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情侣中文字幕电影,在线麻豆精品传媒,在线网站高清黄,久久黄色视频

歡迎光臨散文網(wǎng) 會員登陸 & 注冊

日本戰(zhàn)國家族史:足利家

2022-12-07 11:11 作者:早苗庵宗瑞  | 我要投稿

戰(zhàn)國前夜


日本戰(zhàn)國時代的一百五十年間,約有一百余年的時間都屬于室町幕府統(tǒng)治日本的時期,當時的幕府將軍乃是清和源氏出身的足利家。那么,在足利家的統(tǒng)治下,室町幕府又是如何一步一步地讓日本走向戰(zhàn)國時代的呢?

足利家的先祖足利義康是清和源氏家族中最著名的武士源義家的孫子,在鐮倉幕府時期,足利家因為與當時執(zhí)幕府牛耳的北條家聯(lián)姻,成為了幕府中的有力御家人。等到鐮倉幕府末期時,后醍醐天皇舉兵倒幕,足利家的家督足利尊氏背叛幕府加入了朝廷的一方,為后醍醐天皇建立的建武政權(quán)立下了赫赫戰(zhàn)功。不過,理念不合的足利尊氏最終還是和后醍醐天皇走到了對立面上,足利家擁戴了另外一支皇族“持明院統(tǒng)”出任天皇,自己也因此出任征夷大將軍,開設(shè)室町幕府,建立起一個新的武家政權(quán)。

室町幕府建立于亂世之中,為了與當時后醍醐天皇建立的南朝抗衡,幕府給各地的武士授予了非常多的權(quán)限,這使得在日本南北朝統(tǒng)一以后,各地的守護大名割據(jù)一方與幕府針鋒相對。到了第六代將軍足利義教時期,這個以鐵腕手段著稱的幕府將軍因為削藩而被家臣赤松氏暗殺,使得室町幕府開始走向衰弱。

足利義教去世時正當壯年,嫡子千也茶丸不過八歲而已,幕臣們迫不得已,只得立這個幼兒出任幕府將軍,取名足利義勝。沒曾想,足利義勝也是個短命鬼,僅僅兩年之后,足利義勝就染上了赤痢。由于當時醫(yī)療條件十分落后,這個年幼的將軍最終在陰陽師的祈禱聲之中病逝,幕府重臣們不得不再次擁立足利義勝的弟弟三春丸為主。

文安六年(1449年)四月,室町幕府為三春丸舉行了盛大的元服禮,取名為足利義成,隨后朝廷下旨,任命足利義成為“征夷大將軍”,也就是室町幕府的第八代幕府將軍。因為足利義成后來又改名為足利義政,所以我們下文統(tǒng)一稱呼其為足利義政。足利義政的性格和父親足利義教截然不同,他雖然胸有大志,但是骨子里卻是個討厭戰(zhàn)爭的文藝青年,并且除了志大才疏、窮奢極欲等缺點以外還有一些戀母情節(jié),甚至將自己的乳母收為側(cè)室。

由于當時室町幕府的守護大名已經(jīng)尾大不掉,為了對付這些守護大名,足利義政開始任用側(cè)近,打擊守護大名的勢力。在眾多守護大名之中,又以“三管領(lǐng)”斯波家、畠山家、細川家、“四職”山名家、一色家、赤松家、京極家還有土岐家、大內(nèi)家等幾個家族最為強大。不過在足利義政出任幕府將軍時期,三管領(lǐng)中的斯波家、畠山家都因為家督之事分裂,四職中的赤松家在足利義教死后滅亡,一色家、京極家也都走向衰弱,所以在幕府內(nèi)部,最為強大的還是細川家與山名家兩個家族,并且這兩個家族還是同盟關(guān)系。

雪上加霜的是,足利義政出任將軍以后,一直都沒有產(chǎn)出子嗣,這讓足利家出現(xiàn)了繼承人危機。為了鞏固幕府的統(tǒng)治,足利義政強迫已經(jīng)出家的弟弟足利義視還俗,成為自己的繼承人。然而,老天爺似乎給足利義政開了個玩笑,在足利義視還俗后不久,足利義政的正室夫人日野富子就為其產(chǎn)下一名男嬰,也就是后來的足利義尚。

因為當時的日本夭折率奇高,所以足利義政并未因為男嗣的出現(xiàn)而出現(xiàn)廢立繼承人的心思。日本武家的繼承制度與中國略有不同,例如鐮倉幕府時期掌握幕政的是出任幕府執(zhí)權(quán)的北條家嫡流“得宗家”一系,然而在得宗家男丁年幼之時,幕府也會讓北條家的庶流暫時出任執(zhí)權(quán),等到得宗家男丁成年后,再歸還其執(zhí)權(quán)之位。因此,足利義政的想法恐怕與早前的鐮倉幕府相同,讓弟弟出任下一任幕府將軍,再由自己的兒子成為弟弟的繼承人,也就是下下任幕府將軍。

可是,幕府當中的有些人卻對此事感到不滿,其中就包括了幕府將軍的近臣伊勢貞親。伊勢家世世代代侍奉足利家,在幕府建立以后,足利家也十分信任伊勢家,讓其世襲幕府中的“政所執(zhí)事”一職。伊勢貞親之子伊勢貞宗是足利義尚的養(yǎng)父,因此足利義尚越早出任幕府將軍,對伊勢家來說就越為有利。另外,因為是幕府將軍近臣的緣故,伊勢貞親與細川家、山名家等守護家族的關(guān)系也并不咋樣。順便一提,伊勢貞親的外甥,便是戰(zhàn)國大名北條家的開創(chuàng)者北條早云(伊勢宗瑞)。

文正元年(1466年)七月,伊勢貞親為了拉攏三管領(lǐng)中的斯波家,慫恿將軍廢掉親近守護勢力的現(xiàn)任斯波家家督斯波義廉,重新改立前斯波家家督斯波義敏上位。九月,伊勢貞親再次向?qū)④娺M言誅殺其弟弟足利義視,而足利義視在探知消息之后,逃到了細川家、山名家處請求庇護。細川家、山名家對伊勢貞親已經(jīng)十分不滿,兩家借著這個機會召集各地大名,擁立足利義視為主,打著清君側(cè)的旗號強迫足利義政殺死伊勢貞親,最終伊勢家一族在守護大名的脅迫之下,狼狽地逃出了京都。

