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容氏漢化高于十六國時期其他胡人?慕容氏漢化最深?慕容皇帝多是因為人才多?

苻、姚:咱吹漢化之前先掂量掂量行不行?
其實關(guān)于慕容氏漢化最深,主要是來源《國史大綱》的內(nèi)容,錢穆當(dāng)初寫書時確實寫過“慕容氏為五胡漢化最深者”,但真是這樣嗎?并非如此。
錢穆是怎么想的我不知道,但我要說的是,錢穆他把慕容氏的漢化文教功績都提了,但是對于苻、姚的文教和漢化功績,他卻只挑了兩三個例子說,并沒有全部提出來。
就比如前秦的文教,錢穆在書中就說了宣文君和王猛死后苻堅禁讖的事,除此之外,并沒有了。提及后秦之文教,也只是舉了姚興和姚泓二三事跡。
可問題出在哪?他把慕容的文教全說了,但就提兩三個前后秦的文教功績,這就給了別人一種“慕容家宣傳漢文化比苻姚賣力,那他們肯定是十六國第一漢化組”,可重點是兩秦之文教和漢化,并非只有這些??!
前秦苻健和后秦姚萇在位期間的提倡儒學(xué)被雪藏,苻堅和姚興剩下許多功績也不提及,不是苻秦或姚秦漢化和文教不如慕容,而是錢穆沒有公平公正把三家的功績?nèi)空f出來,他只把慕容家的功績幾乎全部說出來了,對于苻姚就提及幾件事,然后得出慕容漢化最深了。
這就好比a、b、c都是運動員退休,a一生獲獎30個獎牌,b一生獲獎25個獎牌,c一生獲獎10個獎牌,但有人在提及這三人,只說了a和b各自獲得五塊獎牌說了出來,剩下的不談,但把c獲得十塊獎牌的事跡全部說了,聽者肯定會覺得c一生榮譽勝于a和b,但實際上呢?并非如此。
不管是苻家還是姚家,隨意挑一個出來,在漢化和文教方面成就都超過慕容諸燕總和,這是毋庸置疑的,要不然《隋書·經(jīng)籍志》為何要說“文教之盛,苻姚而已”,而不是“文教之盛,慕容而已”呢?隋書也評價了慕容燕(后燕)和北魏早期的文教,只有八個字:粗收經(jīng)史,未能全具。
再說皇帝多等于人才多……
你們捫心自問一下,慕容氏諸燕那么多皇帝,還混進了兩個外姓(蘭京和段隨),有幾個能稱得上明君的?
慕容皝掘墳毀城,還不同意減稅;慕容儁雖然沒有執(zhí)行完成五征三,但沒有執(zhí)行照樣搞得郡縣苦之、盜賊興起;慕容垂在位期間農(nóng)民起義不斷,屠城又不少。按照現(xiàn)在某些人對苻堅苛刻程度,這些人不都是渣滓了?
慕容家皇帝多恰恰是因為他們家族割裂嚴(yán)重,并非是因為有才,這明明是黑點,皇帝多都是吹點了可還行,這都什么邏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