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改MotoGP技術規(guī)則?可能適得其反!
很多車迷都認為MotoGP的規(guī)則該改一改了,所以圍場老人Mat Oxley跟Dorna的管理階層坐下來聊聊關于鮮少超車鏡頭,以及空力套件、行駛高度裝置、特權資格等等一系列問題。

圍場老人 Mat Oxley:在德國站的周末,我要求跟Dorna技術總監(jiān)Corrado Cecchinelli,同時也是Ducati廠隊的前技術總監(jiān)進行訪談。我想跟Cecchinelli聊聊MotoGP的技術規(guī)定方向及一些其他小事。
在周五,我現身在Dorna的行動辦公室與Cecchinelli見面,他告訴我說我的問題(事先發(fā)mail給他確認過)太過廣泛,他一個人招架不住,所以他帶我去找Dorna賽事總監(jiān)Carlos Ezpeleta,他是Dorna CEO?Carmelo Ezpeleta 的兒子,Carmelo Ezpeleta就是在1992年買下MotoGP的經營權,并持續(xù)到現在的大家長。
年輕的Ezpeleta現在負責MotoGP的競賽與規(guī)則這個部分。他夠資格擔任這個腳色,因為他有機械工程學位。等著我們的是一場奇怪的訪談,其實不算是訪談,應該是賽車的哲學座談會,不過這是我的原因。
我跟Cecchinelli 以及Ezpeleta 說接下來我不會問問題,反而是會提出一些我對于MotoGP今后發(fā)展方向的擔憂留給他們回答。

我有提前把問題寫進我的筆記本,其中包含這一條:2023年賽季已經比了7場卻沒有一場在最后的十圈有誰超過領跑車手。(事實上,在寫進筆記本的兩天后,2023年MotoGP賽季迎來首場在最后十圈領跑者被超越的正賽)
這對這場秀很顯然沒有任何幫助,對MotoGP的利益相關者都沒有幫助,因為如果沒有好看的秀,就不會有贊助金錢,沒有錢,就辦不了比賽。
我把這歸咎在常見的原因:空力套件、行駛高度裝置(RHD:Ride Height Device)等等。
Formula 1在每個賽季結束后都會針對規(guī)則書去修正,把那些可能會傷害到這項運動或者會增加成本的新技術禁止。
舉例來說,Mercedes 在2014年用上了液壓行駛高度調節(jié)器贏下那年的冠軍。Mercedes 被允許在那個賽季都使用那個技術,但在年底F1以成本考量為由禁止了這個新技術。
同樣的技術在幾年前于MotoGP現蹤,Ducati?也推出了行駛高度裝置(由打造Mercedes system的德國工程師Robin Tuluie所創(chuàng)建),盡管面臨多方的質疑,但現在卻還沒被廢除,為什么?
這兩個錦標賽最大的差異在于MotoGP車廠對技術規(guī)范的掌控權比F1車廠來得大。

現有制度建立于1992年,Dorna從Bernie Ecclestone(前F1掌門人伯尼·??巳R斯頓)的兩輪營銷公司買下世界摩托車錦標賽的經營權。每五年Dorna,車隊協會IRTA,車廠協會MSMA會對規(guī)則進行一次協商。MSMA對規(guī)則有否決權,不過需要全票通過才行。
讓車廠擁有這一塊權力背后的想法是讓他們更有參與感,不然怎么說服他們投資數億美金在GP賽車上?
事實上,Dorna也試過要對這些新科技做點什么。去年他們提供兩個選項給MSMA:從2025年開始禁止所有行駛高度裝置,或者從今年開始禁止前輪的行駛高度裝置。
Ezpeleta說:“他們都選B計劃。我們想做的,跟我們能做的是兩種不同的事情,這就和人生一樣。”
“幸運也不幸運的是,MotoGP不是個獨裁個體,所以我們必須看看這個行業(yè)需要什么。盡管我們想通過法規(guī)上的修訂來做些什么,但這實質上還是規(guī)則的改動?!?/p>
“而且我們從去年才開始實施新的五年期規(guī)則!我們在討論這些規(guī)則時,小翅膀已經存在,而行駛高度裝置也已經出現在某些車上,但是沒有人來跟我們說‘你們把這個跟那個禁掉,我們才會簽屬合約?!?/p>
Cecchinelli補充說:“車廠想簽約最主要的要求是這些法規(guī)在五年內不能改動。他們不希望我們一直調整規(guī)則。F1規(guī)則每年都改是因為他們承擔得起...”
“不斷改變規(guī)則并不會限制成本,反而會增加成本。而且有可能會適得其反,例如,當你改變規(guī)則要鉗制跑得快的車廠時,你同時也是在傷害比較慢的車廠,因為他們正努力的追趕,而我們卻破壞了他們的努力?!?/p>
“今年KTM 有所展現的原因之一是他們終于擁有一個好的行駛高度裝置。所以,如果我們今年就禁止行駛高度裝置,那KTM只會離Ducati越遠,而不是追上?!?/p>
“當然,我不可能100%知道。但這就是問題所在:你永遠不能百分百的確定...”

