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文回顧】美哉,硯秋?。ㄇ锼迹?/h1>

作為與梅蘭芳齊名的一代京劇宗師,程硯秋的童年并沒有象梅蘭芳那么安逸、穩(wěn)定??伤髞淼乃囆g成就卻有過之而無不及的,以至于梅蘭芳都對這個曾經是自己徒弟,而又青出于藍勝于藍的藝術大師大加贊賞。
?
程硯秋,1904年1月1日生于北京,祖上是旗人的程家也曾經風光過,可到了程硯秋父親這一輩,程家就開始沒落了,以至于幼小的程硯秋便賣身給了當時的京劇名角兒榮蝶仙做徒弟,榮蝶仙脾氣粗暴,只要一不稱心對程硯秋就非打即罵,也就是在這種艱苦的環(huán)境下才使程硯秋練就了一身的好本事。因為變聲以及榮蝶仙非人的折磨,使得程硯秋在少年變聲期,還要用疲憊的嗓子到處演唱賺錢,這樣險些毀了一代京劇宗師的藝術前程。幸虧得到了當時的社會名流,詩人羅癭公以及著名京劇教育家,被稱為通天教主的王瑤卿和梨園翹楚梅蘭芳的幫助,這才使程硯秋脫離苦海,并在生活和藝術上都得到精心呵護。
?
程硯秋天資聰穎,再加上高人的指點以及自身的努力,十八歲那年首次到上海演出即一舉成名,成名后的程硯秋更是對自己在生活和藝術上苛刻要求,在生活上程硯秋嚴于律己,一生不犯二色,這在當時的梨園界是十分罕見的。在藝術上更是精益求精,他于1932年自費赴歐洲考察西方的戲劇和音樂,并在赴歐洲之前將自己原來名字中的“艷”改成“硯”,易字“玉霜”為“御霜”以示玉潔冰清,御風霜當有自立之志??疾鞖v時一年,在回國后他還寫出了見解獨特,分析精辟的考察報告——《赴歐考察戲曲音樂報告書》。除了把在歐洲看到聽到的東西用文字的形式記錄下來以外,程硯秋還不斷的努力,把這些歐洲好的音樂理念和素材運用在自己的演出實踐當中,他有意識的在設計京劇唱腔時借鑒歐洲歌劇的旋律,在設計表演舞蹈時又借鑒了芭蕾舞和交誼舞的一些表演技巧,使得他的唱腔、表演更加多姿多彩,從而深受觀眾的愛戴和歡迎。
?
程硯秋為人正直豪爽、義字當先、疾惡如仇。成名后的程硯秋收入也相當的豐厚,于是他就不時幫助貧困的同業(yè)中人,幫他們度過難關。對于曾經幫助過自己的人,更是照顧有加,羅癭公去世以后,就是程硯秋為其料理后事,照顧家人生活。程硯秋還不計前嫌,照顧晚年沒落的榮碟仙。同時程硯秋又是一個愛憎分明的人,1931年前后,程硯秋編演了《荒山淚》和《春閨夢》等反戰(zhàn)劇目,這在當時的社會中引起了不小的震動。并在同年十二月間在《北平新報》發(fā)表了《檢閱我自己》一文,首先在文章中提出戲曲的社會作用和警世意義,這在當時的戲曲界是絕無僅有的。不僅如此,程硯秋還是一個偉大的愛國主義者,在日本占領中國時期,他面對敵人的威脅毫無懼色,在北京火車站赤手空拳的與日本特務搏斗,而后,又毅然離開了自己心愛的舞臺,在北京郊區(qū)的青農橋務農,當起了農民,保持了一個愛國藝人應有的民族氣節(jié),讓人們在敬仰其偉大藝術的同時,更折服于他偉大的人格魅力。
?
程硯秋作為一代京劇宗師,他的舞臺創(chuàng)造是連綿不斷而又精彩紛呈的,他傾注了自己畢生的精力創(chuàng)造了中國京劇史上一個輝煌而又偉大的旦角流派——程派,曾經有十旦九程的說法,時至今日,程派藝術仍然如日中天,無論是專業(yè)演員還是業(yè)余愛好者,都不乏程腔追隨者。
程硯秋的創(chuàng)造對后人的影響也是深遠的,他的創(chuàng)造不但影響了京劇的創(chuàng)作,對其他戲曲劇種的創(chuàng)作發(fā)展也提供了有益的借鑒和幫助,他創(chuàng)造的京劇板式和唱腔以及身段舞蹈已經在今天的戲曲舞臺上廣泛運用,影響波及整個舞臺表演藝術領域,可謂空前絕后。
?
作為新一代的程藝愛好者,我們有責任為程硯秋先生留下的這一份寶貴的藝術遺產,而努力傳承,搖旗吶喊?,F(xiàn)在也許還有不喜歡京劇,不喜歡傳統(tǒng)的藝術,甚至抵觸傳統(tǒng)文化的人,只是他們還不了解或者還沒有機會了解傳統(tǒng)藝術,借用傳統(tǒng)昆曲《牡丹亭》中的一句臺詞:“不進園林怎知春色如許”,希望我們這些愛戲人,除了自己在園林漫步之外,還能帶上我們的朋友也進劇場走走看看,看看那些被譽為國寶的戲曲藝術,真真正正的接觸一下這些前人留給我們的藝術瑰寶,近距離的看看這些人類的文化遺產,到那時大家一定會為我們的先輩感到驕傲,一定會為中華民族的聰明和睿智感到無比自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