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級RTX 30系列GPU+獨家星云原畫屏 這就是你所期待的游戲旗艦ROG冰刃6雙屏評測
你心目中的旗艦級游戲本是什么樣子?如果讓你舉例說明,也許你很難避開ROG的產品,也很難不提及ROG的冰刃雙屏系列。今天筆者為大家?guī)淼氖荝OG冰刃6雙屏評測,作為NVIDIA GeForce RTX 3080?Ti?筆記本電腦,它不但擁有滿功耗RTX 3080?Ti等行業(yè)頂級硬件加持,真正做到了強者致勝;升級獨家的星云原畫屏,顯示素質傲視群雄;還有雙屏這個傳統加分項,讓體驗更上一層樓,可以說是滿足了玩家對于旗艦級游戲本的所有美好幻想。相信你已經迫不及待了解這款售價5W的產品實際表現究竟如何,我們就不多賣關子,直接開始!
RTX 3080?Ti?+頂級銳龍9,性能上的大滿足
由于下面還要逐個介紹和測試,對于ROG冰刃6雙屏的主要硬件配置這里就不贅述了,大家可以先從下面簡單制作的表格中感受到它到底有多硬核,市面上目前能像這樣下血本堆料的筆記本電腦也算是鳳毛麟角,它無疑可以在性能上給到我們一個大滿足。

ROG冰刃6雙屏支持通過Armoury?Create奧創(chuàng)智控中心了解運行狀態(tài)、調節(jié)性能模式和開啟功能軟件。如果需要,我們在這里可以對ROG冰刃6雙屏支持的雙顯三模切換功能進行調節(jié),也可以通過開啟手動模式并調整參數讓設備提供更加極限的性能,當然個性化的RGB背光等等自定義的功能也可以在這里搞定。

這里多說一句,ROG冰刃6所支持的雙顯三模顯卡切換,共支持混合輸出模式、獨顯輸出模式、集顯模式三種模式。與前代顯卡切換技術相比,它的又有了一些新的改動,比如獨顯輸出不再屏蔽集顯,可以,還有就是獨顯輸出和混合輸出模式的切換需要重新啟動。
此外,還有一個ROG Boost技術值得一提,其不但可以支持并完成上一代技術在增強模式下自動加載超頻,增強顯卡性能的重任,還因為增加了基于NVIDIA Dynamic Boost動態(tài)增強技術的設計,能夠進一步激發(fā)設備的潛能。
(本次測試都是在增強模式和獨顯輸出模式下進行)

處理器方面,其所搭載的是新一代旗艦級AMD銳龍9 6900HX。6nm工藝,Zen3+架構,8核心16線程,最高頻率達4.9GHz,熱設計功耗45W+。

CPU-Z測試成績,單核成績高達627.1,多核成績6467.3,性能表現可以說是異常出色。

在國際象棋測試中,它的成績?yōu)閱尉€程4181每秒千步,多線程36658每秒千步。

3DMark的CPU Profile測試中,單一線程成績946,最大線程成績?yōu)?493。



由于CINEBENCH的引擎是基于C4D真實的商業(yè)軟件,屬于3D行業(yè)內廣泛采用的標準,甚至包括不少的游戲引擎,它測試原理是通過CPU進行復雜3D場景的渲染,非常適合用來考驗電腦在創(chuàng)作方面的實際表現,因此我們這里直接使用R15、R20、R23全家桶進行了測試。在這里,CINEBENCH R15測試結果為單核成績254,多核成績2444;CINEBENCH R20測試結果為單核成績610,多核成績5811;CINEBENCH R23測試結果為單核成績1562,多核成績14840。上一代銳龍9 5900HX的成績已經非常優(yōu)秀,而銳龍9 6900HX在單核成績上,更有6%-8%的進步,性能可以用恐怖來形容了。