伊勢家出逃以后,細川家獨掌幕府大權(quán)。當時的三管領(lǐng)家族中,細川家家督細川勝元、斯波家家督斯波義廉雖然都是山名家家督山名宗全的女婿,但是細川勝元卻不一定買老丈人山名宗全的賬,并且三管領(lǐng)中的另外一家畠山家的家督畠山政長還是靠細川勝元的支持才順利繼位的,所以這樣的這樣的現(xiàn)狀引起了山名家的不滿。為了擴大山名家在幕府內(nèi)部的影響力,山名宗全在暗地里支持與畠山政長爭奪家督之位的畠山義就重返京都,最終引發(fā)了大亂。

同年十二月二十四日,畠山義就率領(lǐng)軍隊自河內(nèi)國上洛,兩日后畠山義就軍于京都北部的千本釋迦堂著陣。得知畠山義就率軍上洛后,畠山政長感到十分不安,急忙派出使者向細川家求援。

次年元旦(文正二年,是年改元應仁元年,1467年),出任幕府管領(lǐng)的畠山政長前往幕府向?qū)④娮憷x政進貢。按照往年規(guī)矩,足利義政應該在第二天前往管領(lǐng)的家中以示認可管領(lǐng)的忠誠??墒?,因為畠山義就的威脅,再加上山名宗全的暗中操作,足利義政在元月二日沒有前往畠山政長的家中赴宴,反而在將軍御所中接見了畠山義就。不僅如此,足利義政還在元月五日前往山名宗全的家中接受畠山義就的款待,并在次日罷免了畠山政長的管領(lǐng)之位,改由山名宗全的 女婿斯波義廉出任管領(lǐng)。

足利義政的搖擺不定讓京都的局勢越來越不穩(wěn)定,為了勸諫將軍,細川勝元召集起軍隊,想要請求足利義政下令討伐畠山義就。結(jié)果山名宗全先行一步占領(lǐng)了將軍的御所,甚至將天皇一族也移入御所之中控制,使得細川勝元失去了大義名分。

元月十七日,畠山政長燒毀了畠山家的宅邸,前往京都東北部的上御靈神社布陣,畠山義就則在次日率軍對上御靈神社發(fā)起攻擊。足利義政并沒有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反而因為擔心自己重金修筑的花之御所會被戰(zhàn)事波及,下令讓各個家族都不許插手畠山政長與畠山義就的合戰(zhàn)。

細川勝元比較老實,再加上山名宗全明顯是有備而來,自己輕舉妄動容易吃虧,所以在收到將軍命令后一直按兵不動。反過來,山名宗全完全無視了將軍的命令,下令讓斯波義廉派兵增援畠山義就。雖然在斯波軍趕赴戰(zhàn)場以前畠山義就就已經(jīng)擊敗了畠山政長,但是山名宗全此舉仍被世人們認為山名家插手了這次的“御靈合戰(zhàn)”,而一直按兵不動的細川勝元,則因為坐視盟友敗北不施以援手,被世人嘲笑為膽小鬼。


應仁之亂與鉤之陣


應仁元年(1467年)五月二十五日,細川勝元秘密調(diào)遣了軍隊在京都集結(jié),于次日襲擊了幕府將軍御所正對門的山名宗全方的大名一色義直的房子,應仁之亂爆發(fā)。為了避免重蹈覆轍,細川勝元起兵之后立即包圍了將軍御所,控制住了將軍足利義政一家。

得知細川勝元舉兵后,足利義政先是下令命畠山義就離開京都,而后又下令禁止細川勝元與山名宗全交戰(zhàn)。然而,幕府的處置依舊不能夠讓勢同水火的大名們滿意,細川勝元依舊在六月一日請求足利義政頒下將軍的牙旗,準備討伐山名宗全,各方大名也在這期間基本站隊完畢,細川勝元一方被稱為“東軍”,山名宗全一方則被稱為“西軍”。

此時因為掌管將軍牙旗的一色義直加入了西軍,足利義政不得不下令重新制作一面新的旗幟,并且還下令讓弟弟足利義視出任東軍的總大將。足利義視與文弱的哥哥不同,在出任總大將后屢立戰(zhàn)功,于軍中立下了很高的威望,而此時的足利義政卻一直寄希望于調(diào)停戰(zhàn)事兄弟倆對這場戰(zhàn)爭的態(tài)度完全不同。于是,擔心弟弟蓋過自己威風的足利義政便下令召回先前在文正政變中被驅(qū)逐的伊勢貞親。伊勢貞親的歸來讓足利義視察覺到了危險的信號,他向伊勢國的國眾發(fā)去命令,令他們阻攔伊勢貞親上洛。

在此期間,負責護衛(wèi)足利義政的將軍直轄部隊“奉公眾”中的許多武士加入了西軍,甚至有謠傳連足利義政都因為足利義視與東軍的關(guān)系有了加入西軍的打算。為此,足利義視先是主動退出了將軍御所,而后又利用東軍的勢力在御所內(nèi)進行大清洗,驅(qū)逐與斬殺了一批親近西軍的女官與武士。

然而,京都的局勢在西國的大名大內(nèi)政弘上洛之后發(fā)生了逆轉(zhuǎn)。原本東軍因為突然發(fā)難占據(jù)了上風,可是西軍方的大內(nèi)軍、河野軍的突然到來使得戰(zhàn)局發(fā)生了變化,開始對西軍有利起來。足利義視擔心東軍萬一落敗,自己將淪為西軍的俘虜,便在十月帶著側(cè)近武士流亡伊勢國去了。

此時的足利義政還沒有完全放棄弟弟,得知足利義視出逃以后,足利義政下令將伊勢國領(lǐng)地收入的一半賜給足利義視,作為其在地方的開銷。之后,足利義政又相繼將山城國、近江國、伊勢國中寺院、神社的領(lǐng)地也“半濟”給了足利義視,將其請回了京都??墒?,足利義視的回歸讓許多人感到了不滿,除了伊勢貞親不說,先前足利義視在清洗將軍御所中的女官與武士時,還得罪了將軍的正室夫人日野富子與其哥哥日野勝光,二人因此返回京都的足利義視在御所中說是如坐針氈也不為過。

應仁二年(1468年)十一月十日,足利義政下令殺死了親近足利義視的幕臣有馬元家,令足利義視感到毛骨悚然的是,此前一直與自己站在同一戰(zhàn)線上的細川勝元對此事沒有任何表態(tài),反而還勸說足利義視主動放棄將軍繼承人的位子重新出家。明眼人都能看出,細川勝元已經(jīng)被將軍足利義政給收買了,而足利義視則成為了細川勝元的投名狀。在這樣的情況下,足利義視在一個雨夜出逃,前往京都郊外的比叡山延歷寺尋求庇護,不久之后又被山名宗全請入西陣,成為了西軍的幕府將軍。

