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傳導(dǎo)讀 晁岳佩】030 楚子入陳

?????? 陳靈公無道,夏徵舒殺之。楚莊王伐陳討罪,滅陳,又復(fù)封陳。
?????? 本文主要是山東大學(xué)晁岳佩老師《左傳導(dǎo)讀》第七章導(dǎo)讀部分的第二節(jié)楚子入陳部分的內(nèi)容。資料為山東大學(xué)晁岳佩老師《左傳導(dǎo)讀》的慕課教程的文字版,收集整理以作學(xué)習(xí)。

陳靈公之死——陳靈公與孔寧、儀行父通于夏姬
? ? ???楚子入陳這一篇,是三年的傳文都是同一個事件,所以我把它放到了一塊。第一部分是408頁,《左傳·宣公九年》。陳靈公與孔寧、儀行父通于夏姬??讓幗?jīng)文稱公孫寧,傳文稱孔寧,公孫寧他應(yīng)該是某一代陳侯之孫,他和儀行父都是卿職,君主和兩個卿皆通于夏姬。
? ? ???夏姬是御叔之妻,御叔之妻何以稱夏姬呢。有兩種說法,一個是御叔之父字子夏。下邊是他的后人以夏為氏,這是一種說法。第二種說法是夏是采邑,那就是以地為氏。他的兒子是夏征舒,我們下邊會看到。她是鄭穆公之女,姬姓。關(guān)于夏姬我們后文還要專門再講,因為她有不少故事,我們后邊還會講她。
? ? ???這個通我們前面說過,凡在這個語境下這個通都是淫。皆衷其衵服,以戲于朝。因為這三個人都和夏姬通奸,所以都穿著夏姬的衵服。所謂衷就是在里邊穿著。比如衷甲是外衣里邊套著甲,這個衷也是在外衣里邊穿著。衵服就是內(nèi)衣,衵服,日日所服也,就是內(nèi)衣。就是這三個人都穿著夏姬的內(nèi)衣,在朝上戲,開玩笑。是不是有點太過分了。
陳靈公之死——洩冶諫曰
? ? ???洩冶諫曰,洩冶是大夫。公卿宣淫,宣淫是宣揚(yáng)這種淫亂之事。在公開場合宣揚(yáng)這種淫亂之事,結(jié)果會什么呢。民無效焉。效是效法,是模仿。君子之德風(fēng),小人之德草,風(fēng)下之草必偃。也就是說,老百姓是模仿上層做事的?,F(xiàn)在上層君和卿,都在做這種事,老百姓能效法這種事嗎。所以叫民無效焉,使人民無從效法。這是第一條。
? ? ???第二條是且聞不令。這個聞是名聲,名譽(yù),不令是不善,不美。也就是說你這樣做名聲不好,會影響你的名譽(yù)。君其納之。請你把這個內(nèi)衣收起來,納就是入,就是收藏。別整天穿著在外邊招搖。
? ? ???公曰,吾能改矣。所以謚號為靈,陳靈公和晉靈公都是一路人,也都會說我能改矣。公告二子。嘴上這樣說,但是把洩冶的這個勸諫之語,告訴了孔寧和儀行父。二子請殺之,公弗禁。對了,弗禁就是默認(rèn)。雖然沒有明確的下令,他提出要殺,他不反對。既然君主不阻止,那就是君主等于允許。遂殺洩冶。
陳靈公之死——民之多辟,無自立辟,其洩冶之謂乎
? ? ???孔子曰,這等于是引君子曰,所以我說《左傳》,有時候引仲尼曰,引孔子曰,有時候說君子曰,其實都是一樣的。是引前賢圣哲之言,對所記載的人和事進(jìn)行評價。下邊就是孔子的評價。
? ? ???民之多辟,無自立辟,其洩冶之謂乎。關(guān)于這句話,這兩個辟是不是同解。辟是邪,對 有一個辟邪劍法,是不是,辟就是邪,邪辟。說民之多辟是說民之多邪。就是說現(xiàn)在的民眾,已經(jīng)有許多邪辟之事。
? ? ???無自立辟,這個辟是邪嗎。無自立邪,因為這里說的是洩冶的勸諫。這個洩冶的勸諫,似乎不應(yīng)該是邪吧。所以前人多把后邊這個辟字,解成法?,F(xiàn)在整個的社會都很邪辟,作為一個人,你不要再設(shè)立法度去說這些事,去管這些人。那你管了,你自己就會倒霉。最后被殺是活該。大家都不正,你為什么要正呢。這是一種解釋。
