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無四癖,虛偽做作”:跟這些人再親,也不要深交

明朝的張岱有言:“人無癖不可與交,以其無深情也,人無疵不可與交,以其無真氣也?!?/p>
一個人,如果他沒有任何的癖好,那他就不值得交往,因?yàn)檫@個人不夠深情,特別薄情寡義。如果他沒有什么缺點(diǎn),那他就不值得往來,因?yàn)樗粔蛘鎸?shí)。
癖好,就是一面鏡子,將人之內(nèi)心深處,最真實(shí)的一面,都反映了出來。無論是好的癖好,還是不良的癖好,都能代表這是一個接地氣的人。
只要是人,就肯定有喜歡的東西,和不喜歡的東西。倘若這個人啥都不喜歡,啥癖好都沒有,只能說這個人很虛偽,根本不值得往來。
有喜怒哀樂,才算是真實(shí)的人。沒有喜怒哀樂,怎么能算是真實(shí)的人呢?
人無四癖,虛偽做作。跟這些人再親,哪怕有血緣關(guān)系,也不要與之深交。

一、從不說真話的人,多半是偽君子。
俗話說:“良藥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有作用的藥物,多半是苦澀的,可利于救治疾病。忠誠且真實(shí)的言論,多半是不好聽的,但利于指導(dǎo)人們?nèi)プ鍪隆?/p>
對于這些“真實(shí)”的言論,不同人有不同的態(tài)度。有的人認(rèn)為,真話不好聽,干脆就不聽了,聽假話就好。有的人認(rèn)為,可以的話,還是要聽聽別人所說的真話。
就是因?yàn)槿藗兟牪坏谜嬖?,所以這世道才出現(xiàn)了諸多“偽君子”,他們滿口甜言蜜語,滿是阿諛奉承,就像是涂了蜜糖的砒霜。
雖然說,我們都懂得“忠言逆耳”的道理,可“當(dāng)局者迷”的時候,我們一般都不會聽忠言,甚至還會跟別人唱反調(diào)。
從古至今,無數(shù)人都因?yàn)橄嘈艂尉拥奶撗远聰?。對于這些偽君子,還是早早疏遠(yuǎn)比較好。

二、毫無原則和主見的人,多半不可深交。
民間有這么一句話:“墻頭草,風(fēng)往哪邊吹,就往哪邊倒?!?/p>
江湖中有不少像“墻頭草”一般的人,他們沒有什么主見,也缺乏個人的原則,只看著別人的錢財多少和勢力大小來做人。
看到別人有錢,就跑到別人的身邊,去奉承別人??吹絼e人沒錢,就選擇翻臉不認(rèn)人,裝成不認(rèn)識別人的樣子。
在親戚圈中,也是如此。親戚看到你賺到錢,第一時間給你敬酒,跟你說“多年未見,甚是想念”。親戚看到你一貧如洗,立馬遠(yuǎn)離你,就跟看到瘟神一樣。
像這般毫無原則和底線的墻頭草,真的值得我們與之深交嗎?絕對不值得。你對他們再好,也不過是“肉包子打狗,一去不復(fù)返”罷了。
最好的關(guān)系,并不是“見錢眼開”的關(guān)系,而是“同甘甜,同患難”的情誼。

三、缺乏喜怒哀樂的人,都很可怕。
民國怪才李宗吾先生提出了一個觀點(diǎn):厚黑之道。
所謂的厚黑之道,就是說那些比較成功的人,都心如煤炭黑,臉如城墻厚。心黑之人,多半心狠手辣,不講情分。臉厚之人,多半城府極深,難以捉摸得透。
就像劉備和司馬懿,前者“喜怒不形于色”,到哪作客,主人都身死。后者隱忍了幾十年,在抓住時機(jī)之后,一舉鏟除了曹家的子孫。
對于那些城府極深的人,不少人都疑惑,為什么這些人可以做到“喜怒不形于色”呢?因?yàn)樗麄兌际前芽厍榫w的強(qiáng)者。
當(dāng)一個人吃了無數(shù)苦頭,承受了諸多劫難,那他的心就會如鐵石一般,特別堅硬。那他看待身邊的人與物,也就不會有任何的感情了。
說句不好聽的話,在這些人的眼中,身邊人就跟阿貓阿狗一樣,有利用價值就利用,沒有利用價值就一腳踢開。特別現(xiàn)實(shí)。

四、重利而缺德的人,不可深交。
有一位老前輩說過,人在江湖,你要么就交那些不重視利益錢財?shù)呐笥?,要么就跟那些重視利益的商人做生意,不要把朋友跟商人混淆?/p>
也就是說,人,要么偏向于感性,重視感情,要么偏向于理性,重視利益。既感性,又理性,完全五五開的人,多半是不存在的。
就拿那些做生意的老板來說,別人重視利益,連自己都未必相信,又怎么可能會相信別人,付出感情呢?所以,重視利益的人,多半會不擇手段去賺錢。
老實(shí)人的心性,注定他們當(dāng)不了老板,可他們是很好的交往對象。當(dāng)然,你又會嫌棄老實(shí)人賺不到錢,沒本事,就不跟他們往來了。
人這種生物,其實(shí)很復(fù)雜,既想擁有真摯的感情,又想跟有錢有勢的人往來。這人世間,哪有“兩全”之事兒呢?
所以說,遇到重視利益的人,我們就不要有太多不切實(shí)際的期待了,雙方在商言商就好。至于感情什么的,應(yīng)該找其他人。
文/舒山有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