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販子

《親愛的》首映時自己去看了,這兩天看到新聞,劇中的原型已經(jīng)團(tuán)聚,實在不易。
筆者小時候差點走丟,爸媽在一個巷子里打麻將,自己去找,找不到。深巷外傳來敦厚的老伯聲,那人騎著大梁車,說:“來,過來,你媽媽在我這里?!贝撕螅@聲音便一直縈繞在我腦中。如果我跟他走了,此時動筆的我就不存在了,小柚子,好友,父母家人,都變了。
孩子與父母團(tuán)聚,是件幸福又殘忍的事。作為父母,孩子還有一對爹娘,作為孩子,則要粘合兩個家庭。多數(shù)養(yǎng)父母并不糟糕,甚至十分疼愛孩子。孩子如何抉擇,選擇遺忘一方,便是傷害一方,也傷害自己,傷害自己的后代。
越貧窮的地方,人口買賣越昌盛,即所謂的傳宗接代。我爸喜歡看一個尋親節(jié)目,其中的事例多是甘肅,四川等窮僻的地方(販到我們山陜這邊)。
沒有可以生,再沒可以買。?孩子不只親情,與冥婚一般,更像是一種產(chǎn)品。后代作為家族的意義,大于這個生命本身(這是多么恐怖)。
不去領(lǐng)養(yǎng),蓋因資源不足,恐怕也是覺得不正。嬰兒,幼兒買來無印記,可傳宗接代;領(lǐng)養(yǎng)來的,已經(jīng)被公示為他人之物,再投注心血也不屬自家香火了。
西方少有人販子,因為沒香火觀念。學(xué)長說回到國內(nèi),恨不得拿根繩子拴住自己的孩子,因為不放心(怕丟,以及人與人之間的不信任)。
還有販賣女性。筆者高中讀書的市區(qū),郊村發(fā)生過一件轟動的事,一女性被販來做媳婦兒,門窗皆封死,關(guān)在里面。若干年后,這位女性終于取得幫助,警方來解救,全村武裝起來對抗,原因也簡單:“我們花錢買來的媳婦兒,是我們村的財產(chǎn),天王老子來也不管用!”事態(tài)一度僵化到激變,此等野蠻,世所罕見。
被解救是幸運的,多數(shù)女性不幸。被擄來,生了孩子。找機(jī)會跑掉,顧不上孩子,孩子長大,去尋媽,媽不愿見,媽又與幾個男人輾轉(zhuǎn)生了一窩孩子。貧窮,無法掙脫的悲劇。
販賣女性是全球性的,區(qū)別在我們討老婆,還是傳宗接代,香火這一類。光棍,流氓,沒老婆,只能去買,這些人還不少。販賣女性基本看不到了,但也只是形式升級,包裝成高昂的彩禮了。娶不到老婆自己不努力,靠外人努力,自然就催生了買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