世界從延續(xù)

來說是最經(jīng)久不變的世界……

沒有什么意志:有的是不斷地增加或者喪失掉自己權(quán)力的意志草案

(Willens-Punktationen)

11[74]

(332)

——因為根本就沒有一個總過程(它被看作體系——),所以

在“整體過程”中并沒有考慮到人類的勞動:

——沒有什么“整體”,人類此在的所有貶值、人類目標(biāo)的所有貶

值,不可能著眼于某種根本就不實存的東西而發(fā)生……

——必然性、因果性、合目的性乃是有用的虛假性

——意識的增強并非目標(biāo)所在,目標(biāo)乃是權(quán)力的提高,其中包括意

識的功利性,對于快樂與不快也同樣如此

——人們不能把手段當(dāng)作最高價值尺度(也就是說,不能把意識的

狀態(tài),諸如快樂和痛苦,當(dāng)作最高價值尺度,如果意識本身是一種手段

的話——);

——世界根本不是一個有機體,而是一團混沌:“精神性”的發(fā)育乃

是使機體組織得以相對延續(xù)的一個手段……

——有關(guān)存在的總體特征,一切“愿望”都毫無意義。

11[75] [96]

(333)

意志的滿足并不是快樂的原因:我特別要與這種極端膚淺的理論作

斗爭。那是對最切近事物所做的荒謬的心理學(xué)上的偽幣制造……

相反,意志意愿前行,總是要一再制服阻擋它前進的障礙。快樂感

恰恰在于意志的不滿足,在于意志如果限制和抵抗就得不到充分滿

足……

“幸福者”:群氓理想

11[76] [97]

(334)

我們的欲望(例如饑餓、性欲、運動欲)的常軌不滿,本身根本就

不包含任何令人沮喪的東西;而毋寧說,這種不滿會對生命感產(chǎn)生刺激

作用,就像小小的痛苦刺激的每個節(jié)律都會強化生命感,盡管這也是悲

〈觀主義者〉向我們嘮叨不已的:這種不滿不是使生命索然無味,而是

生命的偉大興奮劑(Stimulans)。

——也許人們可以把一般快樂稱為微小的痛苦刺激的節(jié)律……

11[77] [98]

(335)

一種力尋求抵抗的阻力,為的是要主宰阻力。由此引起的失敗和厄

運的程度每每根據(jù)阻力大小而變化:而且,就每一種力都只能對阻力釋

放自己而言,每一種行動中就必然有一種不快的成分。只不過,這種不

快乃作為生命的刺激而發(fā)揮作用:而且只會強化權(quán)力意志!

11[78] [99]

(336)

最智慧的人,假定他們是最勇敢的,也最能體驗最痛苦的悲劇。但

他們之所以尊重生命,是因為生命構(gòu)成他們最大的敵人……

11[79] [100]

(337)

尤利烏斯·凱撒 [101] 抵御虛弱和頭痛的手段:長途行軍、簡樸的生

活方式、經(jīng)常露宿野外以及不辭辛勞??偟恼f來,這些就是一般天才的

保存條件。

11[80]

(338)

當(dāng)心道德:它使我們自身貶值——

當(dāng)心同情:它用他人的困苦加重我們的負擔(dān)——

當(dāng)心“精神智慧”:它敗壞性格,因為它使我們極其孤獨,而孤獨就

意味著無約束無義務(wù)……

11[81]

——僅僅感受到生成,而沒有感受到死亡嗎(?)——

11[82]

生成的意義必定在每個瞬間都是已經(jīng)充實了的、達到了的、完成了

的。

11[83]

〈(339)〉 [102]

人們所謂善的行為,乃是一種純?nèi)坏恼`解;此種行為根本上是不可

能的。

“自私自利”如同“忘我無私”一樣,乃一種流行的虛構(gòu);個體、心靈

亦然。

在一個有機體內(nèi)無比多樣的發(fā)生事件中,我們所意識到的那個部分

只不過是一個角落而已:而且,從其余的總事件而來,“德性”、“無

私”這點東西以及類似的虛構(gòu),以一種完全徹底的方式被證明是撒謊。

好的做法是去研究我們機體的完全的非道德性……

確實,從原則上講,動物性功能比一切美好狀態(tài)和意識高度要重要

百萬倍:后者乃是一種過剩,只要它們不必成為那種動物性功能的工

具。

整個有意識的生命,精神連同靈魂、心靈、善、德性:它究竟是為

什么服務(wù)的呢?服務(wù)于動物性功能之手段(營養(yǎng)和提高手段)的最大可

能的完美化:首要地是生命提高的手段。

這原因在絕大程度上毋寧就在于人們所謂的“身體”和“肉體”:其余

只是一個小小的附屬物。使命是要繼續(xù)編織整個生命線條,而且要使之

變得越來越強大——這就是使命。但現(xiàn)在人們要來看看,心靈、靈魂、

德性、精神如何正式密謀顛倒這一原則性使命:仿佛它們就是目標(biāo)似

的……生命的蛻化本質(zhì)上是由意識的制造謬誤的特殊能力決定的:至少

意識是受本能控制的,而且因此最持久和最徹底地犯錯。

根據(jù)這種意識的舒適感或者不舒適感來衡量此在(Dasein)是否有

價值:人們還能設(shè)想一種更漂亮的對虛榮心的放縱嗎?這確實只不過是

一種手段:而且舒適感或者不舒適感其實也只是手段而已!——那么,

價值客觀地根據(jù)什么來衡量自身呢?唯根據(jù)提高了的和組織好的權(quán)力的

量,根據(jù)在一切事件中發(fā)生的東西,即一種力求豐富的意志……

11[84]

“精神”被設(shè)定為世界的本質(zhì);邏輯性被設(shè)定為本質(zhì)性的。

11[85] [103]

(340)

通過酒精和大麻,人們把自己帶回到人們已經(jīng)克服(至少已經(jīng)熬

過)的文化階段。所有食物都以某種方式給出一種啟示,一種關(guān)于我們

由之而生成的過去的啟示。

11[86]

甚至智者行事也經(jīng)常類似于那種蠢婦人,不把牛奶當(dāng)食物,而把蘿

卜當(dāng)食物:

11[87]

(341)

我想要索回我們賦予現(xiàn)實事物和想象事物的所有美和崇高,把它們

當(dāng)作人類的財富和產(chǎn)品:作為人類最美的辯護詞。人作為詩人,作為思

想家,作為上帝,作為愛,作為權(quán)力——:呵,關(guān)于人的君王般的慷慨

大方,人把它贈送給事物了,為的是使自己貧困,感到自己可憐!人贊

賞和崇拜,而且善于對自己隱瞞他就是那個創(chuàng)造了自己所贊賞的東西的

人,這乃是迄今為止他最大的忘我無私?!?/p>

11[88]