文明九年(1477年),隨著東、西軍的議和,應仁之亂最終以西軍臣服東軍幕府而結(jié)束。西軍投降以后,曾是西軍幕府將軍的足利義視成為了西軍大名的棄子,無所依靠,好在美濃國的大名土岐成賴念及舊情,將足利義視帶回了美濃國。

另外一邊,在足利義視成為西軍幕府將軍后,足利義政便順利地將將軍之位傳給了兒子足利義尚,不過幕府的大權(quán)依舊掌握在隱居的足利義政手中,足利義尚不過只是父親的傀儡而已。足利義尚的性格與父親也是截然不同,他的個性火爆,喜好武勇,不喜文藝。前關(guān)白一條兼良曾經(jīng)寫了一篇關(guān)于治國的《樵談治要》獻給足利義尚,沒想到足利義尚看也不看,轉(zhuǎn)手就送給了做和尚的弟弟,搞得一條兼良的兒子尋尊十分不悅,形容父親獻上《樵談治要》的做法宛如“在狗的面前傳播佛法”。

由于父親的干政,足利義尚在文明十二年(1480年)時一怒之下切掉了武士的發(fā)髻,宣布出家隱居,最終在母親日野富子的支持下,足利義尚成功地逼迫父親足利義政將大權(quán)轉(zhuǎn)交給了自己。文明十七年(1485年),足利義政支持的文官“奉行眾”之一的布施英基被足利義尚手下的奉公眾殺害,父子二人的對立進一步加深。

為了避開父親足利義政的影響,九代將軍足利義尚在長享元年(1487年)九月借口討伐侵占將軍直轄領(lǐng)“御料所”的六角家,率領(lǐng)著幕府大軍出陣。在擊敗了六角家以后,足利義尚便停留在了近江國的一個名為“鉤”的地方,召集奉公眾、奉行眾前來鉤之陣參陣,而前將軍足利義政麾下的奉行則被命令留守京都。在此期間,足利義尚所在的“鉤之陣”成為了實際上的幕府所在地。然而,足利義尚雖然是個武德充沛的將軍,但是年紀輕輕的他卻沉迷酒色,在兩年不到的時間里,足利義尚的身體就被酒色與政務摧垮,在鉤之陣中吐血而死。

足利義尚去世時年僅二十五歲,由于他沒有子嗣,其他兄弟也都早逝,所以如何選擇新的將軍繼承人就成為了幕府的頭號大事。此時有權(quán)繼承將軍之位的分別是足利義政的兩個侄子——堀越公方足利政知之子香嚴院清晃與足利義視之子足利義材。

此時,在兒子足利義尚出任將軍時期崛起的日野富子起到了關(guān)鍵作用,由于清晃并沒有日野家的血統(tǒng),而足利義材則是日野富子的妹妹日野良子之子,所以日野富子在繼承人之事上選擇支持足利義材。長享三年(1489年)四月,足利義材在父親足利義視的陪同下自美濃國上洛,被日野富子接進了足利義尚曾經(jīng)的住宅小川御所之中,正式被指定為繼承人。


明應政變


延德二年(1490年),前將軍足利義政病逝,在足利義政的葬禮上,弟弟足利義視悲傷不已,對著眾人說道:“我與兄長的關(guān)系其實一直很好,只是因為在兄弟間夾雜了各種各樣的人和事,才導致我們成為了敵人。”的確,足利義政與足利義視的關(guān)系本來就非常好,哥倆還一起娶了日野富子、日野良子姐妹,若是生在尋常百姓家的話,兩人也許會是一對模范兄弟也說不定。

在足利義政去世以后,足利義視與日野富子的關(guān)系便開始急劇惡化。足利義視在應仁之亂時在東軍、西軍都有許多交情匪淺的守護大名,而香嚴院清晃的父親足利政知則遠在關(guān)東,對幕府的影響力十分有限,所以足利義視認為兒子足利義材成為將軍繼承人是一件理所應當?shù)氖虑?,并不會對日野富子感恩戴德?/p>

足利義視的觀點在日野富子看來就是個白眼狼的行為,所以她開始與管領(lǐng)細川政元聯(lián)絡(luò),決定改立香嚴院清晃為將軍,政所執(zhí)事伊勢貞宗也辭去了執(zhí)事一職表示站隊日野富子,雙方的矛盾越來越深。好在足利義視的威望尚在,在他的操作之下,兒子足利義材于是年七月正式被冊封為征夷大將軍,成為了室町幕府的第十代將軍。

然而,命運似乎注定要讓足利義材獨自面對難題,在出任將軍的三個月后,母親日野良子去世,次年正月,父親足利義視也因病去世。足利義材自幼便在美濃國長大,在京都沒有政治基礎(chǔ),父母的接連去世,讓足利義材成為了幕府之中的孤家寡人。

為了轉(zhuǎn)移矛盾、樹立威望,足利義材選擇了通過戰(zhàn)爭來加強自己的影響力。延德三年(1491年)四月二十一日,足利義材下令親征近江國,想徹底解決掉六角高賴這個刺頭兒。在足利義材的號召下,各地大名紛紛上洛,對近江國發(fā)起了第二次攻擊,經(jīng)過長達一年半的合戰(zhàn),幕府軍最終成功地將六角高賴驅(qū)逐出了近江國。

凱旋歸京的足利義材志得意滿,他十分享受出陣時各個守護大名的前呼后擁,因此,足利義材決定乘勝追擊,通過不斷地發(fā)起戰(zhàn)爭來樹立將軍的威望,重建應仁之亂后的秩序。當然,打仗也不能瞎打,要師出有名,否則就是無事生非。足利義材選擇的下一個目標,便是畠山義就之子畠山基家。畠山義就自應仁之亂后在地方上一直與幕府對著干,在他去世以后,畠山基家繼承了父親的遺志,繼續(xù)與幕府對著干,所以是個成為幕府公敵的不二人選。

明應二年(1493年)正月,歸京才一個月左右的足利義材下令再次集結(jié)軍隊,出陣河內(nèi)國討伐畠山基家。在足利義材癡心于戰(zhàn)爭的同時,有一個人一直在一旁冷眼旁觀,從不對將軍的決定表態(tài),他便是幕府管領(lǐng)細川政元。由于細川政元在出陣近江國時吃了唯一一場敗仗,使得足利義材產(chǎn)生了“細川政元也不過如此”的錯覺,所以足利義材對其也沒有什么防備。

四月二十二日夜里,一隊武士護送著一個神秘人物進入了細川家的別墅之中。幾天之后,細川政元在家中為這位神秘人物也就是香嚴院清晃舉行了還俗禮,即足利義澄,擁戴其成為足利家家督,隨后日野富子、伊勢貞宗也紛紛表態(tài)承認足利義澄的地位。得知京都發(fā)生政變、新任將軍出現(xiàn)以后,各地的大名紛紛率軍離開了足利義材的陣中,由于形勢模糊,大名們也不敢過于傾向某一方。