? ? ???另外一種解釋,把兩個邪,兩個辟都解成邪,但似乎很難通。所以還是后邊這個辟解成法吧,因為這樣才通。也就是當(dāng)整個的社會觀念,都不好的時候,你不要追求世人皆醉我獨醒,這樣對你沒好處。
? ? ???所以我說很奇怪,圣人在這里,沒有批評陳靈公亂殺勸諫忠臣,而是批評洩冶自己找死。下邊我們再講。
陳靈公之死——夏征舒殺陳靈公
? ? ???下邊是《左傳》的宣公十年,翻過來410頁。陳靈公與孔寧、儀行父,飲酒于夏氏。三個人一塊在夏姬家里,夏氏就是夏姬家里,去喝酒。公謂行父曰,征舒似女。征舒,夏姬的兒子。
? ? ???當(dāng)然關(guān)于這一點據(jù)說,我沒有看到?,F(xiàn)在有另外一種說法,說清華簡上有一個說法,夏征舒和夏姬是夫妻。有這么一種說法,但那是清華簡的說法。我們講《左傳》,還按《左傳》上的說法。按《左傳》上的說法,夏征舒應(yīng)該是夏姬的兒子。
? ? ???公謂行父曰,征舒似女。征舒像你,對曰,亦似君。這個玩笑開的有點太過。但是我們別忘了,夏征舒多大呢。這里沒有記載,如果他很小,其實無所謂。但是現(xiàn)在夏征舒,大家認(rèn)為他是卿職。他也是卿職,也就是說這是他的兩個同僚,所以這種話,讓夏征舒實在受不了。
? ? ???病之,感到很難受。難受的結(jié)果是什么,殺之。對了,要解脫自己的痛苦,必須干掉這兩個壞家伙。公出,自其廐射而殺之。在陳靈公出門的時候,夏征舒躲在他的馬圈里,暗中發(fā)箭射死了陳靈公。二子奔楚,下一個被殺的可能是他,所以兩個人逃跑。
楚子入陳——楚子車裂夏征舒
? ? ???下邊是《宣公十一年》。冬,楚子為陳夏氏亂故。所謂夏氏亂故,就是夏征舒弒君這件事。為了這個原因伐陳,也就是說這時候的楚莊王是打著,討伐陳國弒君之亂的旗幟來伐陳。謂陳人無動。實際上是對陳人說,大家都不要驚慌。這個動是驚,都不要驚慌。
? ? ???將討于少西氏。少西氏指的就是夏征舒,為什么稱少西氏呢,是字少西,可能是字少西,或者說他爹字少西。這個討少西氏就是討夏征舒。給老百姓說大家都不要怕,不要驚慌,不是殺你們的,我就是來殺夏征舒的。因為他弒君,犯了弒君罪。遂入陳,殺夏征舒,轘諸栗門。
? ? ???轘,車裂。我們看到車裂的,大概只有兩個例子,一個是商鞅,一個是夏征舒。車裂后是被稱為五馬分尸。就是在四肢上和頭上,各拴一條繩子用五匹馬拉,非常殘忍的,活活地把他撕裂。因縣陳。這個因是因此,是在此后,縣陳是以陳為縣。也就是說把陳國滅了,把陳國變成了楚國的一個縣。
? ? ???我們知道,在春秋時期最早設(shè)縣的就是楚國。他設(shè)的縣都是在邊境地區(qū),把剛滅亡的那些小諸侯國,變成他的一個縣??h者,懸也,是懸在邊上的一部分。但它后來成為,中央集權(quán)的一個行政體制。所以這個縣陳就是滅陳,滅陳為縣。
楚子入陳——楚莊王背盟
? ? ???陳侯在晉,這個陳侯在晉指的是,陳靈公之子公子午,但是我們還看到一條經(jīng)文,那就是在宣公十一年的夏,這是冬,夏季還有一條經(jīng)文,楚子,陳侯,鄭伯盟于辰陵。這個時候陳靈公被殺了,他的兒子公子午在晉國。這個陳侯是誰呢。
? ? ???所以《史記》說,夏征舒弒陳靈公后自立為君,這個陳侯應(yīng)該是夏征舒。夏征舒殺掉陳靈公之后,自己做了陳侯。那既然是盟于辰陵,實際上他已經(jīng)等于,表示愿意臣服于楚國,參加了楚人所主持的結(jié)盟。也就說這時候是盟友,是朋友。但是楚莊王在和他結(jié)盟之后,又帶著軍隊來伐陳,殺死了夏征舒。

楚子入陳——女獨不慶寡人?
