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歷史上千奇百怪的履帶式摩托車,前輩們的腦洞也很大

履帶摩托車是一個非常小眾的車輛分支,雖然我們現(xiàn)在幾乎看不到這類車輛上路,但并不代表履帶摩托車就很稀少,上世紀人們曾設計了五花八門、多種多樣的履帶摩托車,今天就來簡單的盤點幾款。

這張照片應該是履帶摩托車最著名的一張了,實際上它刊登在1938年2月的現(xiàn)代雜志封面上。
這款摩托車由法國巴黎設計師j. lehaitre 發(fā)明,他用橡膠式的履帶代替?zhèn)鹘y(tǒng)的雙輪機構,希望借此獲得坦克那樣的越野通過性,不過它的最大時速只有25英里,而控制轉向需要駕駛員扭動履帶,操作起來并不方便。
人們甚至設想在它的前方******,把它造成軍用摩托車,這樣駕駛員就能騎著它沖鋒陷陣,就像同樣只能向前射擊的戰(zhàn)斗機那樣作戰(zhàn),不過這種想法實踐起來怕是一點意義都沒有。

這款摩托車為瑞士設計師adrien merciers設計,不過設計地點在巴黎,曾參與了法國軍隊的測試。
該車使用一臺法國制造的350cc引擎,能夠輸出11匹馬力,攀爬42°的斜坡,原本只打算制造3輛原型車,不過后來好像產了更多,個別甚至在ebay上出售。

這是一輛雪地邊三輪,從圖片來看它其實常規(guī)輪式摩托車的雪地改裝版,雖然和上面兩款有所不同,但是它卻是最接近現(xiàn)實的履帶摩托車,寶馬公司曾對它有著很濃的興趣,從1936年改進到了1942年。
雖然有了履帶結構,但是據(jù)說它仍然沒能解決單邊履帶轉向困難的毛病,在冰原上可是致命的缺陷。

這是一款美國貨--托斯卡納,于1967年在猶他州鹽湖城生產,雖然看起來已經很成功的樣子,但是它仍然只是一輛原型車,曾打算提供給森林護林員使用。
它有一個20馬力的發(fā)動機提供動力,可以爬上45°山坡,履帶結構也能改裝到前輪上。

這是一款被稱為“螞蟻”的履帶摩托車,俄羅斯制造,它能在25厘米深的雪地行駛,能夠承受一名駕駛員和背負約30千克的貨物,另外車尾還能拖曳約80千克的貨物。

這是道格拉斯設計制造的一款履帶摩托車,這結構相當簡陋,似乎發(fā)動機飛輪都露在外面,可能是驗證相關技術的原型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