不過,足利義材卻并不擔心,他在出任將軍后籠絡(luò)了畠山政長、赤松政則、斯波義寬等大名,除此以外畠山政長還有一支約一萬人左右的軍隊正從紀伊國朝河內(nèi)國進軍。足利義材相信自己只要振臂一呼,就可集結(jié)幾位大名的軍勢上洛,與逆臣細川政元決一死戰(zhàn)。

然而讓足利義材沒有想到的是,斯波義寬由于足利義材一直擱置越前國(此地原是斯波家領(lǐng)地,卻被朝倉家占領(lǐng))問題有些怨念。而赤松政則被拉攏的原因則是足利義材支持復興赤松家,可是問題在于細川家也是復興赤松家的堅定支持者,再加上細川政元把姐姐嫁給了赤松政則,所以赤松家似乎沒有理由非得站隊足利義材。不僅如此,畠山政長的軍隊在經(jīng)過和泉國時還遭到了赤松軍的阻擊,最終被赤松政則擊敗。

在這樣的情況下,足利義材終于認清了事實,決定投降。畠山政長不愿受辱,在將軍身邊自盡而死,其子畠山尚順則帶著家臣突圍,逃向了紀伊國。

明應政變的原因有很多,除了得罪足利家的“家督陣代”日野富子以外,足利義材的窮兵黷武也是很重要的原因。第二次六角征伐時,大名們積極響應將軍的號召,與其說他們對討伐六角高賴有多大熱情,倒不如說是禮貌性地向新任將軍表示效忠,僅此而已。畢竟無論是討伐六角高賴,還是畠山基家,亦或者是上了黑名單的朝倉家,獲益的都不是各地的大名,而是足利義材及其籠絡(luò)的畠山政長、斯波義寬等“自己人”。足利義材并未感受到大名們的厭戰(zhàn)情緒,反而還馬不停蹄地發(fā)動新的戰(zhàn)爭,自然引起了大名們的不滿。

五月二日,足利義材被帶回了京都幽禁,細川政元對其好吃好喝款待著,想讓足利義材從此遠離政界,當個快活的富翁。然而足利義材卻不是籠中之雀,他先是表現(xiàn)出了樂不思蜀的狀態(tài),而后又在六月二十九日的雨夜中,與幾個側(cè)近逃出了京都,不知所蹤。


足利義稙的奮斗


自京都失蹤的足利義材在幾天之后出現(xiàn)在了已故的畠山政長的領(lǐng)國越中國之中,受到了畠山政長的家臣神保長誠為首的越中國眾的保護。細川政元雖然多次派遣軍勢攻打越中國,但是都被國眾們擊敗。

不過,越中國的國眾聯(lián)軍自保有余,若是想上洛的話,兵力還是有些單薄的。在諸多守護大名之中,西國的大內(nèi)義興倒是十分熱情,但是此時的大內(nèi)家正處于內(nèi)亂以及北九州的戰(zhàn)爭中,并沒有余力上洛。為了召集更多的人手,足利義材決定拉攏越前國的朝倉家,親自帶著十三名側(cè)近前往越前國。在此期間,足利義材將自己的名字改成了“足利義尹”,后來又改成“足利義稙”,為了方便閱讀,下文統(tǒng)稱其為足利義稙。

朝倉家在足利義稙尚是將軍時就不受待見,所以當足利義稙抵達越前國后,朝倉家家督朝倉貞景對其也是要啥給啥,就是不提上洛之事。不得不說,朝倉家的政治眼光一直很差,此時畠山政長之子畠山尚順正在與細川政元在南近畿交戰(zhàn),京都附近又爆發(fā)了土一揆,若朝倉家摒棄前嫌擁護足利義稙上洛的話,必然會讓細川政元大為頭疼,事成之后朝倉家也定會在足利義稙的幕府之中占據(jù)一席之位,不至于被各地守護大名鄙視。

沒了朝倉家的支持,足利義稙只好帶著數(shù)百人的軍隊上洛,雖然這支軍隊兵力不多,但是畢竟是細川政元的前主君,所以細川政元處理此事十分小心。就在這個時候,發(fā)生了一件讓大家都沒想到的事情,一個人的出現(xiàn)徹底幫細川政元解決掉了與主君交戰(zhàn)的煩惱,此人就是近江國的大名六角高賴。

六角高賴自從第二次六角征伐后就一直東躲西藏,直到明應政變后才敢返回近江國露面,這次撞上足利義稙,可以說是仇人相見分外眼紅,兩軍很快就廝殺了起來。足利義稙雖然勇武,但是畢竟人少,在六角軍的攻擊下節(jié)節(jié)敗退,逃向了比叡山延歷寺。不過,延歷寺也不敢收留這個燙手的山芋,所以足利義稙最終只能在近臣的護衛(wèi)之下,渡海前往西國大內(nèi)家的領(lǐng)地尋求庇護。

大內(nèi)義興十分歡迎足利義稙的到來,可是此時的細川家在京畿如日中天,大內(nèi)義興也不敢冒險上洛,只得勸說足利義稙再等等機會。這一等,就是十多年,把足利義稙從一個二十多歲的小伙兒,硬是熬成了一個開始看自己大腿贅肉的大叔。就在足利義稙認為自己這輩子就這樣了的時候,京都發(fā)生了一件大事,改變了他的命運。

永正四年(1507年)六月二十四日,幕府管領(lǐng)細川政元在入浴時被家臣香西元長、藥師寺長忠指使近侍暗殺,而香西元長等人及其擁立的細川政元養(yǎng)子細川澄之隨后被細川家一門眾討伐。不過,這次事件使得細川家走向了分裂,細川政元的另一個養(yǎng)子細川澄元以及細川野州家出身的細川高國為了爭奪家督之位大打出手,京都的內(nèi)亂給了足利義稙一個重返將軍之位的機會。

永正五年(1508年)正月,大內(nèi)軍擁戴足利義稙為主自周防國走海路上洛,進入京畿之后,足利義稙遇上了細川高國派來的幾百騎武士。原來,細川高國在內(nèi)斗中驅(qū)逐了將軍足利義澄以及細川澄元,決定臣服于足利義稙,大喜之余的足利義稙立即下達了認可細川高國繼承細川家的御內(nèi)書,給予其統(tǒng)率細川家的大義名分。除了大內(nèi)義興、細川高國以外,先前流亡紀伊國的畠山尚順得知足利義稙歸來以后,也立即率領(lǐng)著萬余軍勢前來參陣,足利義稙在幾位大名的簇擁之下返回了京都,二度出任征夷大將軍。