? ? ???申叔時使于齊。申叔時是楚國的大夫,使于齊是出使齊國。反,回來了,復(fù)命而退。申叔時回來去見了楚莊王,復(fù)命是回報出使齊國的事情。對出使齊國之事做了回報,回報完了就退下去。應(yīng)該說沒有什么問題。
? ? ???王使讓之。讓者,責(zé)也。就是專門派人去責(zé)備他。曰,夏征舒為不道,不道是違背道德。也就是說這里的不道,實際上是說違背了忠君原則,作為臣子殺死君主,這是不道。弒其君,所以下面的弒其君也就是不道。
? ? ???寡人以諸侯討而戮之。以諸侯是用諸侯。但是不論是經(jīng)文當(dāng)中,還是傳文當(dāng)中,都沒有說這個諸侯是誰。這個諸侯,應(yīng)該是諸國之侯,也就是說在這次伐陳的行動中,一定還有其他的一些小諸侯國。很可能是附屬于楚國的,淮河流域的那一片小諸侯國,也跟著楚莊王來了。
? ? ???寡人以諸侯討而戮之。戮之就是殺之。諸侯,縣公皆慶寡人。諸侯那就是剛才說的,那幾個小國國君??h公就是楚國各縣所設(shè)的長官,他稱縣公。各縣的長官稱縣公,有時候也稱縣大夫。實際上這個縣公,就是后來的縣尹、縣令、縣長,都是一樣的。
? ? ???也就是這些縣大夫,這些縣公和其他諸侯都來慶。慶就是慶賀,就是祝賀,就是都對我表示祝賀。都對我入陳殺夏征舒,對這件事表示祝賀。我勝了,女獨不慶寡人,何故。大家都祝賀我,你為什么不祝賀我就退下去了。沒事找事。
楚子入陳——牽牛以蹊人之田,而奪之牛
? ? ???對曰,猶可辭乎。這個辭是解釋,猶可辭乎是說還可以解釋嗎,我還可以做辯解嗎。為什么有這句話呢,因為別人都表示祝賀,申叔時沒有表示祝賀。并且楚莊王親自派人來問,來責(zé)備,意味著什么,意味著申叔時有罪。有罪就可能被殺。申叔時就問我還有辯解的機(jī)會嗎。如果你直接殺我,我就什么話也不必要說了。
? ? ???王曰,可哉。你做解釋吧。曰,夏征舒弒其君,其罪大矣。討而戮之,君之義也。你這件事做的是正義的,是正義之舉。就是對這件事情本身我沒有異議。抑人亦有言曰。這個抑是但,是不過。人亦有言,是人們也有這樣的說法,也有下邊的說法。
? ? ???雖然這個事情你做的不錯,但是我聽說,別人還有下邊的這種說法。牽牛以蹊人之田,而奪之牛。這應(yīng)該是一個俗語,就是說有人牽著一頭牛,從別人的莊稼地里走過去,把它當(dāng)成了路。這個蹊是徑,這個是動詞,蹊人之田是以別人的田來作為徑,作為小路。那當(dāng)然是踐踏別人的莊稼。
? ? ???而奪之牛是說田主因此,把牽牛者的牛給奪過來了。為什么呢,用來賠償我被踐踏的莊稼。牽牛以蹊者,信有罪矣。就是那些牽著牛,從人家莊稼地里過的人,確實有罪。而奪之牛,罰已重矣。這個已是太,因為人家踩壞了你幾棵莊稼,你就奪人家的牛作為賠償,這個懲罰是不是太重了。
楚子入陳——以討召諸侯,而以貪歸之
? ? ???當(dāng)然這是比喻,下邊就說現(xiàn)實。諸侯之從也,曰討有罪也。就是這些諸侯跟著你來討伐陳,我們說的是伐有罪。今縣陳,貪其富也?,F(xiàn)在結(jié)果呢,就是你來的時候說的是伐陳討罪,其結(jié)果是縣陳,以陳為縣。把陳變成了你的一個縣,貪其富也,其結(jié)果是貪富。
? ? ???也就是說這是以討罪相號召,而以貪富為結(jié)果。為什么叫貪富,所以我說,我記得前面似乎說過。一個君主,一個國家,滅了另一個國家擴(kuò)大地盤,攻城略地,目的是什么。目的是占有人家的地盤。占有人家地盤的目的是什么呢。是為了占有,這個地盤上的人力和物力。這個地盤歸我了,這個地盤上的財富我就可以收稅,這個地盤上的人就歸我使用,所以占有地盤是貪其富。
