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邊小公舉帶你探秘達音科!
上個月,耳邊小公舉和雷音音頻的大雷一起來到了位于東莞的達音科大本營——東莞達電電子有限公司,帶領大家一同參觀了工廠的產(chǎn)線,了解了每一條耳塞的誕生過程。借著這個機會,我們還采訪了達音科的研發(fā)總監(jiān)、同時也是燒友們極為熟悉的老朋友趙工。作為達音科背后的“大功臣”,趙工對于“好聲音”有著什么獨到的解讀?對于“技術”又有著怎樣的執(zhí)著?在小公舉和大雷的“窮追不舍”之下,趙工這回將自己的“老底”和盤托出。
先來看看本次采訪的視頻吧~

Part 1:趙工其人
作為加入公司近20年的“老功臣”,趙工早已成為達音科的靈魂人物,同時也是圈內(nèi)頗有名氣的資深音頻工程師,燒友們熟悉的鈦振膜耳塞TITAN 1、經(jīng)典圈鐵耳塞DK3001、純鈹金屬振膜耳塞“玥”等產(chǎn)品均出自他手。前段時間,趙工又為翹首期盼的粉絲們帶來了達音科的首款圈靜鐵耳塞——EST 112,收獲了眾多好評。
生活中的趙工,在忙碌之余還有著豐富的愛好(如蹦迪喝酒),也熱衷于和燒友們交流,但卻甚少接受采訪。借著這次探訪達音科的寶貴機會,我們和他一起探討了不少燒友們關心的話題。

Part 2:趙工的Q&A
?
Q:您覺得燒友和音頻工程師對于“好聲音”的理解有著什么樣的區(qū)別呢?
A:以我跟燒友們接觸的經(jīng)驗來看,每個人對于“好聲音”的理解或多或少都包含著自己相對主觀的認知:有的人喜歡甜美細膩的人聲,有的人偏愛還原度高的器樂音色,有的人更欣賞明亮通透的高頻,等等。作為燒友,最重要的是找到那個符合自己審美的聲音,最應該考慮的是自己的感受。
而我作為一名音頻工程師,很多時候是沒有辦法從自己的角度出發(fā)去解讀“好聲音”的。因為工程師必須尊重事實,尊重科學,我的目標就是要做出最“真實”的聲音,而這無關我的個人喜好。這些年來我們購買了五花八門的復雜儀器,費盡心力去尋找各種各樣的振膜材料,并在每一款產(chǎn)品面世之前都進行精密的測試,就是為了讓產(chǎn)品呈現(xiàn)出來的聲音失真更低,更加貼近真實的器樂和人聲。很多燒友會說,達音科的調(diào)音往往太過“求穩(wěn)”,過于一本正經(jīng),缺少個性且不夠抓耳,這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我在調(diào)音的過程中會盡量避免將過多的個人喜好融入到器材里,我要對聲音的“真實性”負責,而不是任性地將自己的想法灌輸給燒友。所以我認為的好聲音,是在足夠優(yōu)秀的數(shù)據(jù)指標前提下,能讓聽者感到身心愉悅的聲音,那就是好的聲音。
Q:不少燒友會認為老一代的器材在調(diào)音上更有韻味,也有人堅信HiFi產(chǎn)品應該“買新不買舊”,對此您是怎么看的?
A:作為一名音頻工程師,我的信念就是必須要“向前看”,永遠要追求最新的技術,永遠要追求更高的聲音極限。對于我來說,一款產(chǎn)品的新一代一定要比老一代有著明顯的進步,它才有資格走向市場,所以我也會希望燒友們更加喜歡我做出來的新產(chǎn)品。當然,有些品牌的老產(chǎn)品可能凝聚了當年的設計師對于聲音的獨到見解,有著不可替代性。但放在整個HiFi圈來說,技術在不停地進步,器材的上限也在提高,整體而言,正因為新產(chǎn)品越來越好,這個圈子才能夠不斷發(fā)展下去。
(那么您自己會去比較自己做出來的不同年代的產(chǎn)品嗎?)