在足利義稙的構(gòu)想之中,自己組建的新幕府將會以大內(nèi)義興、細川高國、畠山尚順、畠山義元(能登畠山家)四人為中心,可是在這個新幕府之中,足利義稙卻難以維持和睦。幕府內(nèi)部的矛盾,主要出在大內(nèi)義興與細川高國的身上。

大內(nèi)家與細川家原本就因為爭奪明日貿(mào)易以及瀨戶內(nèi)海霸權(quán)而交惡,此次兩家能夠聯(lián)合,純粹是因為想扶持足利義稙重返將軍之位的共同利益,因此在足利義稙坐穩(wěn)位置以后,兩家的矛盾便再次暴露了出來。除此以外,足利義稙將直轄領(lǐng)山城國的守護職封給了大內(nèi)義興,然而早在明應政變以后,山城國就落入了細川家的實際掌控之下,空有守護頭銜的大內(nèi)義興因為征收稅賦等事,又與細川家的家臣們產(chǎn)生了沖突。

永正八年(1511年)六月,在近江國蟄伏的足利義澄、細川澄元宣布舉兵,二人還拉攏了播磨國守護赤松家、細川典廄家、細川和泉上守護家、淡路細川家等家族。由于大內(nèi)家與細川家的關(guān)系不佳,細川高國只得獨自派出軍勢迎敵,結(jié)果被細川澄元組織的聯(lián)軍打得大敗,足利義稙在幾位大名的護衛(wèi)之下倉惶地逃出京都。然而,就在這個時候上天突然幫了一把足利義稙,細川澄元擁戴的將軍足利義澄在這場戰(zhàn)爭的期間突然得了重病病逝,年僅三十二歲。足利義澄的死讓細川澄元軍陣腳大亂,失去了大義名分,最終澄元軍在船岡山合戰(zhàn)中被足利義稙重新組織起來的大內(nèi)、細川聯(lián)軍擊敗。

永正十四年(1517年),因為痛風病的困擾,足利義稙決定前往攝津國的有馬溫泉休養(yǎng)。在將軍離開京都以后,管領(lǐng)代大內(nèi)義興突然率領(lǐng)著大內(nèi)軍離開京都,朝著堺港撤退。大內(nèi)義興在京十年,雖然獲得了將軍足利義稙的青睞以及管領(lǐng)代等職位,但是卻錯過了在地方爭霸的黃金十年,讓尼子家、大友家等勢力成長為足以與大內(nèi)家抗衡的家族。盡管足利義稙不斷派出使者挽留大內(nèi)義興,但是大內(nèi)義興依舊拒絕了將軍的命令,帶著軍隊返回領(lǐng)地了。

在足利義稙失去大內(nèi)軍的支持后,細川澄元立即派遣家臣三好之長上洛,想要奪回細川家家督之位。而足利義稙則認為細川高國大勢已去,開始秘密與細川澄元、三好之長聯(lián)系,拋棄了細川高國??墒亲屪憷x稙沒想到的是,逃出京都的細川高國在近江國得到了守護大名六角定賴的支持,帶著聯(lián)軍卷土重來奪回了京都,還殺死了細川澄元軍的主將三好之長。三好之長戰(zhàn)死之后,細川澄元也一病不起,最終一命嗚呼。

因為先前與細川澄元眉來眼去的緣故,足利義稙與細川高國的關(guān)系急速惡化。大永元年(1521年)三月七日,足利義稙帶著隨從們離開京都,流亡淡路國,而細川高國則擁戴在赤松家長大的前將軍之子足利義晴為主,徹底與足利義稙決裂。

此時的足利義稙已經(jīng)垂垂老矣,雖然他積極地給各地大名發(fā)去書信,命令他們上洛討伐細川高國,但是此時的日本已經(jīng)陷入戰(zhàn)國時代的戰(zhàn)爭泥沼之中,根本沒有大名愿意出兵支持他。兩年之后,足利義稙在孤獨中病逝,結(jié)束了自己充滿戲劇性的一生,享年五十八歲。


多舛的將軍


大永六年(1526年),由于弟弟細川尹賢的讒言,細川高國殺死了重臣香西元盛,此后香西元盛的弟弟波多野元清、柳本賢治等人在丹波國掀起了反旗。趁著這個機會,細川澄元之子細川晴元與家臣三好元長與丹波國眾結(jié)盟,對細川高國發(fā)起反擊。

次年二月,細川高國在桂川合戰(zhàn)中戰(zhàn)敗,只得帶著將軍足利義晴流亡近江國。值得一提的是,在足利義晴前往近江國時,幕府的評定眾、奉行眾也紛紛追隨將軍流亡,這使得京都內(nèi)的室町幕府崩壞,停止了運作。

另外一方面,細川晴元、三好元長等人擁戴足利義稙的猶子,同時也是足利義晴兄弟的足利義維為主。雖然足利義維至死都未出任幕府將軍,但是他與細川晴元、三好元長在堺港組成的政權(quán),被后世稱為“堺幕府”。足利義維與足利義晴兄弟倆,延續(xù)著足利義稙、足利義澄時代的分裂。

享祿四年(1531年)二月,細川高國在攝津國被細川晴元、三好元長擊敗,躲在染坊中的細川高國被三好軍士兵搜出,不久之后自盡而死。然而,在細川高國死后,細川晴元并不想與足利義晴的支持者六角定賴產(chǎn)生沖突,所以傾向于與足利義晴和談。反之,細川晴元的重臣三好元長則堅持擁戴足利義維為主,主從二人產(chǎn)生矛盾后,三好元長被細川晴元設(shè)計害死。

天文三年(1536年)九月,在六角定賴的護送下,足利義晴被細川晴元迎進了京都??墒?,幕府將軍的回歸并未宣告著和平的到來,在足利義晴返回京都以后,三好元長之子三好長慶與主君細川晴元敵對,為了穩(wěn)定局勢,足利義晴不得不介入促使兩家和談。

天文十二年(1543年),細川高國的養(yǎng)子細川氏綱舉兵作亂,隨后幕府將軍足利義晴再次流亡近江國。在此期間,足利義晴之子菊幢丸在近江國元服,取名為足利義藤,后改名義輝,足利義輝是室町幕府里第一個不在京都元服的幕府將軍。在足利義輝元服的次日,足利義晴便宣布將將軍之位傳給兒子,自己則退居幕后。天文十六年(1547年)三月十九日,足利義晴、義輝父子率軍在北白川城籠城,宣布與細川晴元、三好長慶敵對。在這個時候,發(fā)生了讓足利義晴、義輝父子震驚的事情——足利義輝的“烏帽子親”六角定賴站在了細川晴元的一方,派出軍隊包圍了北白川城。

