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蛇:緣起】一部沒有動捕設備卻做出超過動捕效果的3D動畫(劇透警告)

? 剛從電影院看完《白蛇:緣起》回來,雖然有一些缺陷但整體還是很驚艷的,沒什么好挑刺的,說真的一些覺得還不夠好的地方純粹只是經(jīng)費有限造成的,某些“劇情套路化”之類的也是為了順應市場而造成的,這些都是時間能解決的問題就沒必要一一列舉了。
? 就說說我的看法吧,首先最出彩的是配樂,同為中國風動畫電影,白蛇是我看過最原汁原味的了,配樂里使用的琴簫笛胡琴都很棒,尤其是有幾段配樂有譚盾在《英雄》里的配樂的感覺,不僅僅有古風音樂慣有的縹緲悠遠,也有歷史的厚重感,我自己也是個竹笛愛好者,看完只想把整部電影的曲子全學一遍。
? 另外阿宣在舟上的清唱也很棒,聲優(yōu)自己上,也不加伴奏,配著云遮霧罩的三峽,氣氛營造極佳,聲優(yōu)自己唱帶來的真實代入感也遠比單純的配個背景音樂要強得多,這首《何須問》充分詮釋了中國風流行樂與古風歌曲之間的天壤之別,歌詞平仄公整,詞意瀟灑出塵,如果不是曲調更迎合現(xiàn)代人口味,基本就是古時文人騷客擊箸而歌時會唱的那種,再加上這首曲子作為一個伏筆,在最后生離死別時成為回憶殺,小白拉著凍成冰雕的阿宣,悲聲唱起這首歌,凄切哀婉之至,直教人肝腸寸斷,相信熒幕前大多數(shù)的觀眾都會被打動吧,即使不流淚,內心也不至于毫無波動。

? 人物的塑造方面,小青和寶青坊主可謂驚艷,寶青坊主這只老狐貍精應該就不用多說了,電影未映先火,光是預告就讓一大幫人跪舔了,但是正片確實有預告片里還沒表現(xiàn)出的一面,狐貍精的頭可以180°旋轉,人臉的腦后是一張狐貍皮,轉過來就變成老狐貍,說話也變成了腹黑的老太婆音,有一些致敬《驅魔人》的感覺,也有聊齋志異中《畫皮》的那種詭異,其中一個狐貍精頭保持不動身體卻轉了180°的鏡頭更是驚艷到我,在國漫里能看到這些少見的有創(chuàng)意的表現(xiàn)手法真的很激動。



? 小青剛出場的時候其實還沒什么出彩的地方,就是一個極端不信任人類,看起來似乎不講人情味的一個蠻橫女妖,她說“只要是人,就險惡”,有人甚至罵她極端、地圖炮、一棍子打死一船人,其實放在上世紀四十年代初,“只要是日本人,就是壞人”這句話恐怕沒哪個中國人會懷疑,戰(zhàn)爭中的敵對雙方都是絕對的善惡,何況人與妖的敵對早已持續(xù)了上千年。
? ?但是小青趕走了情敵阿宣然后和心愛的師姐在一起獨處的時候(青白CP大橘已定?。。。?,畫風就瞬間突變,立刻就變成了張曼玉在《青蛇》里那種妖冶嫵媚的姿態(tài),這一段很顯然的致敬了徐克的《青蛇》,小青小白此處的表現(xiàn)也很得王祖賢和張曼玉的精髓,即有姐妹的手足情卻也有曖昧不清的一些情愫,兩個如蛇般柔若無骨的女子(哦,就是蛇)互相親昵依偎著,交頸輕語,耳鬢廝磨,那畫面別提有多美了。
? 這一段中表現(xiàn)得最好的地方就是小青在小白身后忽左忽右地和她說話,然后躺到佛像上,那慵懶的姿態(tài)真的是表現(xiàn)的相當棒,和小青剛出場那種充滿戾氣的感覺天差地別,形成強烈的沖突對比,很多觀眾以為3D動畫制作得好就是越來越精細的建模,越來越逼真的渲染,其實動態(tài)本身才是動畫的靈魂,一個動起來僵硬的雕像即使再精美,也不能說是一個好的動畫。
? 順便一說,此處的臺詞編寫看得出來有很深厚的功力,忍不住想用小說模式寫一下。
? 小青躺在佛像上,酥媚地道:“七情六欲有什么好,我躺在這佛像上,它抱著我,不也挺好?”
? 小白神色間微微掠過一絲凄苦,嘆道:“佛像冷……”
? 小青聞言,眉梢緊蹙,驀地躍下佛像,便要負氣而去。
? “我也冷嗎?”小青冷冷道,身子卻微微顫栗。
? 小白見小青要去,早已一把抓住小青的一只素手,卻覺著手處熾熱如火,驚道:“小青!你……”
? 小青渾身浮現(xiàn)出火焰紋理,強忍痛楚,澀聲道:“我已被師父種下了生死符(啥啥鱗的記不住,總之特別像天龍里的生死符),三日內不能帶你回去,我就……”
? 這里的對白表現(xiàn)了對人欲一無所知的青蛇和已經(jīng)嘗到了禁果的白蛇對于“情”的不同態(tài)度,青蛇修為還低,還只是從一條冷血的爬行動物漸漸過渡到高級智慧動物,思維上對情是很難理解的,要知道蛇類都是拔雕無情,母蛇單獨孵卵,幼蛇破殼就獨立捕食,同類之間還常有相殘,別說沒有愛,連親情都很少,而白蛇能夠愛上許宣,其實主要歸功于失憶,放下了那些種族糾紛,放下了偏見與仇恨,其實在那些或美或丑的軀殼下,都是一樣的靈魂。
??“師父說,只有人才懂七情六欲?!?/strong>
? “當我失憶的時候,我以為我就是人……”