X264和X265的視頻編碼,是我們經常會接觸到的視頻編碼格式。在視頻內容上,X265會比X264的編碼格式更節(jié)省空間,這尤其對視頻壓制有著較大需求,尤其是喜歡制作大體積原盤的用戶來說,也會更容易令人接受,但相對的X265對于設備的編解碼要求也同樣更高。而對于X264和X265視頻格式的重新編碼,它的平均處理速度分別為63.98FPS和44.11FPS。從處理效率來講,它在視頻創(chuàng)作場景下所帶來的提升不可謂不巨大,因此我們也不可小看ROG冰刃6雙屏在創(chuàng)作場景下的表現。

強勁的處理器當然是旗艦級游戲本不可或缺的一環(huán),但真要衡量一臺筆記本的游戲表現,還是要看筆記本電腦GPU。NVIDIA GeForce RTX 30系列筆記本電腦GPU擁有強勁性能,備受玩家和創(chuàng)作者青睞。該系列采用NVIDIA第二代RTX架構—— Ampere,可為您帶來尤為逼真的光線追蹤效果和NVIDIA DLSS等先進的AI功能。由AI賦能的全新Max-Q技術,可令高性能筆記本電腦更輕薄更強大。

NVIDIA推出的GeForce RTX 3080?Ti筆記本電腦GPU首次將旗艦級80?Ti?GPU帶入筆記本電腦。RTX 3080?Ti筆記本電腦GPU配備筆記本電腦有史以來最快的GDDR6顯存,其性能比臺式NVIDIA TITAN RTX更強勁。

強勁的性能之外,RTX 30系列還為筆記本電腦帶來了更加出色的光線追蹤和AI技術。其中,光線追蹤技術相信大家已經比較熟悉了,它能通過模擬真實世界中的光線特性,渲染出逼真的畫面,給到更加身臨其境的體驗,該技術不僅僅在游戲領域備受玩家好評,在很多創(chuàng)作設計者眼里也是“神”一般的存在。RTX 30系列具有第二代RT Cores,光線追蹤效果也因此更上一層樓。

大家仔細觀察上圖就可以發(fā)現RTX在開啟或關閉時的巨大差距。在去年7月,NVIDIA 與《我的世界》中國版聯合發(fā)布了RTX Beta 版,采用了全球最主流游戲的令人驚嘆的路徑追蹤光線追蹤技術。在《我的世界》中國版 RTX 正式版中,憑借光線追蹤的強大功能和基于物理渲染技術,玩家可利用光線、陰影和特效打造出令人驚嘆的場景,同時以前所未有的細節(jié)和準確度運行。在該版本中,這個自由的光線追蹤世界甚至可以做到每個RTX地圖都有其獨特的紋理、設計和游戲機制,這也不禁讓我們對未來游戲的視覺體驗充滿了期待。

NVIDIA DLSS是由Tensor Core提供算力支持的一項突破性AI渲染技術,可讓筆記本電腦在同等功耗下,展現出更強大的性能。在很多玩家眼里,它都是可以在幾乎無損畫面的情況下,白嫖更高幀率表現的利器。并且,在光線追蹤技術對GPU提出了更高要求的大背景下,DLSS技術可以深度學習技術、人工智能技術以及GeForce RTX GPU專有的Tensor Core將游戲性能大幅提升,性能提升甚至可達 2?倍以上。


更新款GPU還支持NVIDIA REFLEX功能,該功能可以使設備獲得高達28%的系統響應速度提升,在分秒必爭的高強度競技游戲中,可以帶來更大的優(yōu)勢。


上圖以目前大熱的游戲《永劫無間》舉例,大家可以看到,在NVIDIA?REFLEX開啟后,系統延遲降低幅度非常明顯,在狹路相逢的情況下,你更有機會利用這些優(yōu)勢掌握主動,贏得勝利。






理論測試環(huán)節(jié),我們還是將3DMark《Fire Strike》與《Time Spy》兩個經典系列,以及測試光線追蹤能力的《Port Royal》,都跑了一下。與預期一樣,RTX 3080?Ti確實足夠頂,每一項中的顯卡分數成績都十分出眾,讓主流游戲本們望塵莫及。


