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方舟《畫中人》劇本版
第一折
[一人,一筆,描繪人間萬象,苦難,憤怒,生生流轉(zhuǎn),可這世間如何,與謀篇布者何干,今于此地,觀籠中之鳥,賞鏡花水月,奇人異士,蕓蕓眾生,志在千里,此世間,何以行,何以信](旁白念誦)
[幕起,身著一席青綠長袍說書先生立于書案之前,手持一閉合折扇]
說書人(扇柄敲案而起)書接上回,說那跛腳書生敗興而歸,自此之后,郁郁不得志。
路人甲 路人乙 路人丙(好奇)哪件事?
說書人 那自然是畫
路人甲 路人乙 路人丙(更好奇)什么畫?
說書人 是那書生痛失故友,心如死灰,,一蹶不振數(shù)十載后,再一次地靈犀一動——他打定主意,殫心竭慮,發(fā)誓要完成那幅畢身力作
路人甲 路人乙 路人丙(特別好奇)要畫什么?
說書人 要畫未見之物,且得作未想之想。誒,話說到這兒,就有點兒意思了。各位都知道,人所想象之極限,一定是所見所知的經(jīng)驗,要考想象勾勒出未曾知曉的事物,騙別人簡單,騙自己,難如登天。畢竟這天底下,哪有能想出自己沒見過的東西的能人呢??????????? ?[路人下臺,書生上臺,說書人移至?xí)甘介_外,書生執(zhí)筆端坐案前,提筆作繪畫狀]
說書人 那書生對著白紙苦思十來日,幾度提筆又幾度放下,終不得所愿。
書生[作提筆擱筆狀,將白紙揉作一團,丟于地上,然后趴在案上]
說書人 時入深冬,書生家里早已斷糧,鄰里害怕他那幅畫癡模樣,皆不敢靠近。 直至某日,跛腳書生幾度朦朧醒來,四肢無力,卻頭腦清明。他深知自己大限將至。環(huán)顧四周,家徒四壁,恍惚間只感覺四下無物,真真正正變成了孑然一身。(語氣漸漸加重,語速加快,語調(diào)內(nèi)有亢奮之意)
書生[幾次強撐但從案上爬不起來,最終艱難爬起,環(huán)顧四周,仍然俯首看案]
說書人 書生逐漸看不見被大雪打濕的地面,再也聽不見窗戶漏出的風(fēng)雪動靜。眨眨眼,落入混沌,感到墻壁正在遠離,書案消散,筆墨紙硯皆如過眼云煙。 此刻,他忽然得知了窗外大雪的數(shù)目,得知了月光的角度和云層的奧秘。他伸手摸索夜幕,又不小心摔在地上,地面卻不再是雙腳的阻礙,他墜向地底,而又飛向深空。
書生[摸索四周,突然倒地]
說書人 他睜眼卻不能看,凝神卻不能聽。他卻狂喜起來,在無我之境,他才能找到真正的創(chuàng)作。
書生[爬起,又復(fù)坐案前]
說書人 他繼續(xù)等,直到感受不到自己的肉身,他在思考,在這萬物不復(fù)存在的剎那,他短暫成為了自己精神的主宰。他的想象終于不受拘束,荒誕蓋過了現(xiàn)實。
???????? 書生[突然奮筆疾書,擱筆之后,向天上拋起稿紙,最終趴于案上,不復(fù)起來]
?說書人 隔天,鄰里紛紛來到茅屋前,奪門而入,發(fā)現(xiàn)了書生遺體。
一群村民(撞門)跛腳書生死啦!? 跛腳書生死啦!
說書人 村長上前查看,只得見一地白紙,落滿了霜,啥也沒畫
村長 這書生走不出過往,死在案前。怕是染了癡病,才落得如此下場,可嘆,可嘆??!
說書人 但唯有京中寓居于此的畫家徐夫人看罷那白紙,于一旁無人之處,癡癡道。
徐夫人(從人群中走出)這被人唾棄,連名字都被忘記的跛腳書生才是真正的千古大家。
繪心中所思,踐心中所諾,方無愧于大家之名。
[路人復(fù)上臺,書生,村民,徐夫人下場]
?路人 能不能不要老講這么復(fù)雜的故事,咱不愛聽,啥時候講講其他的?咱要聽上回那“形單影只向天去,雌雄雙劍分天下”的結(jié)局!
