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狀閃電(4)
作者:劉慈欣
第7章 俄羅斯聯(lián)邦新西伯利亞州諾克思柏科市
我又開始在針尖上數(shù)天使了,但這次林云同我一起數(shù)。
在建立數(shù)學模型的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林云的數(shù)學能力不如我,但她的知識面很廣,對多門科學都有相當深的造詣,這是她的專業(yè)所要求的。她在計算機方面的能力很強,數(shù)學模型都是經她的手變成程序的。她的程序具有可視化結果輸出,如果模型在數(shù)學上成功,則屏幕上會出現(xiàn)一個三維的球狀閃電,其內部的精細結構纖毫畢現(xiàn),它消失時的能量釋放過程也用慢鏡頭表現(xiàn)的很清楚,換一個畫面還可以在一個三維坐標系中觀察其運動軌跡。同我以前的程序輸出的那些干巴巴的數(shù)據(jù)表和曲線相比,這遠不止是直觀和美觀的問題:以前的數(shù)據(jù)出來時,要經過費時煩瑣的非系才能知道模型是否成功,但現(xiàn)在這些事情都由計算機自動完成。這個軟件使我們對球狀閃電的理論研究發(fā)生了質的變化。
球狀閃電的數(shù)學模型可以做出無數(shù)個,這就像命題作文,你只要建立一個符合物理定律并在數(shù)學上自治的系統(tǒng),使得被電磁力約束的能量形成一個穩(wěn)定的球狀,并滿足迄今為止已知的球狀閃電的特性即可。但作到這點并不容易,有一位天文學家說過一句很有意思的話:恒星這東西,如果不是其確實存在,本來可以很容易證明它不可能存在的。這話對球狀閃電也很適用,構想一種機制,將以光速行進的電磁波被禁錮在那樣一個小球中,是一件讓人發(fā)瘋的事。
但如果有足夠的耐心和鉆牛角尖的狂熱,這種書寫模型還是能夠建立起來的,至于它們能否經得起實驗的驗證則是另外一碼事了,事實上我?guī)缀跻呀浛隙ㄋ鼈冊趯嶒炆鲜遣粫晒Φ?。我們已完成的幾個數(shù)學模型都只在數(shù)學上表現(xiàn)出球狀閃電的部分特性,有一些特性可能在一個模型中無法表現(xiàn)而在另一個模型中輕而易舉地出現(xiàn),但沒有一種能表現(xiàn)全部已知特性。
除了前述的被禁錮的電磁波外,另一個最神秘的特性是球狀閃電釋放能量時的選擇性。在計算機中,由助學模型產生的虛擬球狀閃電就像一枚炸彈,當它碰到物體或自行釋放能量時,會把周圍的一切化為灰燼。每看到這些,我的腦海中就出現(xiàn)了那完好無損的書架中燒焦的書,同樣完好無損的冰箱中燒熟的海鮮,我那在完好無損的夾克下緊貼著身體被燒焦的內衣,我的父母被燒成灰前坐過的那表面冰涼的凳子……但在我的記憶中刻得最深的是張彬給我看過的那本被隔頁燒焦的筆記本,那是某種神秘力量最狂妄的顯示,它無情地摧毀著我們的信心。
我大部分時間是在雷電研究所坐班,但有時也到新概念去。
林云的同事和朋友大多是男性軍人,就是在業(yè)余時間,我也很少見她有女性朋友。那些年輕軍官們屬于現(xiàn)在軍隊中很快擴大的高級知識階層,都有一種現(xiàn)在社會上很少見到的男性氣概。這使我在他們面前總有一種自卑感,特別是當林云同他們一起十分投入地討論我一竅不通的軍事專業(yè)時,這種自卑感就更強烈了。而林云辦公桌上照片中的那位海軍上校,就是他們中的杰出代表。
我見到江星辰上校了,這說明林云認識他時間不短。他看上去比照片上還年輕,也就是三十多歲,這么年輕的上??隙ㄊ呛苌僖姷摹?/p>
“江星辰,珠峰號艦長?!绷衷葡蛭医榻B說,她直呼其名,以及他們之間短暫交換的眼神,使我肯定了他們的關系。
“陳博士,林云多次向我談起過您,還有您的球狀閃電?!彼f話時雙眼溫和地直視著我,目光中有一種真誠,讓我感覺很舒適,這同我想象中的航母艦長確實不一樣。
看到江星辰的第一眼,就讓我明白同他競爭是毫無意義的。與現(xiàn)在習慣于在潛在競爭者面前咄咄逼人地顯示力量的都市男性相反,他每時每刻都努力將自己的力量隱藏起來,這是一種善意,怕這種力量傷害了像我這樣的人,他仿佛時時都在說:我真的很抱歉,讓您在她面前感到自卑,這不是故意的,讓我們共同改變這種狀況吧。
“為了您的航母,我們每個老百姓平均要納10元的稅?!蔽以噲D使自己輕松起來,話一出口才發(fā)現(xiàn)是那么的笨拙。
“這還不包括艦載機和護航的巡洋艦,所以,每次出航我們都像是把它扛在肩上一樣?!彼J真地說,再一次成功地釋放了我的緊張感。
見過江星辰后,我并沒有想象中的沮喪,反而像卸下了某種重負。林云在我的心中已經形成了一個美麗的小世界,我欣賞那個世界,身心疲憊時也會去那里休息,但很小心的避免陷入其中。某種東西隔開了我們的心靈,那東西不可言表,但我清楚的意識到它的存在。對于我,林云就像她戴在胸前的那柄微型劍,晶瑩美麗但鋒利危險。
建立了幾個數(shù)學模型之后,我漸漸找到了感覺,新構筑的模型越來越多地表現(xiàn)了球狀閃電已知的特性,與此同時,模型的計算量也越來越大,有時,我那臺3G主頻的P4電腦要運行好幾天才能完成一次模擬。林云在新概念搞了一個由18臺機分別計算,最后把結果匯總,大大提高了效率。
當我終于把一個能夠表現(xiàn)球狀閃電所有已知特性的數(shù)學模型完成后,林云早就擔心的事情發(fā)生了。這一次,她拿到數(shù)學模型后,沒有立即編程序,而是花了幾天時間對它的計算復雜性進行估算,當?shù)贸鼋Y果時,她長嘆了一口起氣。
“我們遇到麻煩了?!彼f,“以這個模型的計算量,在現(xiàn)有單臺微機上完成一次模擬大約需要50萬小時?!?/p>
我大吃一驚:“這就是……五十多年?”
“是的。根據(jù)以往的經驗,每個模型都要經過多次調試才能運行,根據(jù)現(xiàn)在這個模型的復雜度,調試的次數(shù)可能更多,這樣,我們完成一次模擬可容忍的時間是10天以內?!?/p>
我在心里估算了一下:“這需要近兩千臺微電腦同時計算!”