(342)

在德國音樂的情感大雜燴中,殘留著多少未可袒露的和本身一無所

知的對于古老宗教需要的滿足??!有多少祈禱、德性、涂圣油、處女般

的貞潔、薰香、卑躬屈膝和“斗室悔過”還在這里摻雜發(fā)言啊!這種音樂

本身撇開了話語、概念和形象:呵,它多么善于從中漁利,那狡詐的陰

陽怪氣的“永恒女性”!如果那種本能得到了滿足,那么,哪怕最真誠的

良知也無需感到慚愧的,——而它是尚未得到滿足的。這種良知是健康

的、聰明的,而且只要它表達了在一切宗教判決面前的羞愧,那就是一

個好的標(biāo)志……盡管有這一切,這仍然是一種偽善……

相反地,如果我們提出,瓦〈格納〉在他的最后日子里以危險的虛

假謊言行事,此外加上宗教象征,如在《帕西法爾》中他暗示了圣餐迷

信的荒唐,而且不只是作了暗示而已:那么,這樣一種音樂就會激起憤

怒……

11[89] [104]

(343)

人類總是誤解了愛情:人類相信,他們在愛情中是無私的,因為他

們想要為另一個人帶來好處,經(jīng)常有違于自己的利益:但為此,他們就

要占有那另一個人……在其他情形下,愛情乃是一種更精巧的寄生狀

態(tài),是一個心靈危險而放肆地到另一個心靈里筑巢扎根——有時甚至是

到肉體里筑巢扎根……而代價正是那個“主人”?。?/p>

人犧牲了多少好處,人又是多么“無私”啊!人的一切情緒和激情都

想要獲得自己的權(quán)利——而且,情緒是多么遠離于對自私自利的聰明利

用啊!

人們不想要自己的“幸?!?;為了能相信人總是尋求自己的利益的,

人們就必須成為英國人;我們的欲望以一種持久的激情意欲侵占事物

——其聚積起來的力量尋求抵抗的阻力

11[90]

理〈查德〉·瓦〈格納〉的價值何在?唯有最佳地利用了瓦格納的

人才能告訴我們。暫時人們試圖相信瓦〈格納〉具有某種價值,他本人

也曾非常樂意相信自己有那種價值……

11[91]

(344)

對賣淫的改良,而非取締……

婚姻早就問心有愧了:人們應(yīng)當(dāng)相信這一點嗎?是的,人們應(yīng)當(dāng)相

信——

向老婦人致敬——

11[92]

現(xiàn)在我允許自己忘掉自己。后天我要恢復(fù)過來。

11[93]

(345)

人類迄今為止對付不了的一切,還沒有人消化得了的一切,“此在

之糞”——至少對智慧而言一直是最佳的肥料……

11[94]

(346)

那位皇帝 [105] 不斷地責(zé)備萬物的倏忽易逝性,為的是不把萬物看得

太重要,并且安然處身于其中。相反地,在我看來萬物卻是太有價值

了,以至于不可能是如此倏忽而過的:我尋求每個事物的永恒性:難道

人們可以把最寶貴的油膏和美酒倒進大海里嗎?——而我的慰藉在于,

曾在的一切都是永恒的:——大海把它重又沖刷出來了

11[95] [106]

(347)

眾所周知,有人在伏爾泰臨終時刻還對他進行糾纏:“您信神靈基

督嗎?”本堂神甫問他。而伏爾泰對神甫說明,他想要安寧。這神甫心

生不滿,又重復(fù)了他的問題。這時候,這位垂死者爆發(fā)出他最后的憤

怒:他大為惱火,狠狠地把這位僭越的提問者頂了回去:“見鬼!”——

他沖著神甫喊道——“別跟我談那個人!” [107] ——不朽的遺囑,高度概

括了這位極其勇敢的思想家所作的斗爭?!?/p>

伏爾泰下了判決:“在這位拿撒勒的猶太人身上,是毫無神性可言

的”:他身上的古典趣味就是這樣下判斷的。

古典趣味與基督教趣味設(shè)定了根本不同的“神性”概念;誰身上有古

典趣味,他就只能認〈為〉,基督教是foeda〈superstitio〉[卑鄙的

〈迷信〉],基督教的理想是一種對神性的諷刺和貶低。

11[96]

(348)

在人們把行為者抽象地從行為中抽離了出來,并且因此使行為變得

空虛之后,人們現(xiàn)在就要重新把行為者納入行為中;

在人們把做某事(Etwas-thun)、“目標(biāo)”、“意圖”、“目的”人為地

從行為中抽離了出來之后,人們現(xiàn)在就要把它重又置回到行為中。

所有“目的”、“目標(biāo)”、“意義”都只是某種寓于一切事件之中的意志

即權(quán)力意志的表達方式和變形;對目的、目標(biāo)、意圖的擁有和意愿,根

本上無異于要求變得強壯的意愿,要求增長的意愿,以及也包括要求與

此相關(guān)的手段的意愿;

所有行為和意愿中最普遍和最底層的本能之所以還是完全未知的和

最隱蔽的本能,恰恰是因為實際上,我們總是遵循它的律令,我們就是

這種律令……一切評價都只不過是為這樣一種意志效力的各種結(jié)果和狹

隘視角:評價本身就只是這種權(quán)力意志;從此類價值中的無論哪一種價

值出發(fā)所作的存在批評(Kritik des Seins),乃是某種悖謬的和令人誤

解的東西;假如其中開始了一種沒落過程,那么,這個過程仍舊是為這

種意志服務(wù)的……

對存在本身的評價:但這種評價本身仍然是這種存在——:而且,

由于我們說不,我們始終還是在做我們本身所是……人們必須看清這種

以此在(Dasein)為指向的神性的荒謬性;然后還必須力求猜度,由此

到底發(fā)生了什么事。這是癥候性的。

11[97]

(349)

哲學(xué)上的虛無主義者堅信:一切發(fā)生事件都是毫無意義的和徒然

的;而且,本不該有什么毫無意義的和徒然的存在(Sein)。但何來這

種“本不該有”呢?但人們是從哪里取得這種“意義”、這種尺度的呢?