說書人 會講的,會講的,既然你們想聽,那下回,咱們就講點別的。但老規(guī)矩,我這張嘴,不值錢。但諸位的茶錢得看著給。
[路人忙散去,空留說書人]
說書人 (嘆息,卻有些嘲弄)世人皆不知,人生在世皆在畫中,在這一方洞天之內(nèi),你我皆是畫中人。
第二折
[說書人亦下臺,嵯峨上臺,老僧人上臺,嵯峨于案前翻找]
嵯峨 住持爺爺,這閣樓里的稀奇物件可真多呀,特別是這畫卷,這一條書案竟然都伸展不開
住持 孩子你自小在這深山中長大,伴青燈古佛長大,雖然每每講解經(jīng)卷時你總是最快昏昏欲睡,可這求真的執(zhí)念卻我佛門最寶貴的品質(zhì)。
嵯峨 看到畫的那一瞬間,我仿佛真真切切身處畫中,如羽獸掠林而去。山巒疊起,卵石盈池,樹影婆娑,飛瀑直下,恢弘可聞!爺爺,這幅畫卷從何而來,為何點到末尾瀑布時,一筆飛去,留下數(shù)寸空白,不解,真令人不解。
住持 這是爺爺我在大炎苦潭江上的一場偶遇而來。當(dāng)時的爺爺比你如今還要年輕些許,只是個小沙彌,正逢節(jié)度使南巡,官道不通,只好泛舟渡江。行到江中,千帆競發(fā),卻出了事故,墜入江里,卻能遠遠眺望到一葉孤舟,沿江而下,仿佛不屬于這生機勃勃的景象。船主將我撈起,載我一程。
嵯峨 舟上就是作畫之人嗎?
住持 那位女子風(fēng)華絕代,一言不發(fā),帶著爺爺一路沿江而下,直到吠山渡下船,往灰齊山方向走。爺爺為報答救命之恩,一路為她生柴做飯,背行囊,砍荊棘,披星戴月。
嵯峨 那我定要找到她問個明白
住持 你真下定決心了?
嵯峨 絕不動搖
住持 記住日后嵯峨就是你的名字,你便如同那高峻的山不為塵世所動,去找到你要的答案。
嵯峨 爺爺保重,嵯峨弄清了真相,也要像爺爺年輕時那般,行遍拙山枯水,賞盡大炎萬里山河!
第三折
(嵯峨閉眼盤腿席地而坐)
[說書人上臺]
說書人 大夢終醒·······過了多久?
嵯峨(睜眼)小僧只見得梅花開了十回,又謝過十次。
說書人 我若不去提筆,畫中天地,亙古不變,何時有花開花謝?
嵯峨 實不相瞞,小僧從進入天岳畫卷之后,就始終心算時日,大抵真有這么個歲月。
說書人 ······十年?你在我畫里,待了十年?(略有吃驚)
嵯峨 差不離。(淡然,有些高興)
說書人 你一介云游僧,在我這浪費十年光陰,求個什么,何苦來哉?
嵯峨 哎呀呀,大夢一場,有吃有喝,還不用為俗世所擾,更不用憂懼生老病死,小僧其實覺得頗為愜意呀。
說書人······就算如此 ,你也一夢······十年。很少有人能在這么漫長的日子里保持初心。有些人,就干脆忘記了自己是誰,永遠停留在那畫卷之上。
嵯峨 唔哦,當(dāng)真可怕。(仍淡然)
說書人 可你倒是一點也不怕。
嵯峨 先生是個好心腸,一定在那些人意識彌留之際,點醒他們的吧。
說書人 哦?何出此言?(略疑惑)
嵯峨 天岳山巔的釣魚翁,不歸河畔的織布嫗,無界原上的持戟將,龍門客棧的老板娘······再到婆山鎮(zhèn)中說書人,先生已經(jīng)提醒小僧多次了。是小僧流連忘返,幾次將醒未醒,都將就著蒙混過去了。如此說來小僧才該道歉,在畫中多養(yǎng)一個活人,想必要耗費不少精力吧?
