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花香看美景,最是人間煙火味—從賈宏中式民居MOC看庭院情結
有著千百年來悠久的歷史傳統(tǒng)和光輝成就,根據(jù)地域和生活習慣的不同,而誕生出了幾種風格迥異的民居建筑,它們以其獨有的歷史文化,書寫著各自的故事。
對于根生黃土的中國人來說,庭院象征著天地,是建筑的精髓,亦是文化與情感的積淀傳承處。中國人之所以把“家”叫“家庭”,是因為家必須有庭院,庭院情結已經滲透到中國人的血液里。中式裝修古建民居,是中華精神與“和文化”的皈依,還原中國人骨子里的“根”。
秉持著對知識的嚴謹,《酷玩潮》邀請了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建筑學院副教授——喻夢哲老師,作為本文的顧問。跟隨國內知名樂高MOC設計師——賈宏的MOC作品,為大家簡單地介紹一下中式民居建筑和獨有的庭院文化。
中式建筑的特點
中式民居自古就是圍合式的,講究藏風聚氣,闔族齊聚。數(shù)得出來的從北方的四合院,到皖南的四水歸堂,蘇南的絞圈房,華南的下山虎,四點金,潮汕老厝概不如此,從南到北,從古至今一脈相承,亙古不變。
賈宏MOC作品——皖南“四水歸堂”(正面)
賈宏MOC作品——皖南“四水歸堂”(背面)
賈宏MOC作品——蘇南“絞圈房”
組群分布,主次分明,富有節(jié)奏感
在中軸線上采取橫向構圖,把重要的建筑物布置在中軸線上,次要的建筑則對稱地列于中軸線兩側。結構以“間”為單位,構成單座建筑,再以單座建筑組成庭院,進而以庭院為單位組合成各種形式的組群。
裝飾具有多樣性
中式建筑物的窗是裝飾的重點。窗的形狀有方、圓、橢圓、花形、扇形、多角形等,窗中的格紋及種類更是多得無法統(tǒng)計。
講究色彩搭配
中國的建筑具有濃郁的地域特色,但都很講究色彩的搭配,如江南水鄉(xiāng)的白墻、黑瓦與自然相融合;而北方建筑物多色彩濃艷,對比強烈,如紅墻黃瓦的北京故宮,紅色的院墻,金光閃閃的屋頂,配上蔚藍色的天空作背景,強烈的對比,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中式建筑的四大元素
院
在傳統(tǒng)設計中,早年四合院、六合院是最能代表中式建筑文化。院口座地朝天、敞口朝上,完全符合儒家所言“藏風聚氣”,既滿足居者健康需求,又能充分體現(xiàn)在院落與自然的“天人合一”的中國精神,其空間正反映出公共空間到私密空間的完整轉換。
墻
中式建筑幾千年來幾乎承襲一種十分明顯的外部形式,那便是“墻”的形象。城墻、宮城、院墻等,無論高低長短均是通過不同的組合來體現(xiàn)中式“禮制”,在外觀上一般來說是外實內虛、外儉內繁的,同時也極具防御性,這對重視私密性的中式建筑無疑是錦上添花。
素
中式建筑是極為內斂的,表現(xiàn)在建筑色彩上,“黑白灰”三色長期占了主要比例。對于它而言,鋪張奢華的色彩是不允許在其間的,“舍艷求素、棄鬧取靜”是建筑色彩最基本的取舍原則。無論何時,走進中式建筑,它帶給你的永遠是“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的靜謐意境。
幽
中式建筑特有的人文意韻通常會令人想到“曲徑通幽”。其中,竹子的種植成了極其重要的元素。比如最早期的江浙、安徽一帶均是中國民居最杰出的代言,清幽的居住環(huán)境里,永遠都有著竹林的影子。但在設計上設計師也會注重竹子在于“點睛”。