——虛無主義者從根本上認為:對這樣一種空虛而無益的存在的審視會

使哲學(xué)家感到不滿、無聊、絕望;這樣一種見識有違于我們哲學(xué)家的精

細的敏感性。結(jié)果是一種荒唐的評價:此在(Dasein)的特征必定會使

哲學(xué)家感到愉快,如果它有理由持存的話……

現(xiàn)在我們就不難理解,發(fā)生事件范圍內(nèi)的愉快和痛苦只可能具有手

段的意義。剩下的問題是:我們究竟是否能夠看見“意義”和“目的”,關(guān)

于無意義性或者其反面的問題是不是我們不能解決的。——

11[98]

(350)

短暫性的價值:沒有持久性和自相矛盾的東西是鮮有價值的???/p>

是,我們信以為持久的事物,其實是純粹的虛構(gòu)。如果一切皆流,那

么,短暫性就是一種性質(zhì)(即“真理”),持久性和不朽性就只不過是假

象。

11[99] [108]

(351)

虛無主義批判—— [109]

作為心理狀態(tài)的虛無主義必將登場,首先,當(dāng)我們在一切事件中尋

找一種本來就不在其中的“意義”時,它就會登場——因為尋找者最終會

失去勇氣。于是,虛無主義就是對于長久的精力揮霍的意識,就是“徒

勞”的痛苦,就是不安全感,就是缺乏以某種方式休養(yǎng)生息和借以自慰

的機會——那是對自身的羞愧,仿佛人們過于長久地欺騙了自己……那

種意義或許曾經(jīng)是:在一切事件中一種最高的道德規(guī)范的“履行”,道德

的世界秩序;或者,社會交往中愛與和諧的增長;或者,對一種普遍幸

福狀態(tài)的接近;或者,甚至走向一種普遍的虛無狀態(tài)——一個目標(biāo)總還

是某種意義。所有這些觀念種類的共性是:應(yīng)當(dāng)有某個東西通過過程本

身而被達到。——而現(xiàn)在,人們理解了,通過生成根本就獲得不了什

么,達不到什么……因此,對于一個所謂生成目的(Zweck des

Werdens)的失望便成為虛無主義的原因:無論是著眼于某個完全確定

的目的,還是一般地講來對以往一切關(guān)于整個“進化”的目的假設(shè)

(Zweck-Hypothesen)的不充分性的洞察(——人不再是合作者,更遑

論生成的中心了)。

其次,作為心理狀態(tài)的虛無主義就登場了——當(dāng)人們假定了在一切

事件中間有一個整體性、一種系統(tǒng)化,甚至一種組織化,以至于渴望贊

賞和崇敬的心靈會沉迷于關(guān)于最高的支配和統(tǒng)治形式的總體觀念中

(——如果那是一位邏輯學(xué)家的心靈,那么,絕對的合邏輯性和實在辯

證法就足以使之與一切和解……)。一種統(tǒng)一性,某種“一元論”形式:

而且由于這樣一種信念,人就處于對某個無限地優(yōu)越于他的整體的深刻

聯(lián)系感和依賴感中,那就是神性的樣式……‘普遍的幸福要求個體的投

身’……但是看哪,根本就沒有這樣一種普遍!根本上,人已經(jīng)失去了

對他自身價值的信仰,如果沒有一個無限寶貴的整體通過人而起作用的

話;這就是說,人構(gòu)想了這樣一個整體,為的是能夠相信他自身的價

值。

作為心理狀態(tài)的虛無主義還具備第三種,也是最后一種形式。有了

上述兩個洞見,也就是已經(jīng)認識到:通過生成是得不到什么的,在一切

生成中并沒有一種偉大的統(tǒng)一性可供個體完全藏身,猶如藏身于最高價

值的某個要素中——于是,也就只剩下一條出路了,那就是把這整個生

成世界判為一種欺騙,并且構(gòu)想出一個在此世之彼岸的世界,以之為真

實的世界。然而,一旦人發(fā)現(xiàn),臆造這個世界只是出于心理需要,人根

本沒有權(quán)利這樣做,那就出現(xiàn)了虛無主義的最后形式,它本身包含著對

一個形而上學(xué)世界的不信,——它不允許自己去相信一個真實的世界。

站在這個立場上,人們就會承認生成的實在性就是唯一的實在性,就會

摒棄任何一條通向隱秘世界和虛假神性的秘密路徑——但人們不能忍受

這個世界,雖然人們并不就要否定它。

——究竟發(fā)生了什么事情呢?當(dāng)人們明白了,無論是用“目的”概

念,還是用“統(tǒng)一性”概念,或者“真理”概念,都不能解釋此在的總體特

征, [110] 這時候,人們就獲得了無價值狀態(tài)的感覺。用上述概念得不到

什么,達不到什么;事件的多樣性中沒有普全的統(tǒng)一性:此在的特征不

是“真實”,而是“虛假”……,人們根本就沒有理由相信一個真實的世

界……質(zhì)言之:我們借以把某種價值嵌入世界之中的那些范疇,諸

如“目的”、“統(tǒng)一性”、“存在”等等,又被我們抽離掉了——現(xiàn)在,世界

看起來是無價值的……

假如我們已經(jīng)認識到,何以我們不再能根據(jù)上述三個范疇來解釋世

界,而且按照這種洞察,世界對我們來說開始變得毫無價值了,那么,

我們就必須追問:我們對這三個范疇的信仰來自何處?!屛覀儊碓?/p>

試看,是不是可能解除對它們的信仰!如果我們貶黜了這三個范疇,那

么,對于它們不能應(yīng)用到宇宙大全上這一點的證明,就不再是對宇宙大

全的價值貶黜的理由了。

* * *

結(jié)果:對理性范疇的信仰乃是虛無主義的原因——我們是根據(jù)與一

個純粹虛構(gòu)的世界相聯(lián)系的范疇來衡量世界的價值的。

* * *

——最后結(jié)果:一切價值,直到現(xiàn)在我們試圖用來首先使世界變得

能夠為我們所估價,而且恰恰因此(在它們被證明為不適用之后)最后

使世界貶值的所有這些價值,從心理學(xué)上來推算,都是旨在保存和提高

人的支配性構(gòu)成物的特定功利性視角的結(jié)果;而且,它們只是錯誤地被

投射到事物的本質(zhì)之中的。把自身〈設(shè)定〉為事物的意義和價值尺度,

這始終還是人的夸張的幼稚性(hyperbolische Naivit?t)。

11[100]

(352)

人的生活應(yīng)當(dāng)為之效力的那些最高價值,尤其是它們對人的支配十

分艱難而昂貴時:為了強調(diào)這些社會價值,仿佛它們就是上帝的指令似

的,人們已經(jīng)把它們構(gòu)造為凌駕于人類的“實在性”、“真實的”世界、希

望和未來的世界了?,F(xiàn)在,當(dāng)這些價值的平庸來源得到澄清之際,在我

們看來宇宙大全就因此被貶值了,成為“無意義的”了……但這只不過是

一種過渡狀態(tài)而已。

11[101] [111]

