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萬人在東方甄選直播間開“家長會”

感謝朋友們的觀看,以下是我們整理的精華版文字實錄。
越渴望什么,越容易被什么所控制
人都是這樣,對于自己得不到的耿耿于懷。請?zhí)嵝炎约?,你越渴望什么,越容易被什么所控制。你耿耿于懷的東西,最后終會讓你深陷其中,難以自拔,以至于消耗自己。
一旦陷入那種氛圍中,家長們是無法自拔的,這又何嘗不像教育中的“安娜”呢?
如果孩子今天考試多錯了一道題,家長都會陷入無盡的焦慮:“咋辦咋辦?”我那個時候一般不給建議,因為我特別害怕在那一刻利用了他們的焦慮。我當時就說,真沒必要,孩子下次不錯就行了,就算錯了也沒事,就兩三分。
你會覺得,兩三分對一輩子的影響多大啊。坦誠來說,少兩三分,對一輩子的影響,其實是有限的。你只需要堅持——堅持正確的價值觀,堅持讀書學(xué)習(xí),堅持自己一直成長。人生是一場馬拉松,大家不用刻意放大其中某一段的作用。
先走進孩子心里
我以前和家長不聊成績,我會跟大家說,你今天回去陪孩子聽寫單詞,如果你覺得孩子跟你說不進去話,那你這周末就別讓他寫作業(yè)了,可以帶著孩子去公園里放一次風(fēng)箏。
你一定要先走進他心里。孩子都不聽你的,不愛你,不信你了,你還讓孩子痛苦地去考試、做題,那肯定是反了。
不糾結(jié)一兩分的時候
可能會有更好的結(jié)果
直播間有朋友說:“我的孩子沒有董宇輝這樣的能力,所以必須計較那一分?!边@位家長,我必須要糾正這個觀點了。
陸游有一句詩叫“汝果欲學(xué)詩,工夫在詩外”。像剛才提到的,“我孩子退步了一兩分,我讓他立刻做題去彌補,難道我錯了嗎?”沒有錯,你一定是出于好心,但不一定有好的結(jié)果。當你不糾結(jié)一兩分的時候,可能會有更好的結(jié)果。
父母內(nèi)心的焦慮感,怎么解決?
1、塑造一個學(xué)習(xí)的環(huán)境。
家長不要在孩子學(xué)習(xí)的時候,劃拳、打麻將,你應(yīng)該讓孩子看到,你跟孩子是在共同成長的。比如,孩子寫作業(yè),爸媽看書。那一刻,孩子會覺得,你在陪伴他。
陪伴不是坐孩子旁邊、盯著他,這叫監(jiān)督。陪伴是在同樣的時間里,做同樣有價值的事情,讓他覺得,你在跟他一起努力成長。
小時候,我跟我弟寫作業(yè)時候,我的爸媽不會在旁邊看電視,會出去干活。而且,注意了,他們出去之前必須有一句話,非常重要。
家長直接去忙了,孩子就會覺得:“你沒管我?!彼约议L需要和孩子說:“孩子,你在做你的事情,你在學(xué)習(xí),你要成為優(yōu)秀的人才。爸媽出去干活了,我們替家庭分擔(dān)任務(wù),我們都是為了一個更好的家庭努力?!?/p>
這樣,孩子是不是更有一種陪伴感呢?我們在共同為一個目標而奮斗著。
2、營造一個尊重知識,鼓勵學(xué)習(xí)的氛圍。
家長對書,表現(xiàn)出比對奢侈品更高的興奮程度,我覺得這也很有用。
你的消費習(xí)慣會影響你的孩子,孩子會模仿你。如果你對書、對藝術(shù)品,對這些有人文色彩沉淀的東西,表現(xiàn)出更高的欣賞和崇拜的時候,孩子就會潛移默化地受影響。
古代的農(nóng)民說,耕讀傳家,一個是耕地養(yǎng)活自己,另一個就是讀書豐富頭腦。
我小時候去親戚家過年,他們會訂閱一些報刊,我爸就會問親戚:報紙、雜志,有沒有你們不看的?我給孩子帶回去。我們一塊去親戚家的時候,他也會問。
幼小的我,當時心里就覺得,在一桶油、一袋米和一塊肉之間,我爸選了剩在旁邊角落里墊東西的書,在我幼小的心里就覺得,知識是重要的。
書香門第的本質(zhì),不一定是家長自己非得成為一代大儒。你崇尚知識,尊重知識,對書本體現(xiàn)出一種更高的尊敬和崇拜,都行。
3、給孩子正確的觀念。
我們但凡給別人提建議,都很清醒,一說到自己,都很迷茫,所謂“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就是這個意思。
比如,考試不要急于一時,一次考試能說明什么問題呢?但我們一說到自己,就不冷靜了。其實,家長來把正確的觀念說給孩子聽,是很重要的。
例如,人生是場馬拉松,調(diào)節(jié)好節(jié)奏,不要繃得太緊,但是也不能太松。家長可以跟孩子達成一致:“爸爸、媽媽相信你,我們商量一下,哪一段相對緊、哪一段相對松,關(guān)鍵環(huán)節(jié),我們重點關(guān)注?!?/p>
過于放大任何一段的作用,都會給孩子造成很多的心理壓力。重視教育,不等于重視應(yīng)試。教育,是成為一個完整的人。
就像我們在圖書號總是說,希望大家買完書之后,能夠親子共讀,千萬不是只買一堆書給孩子、讓孩子覺得增加了負擔(dān)。我們一起進步,這也是我們在圖書號希望帶給大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