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歲前就被裁員的我,后悔20歲時沒看透這4件事!

好課,把我筆記共享。有加入少量結(jié)合自己的理解修改。
T君T醬《30歲前就被裁員的我,后悔20歲時沒看透這4件事!》
4件事:
1.?差點被無意識的思維吃掉了。
缺陷/羞愧的認知圖示-當壞事發(fā)生時,我們覺得自己有缺陷,覺得自己不值得被愛。
如果人生是一條船,很多不成熟的人思維情緒都在用自動駕駛模式,這個模式是別人給你設定好的,比如家長、老師、領(lǐng)導、周圍的人,給你一堆過時的負面核心信念模式化,控制我們的社交和關(guān)鍵行為。
成長往往荊棘滿地,沒有一顆珍珠,從一開始就是珍珠。
解決:《認知重建日記》——深入問自己,到底在怕什么?
不要繼續(xù)體驗小時候的創(chuàng)傷和委屈,今天不要重復昨天的惡果。
?
附:《常見自我攻擊信念》
① 行為完美主義。你認為自己總是應該盡力做到完美。無論何時,只要你失敗了,或者沒有達到既定目標,你都會無情地鞭策自己,并告訴自己沒有達到應有的水平。
② 認知完美主義。你認為你必須用你的才能或是成就給每個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才能讓他們喜歡和接受你。在你的心里,你總是認為,如果你的朋友和同事發(fā)現(xiàn)你并不完美或是你很脆弱,大家就不會再尊重你了。
③ 情感完美主義。你認為自己應當覺得開心,自信,而且能夠自我控制。
④ 聚光燈效應。你認為自己在和別人說話的時候就好像在聚光燈下表演;認為自己如果不努力表現(xiàn)地非常有趣或睿智,別人就不會喜歡自己。
⑤ 成就上癮。你的自尊心完全建立在自己的智力、才能、成就或生產(chǎn)力之上。
⑥ 贊賞上癮。你認為你需要得到每個人的認可才能獲得成功。每當有人批評你或不贊成你的看法時,你就會主動采取防御姿態(tài),并感覺到受到了威脅。
⑦ 歸昝責備。你總是覺得自己是無辜的。那些和你關(guān)系不好的人應該為你們關(guān)系中的問題負責。"我對你錯,你總覺得自己是對的,其他人都是錯的。
⑧ 理所應當。你覺得所有人都應該按照你期望的方式思考,感受和行事。當他們不這樣做時,你就會覺得很生氣、很沮喪。
⑨ 被愛上癮。你認為唯一真正的幸福來自被你關(guān)心的人所愛。你認為如果你被你關(guān)心的人拒絕,或是一個人獨處,你就是毫無價值的,注定會孤獨終老。
⑩ 盲目服從。你認為自己必須滿足其他人的需求和期望,即使在這個過程中你已感到痛苦不堪。愛成了一種被奴役的形式,因為你覺得你必須不停地給予,只有給予才能讓你被愛。
? 認知自戀。你認為關(guān)心你的人都很脆弱,都會以自我為中心,并且認為他們都想利用你。你覺得你永遠不會對別人打開心扉,永遠不會主動告訴別人你內(nèi)心的真實感受,因為大家都會因為了解你的內(nèi)心而拒絕你。
? 沖突恐懼。你認為憤怒、沖突以及與其他人產(chǎn)生分歧都是危險的事情,應該不惜一切代價避免這些情況。
? 覺得自己毫無價值或敵人一等。你認為自己是個沒有價值的殘次品,比不上別人。
2.太急于去逼迫自己自律了。
????維持自律的過度努力,加無法嚴格完成的自我否定,讓人反而更難自律。(或者說給自己壓力過大,多度壓抑自己,會讓自己更難自律)
????解決-策略性改變:給自己的不自律賦予意義(接納)??柫_杰斯:當你接納自己原本的樣子,你就能改變了。擁抱自律的自己以及擺爛的自己!
3.沒有看透那些讓我不舒服的人的本質(zhì)。
我怎么如此無能,啥事都辦不好。領(lǐng)導有風吹草動我就在抑郁和焦慮中搖擺。
原理:精神分析中“投射”-一種心理防御機制,一個人下意識否認自身不良的思緒、冬季、欲望或情感,而將責任推卸給外部世界以及其他人。
別人對你的貶低,是源于他們自身的人格分裂缺陷,把內(nèi)心的焦慮投射給你。老板批你可能是因為沒控好場內(nèi)疚,把怒火轉(zhuǎn)移到你的身上緩解自己壓力。同事對你工作冷嘲熱諷,更可能是因為他無法獲得領(lǐng)導的認可,通過貶低你獲得安全感。這些人的行為其實不值得讓你感到傷害,應該“憐憫”。別人職責、貶低、看不上你,都不是你的錯。不要因為別人的問題,讓自己感到痛苦。
4..誤以為職業(yè)道路就像升級打怪般明確,沒想到走到哪都有淺灘激流。
不能因為別人發(fā)光,就覺得自己黯淡。成長就像珍珠一樣,慢慢經(jīng)歷慢慢圓滿。不完美的小可愛們,不要恐懼和焦慮,溫柔的直面自己的每一個面喲~
?
?
精彩評論:
ü?愛自己才是愛生活的開始,以配角的視角了解世界,以主角的方式對待自己。沒有人比你自己更重要的,即使以前的回憶并不是那么美好,但不妨礙從現(xiàn)在開始愛自己,只有這樣生活才會慢慢向你打開幸運的大門,無論什么時候,請愛自己,也請相信自己!
ü?不必站在50歲的年齡,悔恨30歲的生活,也不必站在30歲的年齡,悔恨17歲的愛情。我們不能站在后來的高度,去批判當年的自己,這不公平。
ü?祥子到死都沒有一輛車是他自己的,最可悲悲哀的是,祥子覺得是他媽的他自己不夠努力。
ü?都是第一次做人,有些路也是必須自己走的,就釋然了,30歲,真的其實反而是最好的年紀,內(nèi)心得到了最終的平靜。
ü?不能因為別人發(fā)光,就覺得自己黯淡。
ü?放過自己,不要責怪自己沒有成功了,想躺就躺一下休息會兒吧,成功與不成功,最主要的都是我要學會開心平靜度過每天的大部分時間。
ü?剛出來也是滿腔熱血,勵志要努力干,每天干最多的活,花費最多的精力,結(jié)果功勞都不是我的。家只把你當成勞動工具,我卻還天真的以為是我不夠努力,人也變得非常敏感。。。好在最后從內(nèi)耗中走出來了,才發(fā)現(xiàn)“要是努力就能致富的話,驢應該是世界首富”這話太對了,我就是一平凡人而已,又不是不可代替,人家工資也給得不高,我拼啥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