當然會,有時候聽自己多年前做出來的產(chǎn)品甚至會覺得“我的天怎么會這么難聽”,根本聽不下去~~~(哄堂大笑)畢竟這幾年耳塞的發(fā)展太快了,素質(zhì)的提升基本上是一耳朵就能區(qū)分出來的,而且隨著品牌和工程師的成長,調(diào)音也基本上是越來越成熟的。
Q:剛才您提到了技術的進步,您認為技術對于HiFi產(chǎn)品來說意味著什么呢?
A:(斬釘截鐵)要我說,技術就是HiFi的生命,沒有技術的支持,HiFi就沒有存在的基礎。可能很多燒友會認為HiFi是藝術和技術的融合,但其實這個看似沒有標準的“藝術”背后還是靠著技術在支撐的。簡而言之,我們所感受到的每一款器材,從設計、做工到聲音的呈現(xiàn),沒有一個細節(jié)不是技術的體現(xiàn)。
(這么說可能大家還是沒法很清晰地理解技術的重要性,您能舉點比較典型的例子嗎?)
好的,那我就拿燒友們目前評價還不錯的“禪”來作為例證。“禪”最開始的計劃是在我們之前備受好評的17th基礎上做一個風格略不同的量產(chǎn)版本,但并不是一個簡單的復刻。從主觀的、藝術性的角度來說,我們開始規(guī)劃禪這個項目的時候,希望呈現(xiàn)出來的是一個大氣又不失細膩,有著優(yōu)秀動態(tài)的同時還具備良好瞬態(tài)響應的聲音。這種主觀聽感不光是靠所謂的“藝術創(chuàng)作”,而且必須得有優(yōu)秀的指標作為基礎,比如極低的失真表現(xiàn)等等。而優(yōu)秀的指標倚賴的又是良好的硬件和技術底子,于是,這個主觀聽感在我們工程師眼里就成為了實實在在的、亟待攻克的技術壁壘。
在“禪”的研發(fā)過程中,我們遇到過不少問題,其中最為棘手的問題是傳統(tǒng)耳塞的軟膜結構有一些很難克服的缺陷,比如分割振動相對明顯,容易動態(tài)失真,難以兼顧動態(tài)和瞬態(tài)表現(xiàn),這并不是簡單靠鍍層或者調(diào)音等技術能解決的,我們很清楚自己需要的是一個重大的技術突破。這個機會讓我們等(ge)了足足有一兩年,直到去年5月,跟我們一起合作研發(fā)的一家臺灣振膜廠商告訴我們,他們開發(fā)的全新鎂鋁合金振膜可以量產(chǎn)了。量產(chǎn)品經(jīng)過幾輪調(diào)試、測試和比較之后,我們最終敲定了這款給禪設計的純金屬硬膜結構。
從我自己的角度出發(fā),“禪”的聲音最終呈現(xiàn)出來了一個比較令人滿意的狀態(tài)。而這樣一個與我們當初的主觀設想相契合的聲音,是通過每一個步驟中的科學技術來實現(xiàn)的。音頻工程師時常會被大家笑話是無可救藥的“技術宅”,那其實是因為我們的很多“理想”和“夢想”都只能靠過硬的技術來實現(xiàn)。離開了技術,我們只能原地踏步。

Q:接下來的這個問題比較沉重——為什么你們的產(chǎn)品經(jīng)?!肮竟竟尽保?/strong>
A:咳咳,我覺得今天的采訪就到此為止吧……(趙工作勢要走,被小公舉和大雷及時拉住)
其實我們這個研發(fā)產(chǎn)品的節(jié)奏,應該叫“慢工出細活”,而絕對不是故意去“鴿”來吊大家胃口。我們當然希望能夠更加頻繁地推出新產(chǎn)品,讓燒友們滿意,也讓我們自己更有成就感。但是產(chǎn)品的研發(fā)進度往往由不得人,拿剛推出的圈鐵靜耳塞EST 112來說,這款產(chǎn)品提上日程其實有好幾年了。達音科此前已經(jīng)做了很多年的圈鐵,所以圈鐵部分對于我們來說都是駕輕就熟,卻獨獨讓靜電高頻單元的部分拖了EST 112的上市時間,而且一拖就是好幾年。
