妲己到底做了什么,為何滅商后周武王要辱尸泄憤?考古揭開真相
文章來源:滄海桑田?歷史見證滄海桑田?
在我國悠久的歷史中,美人是每個朝代不可缺少的“隱形財富”,她們國色天香朱唇皓齒,引無數(shù)英雄競折腰。
我國古代四大美女的名號更是享譽(yù)全國,貂蟬的美是出淤泥而不染的菡萏,西施的美是名貴嬌弱的蘭花,王昭君的美是堅韌不拔的梅花,而楊貴妃的美是雍容華貴的牡丹。
相較于這些依附與帝王而活的美人來說,部分美人更愿意將權(quán)勢牢牢握在自己手中,甚至還有部分美人的美麗還擁有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的強(qiáng)大效應(yīng),商朝紂王的愛妻蘇妲己便是如此。
說起蘇妲己,大多數(shù)人腦海中第一個蹦出來的詞都是“狐貍精”,其實(shí)有這樣的一種認(rèn)知,都源于影視劇《封神演義》中的角色塑造與演員引人入勝的演技。
歷史上的蘇妲己雖然是個美得人神共憤的美女,但卻是個真真切切的人類,那些關(guān)于“蘇妲己是狐貍精”的謠言,僅僅是影視劇對于大部分人潛移默化的影響罷了。 與此同時,蘇妲己對于商朝歷史的影響卻是實(shí)打?qū)嵉模踔猎谒篮笾芪渫踹€要將她的尸體挖出來辱尸泄憤。那么,妲己生前到底做了什么?
為何讓周武王如此不顧及皇家氣度,做出如此有損道德名聲的事來?一次考古行動解開了周武王此舉背后的秘密,今天咱們就來聊一聊這其中的故事。 狐貍轉(zhuǎn)世,妖言惑眾
明代神魔小說《封神演義》被影視化之前,很多人對于蘇妲己這個歷史人物并不了解,《封神演義》影視化之后,人們才開始對蘇妲己恨的牙癢癢,只因?yàn)樗谴蠖鄶?shù)人都討厭的狐貍精。 俗話說得好“藝術(shù)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這部小說并非完全虛構(gòu),故事的開頭蘇妲己還不是狐貍精,她本是商朝冀州侯蘇護(hù)之女、蘇全忠之妹,算得上是一位大家閨秀。 可她的容貌實(shí)在是不俗,吸引了無數(shù)男人的目光,其中就有身為九五至尊的商紂王。 在美貌的加持下,蘇妲己順理成章地成為了王的女人。
前往都城朝歌的途中,蘇妲己遇到了九尾狐貍精,甚至被狐貍精噬魂而死,從此以后世間再無蘇家小姐蘇妲己,只有披著蘇妲己肉體的狐貍精而已。
入宮后的蘇妲己憑借著自己的美貌,很快就獲得了商紂王的寵愛,甚至商紂王還將其納為妻子,可以說此時的她一躍成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后宮之主。
只是再美的外貌都無法抵擋狐貍精蘇妲己那顆丑陋的心,她發(fā)明了炮烙、蠆盆、屠殺等一眾酷刑,后宮中不少宮女、太監(jiān)、妃嬪都死于這些痛苦的酷刑之下,因此朝臣們對蘇妲己也十分不滿。 誰曾想,身為君王的商紂王并沒有因?yàn)樘K妲己的殘暴而厭棄她,相反還被她迷得神魂顛倒,連朝中的政務(wù)都允許蘇妲己插手,就這樣蘇妲己以一人之力帶領(lǐng)商朝走向了滅亡的道路,也背上了紅顏禍水的罵名。
歷史上的蘇妲己雖然沒有《封神演義》中那般風(fēng)情萬種攝人心魄,但其所作所為也不遑多讓,現(xiàn)實(shí)中的蘇妲己并非商朝官家小姐,而是商朝的死對頭之一蘇氏部落之女。
當(dāng)年,有蘇氏部落與商朝斗得如火如荼,可最終還是敗給了商朝。為了獲得一絲喘息,蘇氏部落只好奉上金銀財寶、牛羊馬匹,還有最重要的美女妲己。
妲己本非姓“蘇”,只因?yàn)殒Ъ簛碜杂谔K氏部落,所以后人就給她冠上了“蘇”這個姓氏。 與《封神演義》中一樣,蘇妲己初入王宮便憑借自己的美貌贏得了商紂王的芳心,史書《帝王世紀(jì)》曾記載過這樣一句話: “從黃帝至紂三十六世。紂二年納妲己,二十年囚文王,三十年武王觀兵于孟津”,短短一年時間蘇妲己就斗倒了王皇后成為了新任后宮之主,可見其手段之高明。
除了陰狠毒辣的后宮手段之外,蘇妲己更是馭夫有道,在她的調(diào)價下商紂王更是言聽計從,從此沉溺于酒池肉林之中。《列女傳》中的一段話完美詮釋了妲己對商朝和商紂王的影響: “妲己者,殷紂之妃也。紂伐有蘇,有蘇女以妲己。美而辯,用心邪僻,夸比於體,戚施於貌。紂好酒淫樂,不離妲己,所譽(yù)者貴之,所憎者誅之。” 荒廢祭奠,政治對立
昏庸好色的帝王一步步敗壞了自己在臣民心中的信譽(yù),更是一步步帶領(lǐng)商朝走向了滅亡的道路,商紂王最終也被周武王砍了頭,至于蘇妲己更是被周武王挖出來鞭尸,可見周武王對于蘇妲己的怨恨至深。
相較于死后被砍頭的商紂王來說,周武王對待蘇妲己的態(tài)度很不友好,《史記》中有這樣的記載:“武王殺之,斬以玄戈,懸之小白旗”。