于是我們開始尋求使用大型計算機,但這事情不容易。雷電所和新概念都沒有大型機,最大的機器就是ALPHA服務器。軍方的大型機使用繁忙且有嚴格限制,由于我們的研究在軍方沒有立項,經林云多次努力也未獲準使用。這樣我們只能把希望寄托在民用大型機上了,我和林云在這方面都沒有門路,只能讓高波想辦法。
高波此時處境不妙。他一上任,就把研究所從事業(yè)單位改制成了企業(yè),徹底推向市場。同時還通過競爭上崗裁減了大批人員。由于此人干事沖動有余謹慎不足,加上不了解國情人情,把上上下下的關系搞得很緊張。
在經營上的失敗更慘:他上任后把研究所的主要力量用于研制新型避雷和消雷裝置,這些裝置與常規(guī)防雷裝置有很大的不同,它們包括半導體消雷器、優(yōu)化避雷針、激光引雷裝置、火箭引雷裝置和水柱引雷裝置,這時正好趕上中國電機工程學會高電壓專委會過電壓與絕緣配合分專委會舉行的學術討論會,論題就是新型避雷和消雷裝置,會議最后發(fā)表的紀要認為,理論和實踐未能證明此類產品具有比常規(guī)防直擊雷裝置更優(yōu)越的性能,還有許多問題尚待研究和解決,因此此類非常規(guī)防直擊雷產品不宜在工程中使用。由于該組織的權威性和影響力,會議的觀點肯定要被正在制定的國家防雷工程規(guī)范所采納,這樣正在研制的東西就完全是失去了市場,巨額的投入打了水漂。當我找高波談大型機的事時,他也正在找我,讓我把球狀閃電研究暫時放一放,集中精力研制一種供電力系統(tǒng)使用的新型雷電定位系統(tǒng),同時完成首都大劇院的防雷工程設計,這樣大型機的事自然沒戲,連球狀閃電研究本身預后也只能業(yè)余搞了。
我和林云又進行了一些其他的目力,但沒想到在這個電腦已成了必需品的時代,大型計算機卻這么稀少。
“我們還算幸運,”林云說,“同當今世界上的超級運算項目相比,我們的計算里哪個實在算不得什么。我剛看了一份美國能源部核試驗模擬的資料,他們現(xiàn)有的每秒12萬億次的運算能力已遠遠無法滿足模擬一個核試驗的需要,他們目前正在建立一個集群系統(tǒng),其中包含多達12000個ALPHAPOWERED處理器??蛇_到每秒100萬億次的運算速度。我們的計算量還是在常規(guī)范圍內,應該能找到解決辦法的。”
林云中是以一個軍人的方式行事,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難都堅定不移地向前走,同時通過對困難的輕描淡寫來盡量減輕我的壓力,這本應該是我為她做的事。
我說:“球狀閃電的數(shù)字模擬與核試驗模擬有類似之處,都是模擬一個能量演化過程,從某些方面來講,前者還要更復雜一些,所以我們遲早也會達到那個計算量的。不過就是現(xiàn)在,我也看不出咱們有什么解決辦法?!?/p>
以后的幾天,我集中精力去接高波交下來的雷電定位系統(tǒng),沒有和林云聯(lián)系。一天接到她的一個電話,她告訴我一個網(wǎng)址,讓我看看,口氣很興奮。
我打開了那個網(wǎng)頁,看到它的背景是太空的黑色,題頭是在紫色的電波中漂浮的地球,網(wǎng)頁的名字叫“SETI@home”,是“在你的家中搜尋地外文明“的英文縮寫。
其實我早就知道這個東西,這是一項旨在利用聯(lián)入因特網(wǎng)的成千上萬臺計算機的閑置能力搜尋地外文明的巨大實驗。SETI@home程序是一類特殊的屏幕保護程序,通過分析世界上最大的射電望遠鏡Arecibo獲得的數(shù)據(jù)幫助搜尋地外文明。但是當大量的數(shù)據(jù)涌到眼前,要從中搜索出所需的信息時,一臺超巨型計算機就成為必要的設備,不過這要花費一大筆錢方能辦到。手頭并不寬裕的科學家們想出了權宜之計:與其用一臺巨大的計算機還不如由更多“小“電腦來分擔這項繁重的工作。每天,Arecibo所接收到的數(shù)據(jù)都會被記錄在高密度數(shù)字磁帶上,傳回設在加洲大學的研究基地,隨后這些數(shù)據(jù)將被分解成大小問0.25Mb的“工作單元”,再由SETI@home的主服務器分別發(fā)送到不同的個人電腦上。世界各地的網(wǎng)友們要做的僅僅是到該項目的站點下載并安裝一個特殊的屏幕保護軟件。這樣,當人們結束工作休息時,這一屏幕保護程序開始運行,這臺看似休息的電腦實際上已經加入到尋找外星人的行列中:接收、分析來自SETI@home以被分解成“工作單元”的數(shù)據(jù),分析工作結束后系統(tǒng)會自動聯(lián)機將分析結果傳回主服務器,然后再接收另一新的“工作單元”。
我從這個網(wǎng)站上下載了一個屏保軟件,并啟動了它。它的背景也是黑色的,下半部是射電望遠鏡接收到的信號在一個三維坐標系中的顯示,看上去像是在鳥瞰一座由無數(shù)摩天大樓組成的超級城市,很是壯觀。在左上角,顯示著一條快速變化的波形,這是信號中正在被分析的部分,還有已完成的百分比,我看它運算了5分鐘,只完成了0.01%。
“太妙了!”我拍案叫絕,使得辦公室中的其他人驚詫地看著我。那邊比我們經費充足的科學家們在遇到與我們一樣的難題時,能想出如此富有創(chuàng)造力的節(jié)儉辦法,我真為自己汗顏。我立刻去新概念,當我見到電腦前的林云時,果然不出所料,她正在做一個主頁。
接下來要干的事情就是把需要計算的數(shù)學模型分成2000個并行計算單元,這是一件繁重的工作,我們干了有半個月。然后把這些單元與那個屏保程序連接,放到主頁上,網(wǎng)絡編程比SETI@home要復雜,因為計算單元之間還要傳遞數(shù)據(jù)。最后我們把主頁上傳,滿懷希望地等待著結果。
三天后,我們發(fā)現(xiàn)自己有些太樂觀了。訪問這網(wǎng)頁的不到50人,下載了屏保軟件的只有4個人。留言薄上有兩條留言,全是道貌岸然地警告我們不要搞偽科學。
“現(xiàn)在只有一個辦法?!绷衷普f,“偷梁換柱,把我們要計算的數(shù)據(jù)上載到SETI@home的服務器上去,攻破他們的服務器并不難,這樣,下載他們的屏保程序的大量電腦將為我們工作,并按程序中設定,讓他們把結果傳給我們?!?/p>
我沒有反對,我發(fā)現(xiàn),但你渴望某樣東西時,道德的約束是多么無力。但我還是想出了一個辯解:“現(xiàn)在有十多萬臺電腦為他們干活,我們只需其中的兩千臺就行了,干完我們就走,對他們不會有什么影響的。”
其實林云根本不需要像我這樣的自我安慰,她把電腦聯(lián)到因特網(wǎng)上,飛快地干了起來。看著她那輕車熟路的樣子,我難以想象她以前都在網(wǎng)上干過些什么。兩天后,她成功地把我們的數(shù)據(jù)和程序放到SETI@home的服務器上(后來知道,那服務器的位置在伯克利大學)。
從這件事我明白,林云的道德約束比我要少得多,為了達到目的,她可以不擇手段。
只過了兩天,我們在SETI@home服務器上的那兩千份屏保就都被取走了,計算結果開始源源不斷地匯集到我們的服務器上,幾天來,我和林云常常一連幾個小時看著計算機上那不斷增加的數(shù)據(jù),想象著散布地球上的兩千臺電腦為我們工作的情景,很是陶醉。
但在第八天,我在雷電所打開電腦,登陸到新概念的服務器上,發(fā)現(xiàn)計算結果的回傳停止了,最后傳來的是一個文本文件,里面的內容如下:
我們在用最微薄的資金從事人類最偉大的事業(yè),卻也受到這樣可恥的騷擾,你應該為自己感到羞恥!
