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星一直在攔阻小行星為地球擋殺?可能是我們太自作多情了!

提起木星,你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除了那個癩子似的巨大紅斑外,可能就是傳說中木星巨大的引力為我們擋災避殺,偏轉小行星和彗星,讓地球逃脫了無數(shù)可能的撞擊,從而為生命贏得了發(fā)展時間的傳奇故事了。你拿起一本天文方面的科普書籍,提到木星,大抵都會這樣說。有些人甚至認為,如果沒有木星,地球會經(jīng)常被撞得千瘡百孔,根本不可能發(fā)展出任何生命,這就是著名的木星盾理論。

事實真的是這樣嗎?曾經(jīng)在美國宇航局工作過的物理學家凱文·格拉齊爾(Kevin Grazier)對此不敢茍同,他利用計算機建模,進行了一系列的模擬,結果表明,木星不但沒有為地球擋什么災,避什么禍,反而不斷地把外太陽系的物質(zhì)拋射過來,對我們進行“定點轟擊”,木星對內(nèi)太陽系起的作用實際是狙擊手,而不是防護盾!

其實我就一直在懷疑這個問題,木星雖然和其它行星比起來體態(tài)豐滿,體型龐大,但和空曠的宇宙空間相比,就完全不值一提了。最關鍵的是,木星直徑只有太陽的十分之一,如果我們把兩者的距離縮小到10米的話,太陽就只有一顆玻璃珠大小,而木星直徑不到兩毫米;最最關鍵的是,物質(zhì)的引力是和距離的平方成反比的,也就是超出木星范圍沒多遠的地方,引力就基本發(fā)揮不了什么作用了。

你可以在腦子里腦補一下這個畫面,一個僅兩毫米的沙粒,要為相距七八米,不到0.2毫米直徑的更小沙粒,擋住從四面八方飛來的更小塵埃,這個幾率有多大呢?實際上以小行星的速度,木星雖然可以影響其方向,但誰來指揮木星只向地球有利的方向偏轉小行星,而不是更精準地向地球發(fā)起轟擊呢?

所以格拉齊爾的模擬表明,木星向地球發(fā)射彗星的可能性,實際與讓彗星偏轉的可能性是一樣大的,而在真實的太陽系中,當然也會是這樣的。它可能會吸引或偏轉一些從外太陽系沖向地球的小行星或彗星,但也會把一些原來沒有瞄準地球的太空巖石,扭轉到瞄準鏡的中心。
所以木星盾的理論,更多來看可能只是我們的自作多情。但木星向內(nèi)太陽系發(fā)射物質(zhì)的機制,確實影響了地球生命的形成,這是因為在太陽系形成早期,這種機制將大量的水,通過彗星運送到地球上,從而形成了適宜生命誕生和居住的環(huán)境。

但現(xiàn)在,當生命正葳蕤成長,勃勃生機的時候,再來這么一遭,就肯定是要命了,這一點地球的上一任霸主恐龍,體會恐怕尤為深刻,有人認為,白堊紀撞擊地球的,有可能就是一顆速度更快,來自外太陽系的彗星。
只是希望未來任何時候,我們都不用去體會這種慘痛的遭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