? ? ???以討召諸侯,而以貪歸之。這個歸是終。無乃不可乎。就是說你這樣做是不是不太合適。王曰,善哉,吾未之聞也。未之聞也,是我沒有聽過這樣的說法。就是這里似乎也可以有兩個解釋。一個是我沒有聽說,沒有聽別人說過你講的這個道理。第二個是說其他的大臣,沒有說出過這樣的道理來。所以前人往往說,在這里是說,其他的大臣沒有提出相同的觀點,你這一說我突然茅塞頓開。
楚子入陳——取諸其懷而與之也
? ? ???反之,可乎。楚莊王在這里是表示,的確,按你的說法我做錯了,我現(xiàn)在把它送回去行嗎。這個反之,實際上是恢復(fù)陳國的獨立地位,行不行。對曰,吾儕小人。吾儕就是我們,我們小人。申叔時不是小人,但是在君主面前謙稱是吾輩小人。
? ? ???所謂取諸其懷而與之也。取諸其懷是從別人的懷里,把東西搶過來。而與之,然后再還給他。這句話也是個比喻,是說那些從別人懷里,把東西搶出來,然后又還給別人,這是勝于不還。從別人懷里搶東西不對,但是最終還還給了人家,對于做了壞事予以彌補(bǔ),當(dāng)然是好的。當(dāng)然這是對楚莊王說,你如果復(fù)陳,恢復(fù)陳國獨立地位,當(dāng)然就相當(dāng)于這個故事。
? ? ???這里需要說一下取諸其懷。我們知道,我們的古人衣服上沒有兜。有東西放哪里,放袖子里,那是后來。其實更多的是放懷里,把腰一扎,直接放到懷里。因為那個衣服是對襟,掩的襟,掩的大襟。掩的大襟里邊,實際上是相當(dāng)于兜。說老實話我小時候還這樣做過,有時候弄一個東西就往懷里一揣。這是服飾的變化。那個時候衣服沒有兜,有些東西他只好放到懷里。
楚子入陳——乃復(fù)封陳
? ? ???下面說乃復(fù)封陳。封陳就是恢復(fù)陳國的獨立地位。鄉(xiāng)取一人焉以歸,謂之夏州。但是我把陳國都占領(lǐng)了,也不能一點表示沒有。從他每一個鄉(xiāng)里抓了一個人,把這些人帶回去使他們集中。找個地方讓他們集中居住,把這個地方稱為夏州。表示這是殺夏征舒留下的一個紀(jì)念。
? ? ???故書曰。故書曰,解經(jīng)語。故書曰,楚子入陳,納公孫寧,儀行父于陳,書有禮也。書有禮也解經(jīng)語是。《左傳》作者認(rèn)為,《春秋》這樣記載,是為了褒揚(yáng)楚莊王有禮。這個有禮指的是封陳,又把公孫寧、儀行父送回去,繼續(xù)擔(dān)任陳國的卿職?!洞呵铩氛J(rèn)為這樣做合乎禮制,這是《左傳》作者,對《春秋》經(jīng)文的解讀。

左傳導(dǎo)讀——該不該明哲保身
? ? ???我說我們從剛才的傳文當(dāng)中,我們看到,洩冶對陳靈公的批評有錯嗎。應(yīng)該是沒有錯,并且沒有激烈的言辭,完全是善意的規(guī)勸。從名聲不好,對你有不好的影響,從這個角度來批評。并不是說受害者,沒有從受害者的角度來批評他。
? ? ???我說像這種做法沒有錯,那這種沒有錯的人被殺,那被殺者是無辜的。那圣人在這里,為什么不批評陳靈公亂殺忠臣,而卻批評洩冶不會明哲保身呢。實際上圣人在這里批評的是,洩冶不會明哲保身。
? ? ???在整個社會都很混亂的時候,道德水平都很低的時候,你沒必要提高標(biāo)準(zhǔn)來批評君主。批評君主就是你自己沒事找事,導(dǎo)致自己被殺,你違背了明哲保身的原則。前人很多學(xué)者都從這個角度認(rèn)為,我們的圣人會這樣教育后人嗎,會讓后世的臣子們,都學(xué)會明哲保身,而不勸諫君主的錯誤嗎。