六角家的背叛其實并非是心血來潮,對六角定賴來說,細川晴元本來就是自己的女婿,沒有必要與細川家對立。因此,六角定賴曾經(jīng)多次作為中間人,想要協(xié)調(diào)足利義晴與細川晴元的關(guān)系,甚至想讓足利義輝迎娶細川晴元的女兒以達成和睦。

隨著足利義晴父子的舉兵,六角定賴不得不做出決斷,不過他也不是那么沒有良心的人,在包圍了北白川城后,六角定賴寫信給足利義晴,希望他能夠放棄籠城,與細川晴元和解。足利義晴、義輝父子雖然是兩代幕府將軍,但是在面對細川、六角的大軍時,也是無計可施,在這樣的情況下,足利義晴憤而縱火燒毀了北白川城,按照六角定賴的要求前往坂本,接受六角家的調(diào)停。不過,足利義晴依舊沒有與細川晴元會面,而是讓足利義輝接受了細川晴元的覲見,對足利義晴來說,這一次和解他并不甘心。

與細川家達成和睦的足利義晴父子在天文十七年(1548年)返回了京都,不過好景不長,細川晴元的家臣三好長慶此時已經(jīng)積攢了足夠的力量,來找主君報殺父之仇了。次年六月二十四日,細川晴元在江口合戰(zhàn)中戰(zhàn)敗,加入細川家一方的足利義晴、義輝父子不得不再次逃離,躲到了近江國的坂本。

天文十九年(1550年),前將軍足利義晴去世,根據(jù)《言繼卿記》的記載,義晴得了一種被稱為“水腫”的病不治而死,但是也有其他記載認為他是在絕望中自盡。足利義輝在父親死后堅持父親的路線,與三好長慶敵對,但是連細川晴元、六角定賴都不是三好長慶的對手,足利義輝一個空殼幕府將軍又有什么用呢?

天文二十一年(1552年),足利義輝的支柱六角定賴去世,此時將軍的許多近臣都不愿意繼續(xù)與三好家敵對,足利義輝便也趁著這個機會與三好長慶和談。然而,這一次的和談也沒有持續(xù)太久,在足利義輝的側(cè)近上野信孝等人的支持下,次年的三月足利義輝再度舉兵討伐三好長慶,并在靈山城籠城。

三好長慶與細川晴元、六角定賴不同,三好家本來就不是幕府將軍的直屬家臣,只是陪臣而已,自然對將軍家沒有那么多感情。八月一日,來勢洶洶的三好軍攻陷靈山城,足利義輝又再再逃亡近江國,為了一勞永逸解決足利義輝,三好長慶下令沒收追隨足利義輝的幕臣、公卿的領(lǐng)地,導致足利義輝麾下的家臣們紛紛歸京,由奉公眾組成的將軍直屬武裝也瞬間崩壞,足利義輝已經(jīng)沒有能力靠武力歸京了。在失去了大多數(shù)幕臣、公家的支持之后,足利義輝決定采用遠交近攻的方式重塑將軍的權(quán)威,他積極參與政務,調(diào)停各地大名之間的戰(zhàn)爭,例如伊達家伊達稙宗、伊達晴宗父子內(nèi)訌的“天文之亂”等等。

弘治四年(1558年),正親町天皇下旨改元“永祿”,按照以往的慣例,朝廷改元需要通知幕府,并且讓將軍承擔改元所需的禮儀費用。令人意外的是,這次正親町天皇的改元并沒有鳥足利義輝,費用也是朝廷向其他大名索取,這便使得足利義輝感到非常不滿,在改元“永祿”之后,足利義輝依然堅持使用“弘治”的年號。

朝廷與幕府使用的年號不同引起了各地大名的反感,要知道上一次日本出現(xiàn)兩個不同的年號,還是南北朝的時代。當時的日本雖然處于戰(zhàn)國時代,但是在這個我也不服你你也不服我的時代,誰也沒有能力成為天下共主。而失去幕府就代表失去一個代表武士利益的武家政權(quán),在沒有一個新的勢力能夠取代室町幕府以前,大名們還是希望室町幕府能夠繼續(xù)在那個位置尸位素餐。因而,將幕府將軍趕出京都的三好長慶便成為了眾矢之的,在地方大名們的協(xié)調(diào)下,三好長慶與足利義輝再次達成和解,三好家迎接足利義輝重返京都,君臨京畿。


永祿之變


足利義輝被現(xiàn)代的人稱為“劍豪將軍”,在有的藝術(shù)作品里甚至直言不諱地表示,足利義輝身為一個想要有作為的幕府將軍,是很有希望復興室町幕府的。不過,事實真的是如此嗎?

當然不是,先將“劍豪將軍”這個外號按下不表,在日本戰(zhàn)國時代,室町幕府的將軍們沒有一個是省油的燈,也沒有任何一個將軍心甘情愿讓幕府衰弱,不想振興幕府,包括讓日本進入戰(zhàn)國時代的八代將軍足利義政在內(nèi)。說到底,室町幕府無法振興的根本原因還是因為時代的發(fā)展導致幕府的實力不足,這個時候最好的做法就是改制,無法靠一兩個人逆時代去改變發(fā)展。

足利義輝有心復興室町幕府,但是他的肆意妄為卻使得室町幕府的秩序在他的手上進一步崩壞,諸如長尾景虎(上杉謙信)、齋藤義龍、織田信長等非幕府直臣的靠下克上立國的戰(zhàn)國大名們,在足利義輝的手上也能取得使用白笠袋以及毛氈鞍覆等守護大名的特權(quán),雖然能夠拉近地方大名與幕府將軍的關(guān)系,但是卻也摧毀了地方上的傳統(tǒng)秩序。

除此以外,足利義輝統(tǒng)治時期室町幕府的政治情況也是非常混亂,其中一個特點就是病急亂投醫(yī)的足利義輝隨意下賜將軍家的通字以及幕府的職役,其中包括守護職役與管領(lǐng)職役。

先說幕府將軍的通字,將軍的通字“義”字代表著清和源氏的嫡流身份,歷來都非常尊貴,在室町幕府時代,即便是僅次于將軍的“三管領(lǐng)”斯波家、畠山家、細川家中,也僅有斯波家能夠代代受賜將軍家的通字“義”字,而畠山家、細川家只能領(lǐng)取將軍名字的下字,也就是勝(足利義勝)、政(足利義政)、澄(足利義澄)、晴(足利義晴)這些。那么,足利義輝統(tǒng)治時期受賜“義”字的有哪些呢?古河公方足利義氏,古河公方的前身就是關(guān)東公方,為了區(qū)分嫡庶關(guān)系,關(guān)東公方從來都只被許可使用將軍名字的下字,當年因為關(guān)東公方足利持氏給自己兒子取名“義久”,還曾釀成“永享之亂”(關(guān)東公方被幕府討伐),讓關(guān)東公方家一度滅亡。但是在足利義輝這里卻打破了常規(guī),古河公方第一次被許可使用“義”字。除此以外,島津義辰(即義久)、朝倉義景、六角義賢、武田義信、齋藤義龍等等,名字里的“義”字都來自足利義輝。

