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玉補石||
《孫子兵法》這部千古名篇的所有條款全都是對的。
這部兵法講的不是戰(zhàn)勝之法,而是不敗之法。
里面非常核心著名的一句話:“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
能不能打贏敵人是不一定的,是拿不準的,敵人的規(guī)模,士氣,將領,輜重,政局,等等太多不可控的因素在里面了。
你能控制的只有你自己那里。
你只能做到把自己打成鐵板一塊,無法戰(zhàn)勝,然后等著敵人可以被戰(zhàn)勝。
韓信滅趙,陳馀先后在本來多個可以扼殺韓信的地方選擇了送禮。
劉秀戰(zhàn)昆陽,七千破四十萬,是因為遇到了千載難逢的豬對手王邑。
真正的史詩級狂勝,真正梳理下來,最終的勝算跟勝利者關系都不大。
所謂“以少勝多”的超神之戰(zhàn),往往都有著一個關鍵的因素——對手的頻頻送禮。
這次的王猛滅燕,同樣是如此。
首先,他王猛和苻堅并非什么真正的“劉備諸葛亮”式關系。
王猛在身邊時,苻堅能夠用他打擊氐族老權貴,但王猛只要放出去,苻堅對他的提防是無處不在的。
為啥每次王猛出征,苻堅都要安排鄧羌跟他一路呢?
因為本質上只有鄧羌這個資歷老的萬人敵有本事制衡住這位大才。
尤其在“金刀計”后,苻堅一定會通過種種渠道得知王猛在背后陰了慕容垂。
隨后苻堅會咋想呢?
呦!挺有主意是吧!拿我說話當放屁是吧!
此次滅燕,苻堅給了王猛僅僅六萬人,其中還有王猛根本控制不了的鄧羌部,人家點起兵來準備干你的時候王猛那是相當哆嗦的。
哪怕后面滅小小的仇池國,苻堅派的隊伍也比給王猛的人數多,看看下圖對比下。

某種意義上,苻堅并沒認為這六萬人就能最終功成。
再結合后面的動態(tài)也都能看出來,苻堅自己作為第二梯隊的主力,才是他真正準備滅燕的勝負手。
王猛的體量根本左右不了戰(zhàn)局。
其次,雙方的真正核心力量,都是騎兵。
這也就意味著,雙方并不存在像打南方那樣的維度優(yōu)勢,你兵少其實是個巨大劣勢的。
哪怕前燕政治混亂,但最終人家還是成功的組織出了三四十萬人拉上了前線。
第三,你是遠道而來,人家主場作戰(zhàn),你的輜重給養(yǎng)并不像人家前燕那樣充足。
你這一路要經歷物流噩夢的山西高原,過了平陽到壺關根本沒有水路可借。

總體來講,王猛這一路是苻堅的炮灰“正兵”,苻堅自己才是決勝的“奇兵”(讀“jī,預備隊之意)
但慕容評這位老前輩作為親眼看到并參與了前燕起高樓的國家級元老干部,在這最關鍵的時刻,助攻王猛成就千古之名。
慕容評之所以擱那杵著不救壺關的原因在史書中說是為了通過打持久戰(zhàn)耗死千里而來的王猛。(猛與評等相持。評以猛懸軍遠入,利在速戰(zhàn),議以持久制之)
對于大買賣家慕容評來講,時間就是金錢,滿眼都是商機,不能白在這杵著,他把潞川周邊的所有山林泉水全都給嚴格看管起來了,無論軍民用水用柴,全都得交錢!慕容評靠著礦泉水生意開始狂發(fā)戰(zhàn)爭財,全軍開始罵大街。(評性貪鄙,鄣固山泉,賣樵鬻水,積錢絹如丘陵,三軍莫有斗志)