——SETI@home項目主管諾頓·帕克
我一時像掉進冰窟里,心灰意冷,連給林云的電話都懶得打了,但她先來了電話。
“我知道了,但我不是為這事?!彼卮鹞业膯栐挄r說,“你看一下我們舊網(wǎng)頁上的留言薄!”
我打開我們的那個主頁,看到在留言薄上又增加了一條英文留言:
我知道你們在計算什么,BL,別浪費生命了,來找我!
?——俄羅斯聯(lián)邦新西伯利亞州諾克思柏科市24街106幢561號
BL是球狀閃電的簡稱。
第8章 西伯利亞
“聽,松濤聲!”林云興奮地說,但我沒有那個雅興,只顧裹緊大衣。在紛飛的雪霧中,遠方的山峰只有模糊的影子。
班機從莫斯科飛了四個小時在新西伯利亞機場降落,我心中的陌生感比一星期前在莫斯科機場降落時又深了一層,只有想到這里離中國更近了,才感到一絲安慰。
接到那個留言后,我們本能地感覺到這信息后面有很多東西,但我做夢都想不到真的會有到西伯利亞來的機會。一周后,林云通知我同她一起參加一個技術顧問團赴俄羅斯,她告訴我,中俄兩國關于在中國境內組裝蘇30殲擊機的談判已基本完成,這個顧問團是隨一個低級別的軍事代表團赴俄敲定一些細節(jié)問題,我是顧問團中惟一的一名雷電專家。我感到這事絕非巧合,就問林云她是怎么搞到這種機會的,她神秘地說:
“我使用了一次特權,這種特權在找大型機時我都沒用,這次實在沒別的辦法了?!?/p>
我不知她說的特權是什么,也沒問下去。
到莫斯科后,我發(fā)現(xiàn)在代表團的活動中自己根本沒事可干,林云也一樣。我們跟著代表團訪問了蘇沃霍夫設計局,又跑了軍工聯(lián)合體的幾個裝配廠。
在莫斯科的一個傍晚,林云向團長請假后出去了,深夜才回到飯店。我去她的房間看她,見她一個人呆呆地坐在那,眼睛紅著,臉上有淚痕,這讓我很驚奇,在我的印象中她是不會哭的。她什么也沒有說,我也不好問,以后在莫斯科的三天里,她的情緒一直很低落。從這件事我發(fā)現(xiàn),林云的生活遠比我想象的復雜。
代表團登機回國時,我倆卻登上了飛行方向基本相同但目的地近得多的飛機。其實從莫斯科到西伯利亞并不比從北京去近多少。
我們在機場找到了一輛車去諾克思柏科市,司機告訴我們要走60公里路。冰雪覆蓋的公路兩旁,是無邊無際紛飛的雪霧和黑色的叢林。林云能講一口不算流利的俄語,她和司機好象很談得來。那司機扭頭看了一眼凍得發(fā)抖的我。似乎同情我不能加入他們的談話,突然改用很流利的英語繼續(xù)對林云說:
“……科學城源自50年代末的一個浪漫的想法,這種想法充滿了當時的那種單純和天真,一種創(chuàng)造新世界的理想主義。其實,它并不像你們所聽到的那么成功:它遠離大都市去,交通困難限制了科技輻射作用,徒勞地與大都市抗爭,最后不得不眼看科研人才遷往更大更理想的城市……”
“您可不像是干出租的?!蔽以u論道。
林云介紹說:“這位先生是俄羅斯科學院西伯利亞分院的研究員,他……您剛才說您的專業(yè)是?”
“我從事遠東經濟去的未開發(fā)地區(qū)資源綜合規(guī)劃研究,一項在這個急功近利的時代誰都用不著的學問?!?/p>
“您失業(yè)了?”
“還沒有,今天是星期天,我這兩天掙的錢要比一個星期的工資多?!?/p>
汽車駛進了科學城,兩旁五六十年代的建筑在雪霧中掠過,有一次,我肯定看到了一尊列寧的塑像。這是一個讓人產生懷舊感的城市,那些有上千年歷史的古城并不能讓人產生這種感情,它們太舊了,舊得與你沒有關系,舊得讓人失去了感覺。但像這樣年輕的城市,卻使你想起一個剛剛逝去的時代,在那個時代你度過了你的童年和少年,那是你自己的上古時代,你自己的公元前。
車停在了一幢5層樓前,這里可能是一個住宅區(qū),一排排的樓房看上去一模一樣。司機在離開時從車窗里對我們說了一句耐人尋味的話:
“這是城里最便宜的住宅區(qū),但這里住著的可不是最便宜的人?!?/p>
我們進門后,里面很黑,這是50年代的那種天花板很高的住宅樓,門廳的墻上貼著幾張各個政黨地方選舉的招貼畫,再往里就只能摸索著前行了。我們借著打火機的光辨認著門牌,一直上到5樓,繞過樓梯口,我舉著已燙手的打火機正要找561號,聽到一個渾厚的男音在什么地方用英語喊:
“是你們嗎?為BL來的?左手第三個門?!?/p>
我們推開門走了進去,這房間給人兩個相矛盾的感覺:首先覺得很暗,然后覺得天花板上的燈很刺眼。房間里有一股濃烈的酒味。這里到處堆著書,顯得有些亂,但還沒有到失去控制的地步。一臺電腦的屏幕閃動了一下就滅了,一個身材高大的人從電腦前站起來,他胡須很長,臉色有些蒼白,年齡看上去有50多歲。
“在這住久了,聽樓梯響就知道來的是生人,而能到這來的生人,只有你們了。我相信你們會來的?!彼蛄苛宋覀円谎郏昂苣贻p,同我剛開始這可悲的人生時一樣。中國人?”
我們點點頭。
“我父親50年代到過中國,作為一個水電工程師,幫助你們建設三門峽水電站,聽說幫了倒忙?”
