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靈與水墨唱和的詩意再現
性靈與水墨唱和的詩意再現?
——讀鄭圣武的寫意花鳥畫
檀力
在合肥這塊溫潤如玉的大地上,淳樸、敦厚的人民用自己勤勞的雙手在創(chuàng)造出越來越富足的物質生活的同時,也創(chuàng)造出芳香四溢、博大雋永的合肥文化。
從先秦時期開始,華夏民族在這里凝聚了太多太多向上的精氣神和前行的力量。從洪荒遠古一路鏗鏘走來,合肥以其獨特山水氣質和不同凡響的精神品性,筑造了既橫亙于寰宇又融通在人們心靈深處的七彩長虹。多種文化在熔鑄著厚重歷史記憶的同時,帶給我們的是深深的啟迪和思考,令我們熱淚盈眶、熱血奔涌。合肥人在新時代環(huán)境下,奮力崛起,實現偉大的歷史性跨越。
縱觀合肥文化,既有黃鐘大呂般的高亢,也有小橋流水似的綿長。數千年來,合肥人在農耕漁獵之際,看日月經天、觀江河緯地。從敬畏開始,對生命本身漸漸地有了探究和觀察,在滿足著生命本身演繹的同時,以文藝形式充實著生命的蘊涵,延伸著生命的意義。
舉世矚目的合肥文化自然有她的余脈與延續(xù),自然有今天值得稱譽的人物,這人物之中就有鄭圣武先生。
年逾知天命之年的鄭圣武(族名,鄭盛武),上世紀60年代后期,生于安徽省合肥市北郊大楊鎮(zhèn)?,F為合肥市廬陽區(qū)育新小學,專職美術教師、校工會副主席。家鄉(xiāng)勝地煙云,四時聚秀,景色清嘉,氣卷萬丘,觀聽所至乃知其美盡通畫意,激蕩著童年鄭圣武,也成就了畫家鄭圣武。少年時代,跟父親學畫,并與畫結下不解之緣。幼時,父親鄭全慶1960年畢業(yè)于皖南大學美術系,言傳身教,耳濡目染,使鄭圣武喜歡上文學藝術。中學時期,他就是學校“黑板報”、“墻報”高手,80年代中期,在求學期間,合肥師專(現為合肥學院)師從朱白亭、汪友農、鄭小能等學術恩師,一直以來專研創(chuàng)作寫意花鳥畫,他的文學、美術作品經常被校內外報刊登載。
在接受了傳統技法訓練和理論教育的同時,更注重文化修養(yǎng)的提高,于文學、藝術理論及美術史皆有涉獵,將自己的興趣愛好放置于對人生美好事物的表現和追求上。
鄭圣武現是安徽省美術會員、安徽省詩書畫研究會理事、合肥市廬陽區(qū)政協書畫院特聘畫家。曾榮獲廬陽區(qū)優(yōu)秀教師,廬陽區(qū)教壇星星等稱號,多幅作品在報刊上刊登,另有數十幅作品,入選安徽省、合肥市、廬陽區(qū)美協主辦的書畫展。
生活從來都是酸甜苦辣咸五味雜陳,鄭圣武是生活藝術家。用飄逸、俊美的方式在這塊多情的大地上演繹著美麗的生活。因為熱愛和對生命的執(zhí)著,生活中便充滿激情和畫意,智慧和幽默,更難能可貴的是,鄭圣武用繪畫形式將這些優(yōu)美得足以讓所有觀眾怦然心動的景物相傳,把它視作生活的一部分。就如同血液一樣,流動在生命體內,陪伴著觀眾的朝朝暮暮,滋潤著周而復始,永遠都新鮮著的生活。
在中華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海洋里,合肥這方土地的特色文化是一筆不可輕視的財富,是民族文化中值得著力發(fā)掘和發(fā)展的一個分支。一個地區(qū)的地域文化不僅有著豐富的積累和傳播價值,而且,通過她的潤色和影響,也必然使該地區(qū)的綜合文化素質得到提升,甚至直接作用于經濟發(fā)展,文化的滲透力量是不動聲色和天長地久的,也是不可遏止的和中斷的。
鄭圣武謙和厚道又不失智慧。他的確可以歸類于畫家中的俊者?!靶陆鹆戤嬇蓜?chuàng)始人”之一,合肥同鄉(xiāng)亞明先生有一方印章,“繼承傳統”,鄭圣武正暗合了亞老之意?!爸袊睦L畫必須扎根于自己民族土壤,必須研究東西方繪畫的規(guī)律,從根本上去尋求創(chuàng)造之路”。(亞明語)。不知緣何,這讓我想起美中之王者,如花果山上的美猴王,頭帶金箍明又亮,識妖斬魔真高強。去得西天,取得真經,終成正果,憑賴其三寶:火眼金睛、金箍棒、緊箍咒。沒有火眼金睛,他會人妖不辨、是非不明、好壞不分;沒有金箍棒,他會失去斗魔鏟惡的武器和技能;沒有緊箍咒,他會迷失章法,難成正果。
我以為,鄭圣武亦是有如是數寶的。