接著就提到Honda與Yamaha的困境,這兩家僅存的日本車廠,這個賽季以來一直被歐洲車廠羞辱。
我先建議要修改新的賽制─為了適應周六的沖刺賽而引入─應該把周五早上的練習賽改成自由練習賽,這樣車隊就能專心測試新東西,而不是一直做時間,這是因為現在的周五早上要計入Q1/Q2的成績。
Ezpeleta說:“我做過這個試算。我之前算過FP1到底有多少次快過FP2,在所有的賽程內都低于2%。所以你可以在FP1進行測試,有98%的時間都不會影響到你的排位。”
“甚至在還沒引入沖刺賽之前,有車手希望每個練習賽都是自由練習。(指圈速不與排位賽名次掛鉤)我說,‘完美,這樣沒人會看?!阌锌催^F1周五的賽程嗎?多難看??!”
接下來是我們采訪時的獨家內容,不過現在不是了。
Ezpeleta補充說:“如果你的問題是‘我們要修改特權資格規(guī)則嗎?’那就是不同的問題了?!比缓笏诖藘芍芎笮歼@個消息。
“我個人認為,特權積分這是需要拿出來講的?!?/p>
我認為 Ezpeleta 擔心 MotoGP 失去Honda和Yamaha。
他說:“當然,我超怕。不只這樣─我還怕他們的頂級車手會說‘我不玩了’所以,有些人擔心車廠會撐不下去,而有些人會擔心某些車廠會失去他們的頂尖車手。”
“但規(guī)則就是這樣,在2027年以前沒辦法動,除非車廠愿意同意?!?/p>
Dorna 希望調整特權積分制度來改變特權規(guī)則,現在的規(guī)定是對于有上過頒獎臺的車廠無法給予任何特權資格。因此,Honda跟Yamaha今年都各上過頒獎臺一次,所以2024年無法取得特權資格:Honda的Alex Rins在COTA獲勝,而Yamaha的Fabio Quartararo在當時拿下第三。
Ezpeleta說:“我認為所有車廠之間的差距比以往還要更小。所以說用整個賽季沒上過頒獎臺來顯示有沒有競爭力是不切實際的。所以我認為我們需要對特權規(guī)則的概念做些微調。”

但我說,Ducati與其他歐洲車廠遠永不會同意的。畢竟,他們也是靠著這個系統(tǒng)努力爬到現在的位置。
Ezpeleta補充說:“或許他們不會同意。但或許他們也該記得其他人之前多大方(Honda 跟Yamaha在特權資格推出的十年前稱霸賽場)的挺他們。”
我另外一個擔憂是MotoGP的安全性。很多車手說現在由于高速、集團戰(zhàn)以及新的賽制綜合起來,比賽變得很危險,特別是他們得從周五早上就開始拼極限。
我這邊有統(tǒng)計數據支持這個說法。訪談結束后,我把今年前八場比賽跟去年前八場比賽摔車次數做個比較后發(fā)現:摔車次數增加20%,而且超過半數的車手骨折或者需要開刀。這還是基于從2013年到2002年之間增加了60%的基礎。
當然,極速與彎速都要考量進去,因為車手已經快沒緩沖區(qū)可以用了,特別是在高速賽道如穆杰羅與菲利普島。
Ezpeleta 繼續(xù)說:“我們正在修訂2027年的規(guī)則,這已經不是什么大秘密了,其中會包含許多降低性能的要素。我認為在2027年賽車性能會大幅下降一個程度,然后車廠會在10年內恢復到一定的性能表現,然后你又會來找我,我們又會再開一次一樣的話題!”
“但我們希望要降多少?我們又不是比WSBK快了5秒,跟五年前的GP賽車相比,我們只快了1.5秒?!?/p>
“顯然我認為還有改善空間。我認為動力是一個議題,空力套件是一個議題,行駛高度裝置是一個議題,輪胎也是?!?/p>
有些因素是跟改善整個秀有關,有些則是跟改善安全性有關,但兩者都不好做,更別說是結合在一起了。

例如,當我跟Ezpeleta 建議說他應該把周五早上改成自由練習,他回答說:“所以你希望有更多開發(fā)的機會,讓車跑得更快,降低安全性...?我認為所有對賽車做的改善都會降低安全性,因為車子跑得更快了?!?/strong>
降低彎速也是改善安全的其中一個要素,但同樣的,這也不好做到。
“如果你去參加安全議會,聽到車手們抱怨特定規(guī)格的輪胎,而我們說‘我們才不理你說什么,因為我們不想增加彎速’,我們處在一個很艱難的位置上。然而,我們真的會去跟米其林說‘我們要一條爛胎’嗎?”
Cecchinelli的意外后果論也適用于輪胎。Michelin 在2020年推出一款新的后光頭胎,抓地力更持久,因為之前的后輪抓地力很快就用完,所以領先的車手們一路跑,一路省胎,到最后才釋放出來??梢哉f,當時的比賽更精采,這也是現在比賽沒那么精采的原因之一。
Ezpeleta說:“對我而言,好的比賽來自于輪胎管理。”
換句話說,就是輪胎更糟的時候。
Ezpeleta 繼續(xù)說道:“關于空氣力學,從表面上看起來很簡單─只需要拿掉小翅膀就好。但現在,事情很直觀,當你已經可以買到帶有小翅膀的WSBK賽車的民用仿賽時,你就沒辦法舍棄了。”
我說,這很公平,但是要禁止地面效應,因為我所認識的所有賽車界的人在過去幾年一直跟我大聲疾呼說:“不要讓MotoGP走向地面效應的路,因為這是場災難!”
Cecchinelli說:“我們會陷入現在的窘境是因為所有車廠都想跑得更快。沒有人一開始的目標就是讓整場秀變得難看!”
以上概括了Dorna的處境─進退兩難。無論他們做了什么解決一個問題,總是會連帶產生另一個問題。在取悅這一群利益相關者時,同時會激怒另一群利益相關者。而且如果車廠不支持,就什么都不用談了...
當我們結束訪談時,Cecchinelli 笑著說:“至少你現在知道我們的工作有多困難了!”
翻譯出自:摩托筆記
原文出自:Mat Oxl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