林云想了想說:“好象是,你們沒考慮到黃河的泥沙淤積,所以那個大壩會給上游造成了洪災,至今不敢蓄水?!?/p>
“啊,又一個失敗,那個浪漫時代留給我們的記憶只有失敗了?!?/p>
“亞歷山大·格莫夫?!彼晕医榻B說,我們也做了自我介紹,他又打量了我們一眼,這一次目光更加意味深長,然后自言自語地說:“很年輕,你們還是值得救的?!?/p>
我和林云驚詫四對視了一眼,然后使勁猜他那句話的含義。格莫夫把一大瓶酒和一個玻璃杯放到桌子上,然后到處翻找著什么,我注意到電腦兩旁空酒瓶林立。我和林云又乘機打量了一下這個房間,現(xiàn)在才明白剛近來時產生那種矛盾的感覺是什么原因了:這個房間的墻壁都貼著黑紙,簡直像一間暗室。年久失修的墻里滲出的水浸掉了顏色,使黑墻上出現(xiàn)了許多的白線和白斑。
“啊,找到了,真該死,我這很少來人?!备衲蛴职褍蓚€空杯子放帶桌子上,然后向三個杯子里倒?jié)M了酒,這是那種私釀的伏特加,呈白色的渾濁狀,那是喝茶用的大玻璃杯子。我聲明自己不能喝這么多。
“那就讓這位姑娘替你喝?!备衲蚶淅涞卣f,然后把自己那杯干了,接著又滿上。
林云倒沒推辭,令我咋舌地把那一大杯干了,伸手拿過我那杯又喝下去一半。
“您知道我們是來干什么的。”我對格莫夫說。
格莫夫不說話,只是給自己和林云倒酒。他們就這么你一口我一口地喝著,好長時間不做聲。我看看林云,想讓她說些什么,她似乎傳染上了格莫夫的酒癮,又一下子灌下去半杯,然后雙眼只勾勾地看著前方。我著急了,用一個空杯子在桌子上礅了一下,她看了我一眼,然后偏頭向旁邊的墻上示意了一下。
我再次注意到那奇怪的黑墻,發(fā)現(xiàn)那些黑紙上還有一些模糊的圖象,湊近仔細看,發(fā)現(xiàn)那都是些大地上的景物,建筑樹木之類,好象是在夜間拍的,都很模糊,大部分呈黑色的剪影。再看那些白斑和線條,我的血液頓時凝固了。
在這個很大的房間里,包括天花板在內的所有墻壁,被無數(shù)張球狀閃電的黑白照片嚴嚴地覆蓋著。
那些照片大小不一,但大部分只有三英寸左右,所以其數(shù)量讓我難以想象。我一張一張看過去,那些照片沒有一張是重復的。
“看那里?!备衲蛘f,手指著門的方向。我們抬頭望去,只見剛進來的門上貼著一張大照片,似乎是一個日出的畫面,太陽剛剛升出地平線,白色的光球內有叢林的剪影。
“這是1975年在剛果拍的,它的直徑——”格莫夫又干了一杯,“有105米,爆炸后把兩公頃森林燒成了灰,并把一個小湖泊煮沸了。更奇怪的是,這個超級球狀閃電是在晴天出現(xiàn)的。”
我從林云那邊拿過一個杯子,給自己倒了一杯干了下去,讓這瘋狂的一切旋轉起來。我和她一樣不想說話,想使震驚和思緒平息下來。我把注意力轉移到那一堆堆的書上,伸手拿了最近的一本,這次失望了,我不太懂俄文,但從扉頁那幅頭頂上長著世界地圖的作者像上就知道它是什么了。林云把書拿過去看了一眼,又放回去。
“《新思維》。”她說。
我這才知道為什么剛進來時不覺得太亂,這亂堆的書裝楨精美,且都是一樣的,全是《新思維》。
格莫夫說:“你們想要的那些資料我也有過,這間房子堆不下,但在10年前我已全部付之一炬了。然后我就大量買這書,我要靠它生活的。”
我們不解地看著他。
格莫夫拿起一本來:“看它的封面,字都是燙金的,用酸液可以把上面的金粉洗下來。你可以大量按批發(fā)價買進這書,因為賣不了可以退回發(fā)行書店的,只要把封面的字用假金粉描上,不過后來不描了,他們也沒注意到。這活很有賺頭,我對作者惟一的不滿就是書名怎么不他媽取長些,比如《關于蘇維埃社會主義聯(lián)盟建立新民主體制并融入民主社會并成為其親密一員的可能性的新思維》??蛇@錢也沒賺多長時間,紅旗就從那個尖頂上落下去了,書皮上就沒金了,后來書也沒了。這些是我最后買的那批,放在地下室10年了,現(xiàn)在木柴漲價,想起來用它燒壁爐不錯,啊,真是,客人來了,壁爐應該燒起來……”他拿起一本書,用打火機點著了,凝視了它一會,“紙制多好,10年都不發(fā)黃,說不定是西伯利亞的白樺木做的。”說完把它扔進了爐內,又扔進去兩本,火旺旺地燒起來,紅光在那無數(shù)張球狀閃電的照片上跳動,寒冷的房間里有了些暖意。
格莫夫目不轉睛地盯著火焰,同我們聊了幾句,他簡單地問了問我們的情況,但絲毫沒有涉及到球狀閃電。最后拿起一部老式電話,撥號后簡短地說了一句什么,站起身對我們說:“我們走?!?/p>
我們三個下了樓,又來到外面寒冷的風雪中,這時一輛吉普車在我們面前停下,格莫夫招呼我們上了車。開車人的歲數(shù)同格莫夫差不多,但十分粗壯,像一個老水手。格莫夫介紹說:“這是列瓦連科大叔,做毛皮生意的,我們得用用他的交通工具?!?/p>
吉普車沿著大街駛去,路上車很少,時間不長我們就駛出了市區(qū),又來到外面廣闊的雪原上。車子轉向一條顛簸的路,又開了有一個小時左右,前方茫茫的雪霧中出現(xiàn)了一幢庫房一樣的建筑。車在大門前停下,列瓦連科隆隆作響地推開了大門,我們走了進去,看到庫房兩側是大堆的動物毛皮,散發(fā)出刺鼻的味道,在正中有一塊空地,空地上竟停著一架飛機,是那種老式的雙翼飛機,機身破舊不堪,有的地方鋁蒙皮都裂開了。
列瓦連科說了幾句俄語,林云翻譯說:“它以前是給森林撒藥的,林場私有化的時候我買下了它,這老家伙外表破了些,可還是很皮實的。我們先把里面的東西卸下來把?!?/p>
于是我們從那摘小的機艙內向外搬出一捆捆的毛皮,我不知那都是什么動物的皮,但看得出都是好貨色。當貨都卸完后,列瓦連科在機身下倒了一小攤油點著火,格莫夫解釋說天太冷,發(fā)動機的管道凍住了,要烤烤才能啟動。當火在燃燒時。列瓦連科拿出了一瓶伏特加,我們四個輪著拿瓶子喝了起來,我剛喝了兩口就坐在地上起不來了,林云接著同他們一起喝,她那酒量真讓我服了。當那瓶酒見底時,列瓦連科揮手表示可以動身了,便以與他的歲數(shù)不相稱的敏捷跳進了駕駛艙,他剛才沒有表現(xiàn)出這種敏捷,烈酒對這些西伯利亞人來說就像潤滑油。我們三個從機身中部的小門擠進了機艙,格莫夫從什么地方拿出了三件厚重的皮大衣遞給我們:“穿上,不然會凍僵的?!?/p>
飛機的發(fā)動機嘶啞地轟鳴起來,螺旋槳開始轉動,雙翼飛機緩緩地移出了庫房,來到漫天的風雪之中。列瓦連科跳下駕駛艙,回去鎖好門,然后又上來操縱著飛機在雪原上加速,可沒走多遠,發(fā)動機聲停了,只能聽到外面雪花打在舷窗玻璃上的聲音。列瓦連科罵了一句什么,又爬上跳下地搗鼓了半天,才把發(fā)動機重新啟動了。當飛機再次滑跑時,我在駕駛座后面問列瓦連科:“要是發(fā)動機在空中停了怎么辦?”