? 切入主題吧,《白蛇:緣起》在宣傳初期就告訴了觀眾,該片的制作方式是先讓真人演一遍,并且不是請什么演員,只是動畫師自己,然后再參考真人的動態(tài)和運動規(guī)律、表情細節(jié)來K幀,這樣做出來的動作更加真實,動態(tài)更加有說服力。
? 這部電影并沒有用到動作捕捉技術,很多網(wǎng)友看到花絮都誤解了,實際上動捕設備很昂貴,追光用不起,而且即使用動捕設備其實也未必就比動畫師直接徒手調動作好,演員再穿戴著動捕服表演的時候很容易出戲,對著綠幕演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不信看看爵跡。。。
? 有人會問了,動畫師自己演?動畫師不是畫畫的嗎?動畫師不是調動作的嗎?其實我自己也是動畫專業(yè)畢業(yè)的,我們上學的時候有一門課就是表演課,要進行真人的表演,模仿經(jīng)典電影里的鏡頭,或者舞臺劇,甚至還有自己寫劇本自己拿DV拍短片這樣的作業(yè),我和同學還試著拍過很簡陋的特攝,不過現(xiàn)在視頻都找不到了,白蛇的花絮里也說了動畫師本身也是演員,通過表演賦予角色靈魂,一個優(yōu)秀的演員未必是一個好的動畫師,但一個優(yōu)秀的動畫師一定是一個好演員。
注意看花絮,真人演員的身上并沒有動捕貼片,雖然幾位動畫師小姐姐長得挺好看而且動作也很到位,但也看得出來不是表演系科班出身。



? 至于用真人表演視頻作為參考來做3D動畫,有的網(wǎng)友說這樣很偷懶,有的網(wǎng)友甚至說這是“描照片的升級版——描視頻”,我自己是做手繪動畫的并不是很了解3D的具體模式,但是就手繪而言,1937年世界上第一部彩色長篇動畫電影《白雪公主》就采用了這種方法,里面白雪公主跳舞的部分都是請真人演員來跳,然后參考了畫,當然,更有可能是直接描的,因此白雪公主跳舞的動作極端地流暢真實,這怎么能叫“偷懶”呢。
? 除了《白雪公主》,還有2017年很火的《至愛梵高·星空之謎》也是先讓真人拍了一部電影,再動用來自15個國家的125位畫師,根據(jù)梵高的120幅原作再加上演員表演拍攝成的853個鏡頭,創(chuàng)作了1000多幅手繪油畫,并讓每一幅層層變化著,加工成為65000幀畫面,最終以每秒12幀的播放速率,成就一部90分鐘的連貫故事,這如果叫做“偷懶”,我也是呵呵了。
? 最后還是祝《白蛇:緣起》票房大賣吧,爭取票房超過五億,達到大魚海棠的票房,大圣歸來的九億多應該是趕不上了,不過能有這么好的口碑也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