? ? ???所以后世有很多學(xué)者認(rèn)定,這句話不可信,一定不是我們圣人說的。一定是《左傳》作者亂編的,有道理嗎。我們的圣人是偉大的,我們的圣人不應(yīng)該有這樣的理念,不會教育后世的臣子這樣做,教育后世的臣子明哲保身。但是我想,也許這正是我們圣人的思想。
左傳導(dǎo)讀——邦無道,免于刑戮
? ? ???在這里引了一段話,公冶長,《論語·公冶長》上的一段話。子謂南容,邦有道,不廢。邦無道,免于刑戮。以其兄之子妻之。南容這個人,這個年輕小伙很會做事。在國家有道之世,不廢。什么是不廢呢,可以找到官做,可以為君主服務(wù)。不被廢棄,被利用。
? ? ???邦無道,免于刑戮。在無道之世,他也可以不被無道之君誅殺。這意味著什么,在君主無道的時候他不提意見。在君主有道的時候,他可以憑借自己的能力去做官,為君主服務(wù)。在君主無道的時候,他也不亂提意見,而招惹殺身之禍。因為這個特征,孔子把自己的侄女,兄之子,是他的侄女,嫁給了南容。這說明什么,圣人欣賞南容這樣的人,這是第一條。
? ? ???第二條是子曰寧武子。寧武子我們前面說過 就是寧俞。邦有道則知。當(dāng)君主有道的時候,他表現(xiàn)的很智慧,很有智慧。那就是可以給君主提意見,幫助君主治理國家。邦無道則愚。在遇到無道之君的時候,他像個傻瓜。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寧俞的這種智慧,我們是可以做到的。但是他的這個傻瓜相,我們是做不到的。
? ? ???難得糊涂,在這里圣人也是在表彰,寧俞的糊涂難得。在無道的時候,你一定要學(xué)會裝糊涂,你才能夠免殺身之禍,你才可以保命。通過上面這兩節(jié)我們可以看到,我們的圣人鼓勵學(xué)生去做官,鼓勵學(xué)生為君主服務(wù)。但是絕對不鼓勵為勸諫君主去死,自己的性命,比為君主服務(wù)重要多了。
? ? ???為了保命你應(yīng)該學(xué)會明哲保身,你應(yīng)該學(xué)會愚,裝糊涂。你應(yīng)該學(xué)會不提意見,不招殺身之禍。我說這才是圣人的觀念,用這種觀念,來衡量他對洩冶的評價,如出一轍。我說正是在這個角度,他批評洩冶自招殺身之禍。
? ? ???何必呢,國家是他的,你何必為他好和不好而死呢。為他的名聲去自惹殺之身禍呢。從這兒我們也可以看到,在孔子那里,在我們的圣人那里,忠君沒有保命更重要。而后世的愚忠不是孔子的思想,我說那是后世儒家的理念。
左傳導(dǎo)讀——楚莊王滅陳
? ? ???我們前邊說了,夏征舒應(yīng)該是殺靈公之后,自立為君,并且也參加了楚莊王召集的會盟,盟會。但是轉(zhuǎn)過臉來,楚莊王就帶兵滅了陳,殺死了夏征舒。楚莊王為什么這樣干,所以我想,這應(yīng)該是楚莊王的既定方針。楚莊王是有雄才大略的一代英主。
? ? ???《左傳·宣公三年》這樣記載,大家看引文。觀兵于周郊。觀兵就是炫耀武力,周郊就是周王室的王畿。王使王孫滿勞楚子。楚子問鼎之大小,輕重也。這句話已經(jīng)在顯示,楚莊王不僅有做中原霸主之志,也有代周而稱王之野心。問鼎中原就從這兒來的,因為鼎是天下之王的象征。
? ? ???九鼎,現(xiàn)在他問鼎的大小輕重,就是準(zhǔn)備要繼承這些鼎了,他要做天下之王了。我說即使他沒有做天下之王,至少他做中原霸主的這種雄心,是已經(jīng)定了的。所以滅陳應(yīng)該是他的既定方針。所以所謂的誅討弒君之賊,純粹是一個幌子。