當今美術界,鄭圣武著實是一位讓人印象深刻的花鳥草蟲畫家,所謂過目難以釋懷。這些年他也在創(chuàng)作中融入了潑墨大寫意的元素,盡情坐擁花草,呼吸墨之濃淡枯瘦,越發(fā)顯得大氣飄逸。說實話,我更喜歡他在畫里吸進了看似隨意的潑墨。他把他的花鳥草蟲追溯得很遠,任憑自己的一雙慧眼,溯源追古,講究“來路”。下筆求神,意境追幽,這是他畫意的取向。與他為人基調一樣,他很喜歡宋元的調子,閑適的、疏朗的、簡明的、野逸的、高古的、低調的。他把筆墨觸及到遠古的大師,但他又不就范,融入現代式的審美情懷,把自己對美感的理解綜合到作品之中,這種敏感給古老的畫種注入了新鮮的氣息。是啊,這個只有行家,矯惰的畫種,很需要本真的鄉(xiāng)野情趣和人的活生生的感覺,需要生澀天真的新意。仿佛鄭圣武又回到了幼年的大楊鎮(zhèn)的家中,畫出了天性的鄉(xiāng)野狐貍的愛情氣息。
這,就有了些看頭。
你瞧,鄭圣武近乎用宋詞的意蘊,閑庭信步式的節(jié)奏,古典名士懷舊的情懷,陰柔地,側身敘說。以及懷舊的大意境中,無以自拔??此尸F在寫實風格的世界中,就如散步于遺落在人間的天堂名園,聞得花香蟲鳴,尋得林間小路,總惑有俊巧佳人同行左右,顧盼兮,又惑其藏身草木之間,久久流連,不忍離去?;仨偃@艷,佳人竟然留下幾行絕美的行草。盡管我知道都是他獨自一人“自說自畫”。在一些畫刊畫報上,每次看見他的作品,我都無需看落款鈐印便知是他的手筆;臨了,我總想回眸,想看看他如何得法的畫款。他是一位書畫并行的畫家。
鄭圣武,還多次參加公益慈善筆會,這些不但沒有影響他的本職工作和業(yè)余創(chuàng)作,反而使他能夠相得益彰。他的作品超凡脫俗,獨樹一幟,他的藝術之路按他自己的話說“業(yè)余愛好加修身養(yǎng)性,與名利無關,主要是抒發(fā)感情而已”。
藝術修養(yǎng)的積淀,使得鄭圣武人格魅力也得到了充分的表現,他性格中的禪意和悟性可以感染周圍的許多朋友,坐而論道,茶話忘機的胸襟;引經據典,大碗喝酒的氣度;機智風趣善設包袱的冷幽默…真正做到人有格,藝有品。這是追求藝術高境界的關鍵所在。
鄭圣武衷情于國學,在尊重傳統的基礎上融入了自己的藝術語言,在大文化觀念中進行著自己的求索,以多門類和博學多才,在同輩中仍鶴立雞群,這便是他的層次和修養(yǎng)所在。
草蟲無情人有情。觀鄭圣武的花鳥草蟲,關乎的不僅僅是那些枝葉,還有欲說還休的真情。當他憑借一雙慧眼,追求一種畫的逸氣,把多年在熟稔的傳統上練就的那幾套拳腳不斷地在大開大合中探索、尋找、否定、修復、調整、提升,然后揮舞。當他面臨著滾滾紅塵,依然那么樸素和寧靜。
40年來,鄭圣武不求招式的大寫意,形、神、筆、墨簡約明快,似信手拈來,實看不出多余技巧的煩惱。遠有明人的書法筆意,流出一股文人畫的雅趣,讓人頓生一種莫可言狀的快意,令人玩味無窮,不忍釋手。
鄭圣武還是一個善忍者。這是一個想集大成者必具的素養(yǎng)。“我對有些時尚的畫,我并不喜歡,因為藝術一旦貼上時尚的標簽,一種流行的顏色,就開始盲目”。對待寂寞的經典,鄭圣武采取了拿來主義;對于熱鬧的時尚,鄭圣武給自己帶上了緊箍,這正是鄭圣武的智慧。但你不要以為,鄭圣武就是單純一個繼承傳統的師古者,他對當今活躍書畫壇上的名家依然推崇有加。他常請自己欣賞的大師為自己念幾句緊箍咒,不讓自己在藝術道路上迷失。這是一個多么智慧的書畫者的姿態(tài)——低低地,以蓄各種彈跳之力,飛得更高,飛得更遠。
附:鄭圣武先生繪畫藝術作品欣賞——
編輯:中國書畫名家專訪-張行方
編輯介紹——
張行方,安徽定遠人,全媒體記者、中國散文家協會理事、中國書畫院高級院士、中國書畫名家專訪網主編、安徽省硬筆書法家協會宣傳部長、故宮博物院安徽省書畫考級中心副主任、中國公安文學精選網安徽工作部總編、美國書畫研究院無錫分院執(zhí)行副院長、安徽省作家協會會員、安徽省人才學會會員、安徽省古塬書畫院副院長、著名文藝評論家……
長于散文、詩歌、評論、長篇小說及非虛構等文本創(chuàng)作,其作品文采斐然、情感充沛、典雅博大、厚重飄逸、氣勢恢弘、張弛有度,立意精巧,充滿靈魂的叩問和哲學的思辨,立體之藝術美感躍然紙上。
出版有:《等你回航》文學作品集。
供職單位:全國公安文聯《中國公安文學精選網》安徽工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