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爬行類的視聽生活
爬行動物眼中的世界和人類所見有很大不同,原因在于人類和靈長類擁有三種顏色的視椎細胞,分別能感應紅(R)綠(G)藍(B)三種顏色,這三種顏色構成人們眼中的色彩。而幾乎所有的爬行動物都有四色的視椎,第四種視椎細胞讓爬行類可以看到紫外光,這使得爬行動物不僅可以看到顏色,還要比人類眼中的世界炫酷的多。

圖源Dpwoodward
爬行類的視覺系統(tǒng)中存在著“生物濾鏡”,就像許多鳥類一樣,它們的視椎細胞包含了一個油滴(Oil drop)。油滴可以選擇性的過濾光線并改變光感受器的敏感性。這種椎體細胞在很多夜行性的龜類和蜥蜴類中都有出現(xiàn)。

鳥錐細胞
而對于爬行動物來說感光的能力也只不僅依靠眼睛,像許多蜥蜴在頭頂可以清晰的觀察到一個不同于周圍鱗片的小圓點,熟悉爬行類的人會知道這是一種非常獨特的頂眼。頂眼和在人類以及脊椎動物中普遍存在的松果體有這對應的聯(lián)系,這只頂眼有著晶狀體、視網膜和光感受等組成。人類的松果體在昏暗的情況下產生退黑素,而頂眼同樣有這樣的功能,只不過合成的量相對松果體要少。而感受到的光線信息有助于蜥蜴了解節(jié)律變化并作出行為變化。還有蛇類的熱窩,可以探測紅外輻射并且將信號輸送到大腦中。


頂眼 圖源Jarek Tuszyński
光的感知對于爬行動來說非常重要,比如對不同顏色光源的敏感程度可以幫助一些龜類的幼龜脫離灘涂,進入到水中。對于其他動物也可以感受季節(jié)變換,作為繁殖季節(jié)的信號之一。
但在人工環(huán)境下,爬行動物的視覺能力和光感受能力可能被許多種因素影響,比如光線的強度,時長,光線的數(shù)值都會對爬行動物的生活帶來問題。一方面來自于燈光的亮度和光譜會影響爬行類實際看到的世界,開燈的時長變化會影響爬行類的生活節(jié)奏。另一方面uvb的缺乏會直接影響很多爬行類的健康,如果長期不做改善,就有引發(fā)代謝性骨病的風險。
說完視覺方面,我們關注一下爬行類的聽覺方面。爬行類的聽覺問題似乎并沒有得到廣泛關注,相關資料較少。人類可以聽到的聲音范圍在0.2-20kHz,而爬行類動物因為結構不同,能聽到的聲音范圍也不相同,大多數(shù)的蜥蜴聽覺范圍在0.1-5kHz之間;蛇類的聽覺再0.1-0.5kHz。人類產生的一些噪音可能會給爬行動物帶來壓力,比如有相關報道稱人類產生的噪聲可能導致當?shù)嘏佬蓄惖穆犃κ盏綋p傷,或者導致周邊區(qū)域種群減少。

圖源?Josh Hallett?
在人們家中的飼養(yǎng)缸里,爬行類作為寵物可能同樣面臨這樣的問題,電子產品的音量、吸塵器的噪音,或者是移動打開飼養(yǎng)箱時的噪聲。所以飼養(yǎng)箱的擺放位置還是盡量找清凈一些的地方,喂食操作等動作也應該注意輕緩一些。
爬行動物和人一樣,總有自己的適應極限,但它們的不適總是難以被人類察覺,除了基本的吃喝生活,我們也要關注它們的“視聽體驗”。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