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田勝家輸給羽柴秀吉(豐臣秀吉)的主要原因究竟是什么?
天正十年(1582年)“本能寺之變”后,織田家重臣圍繞織田信長的政治遺產(chǎn)展開激烈爭奪。最終羽柴秀吉(豐臣秀吉)擊敗了他最大的對手柴田勝家,基本繼承了織田信長的政治遺產(chǎn),成為日本的統(tǒng)一核心。那么柴田勝家輸給羽柴秀吉(豐臣秀吉)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

豐臣秀吉在“本能寺之變”爆發(fā)后的“山崎天王山之戰(zhàn)”中消滅了叛臣明智光秀,后世不少人都將“山崎天王山之戰(zhàn)”視為了豐臣秀吉成為日本統(tǒng)一核心的起始。但鮮為人知的是,豐臣秀吉雖然通過“山崎天王山之戰(zhàn)”獲得了巨大的話語權(quán)和威望,但紙面上的實力是不如柴田勝家的。

正因如此,大意輕敵的柴田勝家才會在清州會議上被豐臣秀吉擺了一道,讓豐臣秀吉拿到了織田信長遺產(chǎn)的關(guān)鍵部分——京都。不過就算如此,柴田勝家與豐臣秀吉的實力差距也并不是很大。再加上織田信孝、織田信雄、瀧川一益等等勢力,柴田勝家依然擁有一定的優(yōu)勢。

然而柴田勝家在一個關(guān)鍵問題上輸給了豐臣秀吉,那就是“同僚家臣化”。要知道織田家在“本能寺之變”后有點“樹到湖松散”了,織田信長打造的“領(lǐng)國一元化”體系失去了腦袋。但除了豐臣秀吉、柴田勝家等極少數(shù)人之外,大多數(shù)的織田家家臣是無法作為戰(zhàn)國大名單獨生存的。

因此豐臣秀吉和柴田勝家在清州會議后都推行“同僚家臣化”,即將昔日的織田家同僚轉(zhuǎn)變?yōu)榉钭约簽橹鞯募页??!巴偶页蓟蓖菩械迷綇氐祝S臣秀吉和柴田勝家手中可動員的兵力資源也就越多,實力也就越強(qiáng)??梢哉f“同僚家臣化”決定了豐臣秀吉和柴田勝家斗爭的勝負(fù)。

豐臣秀吉的“同僚家臣化”非常成功。他的山陽道軍團(tuán)諸將在織田信長活著的時候就已經(jīng)與豐臣秀吉結(jié)為君臣了,比如黑田官兵衛(wèi)、宇喜多家。而“本能寺之變”后跟隨豐臣秀吉的織田家同僚也都被豐臣秀吉轉(zhuǎn)化為家臣。其中很多家臣對豐臣政權(quán)的忠誠甚至保留到了關(guān)原之戰(zhàn)。

與之相比,柴田勝家的“同僚家臣化”非常成功卻很失敗。在“本能寺之變”后跟隨柴田勝家的瀧川一益、織田信孝只能算是盟友,織田信雄更一度被推到了豐臣秀吉陣營。在柴田勝家麾下共事多年的北陸道軍團(tuán)諸將也沒有徹底成為家臣,柴田勝家在他們心中可能都不如三法師。

“同僚家臣化”不同的結(jié)果就是豐臣秀吉綜合實力遠(yuǎn)勝柴田勝家,“賤岳之戰(zhàn)”從一開始就對柴田勝家不利。到了兩軍交手之時,明智光秀的舊部中川清秀為了豐臣秀吉戰(zhàn)死沙場,織田六大軍團(tuán)長之一的丹羽長秀在準(zhǔn)備不充分的情況下就橫渡琵琶湖,為豐臣秀吉的回援爭取時間。

柴田勝家的部下在“賤岳之戰(zhàn)”中的表現(xiàn)就一言難盡了。北陸道“府中三人眾(不破光治、佐佐成政、前田利家)”兩個沒到、一個劃水,“賤岳之戰(zhàn)”更成了前田利家的“黑歷史”。柴田勝家自己的親族譜代也是添亂的添亂、反水的反水,養(yǎng)子柴田勝豐更是戰(zhàn)前就投降了豐臣秀吉。

綜合來講,柴田勝家在“本能寺之變”和清州會議之后都還有打敗豐臣秀吉的可能。但“同僚家臣化”的失敗導(dǎo)致柴田勝家的綜合實力在很短的時間里就被豐臣秀吉甩開,也間接影響了“賤岳之戰(zhàn)”的勝負(fù),這才是柴田勝家輸給豐臣秀吉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