? ? ???所謂對陳人說無動,不要驚慌 我就是來殺夏征舒的,這也是騙人的話。其結(jié)果就是滅陳,縣陳。所以我說在這里我們一定要明白,楚莊王滅陳不是為了殺夏征舒,不是為了陳國的利益,而是要擴(kuò)大自己的版圖。
左傳導(dǎo)讀——楚莊王復(fù)陳
? ? ???但是接下來他又復(fù)陳。從《左傳》的敘述里邊,我們似乎可以認(rèn)為,楚莊王的復(fù)陳,完全是因為申叔時之言。其實未必,我想這應(yīng)該是,楚莊王對當(dāng)時國際形勢的,一個判斷的結(jié)果。當(dāng)然我說的國際形勢,是當(dāng)時的中原諸侯國的這種形勢。我們知道,楚莊王當(dāng)時正在努力地北擴(kuò)。如果他這時候滅陳,把陳變成他的一個縣,必然會導(dǎo)致兩個后果。
? ? ???第一,南方集團(tuán)當(dāng)中的,那些隨從者,追隨者,都會開始擔(dān)心。我今天跟著你南征北戰(zhàn),不斷地跟著你打仗,當(dāng)我哪天我們國家出了事的時候,我們很可能馬上被你一下滅亡,陳國就是例證。我說他滅陳,會使他的那些追隨者們寒心,會影響他們追隨楚莊王的這種動力。我跟著你打干嗎呢,不知道哪天你把我也滅了。我說這樣做一定不利于,南方集團(tuán)的內(nèi)部團(tuán)結(jié)。這件事一定存在的。
? ? ???第二點是因為他的北上,意味著對中原諸侯國的掠奪。而在當(dāng)時滅亡一個中原諸侯國,是大家公認(rèn)的不可容忍的事情。我說包括齊桓公,晉文公,甚至以后晉國的歷代霸主,他們滅亡過一些小國,那都是名不見經(jīng)傳的小國。但是他們沒有一個,滅亡中原較大的中原諸侯國。因為滅亡一個較大的中原諸侯國,會造成很大的社會影響。
? ? ???你是諸侯,我也是諸侯,如果諸侯之間相互滅亡,首先是對周王室的不尊重,也破壞了和平共處的原則。所以我說楚莊王如果現(xiàn)在滅陳,變成一個縣。第一,他會導(dǎo)致北方,中原諸侯國的批判 道德批判。第二,他會促使北方集團(tuán)的團(tuán)結(jié)。
? ? ???也就是說兩個大問題,一個是滅陳會導(dǎo)致內(nèi)部的不團(tuán)結(jié),使大家感到寒心。第二個是會促使北方集團(tuán)的團(tuán)結(jié),增加他的北擴(kuò)阻力。我想作為一代英主,楚莊王對這種大局是可以看到的。他之所以復(fù)陳,恢復(fù)陳國的獨立地位,我想是出于這種大局的考慮,而未必是因申叔時之言而復(fù)陳。
? ? ???最后《左傳》作者解經(jīng)語。我們知道《左傳》作者,在整部《左傳》當(dāng)中所描述的,都是反對諸侯國之間的相互侵伐,特別反對相互滅亡。他贊賞諸侯國,天下諸侯國共存的這種局面。所以他認(rèn)為滅亡一個諸侯國,或者對其他諸侯國進(jìn)行侵伐,都是不道德的。從這個角度他認(rèn)為,楚莊王滅陳而封陳是符合禮制的。他把他的這種觀念,強(qiáng)加給了《春秋》。我說《春秋》本身,未必有這樣的內(nèi)涵。不過是《左傳》作者的,理念表述而已。

? ? ???以上便是山東大學(xué)晁岳佩老師《左傳導(dǎo)讀》第七章第第二節(jié)楚子入陳部分部分的文字版內(nèi)容。如果對你有所幫助的話,點個贊吧,十分感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