說書人 放心,你入山時秋風(fēng)蕭瑟,如今不過初入隆冬而已。發(fā)夢一場,片刻罷了。(開扇子,輕搖)
嵯峨 哦哦!本來小僧確實擔(dān)心,會不會在這里懈怠久了挨故人責(zé)罵,原來這現(xiàn)世不過短暫時光,心里踏實許多了。
說書人 你在天岳時就意識到了自身處境,明知一切皆為畫像,又何必浪費時間?
嵯峨 在離開先生畫卷時,小僧有緣見過身為賭徒的自己。那個小僧無論如何都擺脫不了骰子與籌碼的誘惑,典當(dāng)了木魚,變賣了身價,放浪形骸,呼朋引伴,做了許多傷天害理的事。
說書人 嚯······若是我說,就算是那小僧的癡狂,也是我刻意畫上的——與你截然不同呢。
嵯峨 許多惡念,都在意料之外,但又是如此順理成章。不僅僅在畫卷中,小僧在現(xiàn)實里,也曾陰差陽錯深陷,在被人糾纏的難以脫身時,手差點按在了身后的薙刀上。但現(xiàn)在的小僧仍是先生所見的小僧。人有惡念,難道我們要因為一個“假”字,否了它們的意義?
說書人 真是個怪人。和你師父一個模樣,年紀不大,倒是一片赤誠之心,心思澄澈。念你師父的面子上,也好,便允你與我一見吧。
嵯峨 呃,見面?
說書人 你真以為自己睜眼便是醒來?
嵯峨 莫非小僧此刻仍在畫中?(緩緩坐下,閉上雙眼)
說書人 無需慚愧,本該如此。好了,醒去——(收扇一指)
[說書人下場,夕登臺]
夕 星藏點雪,月隱晦明,拙山枯水大江行。醒了?(坐在書案之后)
嵯峨 啊?(睜眼)
夕 起來吧,躺在地上,不像樣。
嵯峨 小僧得令(從地上站起來),?。?/p>
夕 怎么了?
嵯峨 不······小僧······從未想過,原來先生本尊,竟是如此模樣······(吃驚)
夕 呵,問吧。
嵯峨 小僧原以為走過百余幅畫卷,至少見得先生大半閱歷,未曾想······不過是先生畫海之一粟,不值一提。
夕 不是沒有癡人執(zhí)迷不悟,最終心甘情愿,死在這里。
嵯峨 這倒可以理解·······
夕 你想問的不是這個。
嵯峨(揉后腦勺)哦,對,小僧一時震驚,把這事忘了,見諒見諒。先生,小僧所見《拙山盡起圖》為何點到末尾瀑布時,一筆飛去,留下數(shù)寸空白,小僧不解其中真意。問及主持爺爺,師父他老人家也只讓我下山去找答案。小僧下了山云游四方,有了些想法,卻因這世道有了疑惑。
夕 但講無妨
嵯峨 ——拙山盡起,便是卷中天地,無限延展之意。末尾一筆飛瀑,直沖天際,獨留余白,是以此來描摹那容納不盡的大好河山······小僧自己瞎琢磨,先生就別買關(guān)子了,搞得小僧怪不好一意思的。
夕 如何理解,是看客自己的意思。不過,只為此事···你就費盡如此心思?
嵯峨 人生路上,不過求解再求解。
夕 也是,不過,你問的那一筆,只不過興起而起,敗興而停,僅此而已。
嵯峨 呃?
夕 當(dāng)年畫到飛瀑時,突然不想動筆了,就擱在那里了。之后再看,覺得無心插柳,頗有情趣,隨意取了個名,丟個你那糊涂師父了。
嵯峨 想——想不到,竟然是如此!
夕 失望了?在畫中苦尋數(shù)載,得來的答案卻如此無趣——
嵯峨 不說在畫卷中游歷,讓小僧收益匪淺,先生的回答,也有趣的很呀!興起停筆,敗興停筆······小僧本以為,所有事情都當(dāng)有其意,久而久之,反而深陷其中,不能自拔。若只有那一個答,百思其解,還有什么意義?正如經(jīng)卷上所載“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夕 呵······人都有自己的那份意思,再得意忘形,也不是什么壞事。
嵯峨 小僧謹記先生教誨。
夕 何況,當(dāng)日贈予那糊涂師父的時候,我明明白白說了“拙山盡”三個字,這個“起”字······就是你師父的意思了。
嵯峨 “起”?