其次便是亂發(fā)守護職役,比如尼子晴久不過是京極家的守護代出身,足利義輝卻一口氣下賜了八國守護職役給他,由于其中有不少領(lǐng)地還沒完全被尼子家掌握,導致這些地方的大名們紛紛遷怒幕府,站在了幕府的對立面。再比如足利義輝雖然積極拉攏上杉謙信,但是卻將上杉家與武田家相爭的信濃國守護職役賜給了武田信玄,導致上杉家對此不滿,關(guān)系一度陷入尷尬。還有就是室町幕府時期,管領(lǐng)職役只能由斯波、畠山、細川三家足利家庶流出任,九州探題只能由足利家庶流涉川家出任,奧州探題則是庶流大崎氏出任,可是足利義輝卻賜予武田義信“準三管領(lǐng)”的地位,九州探題也被賜給大友宗麟,奧州探題則被賜給了伊達晴宗,足利義輝放棄了曾經(jīng)靠血緣締結(jié)的地方與中央的關(guān)系,選擇新興的地方勢力作為幕府的支柱,雖然加強了幕府的實力,卻也摧毀了幕府賴以生存的秩序。

除此以外,足利義輝任性不承認朝廷改元使用舊年號,承認齋藤義龍改苗字“一色”、上杉謙信繼承上杉家、三木良綱改苗字“姊小路”,無疑是承認了這些靠“下克上”崛起的地方勢力。戰(zhàn)國時代雖然被稱為是“下克上”的時代,但是人要臉樹要皮,很多時候一些戰(zhàn)爭雖然實際上是“下克上”行為,但是“下”的一方卻都會為自己找到一個大義名分給自己洗白,而足利義輝這種公開承認“下克上”的行為,無疑是給“下克上”風潮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若從這些方面來看,實在是看不出足利義輝有可以復興幕府能力。

永祿七年(1564年),三好長慶去世,養(yǎng)子三好重存繼承了三好家的家督。足利義輝想趁著這個機會恢復幕府將軍的權(quán)力,引起了三好家的不滿。次年五月十八日,三好重存、松永久通率軍上洛,于次日襲擊了將軍御所,擊殺了足利義輝,是為“永祿之變”。殺死足利義輝以后,三好重存將自己的名字改為“三好義繼”,意為繼承足利氏的天下。

三好長慶時代,作為守護代家格出身的三好長慶依舊會忌憚室町幕府的舊日秩序,雖然與足利義輝多次敵對,卻也不敢公然弒主。而三好義繼出任家督時代,三好家從天皇處受賜桐紋使用權(quán),三好家的外戚也是具有“攝關(guān)家”家格的九條家,與足利氏并駕齊驅(qū)。因此在三好義繼看來,三好家與足利家的差距已經(jīng)不像昔日那樣巨大了,所以才會做出弒主的行為。

傳聞足利義輝曾經(jīng)向劍豪冢原卜傳學習劍法,在三好軍攻打?qū)④娪鶗r親自拔刀作戰(zhàn),砍死了三十幾名三好軍的士兵,但是很可惜的是,這個是江戶時代誕生的故事,其意也不是說足利義輝有能力復興幕府,而是意在說明足利義輝只有作為武士的匹夫之勇,卻無統(tǒng)領(lǐng)武士的將軍之才。但是,根據(jù)《弗洛伊斯日本史》與《言繼卿記》的記載,足利義輝在被三好軍攻擊時的確有親自使用薙刀與太刀作戰(zhàn),最終不敵自盡而死,作為一個武士,他確實是挺合格的。


足利義昭與織田信長


“永祿之變”發(fā)生之后,因為遇害的將軍足利義輝沒有子嗣,所以繼承權(quán)便落到了足利義輝的弟弟們以及堂兄弟的手上。其中,足利義輝的在奈良興福寺出家的弟弟一乘院覺慶立即被松永久秀給保護了起來。盡管后世曾將“永祿之變”的罪過安在松永久秀的頭上,不過根據(jù)近年的研究表明,參加殺害足利義輝行動的其實是松永久秀之子松永久通,久秀對此并不知情。

不過,大和國對一乘院覺慶來說也并不安全,所以他在奉公眾細川藤孝的幫助之下,從奈良出逃,前往近江國接受和田惟政的保護,并還俗取名為足利義秋,后改為足利義昭。為了給哥哥報仇,身在近江國的足利義昭以將軍繼承人“室町殿”的名義給各地大名發(fā)去書信,請求大名們上洛討伐三好家。盡管收到足利義昭命令的也不乏上杉謙信、北條氏政等實力強大的大名,但是實際上只有尾張國的織田信長對將軍的命令有做出出兵的回應,只是因為彼時美濃國大名齋藤家尚在,與三好家結(jié)盟的齋藤家不斷地阻撓著織田信長的上洛計劃。

在此期間,三好家的被稱為“三好三人眾”的三位重臣三好長逸、巖成友通、三好政康將家督三好義繼放逐,與三好家的分家阿波三好家結(jié)盟,同時擁立了足利義輝的堂兄弟足利義榮為新任幕府將軍。不僅如此,三好三人眾還派遣了軍勢出陣,朝著身在近江國的足利義昭而來。擔心被三好家斬草除根的足利義昭慌亂不已,只得匆忙逃出近江國,前往若狹國依附妹夫武田義統(tǒng),后來又流亡越前國,接受越前國大名朝倉家的庇護。

好在永祿十年(1567年)之際,織田信長終于成功地消滅了齋藤家,將足利義昭從越前國請至美濃國暫住。在織田信長、德川家康、淺井長政等人的協(xié)助之下,足利義昭順利地擊敗了三好三人眾,進入京都成為室町幕府的第十五代幕府將軍。上洛成功之后,足利義昭想要封織田信長為副將軍或者幕府管領(lǐng),都被織田信長給拒絕了。

然而,當織田軍撤回美濃國以后,三好三人眾的勢力卷土重來,攻入了京都。幸虧將軍奉公眾以及先前被三好三人眾驅(qū)逐的三好家家督三好義繼、松永久秀、細川藤孝、荒木村重等武將及時來援,方才抵御住了三好三人眾的攻勢。