冰刃6雙屏在手動模式下顯卡功耗還可達到165W,因此我們加測了手動模式下的跑分??梢钥吹剑凇禩ime Spy》測試中,顯卡分數分別從增強模式的13088上升到了14186;《Fire Strike》測試中,顯卡分數從34416上升到了35949,上升幅度在4%-8%左右,提升明顯。這樣的性能表現也給高分辨率環(huán)境下,高預設和高光追效果的肆意開啟打下了基礎,基本上可以說代表了目前移動端最強戰(zhàn)力了。
由于ROG冰刃6雙屏的旗艦定位在這里,我們游戲的實測就提高難度,全部在2560×1440分辨率下進行。

▲《戰(zhàn)爭機器5》超高預設,平均幀率95.6。

▲《無主之地3》惡棍預設,平均幀率81.16。


▲《CSGO》低預設,平均幀率323.605。
我們可以看到,面對最高預設的3A大作,ROG冰刃6雙屏在2K分辨率下依然可以有著近百幀的平均幀率,可玩性極高。而面對競技類網游《CSGO》,它甚至可以有300+的平均幀率表現,搭配上165Hz的電競屏幕,我們可以搶占先機,優(yōu)勢是毋庸置疑的。

▲《荒野大鏢客2》超高預設,關閉DLSS,平均幀率83.2747。

▲《荒野大鏢客2》超高預設,DLSS開滿,平均幀率111.025。

▲《地鐵:離開》超高預設,光線追蹤超高,關閉DLSS,平均幀率54.19。

▲《地鐵:離開》超高預設,光線追蹤超高,DLSS開滿,平均幀率65.75。

▲《地鐵:離開》超高預設,光線追蹤超高,DLSS開滿,平均幀率65.75。

▲《古墓麗影:暗影》最高預設,關閉光線追蹤,關閉DLSS,平均幀率116。

▲《古墓麗影:暗影》最高預設,關閉光線追蹤,DLSS開滿,平均幀率163。

▲《古墓麗影:暗影》最高預設,光線追蹤超高,關閉DLSS,平均幀率74。

▲《古墓麗影:暗影》最高預設,光線追蹤超高,DLSS開滿,平均幀率137。
在一些目前已經支持光線追蹤和DLSS的游戲中,我們可以看到兩項技術對于幀率的影響。毫無疑問,光線追蹤確實提高了對性能的要求,會讓幀率有所下降,但通過開啟DLSS,幀率會有大幅度的提升。甚至開滿光追效果的情況下,有DLSS支持的幀率也要比未開啟光線追蹤效果的情況下高出不少。部分游戲中,比如《古墓麗影:暗影》這里,光追開滿的情況下,DLSS更是能夠實現接近翻倍的幀率水平,非常令人欣喜。

針對ROG冰刃6雙屏所配備的64GB DDR5 4800MHz高速內存進行測試,其讀取速度為53159MB/s,寫入速度為57104MB/s,復制速度為53129MB/s,時延84.5ns。對于剛剛進入DDR5時代的我們來講,這個速度甚至高得有點讓人不適應,“數量”和“質量”上的雙重滿足,讓我們再也沒有內存會被占滿的擔憂。

硬盤方面,ROG冰刃6雙屏還是出廠組建RAID 0的操作,PCIe4.0高速固態(tài)硬盤經過這樣的操作后,速度更是驚人。每秒過萬MB的順序讀寫速度,讓我們在使用ROG冰刃6雙屏的時候再也不用為大文件的傳輸、存儲苦惱,運行再大的應用程序也不會有明顯的延遲。一塊4TB的C盤擺在那里,幾年內也不必再去思考擴展的問題,也不用去為數據存到哪個盤而苦惱,干就完了。

