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基礎Ep35】唐朔飛計算機組成原理教材梳理(二十四):P125磁記錄原理記錄方式

(合計898字,用時25min——)
第四章 存儲器
4.4輔助存儲器
4.4.2磁記錄原理和記錄方式
a.磁記錄原理
概述:磁表面存儲器通過磁頭和記錄介質的相對運動完成讀/寫操作。
寫入過程:
寫入時,記錄介質在磁頭下方勻速通過,根據(jù)寫入代碼的要求,對寫入線圈輸入一定方向和大小的電流,使磁頭導磁體磁化,產生一定方向和強度的磁場;
由于磁頭與磁層表明間距非常小,磁力線之間穿透磁層表面,將對應磁頭下方的微小區(qū)域磁化(稱為磁化單元);
根據(jù)寫入驅動電流的不同方向,使磁層表面被磁化的極性方向不同,以區(qū)別記錄“0”或“1”。
讀出過程:
讀出時,記錄介質在磁頭下方勻速通過,磁頭相對于一個個被讀出的磁化單元作切割磁力線的運動,從而在磁頭讀線圈中產生感應電勢e,且e=-ndΦ/dt(n為讀出線圈匝數(shù)),其方向正好和磁通變化的方向相反;
由于遠離磁化單元的剩磁通Φ的方向不同,感應電勢方向也不同,便可讀出“1”或“0”兩種不同信息。
b.磁表面存儲器的記錄方式
概述:磁記錄方式又稱為編碼方式,它是按某種規(guī)律將一串二進制數(shù)字信息變換成磁表面相應的磁化狀態(tài)。
方式:
歸零制(RZ):歸零制記錄“1”時,通以正向脈沖電流,記錄“0”時,通以反向脈沖電流;
不歸零制(NRZ):不歸零制記錄信息時,磁頭線圈始終有驅動電流,不是正向,便是反向,不存在無電流狀態(tài);
“見1就翻”的不歸零制(NRZ1):“見1就翻”的不歸零制在記錄信息時,磁頭線圈也始終有電流;
調相制(PM):調相制又稱為相位編碼(PE),其特點是記錄“1”或“0”的相位相反;
調頻制(FM):調頻制的記錄規(guī)則是:以驅動電流變化的頻率不同來區(qū)別記錄“1”還是“0”;
改進制調頻制(MFM):這種記錄方式基本上同調頻制,即記錄“0”時,在位記錄時間內電流不變;記錄“1”時,在位記錄時間的中間時刻電流發(fā)生一次變化。
c.評價記錄方式的主要指標
標準:
編碼效率:編碼效率是指位密度與磁化翻轉密度的比值,可用記錄一位信息的最大磁化翻轉次數(shù)來表示;
自同步能力:從單個磁道讀出的脈沖序列中所提取同步時鐘脈沖的難易程度;
讀分辨力;
信息獨立性(即某一位信息讀出時出現(xiàn)誤碼而不影響后續(xù)其他信息位的正確性);
頻帶寬度;
抗干擾能力;
實現(xiàn)電路的復雜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