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弼《老子道德經(jīng)注》第五章翻譯

第五章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圣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天地之間,其猶橐龠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多言數(shù)窮,不如守中。
l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王弼:天地任自然,無為無造,萬物自相治理,故不仁也。仁者必造立施化,有恩有為。造立施化,則物失其真。有恩有為,則物不具存。物不具存,則不足以備載。矣天地不為獸生芻,而獸食芻;不為人生狗,而人食狗。無為于萬物而萬物各適其所用,則莫不贍矣。若慧由己樹,未足任也。
譯文:天地自然發(fā)展,無所作為不主動造物,萬物能夠相互協(xié)調(diào)治理,所以無所謂仁不仁愛。仁愛必然會去人為造物,設立法度,施惠教化,這些都是有所作為,同時也會有所偏好或厭惡。一旦有所作為,那么事物就會失去它的純樸本真。一旦有所偏好或厭惡,那么事物就無法完全續(xù)存下來。一部分事物必然無法續(xù)存,那么整體就無法保持完備。天地沒有為野獸種植草料,但野獸卻能以草為食;天地也沒有為人類畜養(yǎng)狗類,但人類卻能以狗為食。天地對萬物無所作為,然而萬物卻能各盡其用途,顯然這不是供養(yǎng)。如果由萬物自己來建立施惠,肯定是無法勝任的。
l 圣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王弼:圣人與天地合其德,以百姓比芻狗也。
譯文:圣人與天地都有相同的德行,所以百姓之于圣人,如同草狗之于天地。
l 天地之間,其猶橐龠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
王弼:橐,排橐也。龠,樂龠也。橐龠之中空洞,無情無為,故虛而不得窮屈、動而不可竭盡也。天地之中,蕩然任自然,故不可得而窮,猶若橐龠也。
譯文:橐,是風箱。龠,是一種樂器。橐龠之間都空間,沒有性情且無所作為,正因為這種虛無所以不會窮盡,一旦運動起來就不會停止。天地之間的虛無空間,浩蕩且自然,因為無法獲取所以不會窮盡,就像橐龠一樣。
l 多言數(shù)窮,不如守中。
王弼:愈為之則愈失之矣。物樹其惡慧,事錯其言,不慧不濟,不言不理,必窮之數(shù)也。橐龠而守數(shù)中,則無窮盡。棄己任物,則莫不理。若橐龠有意于為聲也,則不足以共吹者之求也。
譯文:越是人為干預就越會失去。萬物因智慧而成立,事情因言辭而錯亂,由于對物施了惠,對事設了言,因而使得事物無施惠則不成,無名言則不治,這必然會窮盡命數(shù)而亡。橐龠因為守住了虛無空間,所以能無窮無盡。放棄人為干預,讓事物隨大道自然發(fā)展,就不會得不到治理。如果橐龠自己發(fā)出聲音來,那肯定無法滿足演奏者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