使用PCMARK10對整機性能表現進行考量,最終得分為9744分,這是一個旗艦臺式看到也會捏把汗的分數。仔細觀察子項我們可以發(fā)現,ROG冰刃6雙屏不但在游戲子項上拿到了2.2萬的高分,還在數位內容創(chuàng)作方面取得了高達萬分的成績,這代表著你拿它作為你征戰(zhàn)電競賽場或沉浸游戲世界的利器完全沒有問題,而拿它作為你的生產力和創(chuàng)作工具也絲毫不會含糊。

我們再來關注一下它的發(fā)熱和功耗,單烤CPU 30分鐘,CPU的溫度來到了87℃左右,還比較健康,CPU功耗則可以穩(wěn)定在90W。

單烤GPU同樣30分鐘,GPU溫度穩(wěn)定在70℃左右,功耗能夠穩(wěn)定在150W。

雙烤的情況下,溫度變化不大,功耗是50W+140W的狀態(tài),這樣的功耗表現在移動端還是比較嚇人的。如果有必要,你還可以通過手動模式將GPU功耗拉高到165W,或者將整機功耗拉到80W+140W的極限水平,給到你更加極限的性能表現。

雙烤過后我們看一下ROG冰刃6雙屏的表面溫度,根據熱成像儀呈現的畫面來看,筆記本表面的熱量集中在屏幕下半部分和鍵盤上半部分,按理說位于兩部分中央的副屏部分應該是最熱的,但它因為合理的結構設計,反而在熱成像中呈現了一片“藍海”,很讓人驚喜。整機的表面最高溫度是35℃,事實上是低于體溫的,所以摸上去并不會感到發(fā)熱。所以大家可以放心,在長時間玩大型游戲時,它也并不會讓我們感到燙手。

相信大家跟筆者一樣,對于擁有頂尖性能和兩塊高素質屏幕的旗艦游戲本的續(xù)航能力,也沒有過多的奢求,但筆者還是抱著試一試的心態(tài)測試了一下。PCMARK10現代辦公模式下它的成績?yōu)?小時33分鐘,從結果來看,雖然跟目前一些輕薄本動輒10幾個小時的成績差距不小,但也遠遠超大家對于游戲本的預期,90Wh的大容量電池也確實不是擺設。在集顯模式、面板省電等功能的幫助下,它能為你效勞的時間更久,免去你短時間外出時的電量焦慮。
升級雙屏結構,獨家星云原畫屏加持
我們還是從外到內來談這款產品。ROG冰刃6雙屏的A面為金屬材質,依然是經典的斜切設計,左側金屬點陣,右側信仰logo,非常有范兒。

升級的雙屏設計,讓副屏與主屏幕在視覺上更加統一,做到了無縫銜接,更加賞心悅目。

ROG冰刃6雙屏的主屏幕升級為ROG星云原畫屏,采用Mini LED背光面板,具備512分區(qū)調光,峰值亮度更是可以達到1107尼特。


Mini LED借助色彩最純凈的量子點光源,可以打造出肉眼看不到的背光源,實現革命性的全色域顯示。100%的DCI-P3色域覆蓋,Pantone色彩認證的色彩準確度,讓這塊屏幕所顯示的畫面確實更加靈動傳神。




這塊2560×1600分辨率的面板支持165Hz的高刷新率,響應時間僅3ms,且通過VESA Display 1000認證,對比度為100000:1,支持杜比視界HDR。實測中,我們發(fā)現這塊屏幕不論是觀影,還是游戲,都可以呈現更加連貫流暢的畫面,沒有拖影,并且畫面暗部細節(jié)顯示更加清晰。

它不但支持5400Hz高頻PWM調光,還內置獨家星云原畫屏專用芯片,可以降低25%光暈效應,可以做到更加護眼。同時因為支持Adaptive Sync可以有效消除畫面撕裂。