作為敵人,需要花大精力,扔大量的間諜費用,投資多方的政治要員,有時侯才能間接的影響到很小的一部分戰(zhàn)局。
但前秦人家一分錢沒花就做到了。
慕容評以一己之力改變了整個戰(zhàn)局。
他在國家的危亡時刻拿最不該惹的群體搞起了買賣。
王猛那邊聽說這個消息后欣喜若狂,大笑:幕容評這個傻王八蛋雖億兆之眾又有何用!我吃定他了!(猛聞之,笑曰:“慕容評真奴才,雖億兆之眾不足畏,況數十萬乎!吾今茲破之必矣)
王猛隨后派游擊將軍郭戊統精兵五千夜里由小路繞到燕軍后方,一把火燒了燕軍的輜重裝備。(遣游擊郭慶以銳卒五千,夜從間道出評營后,傍山起火,燒其輜重)
王猛偷襲的輕易得手中,有多少軍心的成分在里面不得而知,但輜重通常是要重軍看守的,如此容易被得手這其實很能說明問題。
軍心已散,斗志已衰。
慕容暐在鄴城看到沖天大火后終于坐不住了,派侍中蘭伊上軍中責備慕容評:“評爺??!你是高祖的兒子,應當為宗廟社稷擔憂,為啥不安撫將士反而投機倒把的做買賣,咱國家的財富我與你共享!你怕啥缺錢花呢!國家要是亡了你那錢又能往哪放!趕緊把錢全還給將士們!給我好好打!(火見鄴中···暐遣其侍中蘭伊讓評曰:"王,高祖之子也,宜以宗廟社稷為憂,奈何不務撫養(yǎng)勛勞,專以聚斂為心乎!府藏之珍貨,朕豈與王愛之!若寇軍冒進,王持錢帛安所置也!皮之不存,毛將安傅!錢帛可散之三軍,以平寇凱旋為先也)
估計是輜重被燒后勤扛不住了,慕容評請戰(zhàn)王猛,要打會戰(zhàn)。
王猛同意了,估計也要斷糧了。
十月甲子,王猛戰(zhàn)前召開誓師大會,表示我王猛受國家厚恩,與諸君深入賊境,咱們應當殊死一戰(zhàn),有進無退,共立大功!他日封妻蔭子榮耀祖宗豈不美哉!(猛知評賣水鬻薪,有可乘之會,評又求戰(zhàn),乃陣于渭原而誓眾曰:"王景略受國厚恩,任兼內外,今與諸君深入賊地,宜各勉進,不可退也。愿戮力行間,以報恩顧,受爵明君之朝,慶觴父母之室,不亦美乎?。?/strong>
秦軍破釜棄糧,高呼前進。(眾皆勇奮,破釜棄糧,大呼競進)
結果來到會戰(zhàn)陣前的時候,王猛有些怵了。
因為看到了前燕扯地連天的兵勢。(猛望評師之眾也,惡之)
王猛對鄧羌說:老鄧,今天非你不能破此勁敵,成敗就在你了,爺們你加油吧!(謂鄧羌曰:"今日之事,非將軍莫可以捷。成敗之機,在斯一舉。將軍其勉之?。?/strong>
X因素出現了。
鄧羌臨陣要價:老王,你要是能把司隸校尉封給我,這幫貨都不叫個事。(羌曰:若以司隸見與者,公無以為憂)
王猛說:“這不是我這個權限能做到的,我一定命你為安定太守、萬戶侯,你看成嗎?”(猛曰:此非吾之所及也。必以安定太守、萬戶侯相處)
鄧羌不開心,帶隊伍走了。(羌不悅而退)
這個時候,兩軍也開上戰(zhàn)了。
王猛那點人明顯不夠打的。
王猛召喚鄧羌,老鄧趕緊來??!
鄧羌繼續(xù)不搭理。(俄而兵交,猛召之,羌寢而弗應)
王猛戰(zhàn)前要面子的雷現在炸了,人家鄧羌就是沒有那么高的覺悟!就是生你的氣!就是要在這軍國存亡大事上跟你較這個針!
你當初順坡下驢哪用得著現在這么尷尬呢!