盡管聲揚多年前就已經(jīng)推出了靜電單元,我們也第一時間對這款單元的聲學特性進行了深入研究,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去進行搭配,卻始終沒能得到想要的效果,來來回回大概經(jīng)歷了十多次的(gu)失(gu)敗(gu)吧。就這么耗了幾年,直到聲揚推出了第二代靜電單元,我們這款產(chǎn)品才迎來了轉機。第二代單元相比第一代在技術上的進步非常明顯,對于聲音的呈現(xiàn)要更加全面和圓融,完美符合我們的需求,讓我們終于可以安心地將完整版的EST 112呈現(xiàn)給大家。
在EST 112“鴿”的這幾年里,一直有燒友問我們的靜電耳機到底什么時候才會面世,我的回答都是“再等等”。雖然讓大家等了這么久,心里多少有點過意不去,但如果我為了趕進度讓一款自己不滿意的產(chǎn)品貿(mào)然上市,那才是最大的過意不去呢~
Q:不管是達音科這個品牌,還是您本人,這些年來給大家的感覺都是一直處于一個積極向上的狀態(tài),似乎從來不顯疲態(tài),總是緊跟圈內(nèi)最新的技術和潮流。您覺得是什么東西支撐著達音科和您自己一路奮斗到今天的呢?
A:我說是錢你信嗎?(全場爆笑,場面一度失控……)
Emm……平心而論,“為了掙錢”這個說法雖然俗,但是也很真實。作為達音科的總監(jiān),我最大的目標是要讓我的公司能夠活得越來越好,讓達音科這個品牌能夠廣為人知。往小了說,這是為了維持公司和員工們最基本的生存需求;往大了說,這是為了讓公司和員工們在這個圈子里能夠收獲更多的成就感。要實現(xiàn)這個目標,我們需要得到市場的認可,需要消費者們的支持和肯定——說白了,維持生存和追求夢想,都需要money~~(又一次哄堂大笑)
我始終認為,HiFi發(fā)燒友是一群聰明且謹慎的消費者,他們很清楚自己的需求,也懂得分辨產(chǎn)品的好壞。音頻產(chǎn)品的發(fā)展經(jīng)歷了上百年,發(fā)燒友的口味和要求始終在不斷發(fā)展變化,如果達音科推出的產(chǎn)品不能滿足他們的需求,那么我們很快就會被燒(qian)友所拋棄,被這個時代淘汰。10年前受歡迎的器材,放在今天可能就無人問津了,為了追上燒友的腳步,我們必須要提升自己的研發(fā)技術和調(diào)音功底,保持一個不斷前進的狀態(tài),這樣才能得到這個市場和消費者們長期的支持,才能有足夠的資金去追求更高的目標。歸根到底,我覺得自己就是個為了生存被迫不斷努力的苦逼理工男罷了……(趙工一臉苦笑)
(如此看來,趙工平日里肯定是沉迷工作,無暇蹦迪喝酒吧?)
嗯嗯(一臉認真),那是當然,我平時工作很忙的!
?
在眾人懷疑的目光中,本次訪談也走向了尾聲。
Part 3:說說心里話
?
在展會上的趙工,總是熱衷于和燒友們交流,重視每一位客戶的意見和感受。在采訪過程中,他反復強調(diào),自己飛遍全國各地去參加展會,絕不是為了感受不同地方的蹦迪喝酒氛圍,而是為了能夠近距離聽到燒友們的心聲。對此,大家都深(wan)信(quan)不(bu)疑(xin)。
然而,能在線下見到趙工的燒友畢竟只是少數(shù),屏幕前的你,可能也有著很多問題和想法想跟這位工程師說。請在評論區(qū)留下你要說的話,我們會擇取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問題進行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