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姍姍來遲的青春答案

《普通人》(Normal People)火了。
且不提該劇在國外的高熱度和話題度,即便在國內(nèi),以一部暢銷小說改編的青春/愛情劇標準來說,《普通人》近期都有了一些“火出圈”的跡象。

向來對這種題材不太感冒的我,在看《普通人》后也必須承認,此劇的品質(zhì)配得上它的名氣和好評:不諂媚、不庸俗,依靠穩(wěn)健且舒緩的節(jié)奏講述了一段曲折的感情,更難能可貴的是,它充分展現(xiàn)出了復(fù)雜情感的細膩和真實。
然而換個角度來說,該劇充滿了缺少社會毒打的“小資”調(diào)調(diào),在一些人看來甚至是缺乏志氣的無病呻吟……這不是一個具有普遍性的故事,因此,我不會無條件地向大家推薦《普通人》。
講完這些,我們就可以好好來談?wù)劇镀胀ㄈ恕返膬?yōu)良了。

其實該劇的男女主角都不算凡人,他們的困擾和痛楚也不常見,但他們的經(jīng)歷卻演繹出了“普通人”的平凡意味,讓許多觀眾產(chǎn)生了別樣的共鳴,這便是《普通人》最大的價值。
下面我會將康奈爾和瑪麗安的關(guān)系分為四個階段來評述,多圖長文,深度劇透,請酌情閱讀。
無知
首先要明白男女主的基礎(chǔ)人設(shè):兩人是愛爾蘭小鎮(zhèn)斯萊戈的高中生,康奈爾成長于清貧的單親家庭,被年輕的母親洛琳一手帶大,與人和善,迎合一切;瑪麗安成長于父權(quán)/男權(quán)至上的富裕家庭,父親死后她依然活在哥哥艾倫的精神暴力之下,母親丹妮斯又是個毫無作為的逃避主義者,校園刺頭,目空一切。

兩人看似站在截然相反的對立面,卻擁有著共同的性格底色:不外露的自卑。
由于洛琳在瑪麗安家做清潔工,他們倆在校園之外有了額外的交集,也正因為缺少了周圍人群的目光,兩人才能小心翼翼地多說幾句。

除去青年男女之間被“好看皮囊”吸引的因素,兩人出現(xiàn)額外的對話,真的只是因為他們多見過幾面……
一開始自然談不上什么感情,但瑪麗安和康奈爾都很敏銳地捕捉到了他們“孤獨”的相似點,這份特質(zhì)加速了兩人的破冰——也僅僅是破個口子。

兩人對彼此一無所知,于是在初吻后他們都迅速產(chǎn)生了“優(yōu)秀學(xué)霸垂青我這個小透明”的想法,害怕改變帶來未知的挑戰(zhàn),只能小心翼翼地隱瞞真相,維持“現(xiàn)狀”。
在初嘗禁果時,這份古怪更為明顯:康奈爾絲毫沒有小年輕的猴急與興奮,而是滿心為瑪麗安著想的理解、遷就與禮讓。

先前康奈爾就否認了瑪麗安輕賤自我的話語,在他看來,出身好、成績好、品貌好的瑪麗安能喜歡/引誘自己是莫大的福分,他的溫柔固然是紳士風度,但又何嘗不是自矮一頭的卑微呢?
實際上瑪麗安也抱著差不多的想法(唯一不同是把“出身好”換成“人緣好”),比如在康奈爾不知未來該讀什么專業(yè)時,鼓勵他選唯一感興趣的文學(xué)。

在這段秘密的關(guān)系中,他們?yōu)閷Ψ街氲某潭榷紕龠^了自己……除了不愿曝光關(guān)系的自私。
終于,“地下情”慢慢浮上了水面——如果不是康奈爾的鼓勵,瑪麗安不會去參加學(xué)?;顒樱绻皇乾旣惏脖蝗溯p薄,康奈爾也不會當眾維護她,而后一起過了夜。

康奈爾在溫存之余,更是向瑪麗安保證“我永遠不會傷害你”。
到此為止,兩人的關(guān)系都還算是在正軌之上穩(wěn)步發(fā)展,只可惜這段感情從一開始就沒有夯實的基礎(chǔ),稍稍經(jīng)受些許考驗便一觸即散……