聽了林云的翻譯,他不以為然地聳聳肩:“掉下來?!?/p>
列瓦連科又說幾句,林云翻譯:“在西伯利亞,什么都百分之百保險不一定好,有時你飛到了頭,卻發(fā)現(xiàn)還不如中間掉下來,這一點格莫夫博士用他的一生體會到了,是吧,博士?”
“行了,大尉!開你的飛機吧!”格莫夫說,顯然那話刺到了他的痛處。
“您以前是空軍飛行員嗎?”林云問列瓦連科。
“當然不是,我只是那個基地的最后一任警衛(wèi)連連長?!?/p>
我們身體一沉,從舷窗中看到雪原向下退去,飛機起飛了。這時除了發(fā)動機聲,雪花打擊機身的聲音也急劇起來,飛機像在穿過一場大雨。氣流把剛才落在舷窗上的那一圈積雪吹走了,向窗外看去,雪霧中的茫茫林海從機身下緩緩移動,還不時能看到一個個冰封的湖泊,在黑色的林海中呈一個個的圓斑,讓我想起在格莫夫的房間的墻上看到的照片??粗鞑麃喌拇蟮?,感慨萬千,我做夢都不會想到球狀閃電能把自己帶到這里。
“西伯利亞,苦難、浪漫、理想、獻身……”林云頭靠在舷窗邊,動情地看著下面異邦的大地,喃喃地說。
格莫夫說:“你說的是過去的和小說中的西伯利亞,現(xiàn)在這里只剩下失落和貪婪了,在下面的這塊土地上,到處是無節(jié)制的砍伐和獵取,從油田泄漏的黑色原油到處流淌……”
“中國人,”列瓦連科在前面的駕駛座上說,“這里也有不少中國人,他們用能把人眼睛喝瞎的加酒換走我們的毛皮和木材,他們賣的羽絨服里塞的是雞毛……不過格莫夫博士的朋友我還是信任的。”
我們都沉默了,飛機像一片狂風中的小樹葉上下起伏,我們裹緊大衣忍受著寒冷的折磨。
飛機持續(xù)了大約二十分鐘,飛機開始降落。我看到下面一大片林間空地,飛機最后就降落到這片空地上。下飛機前,格莫夫說:“把大衣留下,用不著的。”我們覺得不可理解,從剛打開地機艙門撲進一股逼人的寒氣,外面寒風飛雪的世界更是讓人望而生畏。列瓦連科留在飛機上等我們,格莫夫下飛機后徑直走去,但我憑腳下的感覺知道我們是在沿一條鐵軌走。前面不遠處有一個露出地面的隧道口,但從這里就能看到它被一道混凝土墻堵死了。我們進入了混凝土墻前的一小段,總算暫時避國了一些寒風。格莫夫用手扒開積雪,用力搬開雪下面一塊突出的大石頭,我們看到一個直徑一米左右的黑洞口露了出來。
格莫夫說:“這是我挖的一條支洞,有十多米長,繞過了這堵混凝土墻?!彼f著從一個袋子中拿出三支很大的充電電筒,遞給我們每人一個,自己拿著一個,示意我們跟上后鉆進了洞里。
我緊跟著格莫夫,林云在最后,我們在這低矮的洞里幾乎是爬行著前進。在這窄小的空間里,我感到一種幽閉窒息的恐懼,隨著向洞內深入這恐懼漸漸增大,但格莫夫突然站只了身,我也站了起來,手電光中,我看到我們面前是一個寬敞的隧道,隧道成一個平緩的坡度通向地下深處,剛才在外面我感覺到鐵軌沿著隧道小時在黑暗中。我用手電照照隧道的洞壁,發(fā)現(xiàn)平滑的水泥壁面上有許多釘銷和綁扎用的鐵環(huán),原來顯然架有很多電纜。我們沿著隧道向下走去,隨著深度的增加,寒冷的感覺漸漸消失了,后來嗅到了潮濕的味道,又聽到了滴水的聲音,這里的溫度已到了冰點之上。
眼前的空間突然擴大,我手中的電筒射出的光柱失去了目標,仿佛從隧道中來到了漆黑的夜空下。但仔細看看還是能看到手電照在高處的光圈,只是照到的洞頂很高,光圈變的很大很暗,看不太清楚。我們的每一個腳步聲都引起了不止一次的回聲,我真把握不住這個地下洞廳有多大。格莫夫站住了,點上一支煙,開始對我們講述:
“四十多年起,我在莫斯科大學獲得物理學博士學位,現(xiàn)在還清楚地記得那一天,我同成千上萬的人一起,看著剛從太空返回的加加林乘坐的敞蓬吉普車穿過紅場。他揮著鮮花,胸前掛滿勛章。那時我熱血沸騰,懷著去一個全新的世界創(chuàng)造一個偉大業(yè)績的渴望,主動要求去正在組建的蘇聯(lián)科學院西伯利亞分院。
到那里后,我對領導說,我想干一種沒有任何基礎、完全開拓性的工作,多么艱苦我不在乎。他說那很好,你去參加3141項目吧。后來我知道,這個代號是計劃者隨便用圓周率值定下的。見到這個項目的負責人已好幾天了,我仍然不知道項目的內容。項目負責人是尼古拉伊·納爾諾夫院士,這是個極少見的人,即便在當時,他也屬于在政治上反??駸岬哪且活?,他偷偷看托洛斯基的著作,對全球革命的思想入了迷。當我問他3141項目的內容時,他這么說:‘格莫夫同志,我知道最近太空飛行的成就對你很有感召力,但那算什么?加加林在軌道上并不能把一塊石頭扔到華爾街那些資本家的頭上;我們的項目就不同了,如果我們成功,將使帝國主義的所有坦克變成玩具,將使他們的機群像蝴蝶一樣脆弱,將使他們的艦隊像一堆浮在水面上的硬紙箱一樣不堪一擊!’
