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條精讀】詳解《刑法》第十三條 犯罪概念
第十三條 犯罪概念
一切危害國家主權、領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國家、顛覆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權和推翻社會主義制度,破壞社會秩序和經(jīng)濟秩序,侵犯國有財產(chǎn)或者勞動群眾集體所有的財產(chǎn),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財產(chǎn),侵犯公民的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以及其他危害社會的行為,依照法律應當受刑罰處罰的,都是犯罪,但是情節(jié)顯著輕微危害不大的,不認為是犯罪。
【問題】刑法第13條規(guī)定的“但書”在刑事司法中具有什么功能?
【參考答案】
“但書”說明并非一切具有社會危害性的行為都是犯罪,只有當行為所具有的社會危害性達到一定嚴重程度之后,才能視之為犯罪。如果某行為雖然具有一定的社會危害性,但是,尚未達到犯罪所要求的程度,那么,該行為還不是犯罪行為,而是一般違法行為。比如違反黨紀、政紀、軍紀的錯誤行為,違反治安管理的行為等,都是具有社會危害性的行為,但由于它們所具有的社會危害性尚未達到犯罪所要求的程度,因而都尚屬一般違法行為,只按黨紀、政紀、軍紀或者《治安管理處罰法》來處理,而不是作為犯罪處理。因此,犯罪是具有一定嚴重程度的社會危害性的行為。
需要注意的是,“但書”中的“情節(jié)”是指定罪方面的情節(jié),不是指量刑方面的情節(jié)。或者說“但書”中的“情節(jié)”是指衡量行為社會危害性大小的情節(jié),這些情節(jié)包括:犯罪主觀心理狀態(tài),如是故意還是過失,犯罪目的,犯罪動機,犯罪時間、地點、手段、方法,危害結果的嚴重程度,行為人的年齡、身份、精神狀況等。這里的“情節(jié)”,不是指量刑方面的情節(jié),量刑情節(jié)是為行為人定罪之后才考慮的從輕、從重、減輕或免于刑事處罰的情節(jié)。
【解析思路】
本條作為理解類法條,考察范圍廣,難度較大,需要考生對法條進行深刻理解。碰到此類法條,我們可以將其視為論述題,做到小題大做。因此,碰到該類法條,我們的答題模式為:
1、首先通讀題干,并嘗試將題干轉換成另一種表述,以此套用書上的知識點,例如本題表述可以替換成“論述犯罪的特征”。
2、其次,即要給出你自己的觀點。亮出觀點后,開始圍繞題干進行知識點論述。例如社會危害性、刑事違法性、刑罰當罰性等3、最后,總結自己的分析,得出一個總的結論。考生按照法條總體含義逐條分析法條之后,將自己的分析和題目相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