我根本就不希望參與那出可鄙的喜劇,在今天,尤其是在普魯士,

這出喜劇始終還被稱為哲學(xué)悲觀主義;我自己沒有看到談?wù)撨@出喜劇的

必要性。人們早就已經(jīng)厭惡地避開這出戲了,〈它〉是由那只瘦猴馮·

哈特曼先生作成的:每個把這個名字與叔本華的名字一起掛在嘴上的

人,因此都在我眼里被抹掉了。

11[102] [112]

(353)

人們不應(yīng)對自己的行為生出怯懦。人們不應(yīng)背棄自己的行為……良

心的譴責(zé)是下流的。

11[103]

(354)

人們終于又會巧妙地把人類價值置回到某個角落里,一個唯它們才

有權(quán)待著的角落:作為墻角站立者的價值(Eckensteher-Werthe)。已經(jīng)

有大量動物種類消失了;假如連人類也會消失掉,那么,世界也毫無損

失。人們不得不充分地成為哲學(xué)家,方足以贊賞這種虛無(——Nil

admirari[無動于衷、萬事不心驚] [113] ——)

11[104] [114]

(355)

如果人們弄清楚了自己的生命的“為何之故”,那就會把生命的“方

式”問題輕松打發(fā)掉。如果快樂和痛苦的價值受到了重視,而享樂主義

—悲觀主義的學(xué)說有了市場,那么,這本身就已經(jīng)是一個標(biāo)志,標(biāo)明人

們不相信緣故、目的和意義,標(biāo)明一種意志匱乏。棄念斷想、聽天由

命、德性、“客觀性”,可能至少已經(jīng)標(biāo)明:缺乏主題的時代開始了。

人們善于為自己設(shè)定目標(biāo)—瑹—瑹—

11[105]

請注意!一個卑賤之人,一個怨恨之人,一個冤魂……

11[106] [115]

不可混淆:一是根本無能于信仰的無信仰,二是無能于再去信仰某

個東西的無信仰:一般來說,后一種情況乃是一種新信仰的預(yù)兆——

無力拒斥乃是這種作為無能的無信仰所特有的——無論是肯定還是

否定,它都不知道反對……

11[107] [116]

懶惰乃一切哲學(xué)的開端?!敲础y道哲學(xué)是一種惡習(xí)

嗎?……

11[108]

一個哲學(xué)家的休養(yǎng)方式和場所有所不同:例如,他在虛無主義中得

到休養(yǎng)。相信根本就沒有什么真理,此乃虛無主義者的信仰。對一個作

為認識的斗士不懈地與完全丑陋的真理作斗爭的人來說,這種信仰乃是

一次大大的四肢舒展。因為真理是丑陋的

11[109]

如果人們從音樂中扣除戲劇音樂,好音樂總還在焉

11[110] [117]

我們也相信德性:但那是文藝復(fù)興式的德性,virtù,毫不虛偽的德

性。

11[111]

(356)

何以心理學(xué)的基本信條統(tǒng)統(tǒng)是極惡劣的扭曲和偽造呢?例如,“人

類追求幸?!薄渲杏惺裁词钦鎸嵉陌?!為了理解什么是生命,生命

是何種追求和張力,上列公式就必定要既適用于樹木和植物,同樣又適

用于動物?!爸参镒非笫裁茨兀俊薄谶@里,我們已經(jīng)虛構(gòu)了一個虛

假的、并不存在的統(tǒng)一體:如果我們端出“植物”這樣一個拙劣的統(tǒng)一

體,就已經(jīng)隱瞞和否定了一種隨著自身的和半自身的主動性而實現(xiàn)的百

萬倍的生長這樣一個事實。終極的最微小的“個體”顯然不是在一個“形

而上學(xué)的個體”和原子意義上來講的,它們的權(quán)力范圍是不斷推移的

——這是最最顯而易見的。而它們當(dāng)中的每一個,如果是如此這般變化

的,都是在追求“幸?!眴幔俊墒?,一切擴張、吞并、增長都是一種

對抵抗力的反抗,運〈動〉本質(zhì)上是某種與痛苦狀態(tài)聯(lián)系在一起的東

西:如果這里的推動者就是這樣地意愿和不斷尋求痛苦,那么,它無論

如何都必然意愿某個不同的東西?!獮槭裁匆黄忌掷锏臉淠緜?/p>

要相互斗爭呢?為了“幸?!眴幔俊菫榱藱?quán)力……

人類,已經(jīng)成了自然力的主宰,他自己的野性和放縱的主宰:欲望

已經(jīng)學(xué)會了服從,學(xué)會了功利

與一個猿人相比較,人類表現(xiàn)出一種巨大的權(quán)力量——并非一

種“幸?!钡脑鲩L:怎么能說人類是追求幸福的呢?……

11[112]

(357)

就無畏和挑戰(zhàn)不幸來看,高等的人是區(qū)別于低等的人的:如果幸福

論的價值標(biāo)準(zhǔn)開始作為最高價值標(biāo)準(zhǔn)而生效(——生理疲倦、意志衰退

——),那就是衰退的一個標(biāo)志了?;浇桃云洹皹O樂”觀點成為一種受

苦受難和赤貧化的人的典型思維方式。而一種充沛的力量想要創(chuàng)造、想

要受苦受難、想要痛苦〈地〉毀滅:對它來說,基督教的虛偽救恩乃是

一種糟糕的音樂,僧侶的神情則是一種懊惱

11[113]

(358)

關(guān)于心理學(xué)和認識論。

我也抓住了內(nèi)在世界的現(xiàn)象性:我們意識到的一切,都完全是首先

設(shè)想好的、簡化了的、模式化了的、被解釋過的——內(nèi)在“感知”的現(xiàn)實

過程,思想、情感、渴求之間的因果統(tǒng)一,如同主體與客體之間的因果

統(tǒng)一,都是對我們絕對隱藏的——而且也許是一種純粹的想象。對于這

種“虛假的內(nèi)在世界”,人們是以在處理“外在”世界時所用的完全相同的

形式和程序來加以處理的。我們決不能偶然發(fā)現(xiàn)“事實”:快樂和痛苦乃

是后起的和派生的精神現(xiàn)象……

我們脫口說出“因果性”;就像邏輯學(xué)所做的那樣,在各種觀念之間

采納一種直接的因果聯(lián)系——這乃是極其粗糙和極其笨拙的觀察的結(jié)

