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全才“陳勛奇的《美麗戰(zhàn)爭》要火炎焱了!

陳勛奇15歲即在邵氏電影工作,在師父王福齡的教導及環(huán)境的耳儒目染下,精通配樂、武術(shù)指導、編劇、導演,合作對象包括王家衛(wèi)、成龍、洪金寶等人。說陳勛奇是全才一點也不為過,他從幕后走到幕前,在70、80年代憑著多部作品,叱咤影壇。
現(xiàn)在,陳勛奇帶著全新導演作品《美麗戰(zhàn)爭》回來了!值得一提的是,《美麗戰(zhàn)爭》采用了全新4K技術(shù)創(chuàng)作,是中國電影市場的第一人,這背后有什么故事呢?有請全才導演陳勛奇和videocase的讀者分享:

Q: 為什么選了一個模特的題材?
其實我一直很喜歡時尚的元素,也喜歡創(chuàng)新。比如1982年的《提防小手》,當時,沒人敢寫主角是反派的故事,不過基于創(chuàng)新,顛覆觀眾的思考,我還是提出了這個建議,很多股東問我:"這樣觀眾會不會疑惑???"我說,必須要創(chuàng)新! 事實證明,這部片非常成功。
雖然之前有非常時尚和青春的《小時代》,但是它還不夠典型,缺少了「動作」的元素,畢竟「動作」是國產(chǎn)片重要的軸心。我認為年輕人喜歡且追求刺激,所以劇情必須符合觀眾的個性,不可以高高在上,這樣才會產(chǎn)生共鳴。
在《美麗戰(zhàn)爭》中,我設計原本高高在上的美麗模特兒,因為意外而變成殘疾人士,但她絕處重生,憑著堅毅的意志力再站了起來。我認為這個故事可以給年輕人一些很正面的啟發(fā)

Q: 怎么看電影特效的合成?
電影的特效合成,在影視工業(yè)上已經(jīng)很常見了,在《美麗戰(zhàn)爭》也有用到。特效在影片中,是靠合成軟件做出來的,有些人以為它主要是用來彌補拍攝中的失誤,但其實它應當屬于加分項。
我們在策劃腳本時,就需要考慮到哪兒應該加入特效合成,同時,對演員也要有更高的要求,她們需要有充足的理解力,想象最后呈現(xiàn)出來的畫面,在前期拍攝時,她們或許手中并沒有任何道具,也只是站在沒有任何景物的綠幕前。特效導演也需要注意特效中的光效和反差,他們需要恰如其分的將特效融合到實拍畫面中,不給人生硬感。這是一個整體工程,同樣需要各部門通力合作。
其他像是動作設計也是得事前規(guī)劃好,預先設計好這些動作,可以讓整部片變得更好玩,更有特色,我們有更多時間去想出特別的花樣,讓觀眾有耳目一新和出乎意料的感覺。
Q:為何以4K技術(shù)創(chuàng)作《美麗戰(zhàn)爭》?
“大家都說我是’全才’,其實我是個’蠢材’,一個勇敢的’蠢材’?!?為了讓新作《美麗戰(zhàn)爭》呈現(xiàn)出最好的視覺觀感,從電影籌備時期,我就要求制片團隊,一定要用最好的技術(shù),“在中國4K沒人用?那我們就起個頭吧,費用不夠,從我的薪水里貼補也可以。
《美麗戰(zhàn)爭》這部電影與現(xiàn)在流行的影片,它的不同之處在于它是以4K制作,并以4K DCP發(fā)行的,現(xiàn)在,院線的大多數(shù)影片仍然是2K DCP發(fā)行,但如今的技術(shù)已經(jīng)完全支持4K,索尼也有全線的支持4K的電影放映機。4K的分辨率能夠達到4倍的傳統(tǒng)2K的分辨率,畫面更加精細,細節(jié)更加豐富,而且如果采用4K放映,能夠滿足更大屏幕的需求。

Q: 您和許多巨星合作過,能否談談您的心得?
從《飛鷹計畫》和成龍合作,我都當自己去取經(jīng)學習,很幸運的是,成龍也很信任我,每次拍攝需要到我的時候,成龍就會打電話給我,我很義不容辭的過來幫忙,雖然有時候會覺得自己命苦,但是當個幸運的苦命人無所謂。
我特別敬佩成龍的精神,在他的電影中,你可以看到默片的元素。在默片時代,因為沒有切割影片的技術(shù),所以演員得一氣呵成的演出,成龍的演出也是一樣!比如拍爆破劇,都是連貫拍攝的,沒有兩把刷子還沒有辦法演出。

和王家衛(wèi)的合作也是一樣,他找我做配樂,我就得反復再三地看電影。在電影中,我看到王家衛(wèi)的長處和短處,這也是一個學習的機會。以前他幫我做編劇,是我教訓他,換我?guī)退雠錁窌r,他也會給我不少建議。
尤其是《一代宗師》的合作,那種視覺沖擊太震撼了!多少老外看到我,都想知道王家衛(wèi)是如何達成的?但是他們不知道的是,為了完成《一代宗師》的拍攝,在前期,我走訪了全國的武行,這次經(jīng)歷,不僅呈現(xiàn)在了電影中,對我個人也是一次很不錯的體驗。武術(shù)電影卻有著藝術(shù)的境界,能讓老外心悅誠服成這樣,著實不易。
Q: 您素有電影全才之稱,請問您會給新人導演什么建議?
如果你現(xiàn)在想投入電影行列,你可以問問自己有沒有辦法超越管虎、黃渤,如果你超越不了你就會吃虧,又比如說寧浩、徐崢,他們都有自成一樹的喜劇風格,你能比他們更能掌握觀眾的笑點嗎?多思考一些,自己的特點在哪里?
我當導演的時候,”肥貓”鄭則仕對我說:"陳勛奇,你真的是一個蠢才來著!你拍《提防小手》、《佳人有約》,你已經(jīng)是荒謬愛情喜劇的第一把交椅,你怎么會丟掉自己擅長的東西不做,改去拍動作片?你的前面有成龍、洪金寶、袁和平、程小東,你能在影迷心中留下什么地位?"
當時他勸我繼續(xù)拍愛情片,但是我不聽,我說我是一個練武術(shù)的人,我想對武術(shù)電影有一些貢獻,他說,"好吧~人各有志", 這就是為什么我一直叫自己蠢才,而不是全才的原因。
這就是為什么我會奉勸新人導演,如果你無法超越前輩,就要換一個風格、換一個思路,必須要有自己的特色。
另外,我也觀察到一個現(xiàn)象:越來越多的翻拍電影,僅僅只是加上接地氣的臺詞,重新演繹就上映,對于有良心的創(chuàng)作人員,實在不應該鼓吹這樣的風氣。比如說"開心麻花"從舞臺劇翻拍成電影,票房動輒20億、30億,但我認為,不能以票房決定一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