全新升級的四向鉸鏈設計,讓副屏打開升起時會滑向主屏。

副屏升起后,副屏與鍵盤之間的部分也經過了精心的設計。

從側邊我們可以看到AAS Plus散熱技術巧妙的結構設計,在打開屏幕時副屏自動撐開的空隙很大,可以增加30%的進氣流量,讓整機散熱能力再上一個臺階。

隨著雙屏設備的陸續(xù)推出,雙屏所帶來的體驗質變想必很多朋友都已經有所了解。事實上,無論我們是想多任務分屏操作,邊玩游戲邊看直播,還是想在辦公和創(chuàng)作中獲得更大的操控和顯示區(qū)域,ROG冰刃6雙屏都可以滿足你。支持觸控的副屏還有更多妙用,很多場景之下,它都可以用觸控的方式代替鍵鼠操作,提高效率。



雖然副屏占用了一定的C面空間,但ROG冰刃6雙屏的鍵盤因為布局科學,并不會讓手指感到擁擠。相反,1.7mm鍵程確保了按鍵不錯的反饋,手感出眾。

觸摸板還是經典的可以與虛擬數字鍵盤隨時互相切換的設計,節(jié)省空間的同時,也給常需要小鍵盤進行輸入的朋友更多的便捷性。

ROG冰刃6雙屏的接口分布于左、右、后三個面。當然左側最多,依次為電源接口、USB 3.2 Gen 2 Type-A(DP1.4,USB?3.2Gen2)、USB 3.2 Gen2 Type-C(DP1.4獨顯輸出,支持100W PD,支持G-SYNC)、MicroSD 4.0讀卡器、音頻復合接口。

后側依次是2.5Gbps RJ-45、USB 3.2 Gen 2 Type-A、HDMI2.1(4K 120Hz/8K 60Hz 獨顯輸出)。

右側則僅有USB 3.2 Type-C Gen2(DP1.4集顯輸出,PD)。

這三個面更大的空間留給了散熱使用,但ROG冰刃6雙屏并沒有因此對接口的數量和規(guī)格進行縮減。因此,我們在使用ROG冰刃6雙屏時候并不用考慮接口哪個速度快、哪個速度慢,全部都是高規(guī)格,隨插隨用省心省事兒。因為支持雙向PD功能,我們可以通過Type-C為其充電,也可以通過支持PD功能的充電寶延長續(xù)航時間。

由于ROG冰刃6雙屏采用的是Thermal Grizzly液態(tài)金屬為CPU進行導熱,為了不造成損害,我們的拆解就不取下散熱模組了。該液態(tài)金屬的導熱效能可達傳統硅脂8.5倍,可以更有效地保證性能的充分發(fā)揮。仔細觀察,我們也可以看到ROG冰刃6雙屏的雙風扇、四出風口和六根熱管。LCP材質的12V風扇擁有著高達84片的扇葉,可以帶來更大的風量和氣流空間。超薄的散熱片覆蓋了核心區(qū)域,并設計有風扇除塵通道來避免細小雜物的堵塞。肉眼可見的合理布局和設計,讓ROG冰刃6雙屏的冰川散熱2.0Pro給到了核心元件放開手腳的保障,也讓我們對它的性能表現更為期待。
總結
細數影響筆記本體驗的各個方面,我們會發(fā)現ROG冰刃6雙屏幾乎可以說是毫無短板。以滿功耗GeForceRTX 3080?Ti為首的頂級硬件支撐起了它行業(yè)頂尖的性能水平,但這并不是它的全部。在散熱、屏幕素質、雙屏體驗等方面,它都有著標桿級的表現,就連一直是游戲本和高性能筆記本短板的續(xù)航方面,它都挑不出什么毛病。難得的是,從副屏的鉸鏈結構變化,到雙顯三模切換功能,我們在很多細節(jié)都看到了ROG在軟硬件上的精益求精,應該說這樣的游戲本才對得起“旗艦”二字,才是值得預算充足的玩家們選擇的“戰(zhàn)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