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發(fā)!4月1日起,廣東人不能再吃福建人了!


偶然看到一則新聞,讓我原本放松的心一下子緊繃了起來:

看到這個新聞,我覺得手中的福建人突然不香了。
講真,新中國建立之前,廣東就有吃福建人的傳統(tǒng)了,這段歷史,我們可以在《那年那兔那些事》里面得到驗證:



而針對福建人這種食材,我們早已經有了一道名菜:炒福建人。

福建公司來了廣東人,相當于虎入羊群:

哪怕是在前幾天,援鄂廣東醫(yī)療隊遇上福建隊時,雙方依然有拿這個開玩笑:

你說好好的一個飲食傳統(tǒng)怎么說禁就禁了呢?
大概因為今天是愚人節(jié)吧

不過玩笑歸玩笑,許多朋友只知道【廣東人愛吃福建人】這個梗,卻不知道這個梗是如何形成的。
今天借著愚人節(jié)玩笑,跟大家好好談談這件事。

關于「廣東人吃福建人」這個梗的由來,網上能查到不少答案。
最靠譜的解釋是:這個梗是2017年春節(jié)前后,從一個QQ群中傳出來的。
由于那時正值春節(jié),網上又盛傳廣東人紅包不過百,而不巧的是:福建人的紅包一向都以土豪聞名。
兩者在紅包這塊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于是,那個群里,一名福建網友在聊天時,準備用【廣東紅包少】這個消息,來調侃他的廣東小伙伴。
結果,他剛說完上半句:“聽說你們廣東人……”
群里的其他廣東人就知道他想表達什么,機智地接了下半句:
“特別愛吃福建人?!?/strong>

直接把這位福建朋友嗆得啞口無言。

這位廣東朋友巧妙地將「廣東人什么都吃」與「對方是福建人的身份」結合在一起,狠狠地回擊了這位福建朋友。
由于回復得相當機智,又有點腦洞大開,因此這個梗也在微博開始迅速傳播。

但那時這個梗只是小范圍傳播,沒想到半年后,某個博主在微博搜索「廣東人」時,聯想詞里居然包括「廣東人吃福建人」。
于是這個梗再次翻紅,才到達了現在幾乎人盡皆知的程度。

但既然一個梗能歷久彌新,過了好幾年了依然長盛不衰,那就證明這個梗并不簡單,一定是反映了某些現實情況。
比如說,是不是大家都覺得,「廣東人什么都吃」呢?
?廣東人什么都吃嗎?
「廣東人吃福建人」這個梗,其實背后蘊藏著一種刻板印象。
那就是許多朋友覺得「廣東人什么都吃」。
這種印象并非空穴來風,在旁人看來,廣東人會吃小孩:

最后這個啥玩意?
吃廣西人:

廣東人第一次因「什么都吃」而走進公眾視野的,大概是03年SARS病毒爆發(fā)。
當時,果子貍被港大微生物學系主任袁國勇認定是「導致SARS的元兇」。
這讓廣東地區(qū)的果子貍被處理的同時,「廣東人愛吃野味」的現象也隨之浮出了水面。

事實上,廣東人吃野味的習慣,自古有之。
古代的兩廣地區(qū)又被稱為“南蠻之地”,群山環(huán)繞,與中原溝通比較困難,但野生動物富饒。
所以古時候的南方人,多以狩獵、打漁等方式生存。
漢代《淮南子》記載:越人得髯蛇,以為上肴。
意思是“廣東人將蟒蛇奉為上品”;

唐代《嶺表錄異》則說:南中晝夜飛鳴,與鳥鵲無異。嶺南人羅取生吃之。
意思是廣東人還會吃鸚鵡、貓頭鷹等鳥類。
宋代的周去非更是簡要的概括道:
嶺南人不問鳥獸蛇蟲,無不食之。

時間來到了民國,廣東廚師對于野味的烹飪,已經臻至化境。
這一份廣東特色的“全蛇宴”,代表著廣府野味文化的“最高水平”。
可以說在歷史上,野味一直在廣東美食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


那廣東人以前喜歡吃野味,是不是代表現在他們也喜歡呢?
答案顯然是否定的。
事實上,早在2003年,廣東省人大常委會表決通過了《廣東省愛國衛(wèi)生工作條例》,全面禁食野味:

自此,廣東真的很少有人敢明目張膽吃野生動物了。
那些號稱吃野味的餐廳,售賣的絕大多數都是養(yǎng)殖的動物。
2019年1月1日,廣東全省禁獵野生鳥類5年:


就在昨天2020年4月1日,廣東出臺了“史上最嚴”措施,要求全省禁食所有人工飼養(yǎng)陸生野生動物:
這可不是愚人節(jié)玩笑:廣東現在連人工養(yǎng)殖野生動物的機會都沒有了。

誠然,有不少人會依然打趣說「廣東人什么都吃」,適度玩梗本無可厚非,但大家千萬別往心里去哈!
我們廣東人,現在和以后,真的不會吃野味了!

與其說我們什么都吃,不如說我們很會吃,很懂吃,對吃很有研究,比如說福建人
疫情過后,我們依然歡迎大家來廣東吃吃吃,吃野味除外哈!
福建人真的很好吃嗎?
「廣東人吃福建人」這個梗之所以能火,除了廣東人什么都吃,跟福建人是否也有關系呢?
湖南江西也是鄰近省份,怎么就沒有人說「廣東人吃湖南人」、「廣東人吃江西人」呢?
要了解這個問題,我們要從福建人的飲食著手。

福建朋友最愛喝什么鴨,喝茶呀!
閩南民間有“寧可百日無肉,不可一日無茶”的俗語;
閩北山民也有“寧可三日無糧,不可一日無茶”的俗語。

另一方面,辣在福建美食中,始終不是主流,而在部分地區(qū)如福州,他們的美食更是「以甜為主」。
郁達夫曾在《飲食男女在福州》里吐槽:福州人愛吃甜,吃到牙齒“十人九壞”。
他們的荔枝肉:

福州芋泥:

福州花生湯等,都是味道相對較甜的美食:

查閱資料得知,福州菜偏甜的原因其實和福州特產“糖”有關:
“元朝時,福州在制糖方面具備了世界上最高的工藝水平。福州一帶成為產糖的主要產區(qū)?!?/strong>
上世紀八十年代,福建糖業(yè)還曾經創(chuàng)造全國甘蔗畝產、畝產糖量等數個第一。
時至今日,福建依然穩(wěn)坐國家糖果產量的頭把交椅。

好了,現在我們知道福建人愛喝茶,愛甜食,那這些口味,不正對廣東人的胃口嗎?
大家想一下廣東的鄰近省份:
廣西:有酸筍,味道太重了,逃過一劫;
湖南、江西:都愛吃辣,眾所周知廣東人不能吃辣。
那剩下甜甜的福建人,不吃他們吃誰呢?


總而言之,「廣東人吃福建人」這個梗,雖然扯淡,但意外的是,從某個角度來看,這個梗又有點道理。
這不得不說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不知道大家平時是怎么烹調福建人這道食材的呢?


廚房人類
專注于 研究「人類行為學和美食之間關系」
致力于 把和食物有關的趣事兒煮給你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