王猛最終從戰(zhàn)場上撤下親自來到鄧羌面前許諾:咱就他媽當那個司隸校尉!(猛馳就許之)
就這樣,鄧羌先是在軍帳中暢懷大飲,把自己灌多了以后與張蠔、徐成等跨上戰(zhàn)馬,揮舞戰(zhàn)矛,率領精銳沖向前燕軍陣。(羌于是大飲帳中,與張蠔、徐成等跨馬運矛,馳入評軍)
注意,前秦另一位萬人敵的張蠔其實也受鄧羌節(jié)制,鄧羌不點頭王猛使喚不動人家,思考下苻堅對王猛的放權級別。
無意間,“要挾兵”變成了“奇兵”。
鄧羌喝多了之后親身殺入敵陣的榜樣效果巨大,鄧羌親自四番穿透前燕軍陣,斬將奪旗,旁若無人,殺傷甚重。戰(zhàn)至日中,前秦沖垮了前燕,當場被殺五萬多人,王猛隨后乘勝追擊,被殺和投降者又十萬。(出入數四,旁若無人,搴旗斬將,殺傷甚眾。及日中,評眾大敗,俘斬五萬有余,乘勝追擊,又降斬十萬)
慕容評只身匹馬逃回鄴城。
王猛長驅東進,三天后,十月二十六日包圍了鄴城。
王猛一面上表苻堅報捷,一面安撫百姓,大軍到后遠近秩序井然,秋毫無犯。王猛簡化政令法律,各安其業(yè),河北百姓談道:沒想到今天又見到了慕容恪?。?strong>(猛之未至也,鄴旁剽劫公行,及猛至,遠近帖然;號令嚴明,軍無私犯,法簡政寬,燕民各安其業(yè),更相謂曰:“不圖今日復見太原王)
王猛聽后感慨慕容恪“古之遺愛”,然后太牢規(guī)格祭奠慕容恪。
就在這個形勢一片大好的時候,王猛得到了苻堅的消息,苻堅聽說王猛已經圍城鄴下,于是留李威輔太子苻宏守長安,以苻融鎮(zhèn)洛陽,親率精銳十萬向鄴,僅僅七天就到了安陽了!中間還路過了枋頭老家傷感的住了一宿。(堅聞之,留李威輔其太子宏守長安,以苻融鎮(zhèn)洛陽,躬率精銳十萬向鄴。七日而至于安陽,過舊閭,引諸耆老語及祖父之事,泫然流涕,乃停信宿)

苻堅還專門給王猛寫了一封信:將軍不過三月已經攻克首惡,功高前無古人,朕現在親自率六軍,星夜啟程,火速趕赴。你先休養(yǎng)下士卒,等我大軍到后,再取鄴城。(秦王堅報之曰:“將軍役不逾時,而元惡克舉,勛高前古。朕今親帥六軍,星言電赴。將軍其休養(yǎng)將士,以待朕至,然后取之)
苻堅的行軍速度和這封信,說明了很多問題。
1、所謂的“七日而至于安陽”是不可能的。
長安到安陽有1500里,根本不可能有這個行軍速度的。
唯一的解釋,就是王猛決勝慕容評之前,苻堅就已經上路了。
他有自己的戰(zhàn)略規(guī)劃,是王猛通過六萬人絆住前燕主力,然后他走豫西通道去直插空虛的河北平原。

2、那封信意味著對王猛這個漢人的有保留信任
他并不希望王猛最終成就攻滅燕國的大功,表示最后的臨門一腳讓我來踢?。?strong>將軍其休養(yǎng)將士,以待朕至,然后取之)
他更不希望滅燕后只有王猛率軍在河北。
結果王猛似乎并沒有讀出來這個意思,或者說繼續(xù)沒拿苻堅的話當回事,悄悄地來到安陽見苻堅。
苻堅很不高興了,說道:“當年周亞夫軍營中不迎文帝,如今將軍面對敵人而拋下部隊是為啥呢?(猛潛至安陽迎堅,堅謂之曰:"昔亞夫不出軍迎漢文,將軍何以臨敵而棄眾也?)
安陽離鄴城已經是一腳油門的事了。

你真的有必要過來嗎?有什么話在鄴城城下不能說嗎?我說的話又是放屁嗎?
注意,苻堅舉例說的是平七國之亂最后被賜死的“周亞夫”。
結果王猛說:“周亞夫這人是為了圖名聲,我一直就看不起他,現在我奉借陛下威名靈運,打前燕如同摧枯拉朽,哪里用的著多慮,太子年幼,您大軍遠行,萬一咱根據地有變,您的宗廟社稷可咋辦呢?(猛曰:"臣每覽亞夫之事,嘗謂前卻人主,以此而為名將,竊未多之。臣奉陛下神算,擊垂亡之虜,若摧枯拉朽,何足慮也!監(jiān)國沖幼,鑾駕遠臨,脫有不虞,其如宗廟何?。?/strong>
來都來了,還能讓你勸回去?
