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必須永遠情緒穩(wěn)定嗎?
情緒穩(wěn)定一詞自進入大眾視野便廣受關(guān)注,甚至成為衡量一個人性格品德的重要標準。這樣的標準甚至遷移到了孩子的身上。但是我們必須思考,孩子必須永遠情緒穩(wěn)定嗎?
舉個例子:在育兒的過程中,很多家長都碰到過一個問題,有些游戲會引起親子之間的吵架斗氣,甚至導致鬧翻、關(guān)系破裂,讓孩子感到沮喪、惱火。抓狂的孩子們讓家長們手足無措。明明應該是闔家歡樂的劇情卻偏偏惹來一地雞毛。難道自己的孩子真的是情緒不穩(wěn)定嗎?然而我們認為游戲失敗帶來的陣痛背后是人生必修的歷練,偶爾伴隨游戲出現(xiàn)的人際關(guān)系矛盾、情緒失控也能給人們的情感表達帶來了積極影響,能從游戲失敗中獲得很多經(jīng)驗教訓以及成長。
心理學博士、育兒顧問Krista Okma認為:“爭吵會教會孩子們表達自己的情緒,設定人際交往的邊界,學會為自己說話、也懂得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同時,游戲過后也是一個親子教育的好機會,可以和孩子們談談,‘勝利對他們來說有多少重要’、‘必須堅持時時都勝過別人嗎’等問題?!?/p>
有時候“吵鬧是很酷的”,但不是要鼓勵情緒失控、讓超過合理范圍內(nèi)的情緒表達傷害自己甚至傷害他人,“酷”的是能學會在游戲中練習問題解決、面對各種負面情緒,這才是失敗給人們帶來的終極財富。
無論是小孩還是成年人,其實我們都能在失敗的經(jīng)歷中學習情緒管理,正確看待勝負心以及挫折歸因。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君子之交淡如水”、“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正是這樣超脫的處世原則讓先賢得以在亂世之中安身立命。而這樣的心境也在潤物細無聲地影響著一代代的國人。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