關(guān)于兩人的風言風語傳遍了學(xué)校,面對朋友們一半八卦一半調(diào)侃的詢問,康奈爾瞬間被嚇壞了,他突然成為了大家的焦點,他被拖出了自己習(xí)以為常的舒適圈。
對此,康奈爾的做法不是去嘗試適應(yīng)改變,而是迅速“縮回”到和瑪麗安親密之前的狀態(tài),比如向蕾切爾道歉并邀請她去參加舞會,還自以為如此偽裝不會造成什么影響……

在康奈爾看來,否認這段關(guān)系對兩個人都有好處,瑪麗安不會被他拖累,自己也能擺脫所有變化,殊不知此舉熄滅了瑪麗安剛剛?cè)计鸬谋粣鄣南M?/p>
哪怕母親多次批評,康奈爾都固執(zhí)地認為(欺騙)自己沒有錯,直到朋友告訴他“大家早都知道了你們的事”,康奈爾才愿意承認自己毫無意義的決絕,對瑪麗安造成了極大的傷害。

康奈爾和瑪麗安對這段關(guān)系本就充滿了懷疑和畏縮,【第一階段】的脆弱感情便在高中生涯里稀里糊涂地結(jié)束了。
怯懦
上了圣三一大學(xué)后,康奈爾和瑪麗安各自過著沒有交集的生活,直到他們在加雷斯的派對上相遇。
短暫的尷尬和扭捏之后,“老同學(xué)”迅速重新熟悉了起來。相比之下,康奈爾顯得更意外些,因為煥然一新的瑪麗安在大學(xué)里看上去如魚得水——就好像高中時的自己一樣。

更廣闊的舞臺,更高知的同伴,更鮮活的生活,似乎讓瑪麗安放開了不少,兩人也得以把過去的心結(jié)解開了一部分。
念念不忘,必有回響。如果他們倆真把過去的事放下了,也就不會有隨后的再續(xù)前緣……

瑪麗安覺得先前徹底不理睬康奈爾是自己反應(yīng)過度了,僅僅只是派對上幾句話,就讓她忘卻了康奈爾辜負自己的事實,說到底她依然帶著自我輕賤的心理。
當然,一開始兩人只是恢復(fù)了普通朋友的關(guān)系,可隨著交流的密切,他們遲早都會談到那些繞不開的話題。

長大的好處在于能看清許多過去不明白的道理,康奈爾告訴瑪麗安(同時也是告訴自己):高中同學(xué)們知道他們倆那點事兒,但沒人在乎,許多焦慮和顧忌其實毫無必要。
康奈爾總是不停對瑪麗安道歉,其中大多出于不自信的自卑,可這一次卻是準備許久的心里話。

瑪麗安早已不再怨懟康奈爾了,此番原諒更是徹底解開了心結(jié),如釋重負的她沒多久就和加雷斯分手了,因為不用再偽裝的她不想再重蹈覆轍。
與此同時,瑪麗安越來越饞“老相好”了,她還借著酒勁主動向康奈爾求愛、索吻,擺明了要重燃舊情。

康奈爾拒絕了,一方面是他不想趁人之危,更重要的是他還未做好在別人面前與瑪麗安親昵的思想準備——明白道理是一回事,要做到就是另一回事了,他仍然只能接受低調(diào)的親密關(guān)系。
大學(xué)生活的豐富多彩并不能抵消原生家庭帶來的折磨,反而會讓痛苦翻倍,哥哥的痛罵侮辱,母親的無動于衷,都再次提醒了瑪麗安的卑微。

在家里受到的折辱,使得瑪麗安更加貪戀、渴望康奈爾賜予自己的關(guān)愛,為了這份來之不易的感情,她愿意為康奈爾做任何事情。
這種不顧自我來取悅愛人的灼灼熱情,再次嚇到了康奈爾。

康奈爾的潛意識里始終在質(zhì)疑“我值不值得她愛?”不愿對感情高調(diào),就是他下意識里留的后路,正因這份從未消失過的猶疑和糾結(jié),才讓身邊所有人都為他們倆感到磨嘰和擰巴。
杰米對瑪麗安動手動腳的行為,刺破了這層別扭的隔閡。