后來我就到可這里,我是第一批來的,那時這里的景象同你們剛才在地面上看到的一樣,那天也下著大雪,這塊空地剛清理出來,地面上還殘留著樹樁子。
以后的事我就不詳細說了,即使有時間,我也懷疑自己的精神是否能承受。你們只需要知道,我們所在的地方,曾是世界上最大的球狀閃電研究基地,在這里,對球狀閃電的研究持續(xù)了近三十年時間,最多的時候,曾有五千多人在這里工作,蘇聯(lián)最優(yōu)秀的物理學家和數(shù)學家,都或多或少地卷入過這項研究。為了說明在這項研究上進行了多么巨大的投入,我只舉一個例子,你們——”
格莫夫把手電照向后面,我們看到,在我們剛近來的那條遂洞旁邊,還有一個高大的遂洞口。
“這條遂洞一直通到二十公里之遠,當時為了保密,所有運進基地的物資都在那里卸車,然后通過這條遂洞運進來。這就造成了大量的物資在那里無端地消失,為了使這一點不引起間諜衛(wèi)星的注意和懷疑,就在那里建了一座小城市,而同樣是為了保密,那個城市里不能住人,只是一座無用的空城。
為了隱藏研究中人工雷電產生的輻射,整個基地都建在地下。我們所在的地方是一個中等大小的實驗市,基地的其他部分都被堵死或炸毀,現(xiàn)在無法進入了。
在這里曾裝備過世界上最大的雷電模擬系統(tǒng)、復雜的磁場發(fā)生裝置和巨型航空風洞等大型實驗設備,以從各個角度最大限度地模擬球狀閃電生成的環(huán)境。你們看這個——”
我們來到一個高大的梯形水泥臺前。
“你們能想象幾層樓高的白金電極嗎?它當時就安裝在這個臺子上面?!?/p>
他彎腰從地上拾起什么東西,我接過來,沉甸甸的,是一個金屬球?!昂孟笫乔蚰C里的那種鐵球?!蔽艺f。
格莫夫搖搖頭:“當時進行雷電模擬實驗時,洞廳頂部的一些金屬構件被閃電熔化,滴下來冷卻后就形成了這種東西?!拔矣秒娡舱照罩車牡孛?,發(fā)現(xiàn)有很多這種小金屬球,“在中心實驗室中,巨型雷電模擬器產生的閃電強度比自然界中自然閃電大一個數(shù)量級,以至于北約的核監(jiān)視系統(tǒng)檢測到震波后,認為是地下核試驗,而蘇聯(lián)政府承認了他們的說法,在核裁軍談判中因此吃了不少虧。這種閃電試驗進行時,地面上地動山搖,閃電在地下產生的臭氧排到地面,使這方圓百公里的空氣都有一股異常的清新味。在進行雷電模擬的同時,還開動磁場發(fā)生設備、微波激射裝置和大型風洞,模擬各種條件組合的閃電,再把結果輸入巨型計算機系統(tǒng)進行分析。部分試驗的各種參數(shù)已經遠遠地超過了自然雷電的極限條件,超強度的閃電被放置到迷宮般復雜的磁場中發(fā)生,或放到能在短時間內使一個小湖泊沸騰的微波輻射中發(fā)生……三十年匯總,這里的試驗研究從未間斷過。”
我抬頭仰望那座放置巨型電極的梯形臺,它以深深的黑暗為背景,在我們電筒的三道光柱中顯現(xiàn)出來,真像密林中阿茲臺人的祭壇,有一種神圣感。我們這些球狀閃電可憐的追尋者,此時就像朝圣者來到了最高的圣殿,心中充滿了恐慌和敬畏。我看著那水泥的金字塔,心想在過去三十多年漫長的時光中,有多少像我們這樣的人在上面作為祭品犧牲呢?
“結果呢?”我終于問出了這個最致命的問題。
格莫夫又摸出一支煙,點上深深地吸了一口,沒有說話。手電光中我看不清他的表情,但他還是使我想起了張彬,想起了他講述自己那對一個球狀閃電研究者來說難以言表的痛苦時的樣子。于是我替格莫夫把話說了出來:
“從來沒有成功過,是嗎?”
但我立刻發(fā)現(xiàn)自己想錯了,格莫夫笑了笑說:“年輕人,你把事情想得太簡單了。福爾摩斯說過,案件不怕離奇就怕平淡,平淡無奇的案子是最難破的。如果三十年的研究沒取得一點成功,那這事就太離奇了,這種離奇會激勵人們干下去??杀氖?,現(xiàn)在連這種離奇都沒有了,只有讓人心灰意冷的平淡。我們成功過,三十年間成功地產生了27個球狀閃電。”
我和林云再次被震撼了,一時目瞪口呆說不出話來。
格莫夫又笑了笑:“我能想象你們倆此時不同的感覺:少校肯定高興,因為軍人只關心這東西轉化為武器的可能性;而你呢,則悲哀,就像斯科達到達南極點時,看到阿蒙森留下的挪威國旗時一樣。但你們這些感覺都沒有必要,球狀閃電仍然是一個迷,現(xiàn)在對它所知道的與三十多年前我們第一次來到這里時一樣多,我們真的沒有得到什么?!?/p>
“這如何理解呢?”林云驚奇地問。
格莫夫緩緩吐出一口煙,瞇眼看著光柱中那錯綜變幻的煙霧,沉浸在對過去的回憶中。
“第一次成功產生球狀閃電是在1962年,也就是研究開始后的第三個年頭,我親眼見到了它,在雷電模擬器的一西放電后它出現(xiàn)在半空中,淡黃色,飛行時拖著一條光尾,大約二十秒后在空氣中無聲的消失了?!?/p>
林云說:“我能想象你們當時的激動?!?/p>
格莫夫搖搖頭:“你又錯了,當時球狀閃電在我們眼中只是一個普通的電磁現(xiàn)象,3141項目最初并沒打算做到很大的規(guī)模,當時上自科學院和紅軍的最高領導者,下至參加項目的科學家和工程師都認為,對于一個已經把人送上太空的國家來說,只要集中科研力量,人工生成球狀閃電只是時間問題,事實上,研究拖了3年才出成果已經出乎大多數(shù)人的預料了。當那個球狀閃電出現(xiàn)時,我們的感覺只是如釋重負,誰都沒想到,還有27年漫長的歲月和最后的失敗在等著我們。
我們的信心當時看起來是有根據(jù)的:同自然中的雷電不同,這次閃電產生的條件和各種參數(shù)都被詳細記錄下來,我直到現(xiàn)在還能把當時所有的參數(shù)分毫不差地寫出來。當時的閃電電流是12000安培、電壓為8000萬伏、放電時間為119微秒,總之是一次十分普通的閃電。放電時通有每秒2.4米的空氣氣流,功率為550瓦的微波,還有外加磁場……還有大量其他參數(shù),普通一些的如氣溫氣壓溫度之類,比較特殊的如用超高速攝影拍攝的閃電路徑,以及各種儀器記錄的現(xiàn)場磁場強度和形狀、放射形指標等等等等,當時全部的記錄資料我記得有《戰(zhàn)爭與和平》那么厚,屬于絕密。當時正值古巴導彈危機時期,記得納爾諾夫捧著那一大漯資料,說:‘我們把導彈撤回來沒什么,還有更能讓帝國注意膽寒的東西!’當時我們都想,以后只要按這些參數(shù)重復制造閃電,就能批量生產球狀閃電了?!?/p>
