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es | 在峽江的轉彎處
《在峽江的轉彎處》
每一篇章都能讓人動容落淚的人生隨筆自傳。
第一記 我和我的母親
母親大概是我們獨立前陪伴我們最多的人,而我們也最深受母親的影響。母親是她在家庭中的角色,勤勞、愛干凈、對苦難的人懷有同情,這大概就是母親最好的底色了。在這里我明白了愛干凈的重要性,因為愛干凈的人意味著他收拾有條理,對自己有要求,以后一定多愛干凈。每個人對母親的感情都是深厚且不可割舍的。
第二記 關于妻子和愛情
那個時候的人們真淳樸啊,真的會為了愛情放棄自己的事業(yè)。為作者妻子的堅持和犧牲動容,現(xiàn)在是很難了。妻子原來收到的offer成了我的游學的一站,喜歡舞蹈、擅長書法、英語比較好的城市女生成為了一名縣城里的嚴母、養(yǎng)家、賢內助,她放棄的是她人生的可能性啊。當她坐在公交車上,面對兒子說“那就是紅綠燈”怎么能不紅了眼眶?;氐揭粋€經典的問題,是自己精彩的人生難得,還是相伴相守的伴侶難得。這都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的問題,最關鍵的是那個人值不值得吧。
第三記:初入職場
印象最深刻的是作者一開始被分到礦山,機緣巧合翻譯了一篇英文文章,然后就被調到了外貿局,以及扎扎實實寫文章提副科。然后命運又敲響了他的門,從30歲一下的副科提一個大學生上去就是他。以及他在任期間,勤勤懇懇工作,把自己的工作創(chuàng)造出意義來。命運的敲門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你有沒有能力去把握命運給你遞來的機會。每一段認真的的經歷都會在你意想不到的地方開花結果。英語好、文字功底好、辦實事真的很重要。再好的制度都是需要人去實施,最后的效果上限是人的能力,下限是制度的保證。
第四記和第五記:再求學
作者第一次考研失敗,第二次考上了清華的公共管理碩士,以及全省選拔30名干部公派出國留學。這一段作者把他描述成是人生的巴顏喀拉山和密歇根湖上有一千種飛鳥。頂級大學的氛圍就是不一樣,老師同學全是大牛,那是活著的人類最高的智慧啊,同輩壓力也是最強的動力。以及在外交換時,多少不同的又心心相惜的伙伴。作者一直把農業(yè)作為自己的研究方向,這也就是遠看是前行近看是歸鄉(xiāng)把。30萬換一個清華學歷,不要太劃算。
第六記:再入官場
這大概是作者此生最難打下的仗,干部作風和能力建設、信訪、貧困、艾滋、出行難、辦事難。堅定本心兩袖清風,向貪腐開戰(zhàn),不準官員染指工程類項目。創(chuàng)新性的實行了“限時辦結、超時默認的制度”,這就是一種好的制度設計,把百姓手上多了正常的議價權。結窮親、屋場院子會和農村信息趕集把干部和人民聯(lián)系在了一起。最重要的是當官的有沒有徹底的、真正的面對全體老百姓的勇氣,一個干部只有群眾說好才是黨組織新人的理由。不得不佩服作者的眼界和魄力,那段抑郁癥的日子也實在是難挨。扭轉當?shù)卣紊鷳B(tài),看似輕飄飄一句話這背后付出的努力不敢細想,也是在這,作者完成了他的轉彎,辭官向善。
第七記:慈善
為眾人抱薪者,不可使其凍斃于風雪;為大眾謀福利者,不可使其孤軍奮戰(zhàn);為自由開路者,不可使其困頓于荊棘。中國是社會主義構架,前行的路沒有人知道,那么社會主義實驗實踐調查該都多重要,這種探索多見于慈善組織,而作者把自己的下半場投身這個事業(yè)中去。
?
陳行甲人生的上半場結束了,開啟了他的人生下半場。陳行甲故事難得,人更難得。全國千千萬萬個縣里面,又豈能出千千萬萬個陳行甲,哪些浪費了的工程資金、城市發(fā)展機會,浪費就浪費了,再也不會重來了。惟愿在這關鍵的轉型期,有更多的陳行甲度過一個又一個的難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