從這句話我們就可以看出來,周武王后來不僅殺了蘇妲己,還對蘇妲己的尸體連射了三箭,甚至將蘇妲己的腦袋砍下來掛在城門上示眾。
昔日高高在上神采飛揚(yáng)的后宮寵后,最終成了一顆破敗不堪的頭顱,那么這周武王到底和蘇妲己有多大仇、多大怨?為何要這樣對一個女人,這一切還需要從蘇妲己在世時說起。 自古以來我國就是“禮儀之邦”,萬事萬物禮不可廢,蘇妲己身為蘇氏部落之女對于這些繁文縟節(jié)甚是厭惡,所以總是在商紂王枕邊吹“枕旁風(fēng)”。
一來二去之間商紂王就被蘇妲己給說動了,逐漸開始怠慢對老祖宗的祭祀典禮,就連商朝商紂王期間出土的文物都證實(shí)了這一點(diǎn)。 商紂王時期出土的甲骨文、青銅器等文物中,對于祭祀等禮法制度的記載明顯少于商朝其他時期。
由此可見蘇妲己這“枕邊風(fēng)”的威力之大,竟然能動搖一直傳承的祭祀禮法,相較于厭棄繁文縟節(jié)的蘇妲己來說,周武王恰恰是禮法堅決的擁躉。
他創(chuàng)立了禮樂制,禮這部分更是對人的身份進(jìn)行劃分和社會規(guī)范的制定,其中對于祭祀等制度更是著重強(qiáng)調(diào),所以說對于荒廢禮法的始作俑者周武王自然不會手下留情。
除了禮法之間的分歧以外,周武王和蘇妲己之間還有著明顯的政治對立,第一重對立乃是商朝與西周的政治對立。 俗話說:“天下三分,其二歸周,其一為商”,商周兩朝的淵源由來已久。 兩朝之間摩擦不斷,都妄圖吞噬對方成為統(tǒng)一天下的霸主,蘇妲己以商朝王后這一身份自然會遭到周武王的討厭。在正直的周武王心中,蘇妲己不僅是個紅顏禍水,還是敵人的女人。
兩人之間的第二重對立便是西周與蘇氏部落之間的對立,蘇妲己以蘇氏部落敬獻(xiàn)這一途徑成為了商紂王的女人,再加上他手段了得成功的坐上了商朝王后。
曾經(jīng)是仇敵的兩朝,因?yàn)樘K妲己這一女人開始加深了聯(lián)系,就連考古學(xué)家在挖掘商朝墓群時,都發(fā)現(xiàn)商朝地區(qū)曾出土過了蘇國特有的蘇貉豆、蘇子叔鼎等文物。
可見當(dāng)時商蘇兩朝之間友好的外交關(guān)系,身為入侵者的周武王自然見不得商蘇兩朝關(guān)系如此親密,畢竟他們之間關(guān)系過于密切,自己就愈發(fā)難以入侵。 根據(jù)考古人員的研究,有蘇氏部落剛好就處于周朝與商朝之間,周武王討伐商朝時不難想象有蘇部落必然出人又出力,因此周武王連帶著商蘇之間的紐帶蘇妲己都厭惡起來。 引以為戒,表示決心
從以上兩點(diǎn)不能猜出周武王為什么要射箭鞭尸,第一箭是對于蘇妲己罔顧禮法、藐視祖宗、不知禮義廉恥的懲罰,第二箭是對蘇妲己身份的怨念與憎惡。 周武王憎惡她加強(qiáng)了商蘇兩朝之間的聯(lián)系,憎惡她給自己攻克商朝領(lǐng)土帶來了困難與阻礙,所以第二箭是帶著仇恨的泄憤之箭。當(dāng)然,在射出第二箭后周武王又迫不及待地射出了第三箭。
第三箭對于周武王來說更多的是享受勝利者的快感,享受射殺這個曾經(jīng)阻礙自己滅商的女人的快感,享受成功奪得商朝城池的快感,更是享受將商朝最尊貴的人踩在腳下的快感。 周武王對著蘇妲己連射三箭后并沒有罷休,他還命人將蘇妲己的頭顱砍下來,掛在城墻上三天三夜。 周武王的這一行為是狠狠地震懾了商朝那些百姓們,尤其是那些蠢蠢欲動試圖推翻西周重振商朝之人。
除了震懾商朝百姓的意味以外,周武王也想借著蘇妲己的頭顱來表示自己引以為戒,遠(yuǎn)離美色的決心,畢竟商朝百姓因?yàn)樯碳q王偏聽偏信蘇妲己而遭受了太多苦楚。
新上任的周武王若是也如商紂王一般沉溺美色,耽誤朝政可能會引起人民群眾的強(qiáng)烈反抗。 正所謂“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所以周武王一上任便將妲己給殺了,既樹立了威信也給大家留下了一個不沉溺美色的好印象。 《列女傳·卷之七·孽普傳》中曾有這樣一句話:“妲己配紂,惑亂是修,紂既無道,又重相謬,指笑炮炙,諫士柘囚,遂敗牧野,反商為周?!币痪浞瓷虨橹?,牢牢地將蘇妲己釘在了恥辱柱上。 雖然人們常說:“不能將一個國家的衰敗全都?xì)w結(jié)于一個女人身上”,但蘇妲己對于商朝的影響確實(shí)是深而遠(yuǎn)的,她的存在一定意義上加速了商朝的滅亡。
就像《荀子·解蔽篇》中說得那樣:“紂蔽于妲己、飛廉,而不知微子啟,以惑其心,而亂其行”。 因此,周武王如此對待蘇妲己事出有因,并不像演義中所說的那樣玄之又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