“不行嗎?”我問。
“我說過你們想得太簡單了,接下來的事情出乎所有人的預料:用同樣的參數(shù)重復的試驗什么也產生不出來。氣急敗壞的納爾諾夫讓試驗一直這樣做下去,在以后的一年中,嚴格地按照記錄的參數(shù),共制造了五萬次這樣的閃電,仍沒有見到球狀閃電的蹤影。
應該說明的是,在當時的蘇聯(lián)科學界,決定論和機械論是壓倒一切的思維方式,研究者們認為自然界是由鐵一般的因果關系主宰著。這種思維方式是由政治環(huán)境決定的,當時,李森科在學術界的陰魂不散,你在學術上偏離主流思想,雖然不至于像以前那么危險,但至少會斷送自己的學術生命,像伽莫夫那樣敢于離經叛道的人畢竟是少數(shù)。在基礎科學和純理論研究領域尚且如此,球狀閃電研究當時被定位為應用項目,傳統(tǒng)的直線性思維更是統(tǒng)治著人們的頭腦。這樣的實驗結果是他們無法接受的,他們認為只要一次試驗能產生球狀閃電,以后按同樣參數(shù)做的實驗也一定能產生。于是納爾諾夫對這五萬次試驗的結果給出了一個理所當然的解釋:第一次產生球狀閃電的那次試驗參數(shù)記錄有誤。
這件事本來是弄不大的,完全可以在純工作范圍內解決,如果有人因此受到處理,最多也就是因為工作失職。但納爾諾夫慣于把一切都政治化,這事給了他一個排除異己的機會。他在給最高領導層的報告中危言聳聽,說在3141項目中有帝國主義間諜破壞。由于3141屬于國家重點武器研制項目,這事很快引起了注意,并開始了大規(guī)模的調查。
調查組主要由、格魯烏人員組成,納爾諾夫也是其主要成員之一。對于后面試驗的失敗,他提出了一個‘化身博士’猜想,它來源于《化身博士》這本小說:小說的主人公配制了一種能讓人產生人格分裂的藥品,但他再次使用同樣的配方配制出的藥卻不靈了,于是他認為新買回來的原料成分不春純,但后來知道,是他成功配制的那次所用的原料不純,正是其中的雜質使他成功的。納爾諾夫認為,破壞者在第一次試驗中使系統(tǒng)偏離的預定參數(shù),但歪打正著,偏離的參數(shù)產生了球狀閃電,但這個偏離的參數(shù)當然沒有被記錄,記下來的是預定參數(shù)。這個解釋雖然離奇,但在當時也是惟一能夠被調查組接受的,下面的問題就是哪些參數(shù)出現(xiàn)了偏差。當時的試驗由四個分系統(tǒng)組成,即雷電模擬系統(tǒng)、外加磁場系統(tǒng)、微波激射系統(tǒng)、空氣動力系統(tǒng),各系統(tǒng)的人員組成相對獨立,被破壞者同時滲透的可能性不大,所以首先考慮其中一個系統(tǒng)參數(shù)偏離情況。當時比較一致的觀點認為,最關鍵的參數(shù)是雷電模擬系統(tǒng)的放電參數(shù),而負責這個系統(tǒng)的設計和運行的人正是我。
這時已不是戰(zhàn)前的肅反年代,僅憑無端的猜測是不能定一個人的罪的。然而就在這時,我的父親在東德參加學術會議時叛逃到西德。父親是一名生物學家,是執(zhí)著的基因學派,但在當時的蘇聯(lián),基因學說還處于大逆不道的境地,他的學術觀點受到壓制,精神上陷入一種深深郁悶,我想這也是他叛逃的主要原因。他的這個舉動給我?guī)淼暮蠊菫碾y性的,調查集中到了我身上。我領導的小組中的一些人為了明哲保身,按照納爾諾夫的授意對我百般誣陷,最終使我的間諜罪名成立,被判處二十年徒刑。
但納爾諾夫在技術上卻離不了我,就向上面建議,讓我服刑期間回基地繼續(xù)原來的工作?;氐交睾?,我過著低人一的等的生活,沒有人身自由,活動范圍只能在基地之內,連穿的工作服顏色都同別人不一樣。最難受的還是孤獨,除了在工作中,沒人愿意同我接觸,只有組里剛分配來的女大學生平等的對待我,給了我許多溫暖,后來她成了我的旗子。
作為一種逃避,我把全部身心都投入到研究中。我對納爾諾夫的憎恨是難以用語言表達的,但說來奇怪,對他的那套‘化身博士’猜想,除去不相信有人故意破壞外,我還是基本同意的,我真的認為是未知的參數(shù)偏離導致了那次試驗的成功。這讓我心灰意冷,因為如果最后找到了那個或那些偏離的參數(shù),只能使我更難以證明自己的清白,但我在工作中絲毫沒有考慮這些,盡了自己最大的努力,期望再次成功地產生球狀閃電。
這以后的研究路線是很明確的:參數(shù)的偏離不可能太大,否則在放電時各種監(jiān)測儀器甚至肉眼都會覺察到,于是試驗時應該依次使各個參數(shù)在記錄值上下進行微小波動,如果考慮到多個參數(shù)同時偏離的情況,這是一個龐大的組合,要進行大量的試驗。在這個過程中我更加肯定納爾諾夫是故意陷害我,因為如果他相信是我搞的破壞,自然會想方設法讓我說出使哪些參數(shù)偏離了,但他一次也沒有問過我。而被無休止的繁重試驗任務搞得筋疲力盡的其他人則對我充滿了憎恨。但這時包括我在內,都相信再次成功產生球狀閃電只是時間問題。
事情的發(fā)展再次出乎所有人的意料:當所有可能的參數(shù)偏離都試驗過之后,仍沒有成功,這倒使我意外地證明了自己的清白。當時正值勃列日涅夫上臺,與那個放豬出身的前任相比,他喜歡附庸風雅,對知識界要溫和的多。我的案子被重新審理,雖然沒有宣判無罪,但還是被提前釋放了,并給我提供了一個回莫斯科大學任教的機會。這可是在這偏遠基地工作的人渴望的機會,但我留了下來,球狀閃電已成為我生活的一部分,我不可能離開它。
現(xiàn)在要倒霉的是納爾諾夫了,他要對研究的失敗負責了,雖不至于像我那么慘,但他在學術上和政治上的前程算完了。他掙扎了一下,堅持他的‘化身博士’猜想,與以前不同的是認為偏離的參數(shù)可能在其他三個系統(tǒng),于是又開始進行了大量的試驗,這個試驗計劃更加龐大,如果不是被一個意外的發(fā)現(xiàn)打斷,它不知要進行多久。
3141基地擁有世界上最大的雷電模擬系統(tǒng),在進行球狀閃電研究的同時,也進行一些其他的軍用或民用實驗研究項目。在一次為防雷工程進行的試驗中,竟然意外地再次產生了球狀閃電!這次閃電的參數(shù),同我們第一次成功試驗的參數(shù)相差甚遠,沒有任何共同之處;至于各種外加因素,如磁場和微波激射等,這次試驗中根本就沒有,只是一次純閃電!