甭廢話了,在我的指揮下接著戰(zhàn)斗吧。(堅遂攻鄴,陷之)
十一月初六,守信都為總預備隊的慕容桓率領五千鮮卑人逃奔龍城。
十一月初七,前燕散騎侍郎余蔚率領扶馀、高句麗及上黨的人質五百余人,趁夜打開鄴城北門。
前燕國家級領導們開始北逃龍城。
慕容暐逃出鄴城的時候尚有一千多騎兵侍衛(wèi),沒多久就只有十多個騎兵跟隨了,在高陽,被苻堅派去追擊的郭慶抓住帶回。
追擊大隊的郭慶隨后一路追至龍城,殺掉了最后有點實力的慕容桓,大富翁慕容評最能跑,路子最野,一直逃到了高句麗,但被轉手送給了前秦。
至此,前燕所有高層被一網打盡。
苻堅見到慕容暐后責問他為啥逃跑,慕容暐回答的很藝術:狐貍要死在自己的洞穴,我不過想歸葬于祖墳罷了?!?/p>
苻堅命他返回王宮率領文武大臣出來投降。(堅哀而釋之,令還宮率文武出降)
注意苻堅這個人的特點,他很在乎體面。
十一月初十,苻堅進入鄴城王宮。
1.就這互相算計勁就別玄德孔明了,苻堅要是走王猛前頭了,他可不敢說那句“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不僅不敢說 弄不好還得帶走 主意太正 心眼太多?王猛活得久一點 也是崔浩的下場
歷史讀到位了,很多曲筆都解出來了;我之前看這段的時候也很奇怪,被符堅視為孔明在世的猛神,為啥只帶了6萬人出征,是故意加難度嗎?為啥羌哥就敢陣前當面懟猛神,不怕被秋后算賬?符堅明明有10萬預備役,為啥留手里捂著,臨門一腳的時候才放出來?有些話史官不敢寫的太直白,只能讓明白人千年之后細品。
2.老劉與丞相之間的情誼,古往今來真的就這么一例嗎?
特殊的戰(zhàn)敗時機?特殊的國際局勢 特殊的君臣際遇 特殊的知交感情?特殊的忠貞風骨 這古往今來的一例有著太多的約束條件了 幾乎不可能復制
3.苻堅對王猛可以算仁至義盡了,起碼這個時候還能保他 擱在朱元璋身上,王猛九族都不夠他砍的
哪個功臣的九族都不夠八八兄砍的
4.慕容令其實再等上兩三個月估計也是死的結局了,我相信王猛破燕后不會讓他活的
是苻堅指揮的滅燕破鄴 王猛說話不算的
5.如果老劉有苻堅這么大本錢 永安托孤還會發(fā)生嗎
這話說的很到位?如果老劉有苻堅這么大本錢 他一晚上就能給輸光
6.這王猛“一路向北”的技戰(zhàn)水平比起韓信差得不止一星半點。
千萬別跟兵仙比
7.后面肥水之戰(zhàn)也就大概率只能王猛能拉住符堅了?這家伙有點刺頭的意思
拉不住的 淝水前苻堅的狀態(tài)仔細看是誰都拉不住的
8.按理說東晉怎么也比前秦強點,為什么苻堅滅燕能出動16萬人,還有騎兵,桓溫北伐就只能出動5萬人呢?連王猛帶的人都比他多。
桓溫是有20萬只敢拿出4萬 苻堅則不一樣了 兩人的后方穩(wěn)定性不同的
9.①按照您的分析,王猛在徐成的問題上,是因私廢公的,那說明王猛就不是一個純粹的公而忘私的人,那他設下金刀計搞慕容垂的原因也就不能理解成他為了國家未來的安定而犧牲自己在主上那里的信任(以及自己的陰德),而只能理解成他個人對于慕容垂的嫉妒,想排擠掉自己的這個潛在競爭對手。不知道是不是可以這樣認定?②桓溫北伐也只用了五萬人就差點滅燕,是否說明前燕這里的三四十萬兵員其實是夸大其詞?畢竟亂了這么多年,人丁也是真的有限。如果是這樣,那苻堅給王猛的六萬人也就不算少了。
1、人的動機時時刻刻在變 我更認為還是出于隱患的考慮 當然前提還是他的正確凌駕于組織 2、六萬少是和后面他滅別的國家時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