夕 知道你師父當(dāng)時看到了什么嗎?
嵯峨 不是與先生一并,見過大好河山?
夕 錯了,湊近些,伏案,且讓畫卷告訴你。(低頭執(zhí)筆)
[嵯峨靠近書案,小沙彌登場]
嵯峨 小僧這是回到了畫中······?這莫非就是主持爺爺當(dāng)日看到的場景。
小沙彌 常羨人間萬戶侯,只知騎馬勝騎牛,今朝馬上看山色,爭似騎牛得自由。
節(jié)度使一行人 閃開,閃開,節(jié)度使大人南尋,閑雜人等回避(一行人疾馳而過)
小沙彌 (跌坐在地,艱難爬起)
小沙彌? 兩浙之地,苦于水患已久,如今江水又再度泛濫,哀鴻遍野,小僧雖為出家人,卻無佛祖救濟一方之能,只能在心里默念佛法,為黎明蒼生祈禱。(在舞臺上來回走動)
夕 他磨破了腳,餓暈了頭,從這餓殍(piao)滿地的荒野間走過,花了三天三夜。他誠心祈禱了兩千又二十四次,倒是從未對自己的生死做過考慮,他只感到悲傷與不解。
嵯峨 先生您·······救了住持爺爺?
夕 苦潭江上,我救過他一次,這次,我沒有幫他。倒是你該想想,一個在他那個年紀便見到如此慘劇的小沙彌,是如何成為你印象里那位和藹慈祥的住持爺爺?shù)摹S秩绾卧谀欠嬌霞由弦粋€“起”字的。
旁白 所見,所聞,所悟,皆是慘劇,昔日年輕的東國僧人,一步一停,口中念念有詞。(小沙彌,邊走邊向周遭行佛禮)光陰如水,也在此刻凝滯。(僧人下場)
夕 見遍人間冷暖而心不墜,山岳崩于前而色不變。那個小沙彌回到東國后,收養(yǎng)了一群無處可去的孩子,在山野間建起寺廟,成為了你口中的住持爺爺。不常見的。
嵯峨 ·······如此更好!就讓小僧替住持爺爺,再看一遍這大炎風(fēng)光!
夕 呵,隨你吧。既然了卻心結(jié),便就此離去吧
嵯峨 等,等等,先生!小僧還有疑問,不吐不快!
夕 ······問,但這是你最后一個問題。我不喜歡太啰嗦。
嵯峨 畫中人到底是真是假?
夕 有意思。明知是畫中人,何須問真假?
嵯峨 敢問先生,何為真?
夕·······真,你看畫中人,自以為是“真人”看“假人”,那些假的生老病死皆可一笑而過,那如果我們也不過是畫中人,誰便哪天便煙消云散,你還能如此處之泰然嗎?
嵯峨 人終有一死,何須為此苦惱?只作當(dāng)下之想,小僧發(fā)乎本心,理所當(dāng)然,自由自在,自然不會有半點惶恐。
夕 人未必自由,我所畫的真真假假,皆是對自己的詰問。
嵯峨 人生當(dāng)自由
夕 錯,你我皆是畫中人,只自了,不自知,何真有之?到頭來,何為真?何為假?你當(dāng)真分的清楚?那又何必較真?
嵯峨 先生所言,難道我仍在畫中?
夕 ······你確實離開了我的畫卷,此事不假,只是你如何證明當(dāng)下這世界,不是一幅更無趣的畫卷,僅此而已呢?你行過的路,見過的人,興許都是某些執(zhí)筆人的一時興起,無甚意義。你們窮奇一生求個所謂的“真”,也不過是那個似我非我的魔怔。于這片舞臺上的彎彎繞繞,看客看過也就看過了,喝彩兩聲,如此罷了。生皆夢幻,如露似電,無蹤泡影。話以至此,我已無心請,你走吧。
嵯峨 今夜興許是我夢見了你,亦或你夢見了我。感謝先生教誨。
[嵯峨,夕,下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