此時的足利義昭春風得意,因足利義輝之死而停止的幕府的各個機構(gòu)也在足利義昭的手下重新運作了起來,室町幕府大有中興之兆??上У氖牵憷x昭并未適應戰(zhàn)國時代,他的思維依舊停留在室町時代,與朝廷公卿、織田信長等人都鬧了不愉快。朝廷的公卿被武士欺負慣了,所以倒也沒什么,織田信長則一氣之下返回了岐阜城。除此以外,足利義昭擅自給幕府的直臣封賞土地,武士們也占著幕府的撐腰在各地侵占莊園,導致織田信長不得不與足利義昭做出約定,也就是著名的《五條條書》。

永祿十三年(1570年),織田信長出征越前國的朝倉家,朝倉家曾庇護過足利義昭,但是此時足利義昭人在屋檐下,所以他并未對信長的計劃表態(tài)。只是,戰(zhàn)爭的走向逐漸失去控制,織田信長的盟友淺井長政突然背盟,淺井、朝倉兩家為了與織田家對抗,居然與足利義昭的死敵三好三人眾結(jié)盟。雖然世人將這次戰(zhàn)役稱為“信長包圍網(wǎng)”,但是實際上淺井、朝倉以及三好三人眾的真正針對對象是織田信長及其擁戴的將軍足利義昭,所以稱其為“信長·義昭包圍網(wǎng)”更為合適。這也是為什么在姊川合戰(zhàn)前夕,足利義昭召集了奉公眾想要出陣近江國討伐淺井、朝倉家的原因。

在“信長·義昭包圍網(wǎng)”期間,織田信長身陷各地大名的包圍之中,甚至連織田家昔日的盟友武田信玄也舉兵西進,攻打信長的另一個盟友德川家康的領(lǐng)地。在許多時人看來,織田信長已經(jīng)是秋后的螞蚱,蹦跶不了幾天了。此外,足利義昭與織田信長的矛盾也越來越深,例如伊勢國的國司北畠家,年年都會給將軍家進貢,與足利義輝、義昭的關(guān)系匪淺,但是織田信長卻征服了伊勢國,還強行將自己的兒子送入北畠家當養(yǎng)子,在事實上控制了北畠家。再加上三好三人眾擁立的足利義榮早逝等種種復雜的原因,使得足利義昭決定放棄織田信長,加入與織田家敵對的陣營之中。

元龜四年(1573年)二月,足利義昭正式舉兵討伐織田信長,可是讓足利義昭沒有想到的是,織田信長在一年相繼消滅了朝倉家與淺井家,從包圍網(wǎng)中涅槃重生。盡管織田信長實力強大,但是他依舊在威嚇了足利義昭之后,請求朝廷介入調(diào)解,與足利義昭議和。只是足利義昭并未把握住這次機會,當織田信長撤軍返回岐阜城時,足利義昭再度在槙島城舉兵。

這一次織田信長沒有再給足利義昭機會,攻陷槙島城之后,許多人都認為織田信長會逼足利義昭切腹謝罪,但是不愿背上弒主罵名的織田信長只是將足利義昭處以流放,同時信長還將義昭的兒子足利義尋留在織田家,表示自己將會擁戴足利義尋為新任幕府將軍。大概是為了給日后的和談留退路,織田信長并未讓朝廷解除足利義昭的征夷大將軍之職。

西國的大名毛利輝元曾想調(diào)解被流放至紀伊國的足利義昭與織田信長的關(guān)系,織田信長也允諾愿意讓足利義昭返回京都居住,繼續(xù)奉其為主??墒?,足利義昭卻蹬鼻子上臉,要求織田信長給自己交納人質(zhì),導致和談破裂,毛利輝元也顏面無光。此后足利義昭又流亡至毛利家的領(lǐng)地備后國的鞆居住。

在備后國期間,足利義昭依舊以幕府將軍的身份號召諸國大名討伐織田信長,同時因為毛利家、島津家等大名的資助,足利義昭在鞆建立起了一個小小的幕府,因而足利義昭的這個政權(quán)也被稱為“鞆幕府”。為了促使毛利家上洛攻打織田信長,足利義昭甚至下令讓九州的島津家、龍造寺家討伐毛利家的敵人大友家。只是,隨著織田家勢力的不斷壯大,足利義昭歸洛的希望越來越渺茫。

天正十年(1582年)六月,“本能寺之變”爆發(fā),織田信長與嫡子織田信忠在京都身亡,足利義昭嗅到了返京的機會,請求毛利輝元協(xié)助自己上洛。只是,此時的毛利家已經(jīng)在與織田家的戰(zhàn)爭中千瘡百孔,再加上同羽柴秀吉親近的毛利家重臣小早川隆景堅決反對上洛,此事最終不了了之。

天正十三年(1585年)七月,羽柴秀吉出任“關(guān)白”,建立起了武家關(guān)白政權(quán),此時的足利義昭依舊是幕府將軍、武家棟梁的身份。在此期間,羽柴秀吉發(fā)起“九州征伐”,討伐即將統(tǒng)一九州島的大名島津家,而足利義昭則以幕府將軍的身份居中調(diào)解,最終促成了島津家的臣服。

天正十五年(1587年)十月,因為足利義昭調(diào)解有功,秀吉將足利義昭接回了京都。足利義昭也認清了當今天下已經(jīng)不再屬于足利家的事實,于次年正月辭去了征夷大將軍的職位并出家為僧,羽柴秀吉將山城國槙島城附近的一萬石土地封給了這位前將軍作為領(lǐng)地。晚年的足利義昭不再有爭奪天下的雄心,而是安心地做起了羽柴政權(quán)麾下的一位普通大名,在秀吉出征朝鮮時,足利義昭甚至帶著部分昔日的奉公眾與家臣前往肥前國的名護屋城著陣。

慶長二年(1597年)八月二十八日,足利義昭在大坂城去世,享年六十一歲,足利將軍家的榮光,也隨著足利義昭而逝去。


日本戰(zhàn)國家族史:足利家的評論 (共 條)

分享到微博請遵守國家法律
黄浦区| 自贡市| 女性| 贵阳市| 丹巴县| 博白县| 大邑县| 桦南县| 保定市| 雷山县| 阳东县| 东宁县| 龙山县| 邵武市| 阳曲县| 剑河县| 湘西| 沐川县| 富裕县| 宜川县| 石首市| 唐海县| 冷水江市| 南皮县| 博爱县| 收藏| 阜平县| 宜阳县| 若羌县| 渭南市| 遂川县| 临猗县| 安平县| 云霄县| 即墨市| 清新县| 金溪县| 景宁| 建宁县| 定南县| 治多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