康奈爾吃醋,證明了他真的在意、想擁有瑪麗安,但康奈爾只敢獨自生悶氣,也說明了他的膽怯和懦弱,瑪麗安看在眼里、怨在嘴中、急在心底。
參加同學(xué)生日派對在泳池邊的那一刻,是康奈爾最好的機會,輕撫愛人的纖腰,親吻愛人的肩膀,鼓足勇氣的他幾乎就要成功了……可惜,在沒來由的一哆嗦后,愛潮瞬間退去,所有努力都功虧一簣。

這一步失敗后,一切都結(jié)束了。之后康奈爾因無法在暑假打工掙錢、又不愿蹭住瑪麗安房子而離開,也就顯得順理成章了。
【第二階段】是兩人最單純快樂的時期,他們本有希望就此走下去,可人生的底色注定了他們還要經(jīng)歷更多的磨難。
撕扯
暑假分手之后,兩人都有意無意地避開了對方,直到他們在斯萊戈重遇——沒辦法,他們的家鄉(xiāng)太小了。
越是不正常的關(guān)系越會努力裝作正常,瑪麗安和康奈爾再次重拾了“友誼”。

他們都試著去過新的生活,瑪麗安成為了杰米的女友,康奈爾和海倫走到了一起,盡管都忘不了對方,但兩人還是戴上了虛假的面具偽裝自己。
后悔的康奈爾先受不了了:在兩人雙雙拿到獎學(xué)金的夜晚,醉酒被搶劫的康奈爾求助了唯一背得出號碼的瑪麗安,借著失態(tài)講胡話的勁頭,他說出了自己的不甘和疑惑。

通過對夏天的反思,兩人突然發(fā)現(xiàn),看似主動熱情的瑪麗安,其實要比康奈爾更加被動,康奈爾自以為識趣的離開,在瑪麗安眼里卻是輕而易舉的拋棄,他們的共同點就只有殊途同歸的怯懦……但現(xiàn)在說這些又有什么用呢?
也許時間會撫平一切——當下一個夏天來到時,瑪麗安主動邀請在歐洲游學(xué)的康奈爾到意大利的莊園小住。

直到一起騎車去購物,他們才意識到此時此刻是近一年來兩人最放松的時候:康奈爾和瑪麗安早已在心中設(shè)下了錨點,把對方當做了永不凍結(jié)的港灣,這份深入靈魂的羈絆,無論如何都改變不了。
借著這次機會,兩人提到了一直存在卻諱莫如深的關(guān)鍵結(jié)癥:金錢和階級。

這是出身清貧的康奈爾心里最過不去的坎兒,也是瑪麗安后知后覺的問題,她仿佛是想告訴康奈爾,不必把這些差異太放在心上,當成彼此間的障礙,就不知道后者聽進去了多少。
兩人這般余情未了的樣子讓現(xiàn)男友杰米看到,使得隨后的餐桌變成了修羅場……當晚,瑪麗安再次和康奈爾睡在了一起,她也終于說出了從未說出口的心里話:覺得自己沒有存在價值,活該被所有人厭棄,至于為何從不提起,是害怕康奈爾會不喜歡殘缺的自己。

相比起肉體的交合,瑪麗安和康奈爾之間觸及靈魂的交流來得實在是晚了些……有意思的是,此次真正交心后,兩人只是親吻……
看診斷病很快,醫(yī)療病癥卻要花許多時間?,旣惏勃氉耘苋チ巳鸬洌膊换丶疫^圣誕節(jié),牽腸掛肚的康奈爾不斷對她進行遠程“治療”,通過回想在意大利的那個夏天,告訴瑪麗安“你沒有錯”。

康奈爾鍥而不舍的鼓勵和慰藉,總算把害怕被珍惜、迷失在SM中的瑪麗安拉了回來——康奈爾的存在,令她重新開始希冀自己仍有愛與被愛的權(quán)利。
可別覺得這一時期的康奈爾有多積極健康,他對瑪麗安的鼓舞,都建立在自己的抑郁和對女友海倫的心不在焉上,受到朋友羅伯之死的刺激,情緒崩潰的康奈爾后來更是去做了心理咨詢……所以,才有了兩人在葬禮上相擁,久久不愿放手的一幕。