于是又開始了新一輪噩夢般的循環(huán):在同一參數(shù)下把這次試驗重復了上萬次,結果同第一次一樣,球狀閃電再也沒有出現(xiàn)過。這一次不可能有破壞者使參數(shù)偏離,連納爾諾夫也承認他的‘化身博士’猜想有誤了。他被調回西伯利亞分院,擔任了一個無關緊要的行政職務直到退休。
這時,3141項目已進行了15年。納爾諾夫走后,基地改變了試驗方向,開始進行各種不同參數(shù)組合的試驗,在其后的10年間,又產生9個球狀閃電。每產生一個所需的閃電次數(shù)最少為7000次,最多達幾十萬次,每次產生時的試驗參數(shù)均不相同,大部分相差甚遠。
80年代中期,受美國星球大戰(zhàn)計劃的刺激,蘇聯(lián)對高技術和新概念武器的投入也在加大,這其中包括球狀閃電的研究?;氐囊?guī)模急劇擴大,試驗次數(shù)成倍增加,其目的是想從大量的試驗中找出產生球狀閃電條件的規(guī)律。在這最后的5年中,共產生了16個球狀閃電,但同以前一樣,對于產生它的條件,我們沒能發(fā)現(xiàn)任何規(guī)律?!?/p>
格莫夫領我們走近了那個梯形臺,用電筒照著它說:“我把它當成紀念碑了,當被過去的回憶折磨的時候,我就到這來刻上些什么?!?/p>
我看著梯形臺的這一面,在電筒的光圈里,我看到了許多曲線,好象是一群游動的蛇。
“這三十年的試驗中共產生了27個球狀閃電,這是用那27次試驗中的主要參數(shù)繪制的曲線。比如這條,是閃電的電流輻值;這條,是外加磁場的強度……”
我挨著仔細地查看那些都是由27個點繪制的曲線,好象是在看一段段的噪聲記錄,或是某個生靈垂死時痛苦的痙攣,毫無規(guī)律可言。
我們跟著格莫夫轉到了梯形臺的另一面,看到上面刻滿了名字。
“這是三十年中為3141項目獻身的人,惡劣的工作環(huán)境奪去了他們的生命。這個是我妻子,死于因長期接觸放電輻射而患上的一種怪病,渾身皮膚潰爛,極度痛苦的死去。這些人中有相當一部分死于這種病。這是我兒子,他死于基地產生的最后一個球狀閃電,這三十年間試驗中所產生的27個球狀閃電共殺死了三個人。那東西似乎可以穿透一切,誰也無法預料它把能量什么時候施放到什么地方。不過我們并不覺得進行這種試驗是一件特別危險的事,因為成功產生它的機會太小了,人們會從高度警覺中漸漸松懈下來,而球狀閃電往往就在這時出現(xiàn),造成災難。當最后一個球狀閃電出現(xiàn)時,試驗現(xiàn)場的人安然無恙,它卻穿透了厚厚的巖石,把處于中心控制室的我兒子燒焦了,當時他是一名在基地工作的計算機工程師?!?/p>
格莫夫關掉了電筒,轉身面對著洞廳里廣闊的黑暗空間,長長出了一口氣:“當我走進控制中心時,看到那里還像往常一樣寧靜,在天花板上照明燈柔和的光芒下,一切都是那么光潔明亮,所有的計算機設備都在無聲地正常運轉著,只是在那潔白的防靜電地板正中攤放著我兒子幾乎全部被燒成灰的遺骸,仿佛是從什么地方向那里投射的一個幻影……在那一刻我認輸了,在這自然或超自然的力量面前,經過三十年的奮斗,我徹底認輸了,我的生活在那一時刻已經結束,以后只是活著……
當我們又回到地面時,雪已經停了,殘陽在西邊的樹梢上,給雪染上了一層血紅色。我邁著沉重的步子向飛機走去,我覺得自己的生活也結束了。
回到格莫夫的住處后,我們三個整夜無節(jié)制地喝酒。西伯利亞的狂風在窗外呼號,《新思維》一本接著一本地在壁爐中化為灰燼。墻上和天花板上無數(shù)個球狀閃電圍著我旋轉,越轉越快,我仿佛陷入了一個白色光球的旋渦中。
格莫夫醉醺醺地說:“孩子們,找點別的事干吧,世界上有意思的事很多……人生就一次,不要浪費在虛無縹緲的東西上?!?/p>
后來我就在書堆中睡著了,夢中我又回到了14歲生日之夜,在那雷雨之中的小屋里,我一個人面對點著蠟燭的生日蛋糕,沒有爸爸,沒有媽媽,也沒有球狀閃電,我關于他們的夢已經結束了。
第二天一早,格莫夫送我們直到機場,分別前,林云說:“我知道,您對我們說了許多不該說的事情,但請放心,我們以人格保證,絕不會把這一切說出去……”
格莫夫朝林云揚起一只手:“不,少校,我讓你們來的目的就是想把這一切公諸于世,我想讓人們知道,在那個可悲的理想主義年代,有一群共青團員來到了西伯利亞的密林深處,在那里追逐一個幽靈,并為此獻出了一生……”
我們緊緊擁抱,淚流滿面。
飛機起飛后,我疲倦地閉起雙眼靠在座位上,腦子里一片空白。我旁邊座位的一個乘客捅了我一下,問:“中國人?”我點點頭后,他指了指座位前面的電視,好象我作為一個中國人不看電視他很奇怪似的。電視上正在播新聞,形勢又緊張起來,戰(zhàn)爭的陰云越來越濃。我太累了,已麻木的心對一切都不再關心,包括形勢和戰(zhàn)爭。我轉頭看看林云,她正專注地看著電視,我很羨慕她,球狀閃電只是她生活中一段時間里的一部分,失去它也不會對她構成致命打擊。我不一會就睡著了,醒來時,飛機就要降落了。
傍晚的北京春風拂面,有一種令人陶醉的溫馨,一時還看不出戰(zhàn)爭的陰影。冰雪中的西伯利亞這時對我來說已是一個無比遙遠、似乎只在夢中存在過的世界。其實現(xiàn)在看來,我以前的所有生活也是一場夢,現(xiàn)在夢醒了。
在華燈初上的長安街上,我和林云相視無語。我們本不是同一條路上的人,我們各自的世界相距那么遠,是球狀閃電把我們聯(lián)到一起,現(xiàn)在,這個紐帶不存在了。張彬、鄭敏、格莫夫……在那個祭壇上被肢解的人已經夠多了,再加上我一個也沒有太大的意義,我感覺到自己心中那已經熄滅的希望之火又被潑上了冷水,現(xiàn)在那里只剩下浸在冰水中的灰了。
再見了,美麗的少校。
“不要放棄?!绷衷瓶粗艺f。
“林云,我是凡人?!?/p>
“我也是,但不要放棄。”
“再見?!蔽野咽稚旖o她,街燈的光里,我看到她的眼中有淚光閃過。
我一狠心松開了她那溫暖綿軟的手,轉身大步離去,再也沒有回頭。