果。在兩個觀念之間,還有一切可能的情緒在發(fā)揮它們的作用:但運動

太快了,我們因此會錯認運動,否定運動……

“思維”,認識論者所設(shè)定的“思維”,根本就不會出現(xiàn):這乃是一種

完全任意的虛構(gòu),其做法是強調(diào)過程中的某個要素而減去所有其他要

素,一種為了明白理解的目的所做的人工設(shè)想……

“精神”,某種思維著的東西:甚至可能是“絕對、純粹、純正的精

神”——這種想法乃是那種錯誤的相信“思維”的自我觀察的第二個派生

結(jié)果:在這里,首先是想象出一種根本不會發(fā)生的行為,即“思維”;其

次又想象了一個主體基礎(chǔ),這種思維(不然就沒有別的了)的任何行為

都在這個主體基礎(chǔ)中有其起源:也就是說,無論行為還是行為者,都是

虛構(gòu)出來的

11[114]

“意愿”不是“渴望”、追求、要求:它通過命令情緒而與后者區(qū)分開

沒有什么“意愿”,而只有一種對某物的意愿(Etwas-wollen):人

們不必從狀態(tài)中剔出目標(biāo):就像那些認識論者所做的那樣。正如他們所

理解的,“意愿”與“思維”一樣并不出現(xiàn):乃是一種純粹的虛構(gòu)。

某物被命令,這一點屬于意愿(這當(dāng)然不是說,意志“得到履

行”……)

那種普遍的張力狀態(tài),一種力借此力求釋放——并不是一種“意愿”

11[115]

(359)

在一個本質(zhì)上虛假的世界里,真實性或許就是一種反自然的傾向:

這樣一種真實性可能只有作為達到某種特殊的更高的虛假性潛能的手段

才具有意義。為了能夠虛構(gòu)一個真實之物、存在之物的世界,首先必須

有那個真實者已經(jīng)被創(chuàng)造出來了(其中包括:這樣一個真實者“真實

地”相信自己)

簡單、透明、不自相矛盾、持久、保持不變、沒有褶皺、不玩手

段、沒有帷幕和形式:這種樣子的人按照自己的形象設(shè)想出一個作

為“上帝”的存在的世界。

為了使真實性成為可能的,整個人類領(lǐng)域必須是非常干凈的、微小

的和值得重視的:任何意義上的優(yōu)勢都必須落在這個真實者一邊?!?/p>

謊言、詭計、偽裝必定激起驚異……

對于謊言和偽裝的憎恨起于驕傲,起于一個過敏的榮譽概念;但也

有這樣一種憎恨起于怯懦:因為謊言受到了禁止。——在另一種人那

里,“你不該撒謊”之類的所有道德勸誡都無助于反對那種不斷需要謊言

的本能:《新約全書》即是證明。

11[116]

(360)

有這樣一些人,他們要探求在哪里某物是非道德的:如果他們判斷

說:“這是不公的”,那么,他們是相信,人們必須把它廢除和改變掉。

相反地,只要我還沒有弄清楚某個事情的非道德性,我就會不得安寧。

如果我明白了這種非道德性,我就重又恢復(fù)了平衡。

11[117] [118]

對一個放縱的人物來說,舞蹈是最自然的運〈動〉,他只喜歡用腳

尖接觸每一種實在,他痛恨沉湎于悲傷事物中

11[118] [119]

我們北極樂土居民

(361)

我的結(jié)論是:比起迄今為止具有無論何種理想的“愿望的”人,現(xiàn)實

的人的價值具有高得多的價值;一切有關(guān)人的“愿望”都是荒唐而危險的

放縱,某個個別種類的人正是想以此放縱把自己的保存和增長條件當(dāng)作

法則強加給人類;直到現(xiàn)在,任何一個具有此種起源、獲得了統(tǒng)治地位

的“愿望”,都貶低了人的價值、人的力量以及人對未來的確信;人的貧

乏和隱秘理智得到了最大程度的暴露,即便在今天亦然,如果人還在意

愿的話;迄今為止,人設(shè)定價值的能力發(fā)展得過于低下,不足以公正地

對待事實的(而不只是“愿望的”)人的價值;直到現(xiàn)在,理想都是真正

地誹謗世界和人類的力量,是籠罩在實在性上面的瘴氣,是使人走向虛

無的大誘惑……

11[119] [120]

(362)

序言。

我描述的是即將到來的東西:虛無主義的來臨。我之所以能在此描

述,是因為在這里發(fā)生的是某種必然的事情——有關(guān)征兆處處可見,只

是還缺乏觀察這些征兆的眼睛而已。對于虛無主義即將到來這一事實,

我在這里不加褒貶。我相信將有一次極大的危機,將有一個人類進行最

深刻的自我沉思的瞬間:人類是否能從中恢復(fù)過來,人類是否能制服這

次危機,這是一個關(guān)乎人類的力量的問題:這是可能的……

現(xiàn)代人試驗性地一會兒相信這種價值,一會兒相信那種價值,然后

又把它取消了:過時的和被取消的價值的范圍變得越來越豐富;價值的

空虛和貧困越來越明顯可感;這場運動是不可遏制的——盡管有過大規(guī)

模的拖延企圖——

現(xiàn)代人終于敢于批判一般價值了;他認識到價值的起源;他認識得

夠了,不再相信任何價值;激情已在那里,新的顫栗……

我敘述的是今后二個世紀(jì)的歷史……

11[120] [121]

(363)

在主體與客體之間發(fā)生著一種恰當(dāng)?shù)穆?lián)系;客體乃是某種東西,它

從內(nèi)部來看就是主體。這是一種好心腸的杜撰,我想它曾有過自己的時

代。一般地〈為〉我們所意識到的事物的尺度,確實完全取決于意識的

粗糙的功利性:意識的這種褊狹視角怎么會允許我們對“主體”和“客

體”作出觸及實在性的陳述呢!——

11[121]

(364)

人們不能從一種力求自我保存的意志中推出細胞原生質(zhì)最低層和最

原始的活動:因為細胞原生質(zhì)以一種不可思議的方式攝取了比保存所要

求的更多的東西:而且首要地,它因此并不是在保存自己,而是蛻變

了……在此起支配作用的欲望恰恰可以說明這種不求保存自己的意愿:

按復(fù)雜得多的有機體來看,“饑餓”就已經(jīng)是一種解釋(——饑餓乃是一

種專門化了的和后起的欲望形式,是一種分工的表現(xiàn),服務(wù)于一種支配

著饑餓的更高的欲望)

11[122] [122]

(365)