任何一個有自尊心的人,都無法接受另一半對“前任”有如此強烈的執(zhí)念,海倫不得不與康奈爾分手。
輪到瑪麗安陪伴處于艱難時刻的康奈爾了,其實兩人也沒有多說什么、多做什么,僅僅是開著遠程聊天看書、睡覺,明白有彼此陪伴而已。

這一時期,在生活中形單影只的兩人是孤獨的,但在精神上他們卻是自由的,因為不再需要去隱藏各自的孤獨。
“你不會感到憤怒嗎?”有一天,瑪麗安突然提到了大家在羅杰死后虛偽的社交表現(xiàn),說完兩人都釋然了不少:也許不止我們倆有心病,也許所有人都在偽裝。

經(jīng)歷了種種蛻變與成長,兩個人重新回到了起點。
【第三階段】的時間跨度最長,對康奈爾和瑪麗安感情落點的影響也最大,他們離功德圓滿只差最后一步。
完滿
又一個夏天到了,康奈爾和瑪麗安已恢復(fù)了(除肌膚之親外)最好的關(guān)系。
面對瑪麗安再一次的靠近,康奈爾選擇保持距離,為了留住“友誼”,他希望兩人之間能純粹一些——哪怕他們都認識到了彼此在一起時從不會孤單,分開后也沒有過真正的快樂。

瑪麗安很著急,也很失落,他總是不知道康奈爾究竟想要什么,而她的性格又注定只能把機會送到對方面前,讓康奈爾去做最后的決斷。
這次焦急的表態(tài)迫使康奈爾發(fā)起了久違的沖鋒,當瑪麗安以為勝利近在咫尺、只想聽到一句“我屬于你”時,康奈爾卻又一次退縮了……
瑪麗安并不是真的有多想康奈爾“打”自己,她只是希望康奈爾能夠展現(xiàn)出對自己的占有欲,用一句切實可見的話、一次能夠感觸的行為來表明他的態(tài)度和立場。
康奈爾出于慣性和驚懼,慫了,只得在事后哭著懊悔不已……

所以說,當晚哥哥艾倫對瑪麗安的施暴真是“神助攻”,他在兩人情緒未退的時候重新給了一次千載難逢的機會。
我很欣慰瑪麗安打出了那個求助電話,像康奈爾這樣的悶罐子,有時候真的只能不斷逼著他做出改變。

有些話,有些事實,就算心里都明白,親耳聽到、親眼看到才會有意義,只要能得到答案,來得再晚都不嫌晚。
尋常的愛情故事,到這里就該告一段落了,但康奈爾和瑪麗安的【第四階段】并不是結(jié)束,而是另一段新的開始。

康奈爾得到了去紐約讀碩士的機會,可他不打算接受,只想寸步不離守在愛人身邊。
除了這個小疙瘩外,兩人的關(guān)系可謂突飛猛進,在洛琳的建議下,瑪麗安去了康奈爾家過圣誕節(jié),自己也從冷漠無愛的家庭中抽離了出來……他們不再懼怕周圍的眼光,一起跨年、接吻、示愛,享受著無可替代的綿綿情意。

這崎嶇的一路實在走了太久,但愿這條路永遠沒有盡頭。
對于愛情,如此這般或許足矣,但對于人生,這般如此還遠遠不夠。瑪麗安在找到“家”的感覺后,希望康奈爾能把握去紐約的機會,鼓起勇氣去面對未知的富有挑戰(zhàn)的新生活。

一直以來,他們倆都覺得對方比自己更優(yōu)秀,明明都是學(xué)霸,卻總在“我不夠好/我不配”的自我懷疑中一次次錯過……現(xiàn)在,僅僅因為前進了一大步,就要重新開始抱殘守缺嗎?
你可以去大城市,我也可以留在家鄉(xiāng),這次分開并不意味著別離。

人們歌頌愛情,是因為愛情的稀缺和珍貴;愛情的偉大,往往不是因為它拘泥于男女間的那點事,而是因為它能帶給人前所未有的積極成長。
故事的結(jié)尾,康納爾和瑪麗安用他們的選擇,做出了“不再錯過”的宣言。

我想,這就是《普通人》所富含的意義,用一段不凡的愛情去講述一段再“平凡”不過的人生。
【也歡迎關(guān)注我公號“有愛評論區(q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