中式特色民居古建,按地域和建筑風格分為:皖派、閩派、京派、蘇派、晉派、川派。它們或精致,或恬靜,或威嚴,以其獨有的歷史與文化積淀,書寫著各自的故事。
皖派建筑
皖派建筑的尊貴,在于它優(yōu)雅了千年的徽派民居,徽派是最為人熟悉的皖派的一支。皖派建筑是六大建筑派系里最為突出的建筑風格之一,特征以青瓦白墻,磚雕門樓最為顯著。
賈宏MOC作品——徽派民居
蘇派建筑
蘇派建筑的尊貴,在于它存在了數(shù)千年的蘇州園林中。蘇派建筑是江浙一帶的建筑風格,是南北方建筑風格的集大成者,園林式布局是其顯著特征之一。
賈宏MOC作品——江南水鄉(xiāng)
閩派建筑
閩,即福建,閩派民居即流行于閩南地區(qū)的一種建筑風格。閩派建筑的尊貴,在于它歷經500多年傳承而來的土樓,是其最為鮮明的代表,是一種供聚族而居且具有防御性能的民居建筑。
賈宏MOC作品——潮汕老厝
京派建筑
歷經了700多年演變的四合院算是京派建筑的特色代表。院落寬綽疏朗,四面房屋獨立。大到皇宮王府,小到平民住宅,每一處雕飾,每一筆彩繪,都是北方文化的無價之寶。歷史上,在老北京四九城里,曾有千余條胡同,京城內的民居四合院就散布在條條的胡同里。
賈宏MOC作品——北方四合院
晉派建筑
晉派建筑的尊貴,在于它氣勢恢宏的喬家大院,斗拱飛檐,彩飾金裝,磚瓦磨合,城樓細做,六個大院三百多間房屋錯落有致,展現(xiàn)出晉商的穩(wěn)重大氣,嚴謹深沉。晉派建筑大體分為兩類:一類是山西的城市建筑,這是狹義上的晉派建筑;另一類是陜北及周邊地區(qū)的窯洞建筑,這也是西北地區(qū)分布最廣的一種建筑風格 。
賈宏MOC作品——山西小樓
賈宏MOC作品——陜西窯洞
川派建筑
川派建筑,即流行于四川、云南、貴州等地的一種建筑風格。川派建筑的尊貴,在于它融合多民族智慧的吊腳樓,依山靠河就勢而建,絲檐走欄自成一派,看似隨意卻十分考究,成為千年民族文化的傳承。在川派建筑中以傣族竹樓、侗族鼓樓、川西吊腳樓,最具鮮明特色。
川派建筑——吊腳樓,圖片源于@網(wǎng)絡
歷史延續(xù)了對廣闊天空的渴望,對厚重大地的依賴,使中國人又對庭院的感情特別厚重,一個庭院承載了人們在自然意識下對生活的最本性憧憬。無論是北京的四合院、上海石庫門的天花板還是廣州關西大屋的內庭院,庭院無疑是東方人綿延至今的居住情結。
馬頭墻
高峻的馬頭墻,乃望族宅第之標志。它以昂首朝天的傲然儀態(tài)主宰著中式民居古建的氣韻與風華。登高俯瞰,高低起伏的馬頭墻錯落而立,承轉起合,彼此相望。馬頭墻,以“龍背獸脊,傲首向天”之氣度撐起民族的脊梁!
賈宏MOC作品——馬頭墻局部
影壁
影壁,南方人稱為照壁,古代稱為“蕭墻”。影壁是大門內外的重要裝飾壁面,人們在進出宅門時,迎面看到的首先是疊砌考究、雕飾精美的墻面和鑲刻在上面的吉辭頌語。它雖然是一座墻壁,但由于設計巧妙,施工精細,在入口處起著烘云托月,畫龍點睛的作用。在影壁的烘托陪襯下,宅門顯得更加深邃、開闊、富麗。
賈宏MOC作品——影壁局部
朱門
朱門乃貴族邸第之代稱。門,獨特的中國建筑。宮門上巨大的門釘,橫九縱九,九九八十一枚,如凸立的文字,濃縮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一篇大文章。凝望著中式民居古建的朱門,猶如凝望歷史的封面,止不住玄想,推開之后,那是怎樣厚重的內容?而朱門以它寵辱不驚,沉靜閑淡的目光昭示著傳世府邸的厚重與中華“和文化”的回歸。
賈宏MOC作品——朱門局部
天井
天井是中國民居的點睛之筆,它接天通地,聚氣藏風,吐故納新,讓清風穿透著,日光親吻著,雨水纏綿著。坐于其中能夠晨沐朝霞,夜觀星斗。這種既與外界相對分離,又與自然親密接觸的設計,真正做到了“天人合一”、“和諧共生”的理念。
