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榮曾在金馬獎上受到最大的屈辱,因為2個人的話,再也不出席
1997年,在金馬獎頒獎典禮上,張國榮受到了一生中最大的屈辱,2個明星的一番話,讓張國榮終生再也不愿出席金馬獎,張國榮從24樓,一躍而下:我一生從未做過壞事,為何如此對我?
有一次,郭德綱采訪陳凱歌,笑嘻嘻地問陳凱歌:“張國榮4月1號從24樓跳下去了,脾氣真大呀?!?/p>
陳凱歌聽了很生氣,臉都黑了。
他板著臉,嚴肅地跟郭德綱說了一句話,郭德綱尷尬得不知所措。
陳凱歌說:“我們不能拿張國榮開玩笑,不能拿生死開玩笑,他是一個了不起的演員,是年輕的藝術家,我們必須要尊重別人,也是尊重我們自己。”
郭德綱只好立刻轉移話題,問陳凱歌:“你在他跳樓之前見過面嗎?”
陳凱歌說:“我最后一次見到他的時候,他的抑郁癥已經(jīng)很嚴重了,抽煙的時候,手都在發(fā)抖,整個人的精神狀態(tài)看上去也不是很好,顯得比較悲傷。”
所以說,言語其實也是“武器”,很容易傷害別人,郭德綱從那以后,就再也沒有調侃過張國榮“脾氣大”了。
而最讓張國榮感到“屈辱”的,就是1997年的金馬獎的頒獎典禮上,兩個明星的一番對話。
《春光乍泄》之所以被奉為文藝愛情片的傳世經(jīng)典,除了張國榮與梁朝偉的深情演繹外,也和影片獨具匠心的藝術造詣息息相關。
因為“男·男之戀”就是這部電影的主題。
金馬獎頒獎典禮上,開場前的熱場表演就是在惡意調侃《春光乍泄》和張國榮的戀愛取向的“不正確”身份。
就連王晶也說:“我當年認為張國榮壓根就紅不了,因為這種戀情,是不被當時的觀眾所接受的,但我沒想到,后來大家都接受了,他就紅了?!?/p>
可是金馬獎舞臺上,演員用著夸張做作惡心的表情扮著同X戀親向旁邊的人,被旁邊的人推開嘲諷惡心之類。
這一幕的“開場秀”,著實讓臺下的張國榮十分難受,全程都是板著臉,沒有了一開始的笑容。
臺下的攝影師在全場的哄笑聲中,將鏡頭別有用心地對準了張國榮。
還給了特寫,真的是別有用心,很不地道。
當時的頒獎嘉賓是秦漢與劉若英。
秦漢說:“我自己加入電影圈30年了,但是《春光乍泄》這種男人與男人之間的愛情,我演不出來。”
劉若英也表示同意:“我也演不了?!?/p>
鏡頭下的張國榮始終溫文爾雅地鼓掌。
可是秦漢說:“因為太丟人了,這種東西我演出來,會被人罵死?!?/p>
而當最后宣布結果為謝君豪《南海十三郎》時,他盡管難掩失落,但依然向對手表達了敬意,可以說是非常有風度了。
電影藝術就是藝術,你干嘛扯到什么人身攻擊上來?這就讓當年的粉絲,對秦漢的言語十分不滿。
金馬獎評委在不把票投給哥哥的時候,就說了一句因為張本身是同X,所以演這種戲份,演得像是應該的。
零票的理由是“本色出演”,何其荒唐?
相信就算是局外人聽到這種話可能都會覺得氣憤與尷尬,每次想到當年那情景,真是心疼張國榮。
頒獎結束之后,張國榮就說:我從今以后,都不會再參與金馬獎的評選。
既然人家如此欺負自己,就沒有必要再去了,一時間,很多香港的明星都說,不會再參加了。
如果遇到了黃渤,肯定會好好教訓一番,金馬獎五十周年的時候,很多明星都來參加,包括成龍、劉德華、梁朝偉等等大牌明星。
黃渤被邀請做特約嘉賓,鄭裕玲一看到黃渤就說:“你穿的是睡衣吧?你看看臺下,梁朝偉啊,劉德華啊,成龍啊,他們穿的都很隆重的?!?/p>
黃渤很機智地回答說:“對啊對啊,因為他們是客人嘛,當然要穿得隆重一點,這五年我一直在金馬獎,金馬獎對我來說就像家一樣,回到家里一定要穿的舒服一點對不對?”
意思就是,來臺灣金馬獎,就跟回家一樣,你細品,黃渤這一番說話很有“立場”,大家都懂的。
可是當年張國榮很有氣度,并沒有這樣反駁,畢竟電影藝術就是單純的藝術,后來張國榮就從24樓一躍而下,世人容不下他。
在張國榮離開之前,曾留下一封遺書。這封遺書的最后一句話這樣寫道:“我一生沒做過壞事,為何會這樣?”
這樣一個在外人看來無比風光的大咖,為什么要選擇以這樣極端的方式離開呢?
其實,他的人生主要有三不順:童年不順、感情不順、事業(yè)不順。
如果娛樂圈的明星多點理解,不要總是“言語中傷”的話,可能張國榮也不會走這條路。
“我對唐先生這么好,是因為他曾經(jīng)給了我一口飯吃?!睆垏鴺s說,這是對戀情的一種執(zhí)著。
原本都感受到溫暖了,但最終也被言語打碎,因此這才選擇了“去世”,一走了之了。
所以說,當年的娛樂圈不配擁有張國榮啊。
你們有何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