——無論在歷史中,還是在自然中,還是在自然背后,我們都沒有

重新找到上帝,這一點并沒有使我們從中分離出來;使我們從中分離出

來的是,我們沒有把受到敬仰的上帝感受為“神性的”,而是把它看作神

圣的假面、愚笨(Moutonnerie)、荒謬而可憐的蠢貨(Niaiserie),看

作誹謗世界和人類的原則:質(zhì)言之,我們否定上帝之為上帝。人類的心

理欺騙的頂峰就在于:〈按照〉他自己關(guān)于那種恰恰在他看來顯得善

良、智慧、強大、富有價值的東西的褊狹尺度,把自己視作一個作為開

端和“自在”(An-sich)的動物——而同時撇開使無論何種善、無論何種

智慧、無論何種權(quán)力得以持存和獲得價值的整個因果性。簡而言之,就

是把那些具有最后和最受限制之起源的因素設(shè)定為并非形成的,而

是“自在的”,甚至竟是一切形成過程的原因……如果我們從經(jīng)驗出發(fā),

從一個人明顯地超出了人類尺度這樣一種情形出發(fā),那么我們就會看

到,任何一種高度的權(quán)力本身都包含著擺脫善和惡的自由,同樣也包含

著擺脫“真”和“假”的自由,而且對于善所要求的東西,是不能給予考慮

的:我們又一次把這同一個東西理解為一切高度的智慧——善與真實

性、公正、德性以及其他的民眾微弱估價一樣,都在智慧中被揚棄了。

最后是所有高度的善本身:善已然以一種精神上的近視和粗俗為前提,

這難道不是顯而易見的嗎?難道善不是同樣地也以一種無能為前提,即

人類無能于著眼長遠來區(qū)分真與假、利與弊嗎?更不待說一種高度的權(quán)

力為最高的善所控制就會帶來最有害的后果(即“對禍害的廢除”)?

——實際上,人們只要來看看,“愛之上帝”對自己的信徒們灌輸了什么

樣的傾向:他們要為“善”而毀滅人類?!聦嵣?,鑒于世界的現(xiàn)實性

質(zhì),這同一個上帝已經(jīng)證明自己是極其近視的、邪惡的和昏聵無能的上

帝:由此可見上帝的構(gòu)想有多少價值。

確實,知識和智慧本身是沒有任何價值的;善同樣也是沒有價值

的:人們總是首先還必須有一個使此類特性獲得價值或者非價值的目標(biāo)

——可能存在著一個目標(biāo),由之出發(fā),一種極端的知識表現(xiàn)出一種高度

的非價值(Unwerth)(諸如當(dāng)極端的欺蒙成為生命提高的前提之一

時;同樣地,當(dāng)善仿佛使偉大欲望的彈簧疲軟而乏力時……

既然給定了我們?nèi)祟惿谋鞠?,基督教式的所有“真理”、?/p>

有“善”、所有“神圣”、所有“神性”,直到現(xiàn)在都表明自己一直是巨大的

危險——時至今日,人類依然處于危險當(dāng)中,大有可能因一種悖逆生命

的理想性而招致毀滅

11[123]

(366)

虛無主義的臨近。

虛無主義不僅是一種關(guān)于“徒然!”(Umsonst?。┑目疾?,而且也

不僅是相信一切都值得毀滅掉:人們援手相助,人們要毀滅……如果人

們愿意,就可以說這是不合邏輯的:可是虛無主義者并不相信合邏輯的

強制〈性〉……此乃強大精神和意志的狀態(tài):而且對于強大精神和意志

來說,是不可能滯留在“判斷”之否定上的:——行為的否定(Nein der

That)起于它們的天性。動手造成的虛無化協(xié)助了由判斷造成的否定

化。 [123]

11[124]

(367)

如果我們是“失望者”,我們也不是生命方面的“失望者”:而不如

說,我們已經(jīng)看清了形形色色的“愿望”的真相。我們以一種嘲諷的憤怒

冷對那個被叫做“理想”的東西:我們之所以蔑視自己,只是因為我們不

能在任何時候都壓制住那種被稱為“理想主義”的荒唐沖動??v容姑息比

失望者的憤怒更強大。

11[125]

(368)

道德論者的完全非成熟狀態(tài),他們竟然苛求我們多重而隱秘的自身

(Selbst)要保持簡單純一;他們說,“表現(xiàn)出你的本色吧”:仿佛人們

為此不必首先是某種存在(ist)的東西……

11[126]

(369)

四、請注意!同類選擇、“精華”、孤立——

11[127] [124]

(370)

請注意!反對公正性……反對約翰·斯圖亞特·穆勒:我堅決拒斥他

的卑劣行徑,竟然說“要一視同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他想把整個

人類的交往都建立在功效的互惠性基礎(chǔ)上,以至于任何一種行動都表現(xiàn)

為一種對我們所受之物的償還。個中前提乃是極其卑鄙的:在這里,我

與你的行動的價值等值性被設(shè)為前提;在這里,某個行動的最個人化的

價值被簡單地宣布為無效(它不可能通過什么東西來補償和償還

——)?!盎セ菪浴笔且淮蟊氨?;我所做的某事不允許,也不可能由某個

他人來做,不允許有什么補償——除非是在“我的同類”的特選領(lǐng)域里,

inter pares[在同類中間]——;在一種更深層意義上,人們決不能交還

什么,因為人們是某種唯一的東西,也只做唯一的事——恰恰這個基本

信念包含著要把貴族與大眾隔離開來的原因,因為大眾相信“平等”,因

而也相信可補償性和“互惠性”。

11[128]

(371)

把一個民族的子孫們維系在一起的是親緣感:在生理學(xué)上看,這種

親緣性要比人們通常所設(shè)想的強大千百倍。語言、風(fēng)俗、利益和命運的

共同性——所有這一切都很能說明相同祖先的人們?yōu)槭裁淳哂邢嗷ダ斫?/p>

的能力。

11[129]

德意志精神的沒落,它是與愛國精神和民族主義的興起亦步亦趨的

——

11[130]

我們不能對女人談?wù)撜\實:“表現(xiàn)出你的本色吧”,這話對女人來

說,就差不多意味著它對男人提出要求時的反面意思

11[131] [125]

——他被綠色木柴活活燒死,并不是因為他的信仰,而是因為他再

也沒有勇氣信仰了。

11[132]

——人應(yīng)當(dāng)怎樣:這話在我們聽來就像“一棵樹應(yīng)當(dāng)怎樣”一樣乏味

11[133]

請注意!人們承認古希臘人和文藝復(fù)興時代的人的優(yōu)越性——但人

們不想知道這種人產(chǎn)生的原因和條件:關(guān)于希臘人,迄今為止仍缺乏較

深刻的洞識

11[134]

