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8.內(nèi)觀(6)

如何從情緒中解脫?
1、觀察者角度:觀察一個痛苦的思考者,看到就足夠,不需要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2、跳出二元對立,只要是二元對立,判斷對錯,就是頭腦小我的思維,這是頭腦慣性,讓我們失去本我的自由意志。執(zhí)念不需要被解決,只需要被看見。分析和解決執(zhí)念是最大的妄念。
每個人都有善和惡的兩面,接受我們本來的樣子,誰都不可能完美。
“人生本苦”,世間沒有一個人是沒有痛苦的,只是每一個人的痛苦不一樣。
4)意識升起的過程:就是觀察執(zhí)念的過程,
王陽明說:破除習氣,致良知的過程。
知善知惡是良知,良知無所不知,無所不能。
我們只需要做一件事:出離我的社會習氣,習氣:就是頭腦的自動化反應,如是觀。只需要看到念頭,如是本來的樣子,就是致良知,看到就可以。
致良知:念頭、執(zhí)念,只需要被看見,被覺知,知道有念就行。
3、覺醒:提起覺,從頭腦的虛妄中醒來,和身體一起,就可以活在當下。必須和頭腦剝離,安住身體,才能得到平靜和智慧。
4、當通過觀呼吸回到當下,知道有念,知道無念。再進行靈魂三問:
1)我正在做什么?
2)我當下的感受如何?
3)我應該做什么?
通過觀來,出離慣性,出離頭腦分析判斷。
我們從妄念中醒過來,我們提起覺知,能夠知道有念,真正的我自然浮現(xiàn)。
通過自我觀察,觀察思考者,找到了真正的我。
如何放下執(zhí)念,和頭腦剝離開,活在當下?
頭腦可以跑到過去或者將來,只有身體真實活在當下,和身體一起即和頭腦剝離,放下執(zhí)念:
答案:把注意力重新專注自己的身體感受。
觀的對象:從觀呼吸開始,吸入和呼出的氣體都可以流經(jīng)整個身體,通過專注觀體內(nèi)運行的氣,感受整個身體的不適:酸麻脹痛、癢冷熱或形神分離。
觀呼吸是動態(tài)冥想:呼吸在身體內(nèi)部發(fā)生,呼吸是動態(tài)的。意識跟隨呼吸,知道吸氣、呼氣,則是安住當下了。
不要留給頭腦評判的時間,緩慢的腹式呼吸7次。
吸氣,默念:我不是這幅身體
呼氣,默念:我不是這些念頭
讓人重新恢復平靜,我只是那個觀察者。
能夠掌管自己注意力焦點,隨時調(diào)整。痛苦煩惱,只要被看到,做深呼吸,注意力放在身體上,人很快就平靜了。接著,做一些讓自己高興的事情,調(diào)整到樂觀積極的一面,這是智慧。
解脫:不被情緒和妄念奴役支配。
恢復如如不動的觀察者身份,才是解脫。
當我們站在旁觀者去觀察的時候,才能恢復平靜。平靜的時候,才能“行所當行”,知道當下應該做什么?能夠做什么?
把情緒調(diào)整到平靜的狀態(tài),立馬做一些讓自己高興的事情,調(diào)整頻率聚焦積極一面,才有智慧的涌現(xiàn)。
身體只能呆在此時此地,身體可以幫忙把我們的頭腦帶回當下。利用身體的眼、耳、鼻、舌、身(軀干)、意共同協(xié)作,觀呼吸(腹式呼吸)
關于“接受”:
所有人身上既有善的一面,也有惡的一面。
容格說:你究竟想做一個好人,還是一個完整的人?建議:我們活出全部真實的自己。
老好人:只是道德綁架的犧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