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小辭典·儒法斗爭史部分》3.2.29 漢昭帝劉弗陵
【本文轉載自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 僅供學習參考】
29、漢昭帝劉弗陵(公元前95—前74年)
? 漢武帝劉徹的兒子,八歲當皇帝,在位十三年,基本上貫徹了劉徹的法家路線。
? 他為了鞏固西漢新興地主階級政權的經濟基礎,繼續(xù)推行法家的“崇本抑末”政策,主張立國“以農桑為本”[1],鼓勵發(fā)展農業(yè)生產。他下令救濟災民,派官吏“賑貸種食”[2]減免租賦,使災民回鄉(xiāng)生產。他還推廣牛犁耕作法,通過廣大農民的艱苦勞動,使農業(yè)生產有所提高。
? 武帝死后,北方的匈奴奴隸主貴族卷土重來,烏桓也多次來犯。劉弗陵下令加強邊防,并多次發(fā)兵,大破匈奴,射殺匈奴犁汙王,活捉甌脫王,使匈奴遠去,“不敢南逐水草”[3]。后來,匈奴向漢求和,送還扣留在匈奴十九年、寧死不屈的民族英雄蘇武,劉弗陵任蘇武為典屬國。同時他又先后派兵擊敗烏桓,并實行移民屯田政策,加強了北部邊防。
? 劉弗陵雖然基本上按照漢武帝的法家路線辦事,但因他幼年即位,朝廷大權逐步被以大司馬大將軍霍光為首的儒家集團所掌握,法家路線受到嚴重干擾。公元前八十一年[4],在霍光主持下,召開了有大批“賢良、文學”參加的鹽鐵會議,著名法家代表桑弘羊在會上與以霍光為頭子的儒家復辟勢力展開了一場大論戰(zhàn),勇敢地捍衛(wèi)了漢武帝的法家路線。但劉弗陵受霍光的挑撥和欺騙,殺死了桑弘羊。這是他的大錯誤。
注:
[1] 《前漢書·昭帝紀》。
[2] 《前漢書·昭帝紀》。
[3] 《前漢書·匈奴列傳》。
[4] 即昭帝六年。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