“事物自在地具有某種性質(zhì)”——對于這種教條主義的觀念,我們必

須與之徹底決裂

11[135] [126]

對大話的批判。——對人們所謂的“理想”,我充滿懷疑和惡意:這

里含有我的悲觀主義,我認識到,“高等的情感”何以是禍害的根源,也

即是人類渺小化和價值貶降的根源。

——如果人們指望理想帶來某種“進步”,那么,人們每每是在自

欺:迄今為止,理想的勝利每每是一種倒行逆施的運動。

——基督教、革命、廢除奴隸制、權(quán)利平等、博愛、熱愛和平、公

正、真理:所有這些大話唯在斗爭中才有價值,可作為旗幟:不是作為

實在性,而是作為表示某種完全不同之物(甚至對立之物?。┑纳萑A大

11[136] [127]

對大話的批判。

權(quán)力意志的“自由”

“公正”

“權(quán)利平等”

“博愛”

“真理”(在宗派主義者那里,等等

11[137]

“個體不斷增長的自主性”:諸如富耶 [128] 這種巴黎哲學(xué)家談?wù)摰木?/p>

是這個:他們其實只該來看看他們本身所是的盲從種類(race

moutonnière)! ……

你們這些未來社會學(xué)家啊,睜眼看看吧!

“個體”已經(jīng)在相反的條件下變得強壯了:你們卻要描寫人類極端的

衰弱和萎靡,你們想要的是衰弱和萎靡本身,為此就需要舊理想的整套

謊言!你們就是這種樣子,真的把你們的群盲需要當(dāng)作理想了!

完全缺乏心理上的誠實?。?/p>

11[138]

(372)

理想的來源。探究理想產(chǎn)生的土壤。

A.從“審美”狀態(tài)出發(fā),在那里世界被看得更豐富、更圓滿、更完

美——

異教的理想:在其中,從歌劇丑角開始,自我肯定占了上風(fēng)

——最高類型:古典的理想——作為一個具有所有主要本能的成功

者的表現(xiàn)。

——其中又有最高風(fēng)格:偉大的風(fēng)格乃“權(quán)力意志”本身的表現(xiàn)(最

為人所恐懼的本能敢于自我坦白)

——人們要付出——

B.從那些狀態(tài)出發(fā),在那里世界被看得更空洞、更蒼白、更稀

薄,在那里“精神化”和非感性占據(jù)了完美者地位;在那里殘酷性、動物

般的直接性、切近性在最大程度上被避免了:“智者”、“天使”(教士的

=貞潔的=無知的)此種“理想主義者”的心理特性……

貧血的理想:有時候可能是那些人物的理想,即那些表現(xiàn)了第一種

理想即異教理想的人物的理想(因此歌德在斯賓諾莎身上看到了自己

的“圣徒”)

——人們要算計,人們要選擇——

C.從那些狀態(tài)出發(fā),在那里我們感到世界更荒唐、更惡劣、更貧

乏、更虛假,甚于我們所能猜測或者希望的關(guān)于理想的理想:把理想投

射到反自然性、反事實性、反邏輯性之中。作出此種判斷的人的狀態(tài)

(——世界的“貧困化”作為苦難的結(jié)果:人們要索取,人們不再給予

——),

:反自然的理想

——人們要否定,人們要毀滅——

(基督教理想乃是介于第二種理想與第三種理想之間的一個過渡產(chǎn)

物,時而偏于前者,時而偏于后者。)

三種理想

“神化”的感覺或者在最高的充盈中

或者在最精細的選擇中

或者在對生命的摧毀和蔑視中。

11[139]

張力、阻力、危險、合法懷疑的程度;那就是造成人類生命之犧牲

的程度,那就是失敗的可能性的大小程度,以及盡管如此人們?nèi)杂掠诿?/p>

險的程度:——

11[140]

群盲理想——現(xiàn)在正趨于頂峰,成為“群體”的最高價值設(shè)定:賦予

群體以一種宇宙的、實即形而上學(xué)的價值的嘗試

反對群盲理想,我捍衛(wèi)貴族主義。

一個本身保存著那種關(guān)于自由的顧慮和謹慎的社會,必須感到自己

是特例,必須有一種相對于自身的權(quán)力,它與這種權(quán)力相對而顯突出自

己,它仇視這種權(quán)力,俯視這種權(quán)力

——我越是放棄權(quán)利,越是力求平等,我就越是淪于最平庸者的統(tǒng)

治之下,最終淪于最大多數(shù)人的統(tǒng)治之下

——一個貴族社會為了在其成員之間保持高度的自由,本身是要有

前提的,這個前提就是極端的張力,而這種張力起源于所有成員的對立

欲望的現(xiàn)成狀態(tài):力求統(tǒng)治的意志的現(xiàn)成狀態(tài)……

11[141]

如果你們想取消強大的對立和等級差異,那么,你們也就將廢除熱

烈的愛情、崇高的信念、自為存在的情感。

11[142]

論自由和平等社會的現(xiàn)實心理學(xué):

什么東西在衰退?力求自我責(zé)任的意志——此乃自律性沒落的標(biāo)志

防御和進攻能力,甚至在最精神性的東西中亦然——此乃發(fā)號施令

的力量

敬畏感、隸屬感、沉默能力。

偉大的激情、偉大的使命、悲劇、樂觀開朗

11[143] [129]

章節(jié):

對大話的批判。

論理想的起源。

群盲理想 人們?nèi)绾问沟赖逻_到統(tǒng)治地位。

哲學(xué)家的女妖(Circe)。

禁欲理想 宗教理想。

關(guān)于第Ⅰ、Ⅱ、Ⅲ種理想的生理學(xué)。

主人理想 政治理想。

“科學(xué)”

精神性理想

Ⅲ.群盲理想

Ⅲ.主人理想

I.反自然之理想

Ⅱ.精神性之理想

Ⅰ.異教理想

Ⅲ.隱士理想(斯多亞等)

Ⅱ.感性化之理想

圖表:

論理想的起源

A.群盲理想

主人理想

隱士理想

B.異教理想

反自然之理想

C.感性化之理想

精神化之理想

主導(dǎo)性情緒的理想

對大話的批判。

真理。

公正。

愛。

和平。

道德

自由。

誠實

天才

智慧

11[144] [130]

帕斯卡爾:最壞的惡乃出于善意所做的惡。 [131]

11[145]