賈宏MOC作品中,從田井中看到的假山
徽雕
“徽雕四絕”指具有徽派風格的磚雕、石雕、木雕、竹雕。徽雕源于唐宋,至明清而達極盛。主要用于民居、祠堂、廟宇和園林等建筑的裝飾,以及古代家具、屏聯(lián)、窗格、筆筒、果盤等工藝雕刻?;盏裰v究藝術美,多用深浮雕和圓雕,提倡鏤空效果。亭臺樓榭,樹本山水,人物走獸,花鳥蟲魚,由近至遠,層次分明,錯落有致,于方寸之間,呈現(xiàn)精妙技藝,美感無限。
賈宏MOC作品——徽雕局部
世間如何吵嚷,一方院門閉上,就是我們最靜謐的家園。
一方院落就是一個小小的世界。有天有地,有草木生息,有人在笑談,有小動物在嬉戲。從天到地,從大到小,從靜到動,都和諧地籠在一個院子里。幾堵圍墻,一個院子,春夏秋冬,生死興亡,都在一個這個院子里交替輪回。
庭院不只是一個建筑,而是一個容納萬物的棲息之所。
庭院不只是人情的世界,庭院是關于人與萬物,萬物與萬物建立溫情的世界。
林語堂說:“園中有宅,宅中有院。院中有樹,樹上見天。天中有月,不亦快哉。”
世界從來不缺美好。很多美好,需要我們用心去找尋,用心去發(fā)現(xiàn)。
“春日遲遲,蒔花理卉,盡是消遣閑情之計;無事靜坐,茗碗茶煙,皆為滌蕩塵氛之法;窗明幾凈,滿室長物,權當浮生滋養(yǎng)之道?!?/strong>
有一席圍合了天地自然的院子,萬物滋養(yǎng)的院子,才算真正擁有生活原本的樣子。
懂院子的人,一定是懂得生活的。
通透的庭院,一方窗欞,引景入室,不經意間與風景不期而遇。聽著風聲、雨聲、蟲鳴鳥叫,感知四季的變換,感受自然的饋贈。
中國人的院子,是一個時間的容器。
把所有的初綠淺粉、燕語呢喃合在一起;
把所有的秋風徐徐、葉落果香合在一起;
把所有的風挽荷香、蟬蟲低鳴合在一起;
把所有的冬日暖陽、雪中烹茶合在一起;
我們的心就不知不覺地完全飽和了。
偶爾風中的一縷香,或是鄰居燒菜的人間煙火,或是相鄰院子里不知名的花香,或是鄉(xiāng)村之間原始的味道。
一磚一瓦,一花一草,一石一泉,皆是清明悅目。一窗一棱,一鳥一蟲,一茶一人,皆是神清氣正。
“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上云卷云舒。”竹影石階過,人生幾十年,能給自己筑一方小小的院落,便是偷得浮生一處閑。
日月盈暉,我自聚足;家人一堂,歲歲年年。
從此,何慕繁華。
一方院落,一隅心安。
院子是家,不是漂泊的詩與遠方,不用繁華,不要復雜。
院子就是你過的小日子,是讓我們抖落一身疲倦與偽裝的地方。不必迎合他人,不用假意討好。腳踏實地地生活,自由自在。
古人的抱璞歸真之意,就藏在這一方小小的院落之中。正如古人所言:“人家住宅,須要三分水,二分竹,一分屋,消受如許清福,一身不虛矣?!边@樣的“荒度余生”,恰是珍惜每一個當下。
院外是紅塵滾滾的江湖,院內是自己的精神天地。
晨起讀書聽風,聞一席茶香。月夜相照來伴,聽一曲悠揚。晴時,看花木扶疏,竹弄綠影。雨落,聽雨打芭蕉,苔痕階綠。若有三五好友,花前品茶。若是獨處,一本書,一張琴,一窗幽居,足矣。
茫茫天地間,愿你我的心中,有一處院子,可以暫別都市喧囂,聽雨打芭蕉,看花點青苔,或秉燭賞海棠,或醉臥眠芍藥……婆娑一院,盛滿人間清歡。
世界再大,不過一座院子。
本文顧問——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建筑學院副教授,喻夢哲
MOC作品作者——賈宏;文——老馮-4ndyFun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