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火青春》,三個憤怒青年的一天
這周看的電影是《怒火青春》。
每周看一部電影是最近一段時間形成的慣例,看完必寫一篇東西,雖然很不像樣子但總是要寫一寫。今天剛爬了山回來,又吃了半個西瓜,人又累又撐,實在寫不了什么,只能勉強履行自己的承諾,簡單湊一下吧。

這部電影敘事很簡單,一根主線講了三個青年的一天,但探討的問題絲毫不輕松,電影中深層次反映了法國的種族主義問題、社會階層固化問題、警察濫用權力問題、年輕人沒有前途只好無所事事逐漸走向暴力的問題。電影開場是警察濫用暴力引發(fā)了暴動游行,三個青年作為關聯(lián)人員出現在熒幕上。三個人是朋友也都是外來移民,生活貧窮,毫無出路,在平時就受盡社會的歧視,這一天里更是集中得到了體現。其中最為激進的文斯甚至要用暴力報復社會,最后因朋友勸阻放下了舉著的Q,但在影片最后反而死于暴力。三個人個性各不相同,但終將不可避免地走向同樣的結局,因為這是整個社會的問題,不是一個人幾個人可以改變的。



電影上映于1995年,當時間跨越到2020年,我們去看美國現在發(fā)生的故事,簡直就是電影中的翻版。同樣是移民被濫用暴力的警察戕害,同樣引發(fā)了暴動,同樣根源于社會的種族主義等問題。二十多年過去了,所謂文明民族進步的西方社會還是一團糟糕,種族主義就像是毒瘤癌癥一樣,似乎永遠也得不到解決。難道是現代社會的必經之路嗎?


我想種族主義因何產生呢,是因為不同種族之間的流動吧,離開了故土去了別人的家園,占據了別人的生存空間、資源,矛盾逐漸加劇,進而產生了種族主義問題。但又因何發(fā)生種族之間的流動呢?因為全球化嗎?可能是一部分原因,但根源我想還是世界發(fā)展的不平衡不充分。如果全世界都處于同樣的發(fā)展水平,流動也只是流動,不存在占據了別人的東西。所以,想要解決種族主義問題,除了要各種政治正確,關鍵還是要發(fā)展,特別是那些不發(fā)達的國家、地區(qū),但這是長期才有可能解決的,甚至是無法解決的,這不僅僅是經濟的緣故??梢韵胍姺N族主義還會長期在全世界范圍內存在。

影片中有個片段很有意思,一個老人在廁所中莫名其妙地向三個人講了一個因為下火車拉屎沒有趕上車被凍死的故事,莫名其妙又極具象征意義,很是有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