“意識”的作用

事關(guān)宏旨的是,人們不能弄錯“意識”的作用:那就是我們與已經(jīng)由

意識發(fā)展起來的“外部世界”的聯(lián)系。與之相反,身體諸功能的互相協(xié)調(diào)

方面的領(lǐng)導(dǎo)或者照料和預(yù)先操心,卻是不會進入我們的意識的;精神上

的儲存過程亦然:毋庸置疑,為此要有一個最高的機構(gòu),一種起著領(lǐng)導(dǎo)

作用的委員會(Comité),在其中不同的主要欲望行使它們的表決權(quán)

力?!翱鞓贰薄ⅰ巴纯唷本褪莵碜赃@個領(lǐng)域的暗示:……意志行為亦然。觀

念亦然

總而言之:被意識之物處于那些完全對我們隱瞞起來的因果聯(lián)系

中,——意識中的思想、感情、觀念的相繼序列并不表明這個序列是一

個因果序列:但表面上卻極像是一個因果序列。正是基于這種表面假

象,我們建立了我們關(guān)于精神、理性、邏輯等等的整個觀念(其實并沒

有所有這些東西:它們是虛構(gòu)起來的綜合和統(tǒng)一單元)……而且又把這

些東西投射到事物之中,到事物背后!

通常人們把意識本身當(dāng)作感覺中樞和最高機構(gòu):但它實際上只不過

一個傳達手段:它是在交往中發(fā)展起來的,而且是以交往旨趣為著眼點

的……在此所謂“交往”(Verkehr)也被理解為外部世界的影響和我們在

這方面的必要反應(yīng);同樣也包括我們對外界的作用。它并不是指導(dǎo),而

是一個指導(dǎo)器官(Organ der Leitung)——

11[146] [132]

一個強大種類賴以自我保存的手段。

給予自己一種特殊行動的權(quán)利;作為自我克服和自由的嘗試進入那

些狀態(tài)中,在那里自己不得不成為野蠻人

通過每一種禁欲方式謀得一種意志強度方面的優(yōu)勢和確信。不說心

里話;沉默;小心提防優(yōu)雅。

學(xué)會服從,以此來檢驗自己的自我維護能力。把關(guān)于榮譽點的決疑

論 [133] 推向精致之最。

決不作出結(jié)論說“要一視同仁”——而是相反!

把報復(fù)、可以回報當(dāng)作特權(quán)來對待,當(dāng)作表彰來承認——

不覬覦他人的德性。

11[147]

性欲理論:“渴望進入此在生活的‘小精靈們’,把它們對于生命的要

求統(tǒng)一為一種集體要求,后者為意識所發(fā)覺,意識用它來滿足自己的需

要”——

勒南的話,哈特利 [134] ,富耶第217頁。 [135]

11[148] [136]

我們做了兩千年之久的基督徒,現(xiàn)在,我們必須為此付出代價的時

候到了:我們將失去我們賴以生活的重量,——有一段時間,我們會不

知道何去何從。我們突兀沖入那些相反的估價之中,用的是我們做基督

徒時采用的相同的能量尺度——我們曾以此作了荒唐的夸張,對基督教

的—瑹—瑹— [137]

1)“靈魂不朽”;“位格”(Person)的永恒價值——

2)“彼岸”的答案、方向、估價——

3)作為最高價值的道德價值,作為基本利益的“靈魂得救”——

4)“罪惡”、“塵世的”、“肉身”、“欲望”——作為“世俗”而受盡恥

辱。

現(xiàn)在,一切都完完全全是虛假的,只是“話語”,混亂、虛弱或夸張

a)人們嘗試一種塵世的解決辦法,但同樣地也是在真理、愛、公

正的最后勝利意義上:社會主義:“人格平等”

b)人們同樣地試圖抓住道德理想(以非利己主義、自我否定、意

志否定的優(yōu)先性)

c)人們甚至試圖抓住“彼岸”:盡管那只不過是一個反邏輯的未知

x:但人們立即加以鋪墊,說可以從中引出一種老式的形而上學(xué)慰藉

d)人們努力從發(fā)生事物中解讀出老式的神性指導(dǎo),具有酬報、懲

罰、教育、引人向善的作用的事物秩序

e)人們像從前一樣相信善和惡:以至于人們把善的勝利和惡的消

滅當(dāng)作自己的使命(——這是英國式的,典型個案是約翰·斯圖亞特·穆

勒這個庸人)

f)對“自然性”、欲望、自我的蔑視:甚至試圖把最高的精神和藝

術(shù)理解為一種非個性化的結(jié)果和一種大公無私(désintéressement)

g)人們允許教會始終還對個人生活的所有重要體驗和關(guān)鍵事務(wù)橫

加干預(yù),為的是賦予它們莊嚴(yán)感、更高的意義:我們也擁有一個“基督

教國家”、基督教“婚姻”——

11[149]

完全的虛無主義

它的征兆:偉大的輕蔑

偉大的同情

偉大的毀滅

它的頂點:一種學(xué)說,它恰恰能激發(fā)生命、厭惡、同情和毀滅的快

樂,作為絕對和永恒的學(xué)說來傳授

11[150] [138]

歐洲虛無主義的歷史。

曖昧?xí)r期,形形色色的試驗者,把舊事物保存下來,又不放棄新事

物。

明朗時期:人們理解了,舊事物與新事物是根本的對立面:舊的價

值來自下降的生命,而新的價值來自上升的生命,——對自然和歷史的

認識再也不容許我們有這樣的“希望”,——所有舊的理想都是敵視生命

的理想(產(chǎn)生于頹廢又規(guī)定著頹廢,不論是穿著多么華麗的禮拜天道德

盛裝)——我們理解舊的,而長期以來又不夠強壯,不足以達到一種新

的。

三種偉大情緒的時期

蔑視

同情

毀滅

災(zāi)難的時期

一種學(xué)說的臨近,它對人類進行篩選……它促使弱者下定決心,同

樣也促使強者下定決心


《權(quán)力意志》-尼采[11.1887年11月至 1888年3月]①的評論 (共 條)

分享到微博請遵守國家法律
天气| 永宁县| 星子县| 贞丰县| 油尖旺区| 济源市| 扎囊县| 京山县| 扶绥县| 化隆| 大名县| 雷波县| 沁水县| 米泉市| 潞城市| 富顺县| 和林格尔县| 阳信县| 永安市| 巨鹿县| 长垣县| 五台县| 惠东县| 东乌珠穆沁旗| 抚远县| 澄城县| 昌都县| 高雄市| 小金县| 汉沽区| 红原县| 舞阳县| 和静县| 凭祥市| 沙田区| 庆元县| 辰溪县| 宜良县| 老河口市| 尼勒克县| 原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